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社交恐懼人群,都有一種自卑心理,壓抑自己的內心,總想讓身邊的人高興,以至於即使是朋友,也會用討好的方式交往,還希望大家多提些方法!
1
回覆列表
  • 1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姜瑩: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社工師、中科院心理所婚姻家庭專業研究生、INHMA國際認證催眠師、華人民大學社工系實習督導。具有紮實的心理學功底和較豐富的心理諮詢經驗。整合精神分析、敘事、催眠、繪畫、沙盤等流派技術,諮詢範圍涉及青少年升學壓力管理、婚戀家庭、創傷療愈、職場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等領域,諮詢風格溫和而有力量。多次自主開發課程,為學校、企事業單位、社群普及心理學知識和方法,被譽為震撼心靈的課程。)

    社交焦慮是指對社交場合過分和人際交往的擔心、緊張、害怕。

    有這樣心理特點的人,往往會在社交場合非常窘迫,感到所有人都在觀察和評判自己,只要有機會就儘量逃避這種場合,實在要參加,也會在參加前高度緊張,做很多心理準備,鼓足勇氣才能前去。

    當焦慮嚴重時,可以試著用一些放鬆方法,比如:用力攥緊左手拳頭三十秒鐘,保持用力,然後鬆開,感覺到全身的輕鬆感,焦慮緩解。

    社交焦慮其實往往是從小時候就開始養成的,大多數來自父母過分嚴苛的要求,造成了從心底裡就覺得自己不夠好,特別擔心出錯受到責罰。長大後,尤其會對權威人士形成恐懼心理,對工作和生活產生不良影響。

    國外曾有人研究社交恐怖症的發展歷程:(習得性焦慮、遺傳因素、父母的過度保護→兒時缺乏適應能力的鍛鍊)+(父母的排斥或批評、令人難堪或恥辱的特殊經歷→預期性的焦慮)=迴避社交

    要想改變社交焦慮,需要努力重新成長自己,這種成長,可能是痛苦和需要一段時間的。需要改變頭腦中很多不合理的信念,比如如果社交時做得不夠好就糟糕透了,沒有社交能力的人是不可救藥的,自己必須獲得所有人的喜愛,等等。其實這些都是一些過分概括化和絕對化的要求,透過做心理諮詢、參加成長團體,可以在外來力量的幫助下成長自己的這一部分。

    在這個過程中,不要逃避社交,要鼓勵自己,沒有人會因為話說的不好、事情做的不夠完美而面臨滅頂之災。不必過分追求完美,允許自己有時做的不好,可以觀察一下,在社交中別人做的不好時,也沒什麼大不了。

  • 2 # 使用者6503856202

    社交恐怖症是神經症的一種,嚴重的不敢出門,不能工作,影響正常生活。它的形成過程是被別人說過,或者交往出現過失誤被人笑話過,形成錯誤認知和條件反射,到了那個環境就有症狀,所以應該用心理諮詢的方式解決,讓本人明白那些不可怕,然後需要反覆的體會練習,就能擺脫症狀。還要提升自信,增強安全感。

  • 3 # 心理諮詢師許燁

    社交恐懼,不單會影響個人交友,在職場的發展會受到更大程度的影響。

    有位資深職場導師說道:在職場,30%靠努力,70%靠的是情商和人脈。

    而在現下的企業中,30%中的努力也難以撐起你的夢想了。因為職場中有著越來越多的資訊交流和專案合作,都要求員工能能夠擅長展現自己想法,闡述自己的觀點,以及積極地與同事合作互動。

