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島主說事
-
2 # 德意志小兵兵
首先隆美爾的軍事才能是不可忽略的,他參加過一戰是一個老兵,在進攻法國的時候曾經擔任過裝甲第七師的少將師長,他一戰成名使用88炮平射敵人重型坦克,而且這一個戰略受到了德軍統帥部的高度重視。
在這之後隆美爾的官路一路順暢,尤其是其在北非以幾個營的德軍嚇走了幾個師的英軍穩住了腳跟,他在北非戰場上喜歡從南邊的沙漠地區突襲敵人的後邊,出奇制勝,然後又突破北非多地。
隆美爾本來就是一個良將,他可以找到問題並解決問題,經常被希特勒稱讚。而且其的戰略是攻克開羅掠奪中東,並與南方集團軍群奪取高加索油田,但是由於統帥部吧目標放在蘇聯戰場,而北非的義大利軍團……計劃沒有順利進行,而他也因為希特勒的想入非非而鬱鬱而終,他還是沒有完成他的報復!
所以他的晉升是肯定的,可以一部分是運氣,但是他一定是有才能的人!
-
3 # 戰略論
隆美爾應該是二戰德軍晉升最快的將領了,他在1940年時出任第7裝甲師師長,少將軍銜;1941年出任“非洲”軍軍長,中將軍銜;1942年出任非洲裝甲集團軍(非洲軍團)司令,上將軍銜;不久在取得了昔蘭尼加的勝利並攻克了託布魯克要塞後,隆美爾於1942年6月被正式晉升為陸軍元帥,達到其軍事生涯上的巔峰。
隆美爾在北非取得的勝利意義確實重大,至少暫時保證了南歐地中海沿岸各國的絕對安全,在沒有佔領北非之前,英國是絕不會從地中海登陸歐洲的。從軍事上來看,隆美爾幾乎是在陸軍和空軍以及後勤補給都不佔優勢甚至很差的情況下取得了一系列勝利的,他的軍事能力得到了證明,至少在戰役、戰術的指揮能力上,沒有人敢質疑隆美爾。不過由於北非戰場本身規模的有限性,隆美爾指揮的軍隊總數從來都沒有超過10萬人,和德軍其他動輒20-30萬人的野戰集團軍相差太遠,更別說是指揮上百萬的野戰集團軍群了。一般來說集團軍司令一級的至少是上將軍銜,而集團軍群司令一級則是元帥軍銜。而隆美爾連一個完整的集團軍都沒有指揮過的人,就直接榮升元帥之列,確實有違常規。
隆美爾之所以能擁有這特殊的待遇,除了他自身的軍功外,更加關鍵的在於他和希特勒密切的關係,可以說希特勒是隆美爾的“伯樂”。隆美爾在希特勒上臺前前只是一個軍事學院的校長,常年負責軍事教育,在軍界可以說是默默無聞,他因此前寫的《步兵攻擊》一書被希特勒看中,被任命為希特勒的大本營衛隊長,從此成為了希特勒的親信。二戰爆發後隆美爾又在最高統帥部任職,這個機構是由希特勒一手把控的,在這裡任職的一般都被認為是希特勒的親信。也正是在希特勒的運作下,隆美爾才能得以出任裝甲師師長一職,開始了他傳奇般的軍事指揮生涯。
當時掌控陸軍的還主要是德軍陸軍總司令部的那些資歷深厚的軍界老將,他們對於希特勒的納粹思想並不感興趣,一直試圖將納粹思想從軍隊中消除出去,而且他們在軍隊的影響力也非常大,事實上希特勒和這些高階將領一直是處於合作的情況,而不是像蘇軍高階將領對斯大林那樣的絕對服從。所以希特勒迫切需要迅速提拔一批自己的親信,去擔任高階指揮職務,逐步取代那些“不聽話”的將領,除了隆美爾,還有其他如古德里安、曼施坦因、蔡茨勒、莫德爾等年輕將領。隆美爾是希特勒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隆美爾經常直接向希特勒本人發報或者打電話,越過其他指揮機構,足見兩人關係的密切,希特勒大力提升他的這位愛將也就不足為奇了。
