-
1 # 花滿庭外
-
2 # 慧精牘
“早戀”這個詞對於家長和老師是個很“敏感”的詞,但是對於每個人來說卻是最熟悉的和也是必須經歷的。
早戀是青春期的夥伴,是每個人有情感的萌芽。少年在青春期的煩惱和快樂,大都來自於此。
雖然戀愛是個幸福美美的詞,但是加上了一個“早”字讓我們對它有了不同的看法和感受。早戀就是過早的戀愛,也指在不適合戀愛的階段,有了戀愛的思想和行為。
其實也不能完全乖孩子,誰能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呢?
我想除了神仙,沒有多少人可以做到。
一般早戀的產生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生理的原因。青春期到了,隨著生理上的成熟,心理上也起到了變化,比較注重自己在異性面前的反射,以及對異性的“特別關注”。其實這些不僅體現在孩子的內心,還有外觀上的變化,當有了這些端倪的時候應該要介入引導了。
2、大環境原因。戀愛在很多初高中學生裡已經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常態,很多初高中學生看到身邊人都有比較要好的異性朋友時,為了“成人”尊嚴也開始模仿。
3、家庭因素。很多父母都是關注孩子的成績,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原來在大學做調研時,很多在家長眼裡、老師眼裡的“好學生”其實已經在早戀了。青春期雖然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必經階段,但是也需要引導和交流。千萬不要因為忙,少了交流,讓孩子在情感方面去自己找人填補。
所以接受是必須的,因為這是人必然的成長階段;
但是引導更是必然的,因為不要讓孩子迷失了自己。
不怕出現問題,就怕缺少解決問題的方法!
-
3 # Elim認真隨心的生活
青春期的發展過程當中,孩子如果早戀,要以正確的引導和教育為主。父母要理性、冷靜的看待早戀,和孩子平等的進行溝通,幫助孩子轉移興趣,向積極的方向引導孩子。
孩子生理心理發展,然後到了可以開始去接觸異性朋友,開始和他們交流,這是他們的正常需要。當然了,有些孩子會把這些事做的比較過度,比如說過分的這種依戀,家長會認為他們的一些行為會超過一些青春期的孩子應有的行為規範,我們會特別擔心。
早戀指青春期或青春期以前的少年出現的愛戀現象。孩子發生早戀多與環境因素引起早熟性興奮和性萌發有關,一部分也與孤獨、空虛、心理上缺乏支援有關。
當家長髮現孩子早戀後,要理性、冷靜,如果只是與異性朋友交往過密,並不算早戀,家長不能不顧及孩子而採取強行制止的措施,如果沒有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不必刻意干預和制止。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感受,與孩子平等交流,獲得孩子的信任,不要採取簡單粗暴的措施對孩子訓斥和羞辱。家長可以多陪伴孩子,多鼓勵孩子參加各種可以活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沖淡孩子的戀愛意識。家長要鼓勵孩子與異性同學正常交往,提倡群體交往,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有度,不要過分親密,不要超過友情的界限,鼓勵孩子提出正常的異性問題,打消孩子對異性的好奇心。
-
4 # 玩轉PCB設計學生男女相互有好感,願意在一起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這樣的例子是有很多的,不能輕易的說早戀是不對的;也有更多的例子是男生女生互生好感、精神不能集中於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的,這也是反對早戀的主要原因。
一般來講,大多數的父母很難接受自己的孩子在高中階段談戀愛。因為父母會覺得:高中階段是人生非常關鍵的學習階段,這個階段學習基礎打好了、考上好的大學,那今後的人生道路就會順利很多,如果這個階段,一鬆勁、學習放鬆,沒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那今後的人生道路就會比較坎坷。哪一個父母會不希望自己的子女過的順利呢?考上好大學談何容易,所以,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這個階段,集中所有的精力、努力學習衝刺大學。