    所以,哪怕你個人再努力,如果你只是一個人埋頭幹;或者你的技能很牛,但你的人際關係超差,那麼你恐怕很難為自己爭取到青雲直上的晉升機會。

    職場人際關係一直是每位職場鬥士關心的核心,因為社交將貫穿你整個職業生涯。

    當你剛入職時,你少不了要在部門中或其他公開場合做自我介紹。

    當你開始熟悉業務時,你又得求助於同事的幫助與帶教。

    當你開始獨當一面,帶來團隊時,你不單要跟同事友好相處,還要對下屬“恩威並施”,向上則需揣摩老闆的心思,作老闆想聽的工作內容回報。

    當艾琳做自我介紹的時候,她顯得十分羞澀,雙頰泛出了耳朵紅暈,更加顯得她的俏麗與可愛。這更進一步的引發了部門同事對艾琳的好感。

    一段時間之後,同事發現很難跟艾琳交流,將這個情況反映給了經理。經理只是說道:沒什麼,一小姑娘害羞而已。

    隨後,經理將艾琳叫進了辦公室,詢問艾琳這個情況,結果發現同事反映的情況屬實。經理很納悶,為何這樣一個不善於交際的人會透過人事的面試。如果不是當初自己臨時出差,又著急要人,自己是一定要把關面試的。

    現在人也進來的,怎麼辦呢,再給個機會吧。於是經理很嚴肅地跟艾琳說:“你的試用期還剩一個月。如果在這個月中,你仍然無法跟同事正常交流,影響工作進度的話,我只能很遺憾地讓人事給你辦理離職了”。

    艾琳很苦惱,對於這份工作,她是很認真的,但是自己就是太害羞了,自己也沒辦法改。

    那麼對於艾琳這型別的人,到底是害羞,還是已經患上了社交焦慮呢?

    害羞,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心理/生理狀態,更多出現在處於青春期以及成年早期的人群。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懂得識別什麼是安全的社交環境。除了父母以外,我們會接觸到幼兒園的同學,阿姨,老師這一些社會人員,與更多社會關係產生互動會使我們的社交技能得到相應的鍛鍊,從而使我們學會如何跟陌生人進行社互動動,如何去區分一個陌生人是安全的還是危險的。所以當我們年齡越大,自身的害羞程度會逐漸的降低。

    所以,害羞是我們在成長經歷中必然會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它並不屬於特殊情況。

    在吉莉恩·巴特勒所著的《無壓力社交》中寫道:社交焦慮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交往時產生畏懼,緊張和焦慮感的現象簡稱。從艾琳的年齡與表現來判斷,她不再是性格內向、害羞的問題,而是屬於社交焦慮。

    一般會有社交焦慮的人,常會有不善言談、缺乏傾聽與交友能力的情況,由於他們缺乏社交技能,所以他們會比常人更加的孤獨與寂寞。出於以上原因,他們往往難以與他人建立起親密關係,所以這部分人群很難找到能與自己共度餘生的伴侶,很多人會長久的維持單身狀態。

    社交焦慮者在面對陌生人或在人多的場合,會由於擔心自己的表現有可能會遭受對方的嘲笑,將自己置身於尷尬的境地,而產生內心無法避免的恐懼感。

    如果你也有職場人際關係的困擾,你可以透過以下幾個問題,測一下自己是否存在社交焦慮的現象。

    1. 當與同事交談時,感到緊張、心跳加快、臉色發紅,有出汗或顫抖的現象。

    2. 擔心自己的交談表現會使自己或他人感到失望或憤怒。

    3. 時常因為自己的社交表現而感到悲傷、消極、有種深深的無力感。

    4. 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與評價。

    5. 與他人交談時會突然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下一句應該說些什麼。

    6. 說話時會閃避對方的目光。

    7. 避免成為別人關注的焦點,同時在說話時又感覺所有人在看著自己。

    8. 儘可能迴避麻煩的社交場合。

    如果你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都是“YES”的話,想必職場社交已經是你的一大障礙的。

    據瞭解,大多數社交焦慮者都非常想要改變自己的社交無力。如果你也是其中之一,或許以下的方法可以幫到你:

    一、識別你的想法

    也就是弄清楚,當你社交焦慮時,你的腦子裡充斥著些什麼想法?

    通常這些想法來得快、去得也快,往往很難清晰地捕捉到它們,所以,如果你已經下定決心要讓自己擺脫社交焦慮,可以嘗試回憶你當時的想法。

    例如:

    1. 最開始焦慮的時候,你看到了些什麼?聽到了些什麼?這些讓你產生了什麼樣的想法?