-
4 # 加菲喵miao
隆美爾是二戰德國三大名將之一,二戰德軍的戰鬥力有目共睹,隆美爾能排名前三,可想而知,能力有多強。
隆美爾名氣大除了能力超強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被宣傳誇大。用現在的話就是“包裝炒作”。這種炒作,包括德國和英國兩方面。
一方面,隆美爾自律性很強,不酗酒,不賭博,不好色,業餘生活就兩件事,鍛鍊身體和研究兵書。所以被希特勒當做樣板,樹為典型,重點美化宣傳。
另一方面,隆美爾在北非以少勝多,把英軍打的丟盔卸甲,英國政府沒法向國民交待,也找不出理由,最後就把隆美爾誇成了神,所以當時出現很奇特的現象,交戰雙方都誇讚隆美爾,甚至英國比德國誇的更厲害。
隆美爾之所以在北非能夠取得這麼大的成就,獲得巨大的榮譽,跟他的經歷有很大關係。隆美爾在率裝甲師進攻法國之前,是希特勒大本營司令官,類似於毛澤東跟汪東興的關係。應該算是希特勒最信任,最親近的人。所以在北非,可以不顧德軍司令部以及義大利的命令,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記不清那個英軍將領曾經說過,像隆美爾這種不聽上級命令的人,在英國最多是個連長。隆美爾可以越過上級,直接從希特勒哪裡得道支援。有才能,又有施展的空間,剩下的只有取得勝利了。
在法國,隆美爾的第七裝甲師被稱作魔鬼之師,在北非,隆美爾被稱作沙漠之狐,幾乎每一次戰鬥都是以少勝多,利用計謀取得勝利。最後的失敗也是因為糧食彈藥供給不上。隆美爾的指揮才能比英軍高了好幾個級別,在北非的巨大成就,使其在短時間內榮升元帥實至名歸。
在說兩件跟提問無關的事。
一是,二戰盟軍傳奇人物,巴頓率美軍在突尼西亞登陸時,隆美爾剛好調離了北非,錯過了直接交手的機會。
二是,部分軍事評論家對隆美爾在北非的行動有看法,稱隆美爾是“戰術的巨人,戰略的矮子”。覺得當時德國正在籌劃巴巴羅薩行動,隆美爾在北非採取進攻時機不對,不顧大局。我不同意這種說法,最後的事實證明,打敗蘇聯,然後在回過頭全力進攻北非的這一天,永遠不可能到來。原本只要求隆美爾守住在北非的最後據點,不被趕下海就可以。而隆美爾卻在北非前進了兩千多公里,把人數,裝備佔絕對優勢的英軍打敗。在阿拉曼戰役時,英軍已經做好了放棄非洲的準備。隆美爾在北非做到了,絕大多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誰有資格指責一隻沙漠狐狸?
-
5 # 度度狼gg
客觀的說,隆美爾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得以火箭般“竄升”,除在北非戰場表現的確不俗之外,希特勒出於政治需要和考慮德意兩盟國之間當時的微妙關係,也起了很大作用,屬於非正常或稱“破格”提拔。它同時也造成國防軍內部對隆美爾頗有微詞,難怪克魯格元帥在1944年的西線挖苦他:“到現在為止,你還沒有真正指揮過比一個師大一點的部隊”!