但是高中階段的男生女生,生理發育漸趨成熟、情感發育更趨飽滿,對異性的感覺從朦朦朧朧的好奇,到明確地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人。在情感發育方面比較早熟的孩子,會與班級裡的異性同學早早的談起了戀愛。大部分的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戀愛是非常單純的,他們在一起只是因為互相有好感、有共同的學習經歷、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很少世俗的偏見。這個年齡階段的男生女生,感情的發展需要正確的引導。到底應該怎麼對待、怎麼處理高中生早戀,其實是蠻為難的。作為一個家長,要我接受自己的子女在高中階段就談戀愛,有難度。如果說,自己的子女在階段在高中階段有要好的異性同學,我覺得可以接受。不管是接受還是不接受,家長的出發點都是好的。現在的家長一般都比較開明,很少會採用拼命打壓的這種方式來處理問題;作為孩子,如果自己喜歡上了某一個異性,其實也不需要隱瞞,可以跟自己的父母交流溝通,家長是人生的第一個老師。我認為,該來的總是要來,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在高中階段有戀愛現象,一定要注意與孩子加強溝通,交流如何處理處理情感的問題,正確的引導孩子。美好的感情的發生,需要倍加呵護!這個的話高中早戀,現在很普遍,無論你去哪個高中學校,你都會看到一對對情侶,他們不會像大學那樣高調,摟摟抱抱,甚至牽手都不會,可是你到晚上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了,很多黑暗的小角落,或者一些光線並不是很亮的地方你會發現一對對情侶,有時候教室裡面,也是一對對的。我只是說我那個時候的,隨著時代的改變,現在牽手校園裡應該比我們那個時候要開放很多了吧。
高中戀愛大部分的學習成績會有所下降,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當然也有的情侶互相激勵互相監督也不是沒有。早戀其實並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吧,我那時偶班上談戀愛的,基本上到了高三畢業後大家都分了。就算沒分也堅持不了多久。當高中同學聚會的時候,如果同學看到一堆情侶還在一起,他們很驚訝,然後說一句你們還在一起啊!好像這是一個很驚奇的事一樣。高中談戀愛,很多學生帶著好奇的心態,去談的,或者只是對某一個人有某一種好感,例如某某的成績好,或者長得帥、好看,然後還有一種就是混的好,沒人敢欺負他。所以高中生戀愛其實他們並不懂得真正的戀愛,只是青春期萌動的一種心理。早戀有害有壞,這個誰也說不清,用人從高中開始戀愛,到最後在一起結婚的也有,早戀或許對他們來說也是人生中的一種成長吧!畢竟高中生還是比較純潔的,早點接受的話,對他們即將步入社會有了一個很好的基礎。步入大學就可以說是步入了社會了吧,大學不會像高中那樣有人管,一切靠自己。早戀另一方面來說,對於高中生來說也是不好的,會耽誤很多學習的時間,如果兩人鬧矛盾分手可能會引起學習的直線下降,心理可能承受不住,做出一些傻事。
早戀如果學生自己能夠控制住那還是有好處的,如果控制不住的話那就全是壞事了。高中生戀愛我能夠接受。因為我自己跟妻子就是在從高中一年級開始戀愛的。
1、不過我們兩個人從一開始都從來沒有過早戀的概念。我們只是喜歡對方被對方吸引,然後慢慢的走在了一起,從來沒有給感情貼過標籤。2、高中時候開始戀愛,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會耽誤學習。因為,年輕人的注意力本來就不夠集中,再因為感情的事情,肯定會牽扯自己的注意力,而且還會影響自己的情緒。所以對大多數高中生來說,現在考試的升學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而且競爭性也比較強,還是需要能夠專注一些,儘量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3、我覺得對所謂高中生的戀愛,不必要太過於緊張。它跟我們人生任何階段,對感情的感覺,是一樣的。我覺得他會耽誤自己的人生和生活,其實它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是一樣。你任何時候把控不了自己的情緒,無法專注於某些事,都會影響你當時的工作或者學習,都會給你的個人造成一些負面影響。所以我們不能這樣來看感情,該來的東西他來了,你就要積極的樂觀的去面對。不管什麼時候戀愛,最關鍵的是你要有一種正面的正能量的積極的,嚮往,幸福的心態去看待它,你就會得到很多,對於你非常美好的東西。4、但是如果你對待愛,所謂的感情根本就不是太純潔的話。請不要說早戀,請不要說戀愛這個詞。只是一種生理發育而已。如果是這種情況,就需要好好的討論一下,在高中階段,過早的戀愛是不是合適了?因為我們需要把精力放在,學習上,而精力是有限的,你消耗在別的地方,肯定就會影響自己的學習。愛情何其無辜,其實一直在替人的慾望背鍋。5、只要是真正的愛,就不可能耽誤時間,兩個相互吸引的人,都有共同的追求,他們的人生就不會遺憾。
-
5 # 老實吧唧的機器人
我會允許的 ,但是會開導孩子 戀愛不要耽誤學習。網友們 未來 找物件有多難,你們不知道嗎? 再不下手早 好白菜都讓豬拱了,談戀愛 要從娃娃抓起 ,支援我的 贊起來
-
6 # 筱時光親子教育工作室
每個人都有追求愛的權利~無論你是誰,都不該剝奪別人的權利!