    2. 你覺得當時有可能發生最壞的情況是什麼?隨後你是如何應對的?

    3. 在當時,你認為什麼對你而言是最重要的?

    如果可以的話,你可以用筆、紙將這些資訊記錄下來。因為這有助於你進入第二步操作。

    二、改變對自己的預判

    大多數社交焦慮的人士,對自我表現的期待很高。當他置身於社交場景中,往往就是因為這些自我的高期待而影響了自己。

    他們會感到在場的所有人都在盯著自己看,都在評價自己的一舉一動,這會讓他非常緊張、渾身冒汗,甚至可以用“如履薄冰”來形容這樣的狀態。

    這時,如果有人主動與他說話,他會按照自己的預設給自己貼標籤。例如:“我很蠢,不會說漂亮話”、“我一說話,別人就會嘲笑我”等。就像艾琳會出現手發抖的極度緊張表現。

    當你看到了習慣性給自己貼的標籤後,你就可以有意識地去變更這些標籤。

    將“我很蠢,不會說漂亮話”變更為:“不會說漂亮話不代表我蠢,大多數人都不太會說漂亮話”。

    將“我一說話,別人就會嘲笑我”變更為:“別人沒有對我指指點點,他們甚至沒有注意到我說的話”。

    可以發現,在這些標籤內容發生了改變之後,內心的焦灼程度也會隨之降低。

    將焦慮程度下降之後,你的行為就更容易進行修正了。

    三、制定你的行動方案

    雖然社交焦慮的人士不善言辭,但他們對自己的關注度非常高,內心尤其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位口落懸河,風趣幽默的人氣王。

    所以,你可以為自己制定一個方案,如何能夠讓自己在降低了社交焦慮之後,成為期待中的社交高手。

    以下幾個方法,你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去嘗試:

    1. 觀察那些人氣值高的同事,平時在社交上的表現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

    2. 當你覺得與他人的對話,開始顯得尷尬時,可以為自己準備幾個非常自然的藉口,讓自己大方的離開。

    3. 製作你的壓力罐或打氣罐。

    這種方式類似於心理學中的意向運用。你可以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小器具,然後告訴自己,每當自己要與他人社交的時候,你只需要看著這個壓力罐一眼,你就可以將內心全部的緊張、侷促都灌入這個罐子裡,這個罐子會牢牢鎖住你所灌入的這些緊張和焦慮。

    打起罐也是同樣的意向運用。你可以告訴自己,這個打氣罐吸收了Sunny中的溫暖和能量,每當你和人說話感到緊張,會做自己批評的時候,只要看一眼打起罐,裡面的能量就會注入到你的內心中,驅趕掉讓你緊張的那些負面想法,使你在與人交談的時候,更加自然與自信。

    如果你正因為社交焦慮而在接受心理諮詢,那麼更多的意向使用方法,你也可以諮詢你的心理老師。

    社交焦慮並不是無法克服的心理障礙,只要運用的方法得當,你就能夠改變現狀,提升你的社交技巧,編制起你的職場人脈網。

  • 4 # 東城超哥

    要克服社交恐懼症,首先分清他是什麼情況導致的!

    第一種:不會說話!

    網路發達的今天讓人們淡漠了現實中的交流,再加上從小被家裡人寵著,以至於本身不善言語,不自信,不知道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所以別人說你壞話也不知道怎麼辯解,與人交流緊張不已,久而久之就對社交產生恐懼。

    這種情況只是說缺乏對於社交場合交流的經驗,不敢說話,並非不願說話。

    解決方法:從主動和周圍的鄰居打招呼開始,然後自己一個人出去購物並討價還價。多去洋快餐店買東西吃,一個人去點餐,於美女帥哥們面對面交流,多詢問活動並判斷自己想要買的,應為快餐服務的交流語速節奏較快,感覺比較合適練習面對面交流。

    第二種:不敢說話

    不願意說話的人一般來說性格內向缺少自信。形成因素很多,家庭環境,生理缺陷,或者就是說受到某些事的打擊!