作為“天子近臣”,元首大本營警衛營長隆美爾進入陸軍總參謀部實習就是走了後門,他1939年8月才晉升陸軍少將,隨即根本未經必要的考試就直接上崗了。波蘭戰役結束後,他又短暫的離職去兼任希特勒警衛營長,負責納粹元首在華沙閱兵等活動的安保問題,一句話,在1940年之前,他沒有任何戰役指揮所必需的作戰經驗(一戰的尉官生涯姑且不算)。
法國戰役開始前,在隆美爾少將的強烈要求下,希特勒滿足了他一直想指揮一個裝甲師的願望,任命他為改編後的第7裝甲師師長。從級別上來說,這一任命沒有問題,但讓一名高階幕僚軍官直接出任主力師長,希特勒顯然還是動用了特權,那時候的德軍一共才擁有10個裝甲師,而隆美爾在波蘭寸功未建,一線野戰部隊的將軍們顯然是不舒服的。
1941年元旦,正在法國休整的隆美爾被晉升為陸軍中將,隆美爾在法國戰役中表現極為出色,“魔鬼之師”讓英法軍隊聞風喪膽,傷亡2000滅敵接近10萬,因此這次晉銜確屬正常,另外也有一大批德軍將領在本次戰役後獲得晉升。2月6日隆美爾被任命為新組建的”非洲軍”軍長,2月15日抵達北非接管了德意混合部隊的總指揮權,中將軍長實質名歸。
在北非的德意混合軍隊中,德國軍隊的數量只佔很小一部分,義大利在北非有數十萬人馬,原來的集團軍司令是元帥軍銜,現在隆美爾成為了實際上的戰場總指揮,讓一名德國中將指揮一幫子元帥、上將是有點過分的,會讓意軍將領們普遍反感,因此希特勒出於照顧盟國軍隊感情的需要。
僅僅半年之後的1941年6月,就將隆美爾晉升為裝甲兵上將,就任升格後的非洲裝甲軍團司令官。按照二戰期間德軍的軍銜序列,在陸軍元帥以下有大將、兵種上將、中將、少將四檔將級軍銜,隆美爾從中將晉級兵種上將的區間實在過短。一方面是這個時期德國非洲軍戰績輝煌,“沙漠之狐”聲名鵲起;一方面也是希特勒有意提高隆美爾的身份,便於他在北非掌管德意混合部隊,需要指出的是,隆美爾不僅直接對希特勒負責,他還需要同時接受義大利最高統帥部的指揮,綜合考量的話,這一次勉強說得過去。
這還不算完,又過了半年的1942年1月29日,由於收復班加西戰役的勝利,隆美爾再次獲得晉升,成為了陸軍大將(一級上將),老實說這次晉銜就有些離譜了,首先隆美爾成為兵種上將的時間太短,根本沒有什麼“停年”流程,其次是北非任何一場戰役,其規模都遠遠不如蘇德戰場的殘酷。
然而看看時間點就能明白,這正是東線德軍在莫斯科城下遭受挫折的倒黴期,希特勒急需用勝利的訊息來鼓舞士氣,隆美爾完全屬於政治提拔。雖然大將軍銜距離陸軍元帥僅一步之遙,卻並非唾手可得,閃擊戰的創始人古德里安就是停留在這一軍銜上沒有封帥。1942年6月20日德意聯軍攻克託卜魯克要塞,拔除了後方唯一的英軍據點,兩天後隆美爾就收到了晉升陸軍元帥的電文,即便是論功行賞,這個功勞最多值一枚勳章而已,只能理解為希特勒對東線德國將領的不滿日甚,經常一次性解除一批司令官的職務,是在用隆美爾的元帥節杖刺激普魯士軍官團。
從1939年8月到1942年6月,在不足三年的時間裡,隆美爾從少將、中將、兵種上將、大將再到陸軍元帥,整整邁過了四個臺階,在和平時期,恐怕連晉升一級的“停年”都不夠,就算在戰爭時期,這樣的晉升速度也是驚人的。除去隆美爾在北非戰場的初期作戰一路奏凱之外,希特勒個人的賞識、德意軍隊之間的關係考量、打造德軍“明星”將領的宣傳需要、故意刺激東線將領等多方面因素也摻雜其中,完全歸於隆美爾的能力和所謂“戰術天才”,顯然是不夠客觀的。
如果非要再找出一條原因,那就是英國軍隊的不懈配合。 -
6 # 世界真的很大
當然離不開希特勒的欣賞與大力提拔。希特勒如此喜歡隆美爾,自有他的原因。希特勒和隆美爾,有許多共同之處,如都有差不多的身高,都嚴於律已,喜歡過有秩序的生活,都在一戰時當過步兵,都是運動戰的鼓吹者。