家長們為什麼會談早戀色變?我想是因為我們會聯想到很多不好的詞,例如:性,懷孕,骯髒,羞恥,害羞…但其實孩子眼中的愛情比我們心中的要單純美好的多,很多時候是家長把問題想的過於複雜了,也許孩子只是被別人身上的某個優點吸引了,看到了別人的閃光點~
早戀的問題其實如果家長好好引導,應該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記得有一本繪本叫《小小戀人》,裡面描述了小朋友之間的美好的初戀,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親子共讀,分享這種美好的感覺!
很多人肯定都有過這種經歷,讀書時家長不准我們談戀愛,但是大學一畢業家長又催我們結婚,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難道愛情是你招之即來揮之則去的東西嗎?
早戀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可怕,只要好好引導,我想它對於孩子來說是單純而美好的~
-
7 # 陳嵐的女拳
作為家長,對於孩子的“早戀”,談不上允許二字,而是接受孩子的每一個階段的情感狀態。孩子和我是平等的,都是一個獨立的人,也許她還小,還沒有具備法律上的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但她的情感、人格是獨立的自由的。到了一定的年齡,她會自然萌發對親密關係的渴望,會喜歡一個人,會愛慕一個物件,這是花會開,水會流,雲會飄,果子會成熟的一個自然的過程,也是生命體驗的一個自然的必經之路,作為家長,不要想著自己能夠多大程度的操控會掌握另一個人的生命歷程,靜靜地做一個幫助者,觀察者,祝福者就好。
相反,要是到了青春期發育的年齡,孩子混沌無知,甚至也不想建立任何親密的關係,也沒有喜歡愛慕的物件,我倒可能會擔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呢。
那麼要不要對孩子的早戀行為有干預呢?
我認為,對於孩子的建議和忠告是要有的。
從小讓孩子有性教育,和性安全知識。也要學會計劃人生,明白哪些事情在孩子沒成年時,不可以做。
當孩子還在少年懵懂時期,如果這些方面知識匱乏(東亞的家長特別羞於啟齒,被教師誘姦的林奕含家裡,就聲稱我們沒有性教育,有性的人才需要性教育),就無法在親密關係中保護自己,會被原始的情感需求所完全驅動,也會被人利用,以至於輕易地發生性行為甚至懷孕。——但這個時候,他們的智力、人生觀、能力都還沒有做好準備。
輕易發生親密的身體關係,有可能會造成重大的傷害和影響到人生未來的後果。
-
8 # 臥雪眠雲A
其次,我贊同有些人說的,人生也要早早經歷一些戀愛的挫折才好。這樣,到他(她)們真正要走入婚姻的時候,才能分辨什麼是花言巧語,什麼是真心相對。沒有小跟頭,會栽大跟頭。何況,年少的戀愛只是淺嘗即止。她們才會更珍惜後來那個對的人。所以,我跟兒子說,你有喜歡的人了嗎?兒子說,還沒有。我說,面容的美麗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才萬里挑一。希望你找到自己喜歡的人。不用刻意的去找。緣分會幫你找到。在合適的時候戀愛,媽媽是支援的,但不要影響學習。因為你得有能力,給心愛的人一個天下。因為責任,因為愛。