    這是一種自卑的心理狀態!

    解決方法:首先你得認清自己,你不自信的是什麼?發現他才能補足他,解決他。其次增強信心,做一些比較容易的事,來獲得信心,然後做一些更復雜的事情來一步一步實現目標。最後則是情感共鳴,大多數自卑的人會感到孤立無助。當他們遇到麻煩時,他們不會去找周圍的人幫忙。如果這個時候,你能發現他的優慮,開導他,安慰他並積極地與周圍的人產生共鳴,這對消除自卑感非常有益。

  • 5 # 林子說心理

    如果你有社交恐懼,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式來改善:

    1、擺脫受害者思維

    很多社交恐懼者都有一種“受害者思維”,比如

    “我爸媽老是貶低我,這是我自卑且不喜歡社交的原因。”“別人總說我這不好那不好,這是我與人相處感到緊張的原因”。

    想要克服社交恐懼,我們要擺脫這種帶有些許怨恨情緒、又渴望他人同情的“受害者思維”。

    我們必須要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負責,而不是把原因歸咎於外界因素。一旦我們願意為此負責,改變就開始產生。

    因為相信什麼或者不相信什麼,其實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應該由我們自己決定,而不是別人。也就是說,即便別人向你說了一些難聽的話,只要你自己不去相信,那麼他們是無法讓你相信的。

    當我們不再把自己當做一個“受害者”,而是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那麼這代表著我們正在拿回我們生活的主導權。

    2、停止取悅他人,轉向接納自己

    當我們取悅他人的時候,這背後其實有一個潛臺詞,那就是“我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我需要假裝成你喜歡的人,好讓你喜歡我、讚揚我”。

    不喜歡自己的理由有很多,比如身材不夠好、很懶、不夠Sunny、總是很悲觀等等。其實每個人都有缺點,即便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都會覺得自己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比較公平的一點是,不管一個人是普通的還是卓越的,都會有人說他的壞話,都會有人看不慣他。

    在有限的一生中,通常會有少部分人非常喜愛我們,也會有少部分人非常討厭我們,剩餘的人都處於一種不痛不癢的關係中。

    所以我們要意識到一個簡單的道理,並不是所有人都得喜歡我們。為了迎合別人的期待而活,只能活出別人的人生。

    當我們越不那麼在意別人是否喜歡和認同我們,我們在社交場合的不適感就會越少。

    換句話說,當我們和自己相處的越融洽、越自在,我們越能夠接納自我,我們在社交場合就越不會如坐針氈。

    我們和自己的關係才是這一生中最重要的關係,並且這也是我們唯一能夠掌控的關係。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其實也決定了別人如何對待我們。

    3、認清“看法和事實”是兩回事

    有一句名言說:“人們身處的最大監獄,就是對別人看法的恐懼”。

    尤其是當別人對我們有負面評價的時候,我們很容易陷入沮喪和自卑。但作者告訴我們,在大多數情況下,別人的看法都是非常主觀的,很多都是憑心情、憑感覺,並沒有經過理性的推理認證,裡面甚至還包含很多偏見和刻意的攻擊,他們所說的並不一定就是事實。所以,不要太把別人的想法當成一回事。

    區別“看法和事實”這兩個概念非常重要,只有認清了這一點,我們才不會輕易地再把他人的想法當成真理全盤接受,我們的情緒也不再容易被他人所左右。

    作者在書中還引用了美國暢銷書作家與演講大師韋恩·戴爾的一段話:

    “每當你發現自己因某人怎麼評價你而感到焦慮、沮喪、壓抑或者難堪時,你在那一刻真正說的其實是,別人對我的看法比我對自己的感覺更重要。”

    要完全不理會他人的想法可能不太實際,但至少我們不應該把他人的聲音,當做我們前進的一個巨大路障。

    4、改變態度、質疑負面信念

    如同別人的看法不一定是事實一樣,你對自己的一些負面看法也同樣可能不是事實。

    列出自己面對社交恐懼時的所有負面信念,然後一條條去檢驗。你可以試著這樣去質問:

    這個信念是一種看法,還是一種已經被驗證的事實?是什麼原因導致你持有這樣一個信念?持有這個信念的證據是什麼?能否找出反對這個信念的證據?有沒有可能你忽略了一些被刻意遮蔽掉的正面證據?持有這個信念,對我有什麼好處?