一戰後,隆美爾曾在德國陸軍學校當過教官,他為學校編寫的教材,對當時的德國軍隊影響很大。希特勒在讀了隆美爾的書後,對他的戰術思想大加讚賞。雖然他們倆人見面發生交集,是很多年以後的事情。
在貴族和軍人世家,甚至將軍世家遍佈的德國軍界,希特勒和隆美爾,都屬於沒有根基的人。但倆人又都很有抱負,這使他們相識後,便立即產生惺惺相惜之感。所以,二戰時隆美爾在北非打了勝仗,希特勒自然大力提拔他。
希特勒對隆美爾的賞識,還表現在對他的寬容。隆美爾是少有的敢於陣前不執行希特勒命令的人,是少有的與希特勒握手不取下手套的人,更是少有的敢於當面向希特勒提出不同政治見解,包括要求他善待猶太人的人。
對此,希特勒的解釋是,隆美爾只是一名軍人,他不懂得政治。任B集團軍群司令期間,隆美爾想開放西線,併力勸希特勒結束戰爭,這與希特勒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馳,但希特勒從來沒有懷疑過隆美爾對自己個人的忠誠。
希特勒雖然重用鮑曼和希姆萊,但並不真的相信他們,也不完全相信他們對隆美爾捲入7.20刺殺陰謀的調查結果。因此,希特勒並沒有像對待其他納粹元帥,如德國軍事情報局局長卡納里斯一樣,抓捕他、拷打他、最後槍斃他。
而是派出特使帶去口信,讓他服毒自盡,但保留了他家人一切元帥遺屬待遇,並給了隆美爾國葬典禮。隆美爾自盡後,逢聖誕節或隆美爾夫人兒子的生日,希特勒還發去賀電送上禮物。
回到文章開頭時的答案,希特勒如此破格提拔隆美爾,除了他戰功赫赫,除了希特勒對他的賞識,也因為當時軍事和政治的雙重需要。德國在歐洲和北非的戰事正烈,軍隊的擴張和補充都很快,需要更多的軍官尤其是高階將領。
-
7 # 漩渦鳴人yy
這有什麼?當時德華人一共就只有三個裝甲師。
此時期的德華人其實有些趕鴨子上架的嫌疑,批近雖說自己準備打一場戰爭,可對於這場戰爭的規模一直都沒怎麼控制,在進攻波蘭的時候,很多士兵其實都沒有正確的經歷過戰爭,所以真實打仗的時候這些人所表現出來的戰鬥素質確實讓人咋舌,以至於當時的古德里安差一點的罵娘。
在當時的德華人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裝備上面跟不上德國,雖然進行大規模的擴軍,可是畢竟是需要裝備的,沒有裝備怎麼打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很多資源都向空軍傾斜,而此時陸軍手裡面的裝備有一些寒磣,其中最寒磣的部隊就是在這之後鼎鼎大名的德國裝甲部隊。
很多德國裝甲部隊連像樣的能夠用來和敵人對抗的坦克都沒有,此時期德華人和敵人作戰更多的依靠的是勇氣和戰術。
很多都已經訓練好的裝甲部隊的預備役人員就缺一輛趁手的坦克,就能直接擴編成為一支優秀的裝甲兵部隊了,而這個時候進攻法國的作戰任務直接落下來了,那沒辦法,趕鴨子上架你就直接編入到其他部隊裡面,然後直接跟著作戰部隊一起發動進攻法國的計劃。
你別看隆美爾管理的是一隻輕型裝甲師。但是這一個輕型裝甲師裡面所包含的人員全部都是精英,全部都是在這之後德國組建其他裝甲部隊的骨幹人員,也就是說隆美爾這個施展的頭銜你配他一個軍長都不為過。
當然在很多人看來,其實隆美爾能夠獲得如此快速的晉升,也和他的脾氣有關,不是說他脾氣好,而是這個人十分聽希特勒的話。
但是古德里安本身的身份就擺在那裡,任何一個成為裝甲部隊管理人員的人都是古德里安的門生,都是鼓得連義手訓練出來的,他是德國裝甲兵之父,找到一個能夠代替他能夠頂替古德里安影響力的人物,成為希特勒必須要去做的一件事情,誰也不願意自己手裡的王牌部隊一天到晚跟自己吵架是不是?