有好多身邊的人,兒女快三十了,還不願意結婚,不會戀愛。父母悔不當初。因為過度的干涉讓他們失去了最好的戀愛年紀。沒有一場初戀,人生是不完整的。任何人,沒有權利剝奪別人的人生。
-
9 # 哆啦小松果
如果以後我結婚,並且有了自己的孩子後,我覺得,我肯定不會阻止他早戀,因為如果你阻止他早戀,他可能就會有逆反心理,你越不讓我談戀愛,我就越要談,他從中沒有體驗到戀愛的酸楚,在他們對於情感並沒有完全成熟的時候,他們可能會享受兩個人在一起的說的幾句甜甜的情話,這種甜蜜的感覺會讓他們一時衝昏頭腦,你的阻止會適得其反。應該給他們正確的疏導,孩子早戀可能和家長也有一定的聯絡,有可能給予孩子的時間陪伴不夠,導致孩子會覺得沒有人理解,這時候早戀就填補了家長缺少的陪伴,這時候家長多拿出點時間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交流溝通,或許孩子也不會去早戀。還應該多多帶孩子出去見識一下這個世界上比較新奇,科學的東西,讓她們多多培養自己的興趣,孩子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方面,就會減少對早戀這方面的想法,所以早戀不僅僅是孩子自身的問題,家長和孩子應該從自身考慮問題,家長作為過來人,多疏導孩子,孩子也應該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不是去早戀,從來影響自己的學習以及自己情緒,家長和孩子共勉。
-
10 # 夭外星笑平
禁止沒有用。感情問題是禁止不了的。要開導,要引導。要曉以利害。早戀往往無好果。這是個棘手問題。既不能不管,又不能包辦。
-
11 # 生涯規劃曹老師
作為高中生父母的你,我猜一定有過這樣的困惑:
看到馬路上、公交車上、學校周圍穿著高中校服,舉止親密的異性,你會懷疑他們是不是在談戀愛。
看到自己的孩子總在用手機發資訊,偶爾收到信件,一到假期就溜出去玩兒,你會懷疑ta是不是在談戀愛。
是不是看到很多情形,不禁感嘆,這麼多高中生就開始談戀愛了?
那麼現實的情況是不是如眼下看到的這樣?
高中生談戀愛的現象是很普遍的。根據湖南師範大學調查資料顯示,參與調查的近千名大學生中,談戀愛的人數超過50%,而這50%的人中有55%的人在高中就已經談過戀愛。
《2017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顯示,40名參與調查的高考狀元中,有16人在高中階段曾有過戀愛經歷,佔比40%,其中,除1人覺得會影響學習外,其他15人均覺得戀愛與學習沒有衝突。另有45%的狀元表示雖沒有戀愛經歷,但也憧憬過。
作為父母的你,也許還會問:高中生談戀愛,是早戀嗎?
根據心理和教育學家的分析,高中生談戀愛並不算早戀。
之所以我們避諱,是因為“早戀”一詞帶有長輩一方的否定性情感色彩,且這個詞常年在中國內地被廣泛使用。
國外的小孩子,有些從小學就開始談戀愛了。
高中校園戀愛並不被提倡,但為什麼偏偏到了高中,孩子突然開始戀愛了?