    把這些問題通通在腦子裡過一遍,然後重新組織信念,用更積極的、更好的信念去替代它們。

    比如:

    “我是個內向的人,我不喜歡社交”變成“在我感到放鬆和舒適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很樂於表達,我願意傾聽他人,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傾聽。”“別人總是注視著我,讓我渾身難受。”變成“大家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忙,沒有那麼多閒工夫注視你,也不會隨意評判你,就像我不會總是盯著別人看一樣,我也不會隨意評判他人。”

    美國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說:“史上最偉大的發現就是,一個人只要改變態度,就能改變人生”。

    如果你總是相信自己無法改變,註定要孤獨一生,那麼你會永遠逃脫不出自我強加的恐懼之中。

    如果社交這個坎兒你永遠邁不過去,那就意味著,在今後的人生中,在任何與人打交道的場合,你都會繼續感到不適與“受傷”。

    5、改變自我形象

    一個胖子,減肥之後,如果他內心裡仍舊覺得自己是個胖子,那麼他的體重會很容易反彈。中了彩票的人,如果自我印象仍然是個窮人,他很快會變得身無分文。

    對於社交恐懼者來說也是一樣,如果他在內心裡覺得自己不善於交談、很靦腆,那麼當他偶爾表現出很健談、很外向的一面時,他會覺得那不像自己,覺得很怪異和不真實。

    想要克服社交恐懼,我們既要在行動上表現地更大方、更自在,同時我們內心的自我形象也要相應地做出改變。

    我們要在內心深處看到一個有社交自信的人,只有內外一致,我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才不會感到不協調。

    當我們循序漸進地採取相應的步驟,用積極的思維方式替代消極的思維方式,真正地接納自己,我們的生活會迎來改變,你會慢慢發現,你樂於走出家門、喜歡廣交新朋友,並且能夠盡情享受他人的陪伴所帶來的幸福。

  • 6 # 心靈療愈三恩

    有社交恐懼症,一般是曾經的創傷而成,當時得不到及時的清理負面事件與情緒,壓抑在潛意識裡成為一個保護層,以免被外界傷害。

    最有效的方法是進行催眠治療,快速清除負面事件與情緒,用時間線心理治療技術讓當事人在高緯度學習,改變認知,建立新的信念,一次見效!

  • 7 # 惠子1179

    謝邀。社交恐懼症歸根結底就是想象力太豐富,你想的和別人想的不一樣。否則會出現幻覺和妄想。避免抑鬱:第一 不抱怨。主要抱怨越多,往往改變的步伐就停止的越久。第二識人識己識進退,擇善而交。與善於尊重他人者交,常會得到被尊重的體驗,這種體驗是不可缺少非常重要的“良藥”。

    例如 :朝夕相伴的夫妻關係影響更久遠,夫妻一方對另一方的欣賞、仰望、尊重,能有力地修復小時候的創傷。反之,每天以怒罵、挑毛病的態度相待的話,沒問題也可能搞出問題,更談不上治癒以前的創傷了。

    因此在選擇婚姻伴侶時,更需選擇的智慧。已婚的,要想盡辦法把關係搞和諧,使彼此之間相互尊重。

    提高自身價值,積極參加有意義的活動、敢於挑戰 ,接受現實才能走出陰霾的怪圈。

  • 8 # 7寶Wei

    想要改變這種情況,首先應該明白造成這一情況的根本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的脾氣性格秉性等都不同,有些人生性比較活潑外向,遇事也喜歡與人分享或傾訴,有些人則生性比較沉悶內向,遇事喜歡自己一個人面對,久而久之是很容易變得孤僻甚至怪異的。建議在生活中應學會冷靜的分析自己,認真的想一想自己為什麼會患上社交恐懼症,是因為感情還是因為性格。