所以聽從希特勒的話,並且能夠百分之百執行希特勒意見的隆美爾,成為希特勒眼中的人選第一,別看這是個輕型裝甲師師長,但是畢竟也是一個裝甲師的市場,古德里安在這個時候,也只不過是一個裝甲師的師長。
這種情況之下,你誰也不能夠說隆美爾的資歷太低,第二,隆美爾指揮部隊作戰的時候所體現出來的戰術指揮能力是得到其他人認可的,包括古德里安,能力突出得到大家信任,那這也是一個作為長官人選的一個優秀的資本。
-
8 # 張生全精彩歷史
二戰中的德軍將領隆美爾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傳奇人物。要說他指揮軍隊作戰的能力,恐怕沒有多少人會質疑。但縱觀隆美爾的整個職業生涯,卻存在著眾多疑點。
人們探討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隆美爾的火箭般的晉升速度。要知道,隆美爾在1938年才被晉升為少將,但他1942年他已經一躍成為了元帥,這實在是讓人非常不可思議。
(隆美爾舊照)
那麼,隆美爾為什麼能取得多次快速晉升呢?
隆美爾出生在1891年。一戰期間,正值青年的隆美爾,先後跟隨德國部隊在法國、羅馬尼亞等地進行過戰鬥。憑藉著過人的意志品質和作戰時的冷靜頭腦,隆美爾在1917年成為上尉連長。
之後的十多年裡,隆美爾一直在各種軍事學院中擔任教官。他的晉升之路非常緩慢,一直等到希特勒上臺後的幾年,他才慢慢被晉升為上校。
真正讓隆美爾得到重用的,是一本名叫《步兵攻擊》的書籍。《步兵攻擊》是隆美爾根據自己一戰經驗撰寫的一本軍事著作,書中大力強調進攻。這本書在1937年問世,得到了眾多盟軍將領的一致讚譽。就連美國一向狂傲的巴頓將軍,也對這本書推崇備至。
也正是因為這本書,希特勒開始注意到了隆美爾的才能。1938年,希特勒讓剛剛晉升少將的隆美爾,出任了元首大本營司令。二戰爆發後,隆美爾開始在最高統帥部任職。
波蘭戰役之後,隆美爾繼續擔任希特勒的保衛工作。他曾多次向希特勒提出,希望上前線帶裝甲部隊的願望。但當時德國打得很順,希特勒也並沒有立即答應他的請求。
一直到1940年2月,德國軍隊準備向法國動手時,希特勒終於滿足了隆美爾的願望,讓他成為第7裝甲師師長。
(波蘭戰役)
要知道,這是隆美爾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帶著裝甲部隊上戰場。儘管他參加過一戰,並且後來也陸續帶過一些軍隊,但真正讓他獨立指揮一個師,而且還是裝甲師,卻是有生以來第一次。
但就是這個所謂的“菜鳥師長”,卻在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裡,以“進攻,進攻,再進攻”的原則,一路推進到了色當。在六個星期的作戰中,隆美爾裝甲師死傷了近2千人,而法國軍隊的死傷和被俘卻超過了10萬。
這一次戰役,讓隆美爾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而第七裝甲師也得到了“魔鬼之師”的稱號。
由於戰功卓著,隆美爾在1941年初晉升為中將。這次晉升,可以說是全憑戰功,德國軍中沒有人不服氣。1941年2月,隆美爾被任命為援助義大利軍隊的非洲軍團軍長。非洲軍團中,德國只有幾個師,主要戰力還是以義大利軍隊為主。
在隆美爾進入戰場後,德意聯軍以少勝多,英軍開始敗退,隆美爾迅速穩住了非洲局勢。
不過,當時非洲軍團也僅僅是穩住了局勢,並不是徹底把英軍擊潰。儘管隆美爾到來之後,打了不少勝仗,但他依然只是一箇中將軍銜,憑他的戰功其實是不足以晉升的。可如果一直讓隆美爾以中將軍銜指揮義大利的元帥和大將,也顯得有些不合理。因此僅僅過了幾個月,隆美爾就被晉升為上將。
晉升之後的隆美爾越發厲害,他率領德意聯軍,從利比亞一直突入到埃及,駐紮到離開羅不遠的阿拉曼地區。1942年6月,德意聯軍攻克了託卜魯克要塞。希特勒為表彰隆美爾的勝利,把他提升成了元帥。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如果說隆美爾晉升大將還有據可依,那這次晉升元帥就有些說不過去了。雖然隆美爾確實足夠神奇,但比起在蘇德戰場上血戰的將軍來說,他的功績根本不足以晉升。
那麼,希特勒把隆美爾提升成元帥,到底是有什麼目的呢?