通俗地來講,因為如今接觸到的資訊太多,對異性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好感,所以去談戀愛;
因為看到同齡人在談戀愛,出於從眾心理,所以去談戀愛;
因為在學習生活中遭受了挫折,為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而去談戀愛。
這些淺顯的原因很多。
更深層次的原因,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可以解答。
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分為五類,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需求。
生理需求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比如水、食物、空氣、睡眠、性等等,處於青春期的高中生,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加速發育。此時,因為生理需求,會對異性產生本能的好奇和好感。
這一部分需求,也就是弗洛伊德提到的“本我”,人最原始的、本能的慾望。
很多女生總會覺得沒有安全感,遇到一些事情會感到害怕,覺得自己是處於弱勢的一方。這種安全感是同性之間給不了的。而與異性在一起,則會感覺被照顧,被保護,所以選擇去戀愛。
每個人都有親情、友情、愛情的社交需求,有些人因為沒有感受到身邊的家人、老師、同學的關懷,產生孤獨感,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他們便透過談戀愛來減少這種孤獨感,滿足的自己的社交需求。有很多談戀愛的高中生,其實與身邊的同學、和父母的關係處理得並不好,也有很多孩子是單親家庭缺少關懷,如果是女生,很可能會對比自己心理或者生理年齡大的異性產生好感。
相比於同性,人們更容易對異性產生認可和尊重。缺乏尊重需求的孩子,通常會在異性面前更愛表現自己。
隨便調查一個孩子或者是成年人,你都會發現,他們的偶像大部分是異性,而鮮有同性,現在的迷妹瘋狂崇拜愛豆就是一個很好例子。
而楊絳和錢鍾書這兩位著名作家的愛情故事,也很好地詮釋了戀愛中的自我需求滿足。
1932年,楊絳與錢鍾書結識於清華大學。此後,兩人開始書信往來,繼而開始他們長達六十餘年的愛情生活。
1942年底,楊絳創作了話劇《稱心如意》,演出反響熱烈。妻子的成績,或許激發了錢鍾書的創作慾望。兩年後,錢鍾書出版了那部被尊為“新儒林外史”的經典著作《圍城》。之後,由楊絳翻譯的《堂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她93歲時出版的散文隨筆《我們仨》也風靡海內外。
彼此優秀的作品你來我往,暗暗較勁,愛情也在這個過程中發酵,最終成就一段佳話。
對於高中生來說,如果他覺得自己沒有達到想象的價值,想要變成更加優秀的人,這時,優秀的異性就會對他產生極大的吸引力,會對優秀的異性產生好感,想從比自己優秀的異性身上獲得對自我的提升。
很多優秀的人會選擇同樣優秀的人在一起,也是這個道理。
其實,高中校園戀愛並非洪水猛獸。
前年,還有人大代表提出,要將法定結婚年齡提前至18歲。如果在18歲結婚,那麼肯定在早於18歲就要談戀愛了。
還有一些家長,可能不是擔心孩子高中談戀愛這個事情的本身,而是擔心,高中談戀愛會影響孩子的成績。
那麼,高中生談戀愛影響學習嗎?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到底為什麼談戀愛。
因為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需求談戀愛,有些孩子非但不會成績下降,反而還會提高。
你應該聽說過學霸情侶雙雙考入清華大學的新聞,而情侶相約考入名校的例子更是不勝列舉。
我有一個朋友的孩子,高一時喜歡上了同班的一個女生,這個女生成績排名在班上前3,年級排名在20-40名。
而我朋友的孩子呢,在班上處於中游位置,雖然成績不好,但憑著對女生噓寒問暖、關懷備至,成功俘獲了女生的芳心。
在一起之後,為了不影響女生的成績,並且自己也想能考上和女生一樣的大學,他開始發憤圖強地學習,這個女生也經常給他講題。兩個人在一起沒有用所有的時間出去玩,而是把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學習。
我朋友一看孩子學習狀態有很大提高,成績也提升了,就問孩子最近怎麼了,孩子覺得自己成績提高了、有底氣,也就跟家長實話實說了,我朋友表面上既不支援也不反對,實際上心裡有一點擔心的同時,更多的是高興。
去年高考,兩個孩子都考入了復旦大學。把我朋友可高興壞了,他之前是想著孩子是二本水平,能上個普通一本就很不錯了。
除了這種情況,也有一些孩子,是因為逃避學習而談戀愛。
不想學習為什麼不去玩遊戲,不去做些別的事情,而一定要談戀愛呢?你想想,其他事情都做過了,都玩過了,只有談戀愛沒有經歷過。又新奇又有意思,還可以佔用大量的無所事事的時間,怎麼不會選擇談戀愛呢?