    1、保持自信

    在我們的身邊,總會有那麼幾個人過度自卑,要不就是隨意的貶低自己,要不就是幹什麼事情都是一副唯唯諾諾的模樣,不僅會影響到日常的生活與工作,更會對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建議在生活中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或者愛好來找尋一份工作,在工作中收穫的成就感是可以很好的幫助你建立信心的。

    2、學會勇敢面對

    社交恐懼症的一大典型特點就是會害怕自己成為別人注意的中心,或許是別人無意間的某一句話,或許是別人的某種目光,都會讓他們的內心變得緊張與恐慌,甚至會產生逃離這裡的念頭。建議在生活中應適當的灑脫一些,豁達一些。要明白,每個人都是在為自己而活。

    3、學會真誠

    患有社交恐懼症的朋友在面對陌生人的攀談時,內心會本能的想要抗拒,甚至會直接用虛假的外殼將自己偽裝起來,殊不知這樣不僅會給人一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感覺,更會直接影響到你們之間的關係。建議在生活中無論面對的是熟人還是陌生人,應學會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其進行交流。

    4、學會轉移注意力

    當自己處於緊張狀態時,可以做一些體育運動,如仰臥起坐,俯臥撐等;當自己處於害羞狀態時,可以做數次深呼吸;當自己與別人在一起時,可以在手中握一些東西,如一本書,一條絲巾等;當自己處於緊張狀態時,可以做一些放鬆身心的動作,如聽歌,按摩等。

    5、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

    有些人在患上社交恐懼症之後會將自己封閉起來,要不就是整日宅在家裡,要不就是不與別人進行真誠的溝通,不僅會影響到日常的生活與工作,更會對未來方向產生影響。建議在生活中應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如朋友聚會,公司年會等。

    6、儘量保持生活的規律性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會因為工作的原因而晝夜顛倒,要不就是成天的加班,要不就是三天兩頭的出差,不僅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更會影響到心理的健康。建議在生活中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一些合理的生活計劃,如幾點起床,幾點睡覺等。

  • 9 # 郭家心理姐

    跟陌生人在一起容易緊張,臉紅忘詞,不知所措,甚至是跟陌生人說話或者有求於陌生人的時候都會感到緊張或恐懼。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呢?

    其實恐懼的另外一面是自卑,因為太自卑太關注自己,所以總會把別人對你的評價當做是自己的標籤。

    適當的關注自己是好的,只不過過分的關注自己呢,就會陷入一種負面的情緒當中不可自拔。

    你要知道,就算是那些名人也不會持續不斷的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別人也不會時時刻刻把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

    更何況你是一個普通人,所以有的時候呢,不要總覺得,別人在看自己、評價自己或者是怎麼樣。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把自己看得特別重要,是因為,我們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很想得到正面的積極的反饋。

    當然這個出發點是好的,只不過呢,我們也要先嚐試著,接納自己、愛自己,才能夠正確的區分自己和別人。

    2,正確看待自己的優缺點

    正確看待自己的優缺點的前提是,能夠客觀的分析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而不是活在別人的評價裡。

    很多我們之所以活在別人的評價裡,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正視過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如果你靜下心來客觀的去分析,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知道自己哪裡做的好,做的不好,那就不太容易受別人的影響。

    所以要想擺脫社交恐懼,最根本的是要從內心建立起對自己的認識和自信。

    當你對自己的認識越來越清楚,對自己越來越自信的時候,你就不太會被這種負面的想法所束縛和控制。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恐懼,是因為活在恐懼的這種想象中不可自拔。