如果我們仔細理一下時間線,很快就能發現問題。1942年6月,蘇德戰場上的德華人剛剛度過了莫斯科的噩夢,此刻正集結在斯大林格勒,準備與蘇軍血戰。要知道,德國軍隊自從東進開始,推進就一直比較順利,除了久攻不下的列寧格勒外,幾乎就沒有吃過敗仗。
莫斯科失敗後,整個德國軍隊計程車氣遭到嚴重打擊,國內也開始出現一些反戰的聲音。希特勒明白,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前,德國軍隊必須找回那種橫掃Continental的氣勢,堅決不能被外界因素影響。那麼,誰可以為他們鼓勁呢?
當然是在非洲戰場上以少勝多,所向披靡的隆美爾。
希特勒讓隆美爾晉升,實際上就是要造出一個“軍神”。一來鼓勵蘇德戰場上的軍隊,告訴他們德華人向來都是以少勝多,在蘇聯遇到的困難,根本不是什麼問題。二來樹立起一個全民偶像,讓整個德國再次沉浸到戰爭的狂熱中。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
9 # 歷史講解的人
全名埃爾溫·隆美爾,出生在符騰堡邦海登姆市,畢業於但澤皇家軍官候補學校,1910年7月開始從軍,由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身先士卒的奮勇殺敵,且創造了俘獲敵人5000多人的戰績,拿到了德皇親自頒佈的最高勳章“藍馬克斯勳章”。
但是由於自身只是普通的教師家庭出生,在當時德國軍隊盛行的唯貴族重要的大環境中,隆美爾並未得到重用,戰後的職位僅是連長,後來透過努力也只是緩慢的爬行到了一個低階軍官學校的校長職位上。
面對職位上升的無望,隆美爾選擇了曲線救國,他利用自己在軍官學校教學的經歷,以及自身在第一世界大戰中的實戰經驗,創作了一本《步兵攻擊》,全面闡述了未來步兵的戰鬥方式。
而從歷史的結果來看,這本也確實如他的意,成為他走上德國核心權力圈的敲門磚。1939年跟隆美爾一樣是一戰老兵,出生也不是貴族的德國時任掌舵人希特勒,從《步兵攻擊》認識到了隆美爾。
加之希特勒當時有利用平民將領牽制原貴族將領的想說,隆美爾即刻被重用,調任元首大本營衛隊長,成功接觸到了德國最核心的權力層。
1940年2月15日,出於給平民將領一次出頭機會,以及死死握住前線軍權的考慮,隆美爾被希特勒以親兵的姿態下放到了前線當第7裝甲師師長。
而隆美爾在整個法國戰役之中,卻確實沒有給希特勒丟絲毫的臉,當法軍準備再構繆斯河防線之時,隆美爾率部強行“衝撞”,在防線構建起來之前將之擊潰,創造自傷僅2000餘人,俘虜近10萬敵人的輝煌戰績。
1940年12月試圖奪取英國蘇伊士運河的義大利軍隊,遭到英國的瘋狂反擊。在英國海軍的配合下,義大利整支軍團在北非地區陷入全軍覆滅的死局之中。
為了能夠穩定北非局勢,防止法西斯陣營出現“一敗再敗”的頹勢,打擊自己準備開打蘇德戰爭計程車氣,希特勒決定支援義大利。而考慮到蘇德戰場開打在即,正是急需用兵的時刻,希特勒支援義大利的兵力不是很多,只有一個輕快師、一個裝甲師。
不過為了表示自己對北非戰場的重視,希特勒派遣了親信隆美爾任職北非支援部隊的司令。而這一次隆美爾同樣沒有讓希特勒失望,隆美爾僅憑2個師的德軍以及開始厭戰的義大利殘軍。
在1941年初果斷髮起進攻,當時英國方面認為德軍人數不多,一定會被動防禦,因而在防線上很鬆懈,結果直接被隆美爾打了一個對穿,此後北非戰場從義大利軍隊被動挨打,直接變成英國捱打。