這樣的孩子其實不是因為談戀愛而影響學習,而是因為不想學習而談戀愛。這種已經不想學習的情況,就要去找到原因,而不是過分糾結為什麼去談戀愛。
當然,也有一些孩子會因為沒有自控力地談戀愛而影響學習,還有些孩子沒有把握好尺度的談戀愛,確實會給孩子的心理或生理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
我並不提倡高中校園的戀愛,而是想告訴你,當孩子在高中時期談戀愛或者是想談戀愛了,一定要先弄清楚孩子是因為什麼而談戀愛,孩子想從談戀愛中獲得什麼,這一點很重要。
只有搞清楚孩子的需求,才能知道除了戀愛,還有什麼可以滿足他。
如果用過激的方式阻止孩子談戀愛,可能會給孩子心理造成不好的影響,甚至使孩子對異性相處造成恐懼。
我認識一個學生家長,總是怕自己的孩子會早戀,高中時,不準自己的女兒和異性有交往。有一次,家長看到有異性的同學給自己女兒發信息詢問女兒出不出去玩,就覺得自己女兒一定是早戀了,不聽女兒的解釋把女兒罵了一頓,還把女兒關在家裡不準出門。到了大學,這個家長也對自己女兒要求很高,要求女兒考研、考公務員、考各種證,女兒忙得沒有時間來與異性交往。工作之後,圈子也小,想談戀愛也沒有機會,相親相過一個還不錯的,在一起了一段時間,結果因為不知道怎麼好好的與異性相處而分手。現在29歲了也一直沒有找物件。
為什麼現在有這麼多剩男剩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高中萌芽的情感被扼殺,導致長大了之後也很難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
過激的方式還會造成一種後果,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你肯定知道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兩人愛得深沉,但由於雙方世仇,他們的愛情遭到了極力阻撓。壓迫並沒有使他們分手,反而使他們愛得更深,直到殉情。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就是心理學家德斯考爾等人在對愛情進行研究時發現,在一定範圍內,父母或長輩干涉兒女的感情,則兩人的愛情也越深。就是說如果出現干擾戀愛雙方愛情關係的外在力量,戀愛雙方的情感反而會更強烈,戀愛關係也會變得更加牢固。
這種情形不僅發生在男女的愛情之間,也會發生在許多地方。對於越難獲得的事物,在人們的心目中地位越重要,價值也會越高。學者們嘗試以阻抗理論來解釋這種現象,他們指出當人們的自由受到限制時,會產生不愉快的感覺,而從事被禁止的行為反而可以消除這種不快。所以才會發生當別人命令我們不得做什麼事時,我們卻會反其道而行之。
在現實生活中,也常常見到這種現象:父母的強烈干涉反而可能會使戀人做出反抗甚至私奔這樣極端的行為。
人性本身就如此,人們更願意進行自由選擇,越是限制、禁忌的東西,越顯得神秘、有趣、充滿誘惑,越能激發人的叛逆心和反抗性,也越發地想嘗試。
孩子遲早要談戀愛,大學談戀愛時,父母不在身邊,老師也不管控,沒有人引導,可能對孩子的發展更不好,家長如果不多與孩子溝通情感方面的問題,很可能導致孩子不會保護自己,因為談戀愛而身心受到傷害。高中時期的戀愛因為孩子多少會受到學校和家長管控,所以更多的是學習夥伴的感覺。
高中生談戀愛,並不一定是壞事,你可以保持不支援不反對的態度。如果孩子有談戀愛的想法而還沒有談戀愛,你可以跟孩子多溝通,多瞭解孩子的想法,並且與孩子說清楚談戀愛的利弊,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去成長。
如果孩子已經談戀愛了,就引導孩子正確的與異性相處,注意保護好自己,正確談戀愛一些孩子在經過良好的教育後,知道了什麼是愛情,學會了怎麼承擔責任,加上老師和家長的寬容與正確引導,就算是一邊談戀愛一邊學習也能分清輕重緩急。
回覆列表
孩子早戀是一個讓老師和家長頭疼的問題。早戀一般是指未滿16週歲的學生之間發生的愛情,在中國,家長們普遍認為上大學之前的戀愛都是早戀。
懵懵懂懂的戀愛是甜蜜的,也是有害的。早戀會分散注意力,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少男少女激情之下容易偷嚐禁果,致使女生懷孕,引發較大的心理負擔,人工流產對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早戀在有些極端情況下可能引發衝突甚至是犯罪,比如三角戀而爭風吃醋、為獲取戀愛經費而鋌而走險,等等。
早戀對於尚處在身心發育的學生來說,幾乎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一些反常行為,比如孩子突然變得愛打扮自己,注重外表;學習成績突然下降,學習狀態不積極,神情恍惚,老是走神;總是揹著家人打電話、上網,等等。一旦發現有早戀的苗頭,要及時耐心疏導,循循善誘,讓孩子迴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