    其實當你嘗試著去做、去突破它的時候,發現它只是像一層紙一桶就破。

  • 10 # 南極駱駝65

    有社交恐懼症的人一般都很內向,不喜歡湊熱鬧,尤其是和很多陌生人在一起,會覺得很累,很想逃離現場,即使做哪裡一般也很少說話,只是默默的坐著聽別人說。其實這種人大部分人都很自卑,不管承不承認,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害怕和別人展示太多被別人笑話。喜歡和不如自己的人打交道,比如同事聚會他就挺能說的,一桌上有幾個領導他就熄火了,吞吞吐吐,也沒那麼多話了,看到一桌領導也不願意甚至不敢去挨個敬酒,就是內心不自覺的自卑。所以要想改變這點真的很難,除了積極提高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多練習練習說話的能力,每天逼自己打10個電話和別人聊聊天,多看看書,讓自己到時候有話可講啊,主要是要練習臉皮厚,放的下面子,條件允許如果去擺上一年地攤,絕對比啥都管用!關鍵多賺錢,有錢了財大氣粗,腰板也硬了,也喜歡社交了,因為願意讓別人分享你的成功了,也有底氣了!

  • 11 # 飛翔心理諮詢師趙芳

    1、首先我們需要發現那些引發我們社交焦慮的想法。

    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呢,從根本上往往認為自己是不夠好的,有缺陷的或者不完美的。在這些對自己不合理的信念的影響下,在進入社交前,社交中和社交後,人們往往自動的選擇性關注那些自己表現不佳的訊號,事後他們又會一遍又一遍的重播這個事情。評價他們自己的表現,認為自己太糟糕了、沒人喜歡等等,進而出現情緒的更焦慮,行動的持續迴避,彷彿進入了一個死迴圈。如果能發現這些困擾我們的想法,透過一系列的技術(主要是認知行為療法)對這些想法加以挑戰,最終以更加現實的合理的想法替代,這就是說之前的死迴圈就有希望解開了。

    2、社交技能訓練

    如果我們對於社交的想法上沒有太大的偏差,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要在社交技能方面進行訓練,這些技能包括,比如說人際交往之間的眼神接觸,如何問問題,如何積極的傾聽。到一些複雜的技能,比如說一些工作面試,如何建立和保持友誼等等。可以先用角色扮演中的方式練習,最後可以在現實暴露中應用這些新技能。

    3、暴露

    我們有合理的想法,然後學習了相關的社交技能,接下來就需要我們先要找出讓我們焦慮的情境,然後根據引起我們焦慮、痛苦程度把它們進行排序。先從一個可以誘發中度焦慮的情境開始。如果做現實暴露有困難,也可以先從相像暴露開始。要求自己重複這種暴露,直到可以引起最低的焦慮。然後以類似的方式進行逐級暴露,直至完成所有的恐懼情景。

    以上提到的方法需要專業人員的幫助。

  • 12 # 心理醫生楊白勞

    社交焦慮障礙又稱為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焦慮譜系的疾病,屬於一組以社會活動中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然後迴避社交行為的一組綜合徵。核心症狀表現為害怕出現在公共場合,因為擔心被別人嘲笑和負性評價,然後在別人有意或者無意注視下症狀會加重,表現為心慌、手抖或者恐懼,嚴重時會出現非常焦慮的體驗。社交恐懼症往往與病人在成長過程中,在社交活動中受到的心理創傷有關係。

    相對治療方面,如果是輕度社交恐懼症,可以透過自我調整方式,比如可以透過呼吸方式放鬆,緩慢吸氣和呼氣可以減少焦慮。還可以透過想象方式,比如在人多場合下,可以自己想象在一片很放鬆的環境下,然後慢慢讓自己放鬆下來。

    當然還有心理調節方式,需要病人正視自己的緊張現象,在社交過程當中會有緊張情緒,然後可以採用一定方法,比如像類似的脫敏治療,病人害怕什麼場合,可以透過不同的害怕程度進行逐漸適應,比如害怕講話,可以先在家人面前進行講話,接著在朋友面前,然後再到公眾場合。也可以採用一種暴露療法方式,是指病人害怕什麼行為就儘量多做此種行為,比如害怕在公眾場合講話,儘量多些機會讓病人在此種環境下進行訓練,可以達到一定治療目的。如果症狀比較嚴重,可能需要透過藥物或者專業心理治療,應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配合治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是要選相愛的人還是選合適的人才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