1942年6月,隆美爾更是一舉攻克了託卜魯克要塞,使英華人陷入完全被動,若非大批援軍趕到,北非就成納粹的了,而希特勒也因隆美爾此戰之功,將其晉升為了元帥。
但有時物資的絕對優勢,往往是可以壓倒一切的戰術失敗,在英國海軍的強大補給下,北非的英軍越打越多,而隆美爾這邊由於蘇德戰場的頹勢,能得到的資源越來越有限。
如此一來自託卜魯克要塞之戰後,隆美爾在北非是連連吃敗仗,氣憤的希特勒在1943年3月將其撤職回國修養。但隨著德國在戰場上的敗仗越來越多,希特勒慢慢的陷入無將可用的絕境之中。
1943年12月隆美爾再次被重用,任職“B”集團軍群司令,負責在法國防禦盟軍的進攻。但好景不長,1944年7月20日德國內部的反希特勒團體在希特勒大本營狼穴刺殺失敗。
希特勒借此在德國軍隊掀起了清查異己的“白色恐怖”,由於在刺殺之前,反希特勒組織曾支會過隆美爾,希望他能夠在希特勒死亡之後,成為主持大局的重要德軍將領。
-
10 # 兵說
簡單地說,是因為德軍的規模一直在擴大,隆美爾的戰場表現異常突出,因而提拔神速。
由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一戰後的德軍僅有10萬常備軍,出於儲備軍事人才的需要,這十萬人大多是連排級以上軍官或戰鬥骨幹,其中就包括隆美爾。
當時,他在這十萬軍官和骨幹中擔任連長,之後又被調到步兵學校擔任戰術教官。在這期間,他完成了著作《步兵進攻》,後來一直在軍校系統中晉升。倘若不是希特勒對其作品喜愛有加,調隆美爾擔任希特勒大本營的衛隊長,恐怕他還會繼續在軍校。
然而,畢竟隆美爾離開作戰部隊已多年,無形中對他是一個限制,那就是資歷、戰功不夠。到了二戰初期,在將星璀璨的德軍將領中,隆美爾並不顯眼。
比如在西線與英法聯軍的戰鬥中,A、B、C集團軍的統帥都是像龍德施泰特、博克這樣的沙場宿將。儘管隆美爾也有出色的實績,然而和這些大腕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這使得他不得不走“曲線路線”,先擔任裝甲師師長,擔任負責突破敵方防線,並深入內部包抄的作戰任務。
他真正獨當一面,是在北非戰場上指揮聯軍。憑藉其軍事才華,以少勝多,對英軍一路窮追猛打,打得英軍潰敗,獲得“沙漠之狐”的稱號。也正是因為在北非戰場的表現,隆美爾一路晉升,一下子戴上了閃閃發亮的帥銜。
儘管在阿拉曼戰役中,隆美爾被蒙哥馬利擊敗,但他沒有失寵,回到歐洲後擔任B集團軍司令,負責對英美方面的戰爭,並修建了大名鼎鼎的大西洋堡壘,以阻止盟軍登陸。
-
11 # 歷史笑春風
隆美爾在二戰開始的時候只是個陸軍少將,他先是擔任希特勒的元首戰時司令部的警衛營指揮官,後在法國戰局時擔任第七裝甲師指揮官。在法國戰局結束後,1941年初,隆美爾被提升為中將,並被派往非洲。1941年2月,隆美爾擔任德國非洲軍團總司令。在此之前,隆美爾的軍銜晉升還是正常的。
但是,到了1942年6月22日,隆美爾被提升為陸軍元帥。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時間裡,隆美爾就連升三級,登上了德國軍銜的頂峰。這似乎有點不正常,但是,既然是希特勒這麼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首先,是嘉獎隆美爾的戰功。
隆美爾在到達北非後,帶領非洲軍團,很快就扭轉了戰局,穩定了德國戰線的南翼。當隆美爾受命支援非洲義大利軍隊的時候,正是義大利屢戰屢敗,士氣崩潰的時候。隆美爾不但指揮自己的德國軍隊,還帶動了士氣低落的義大利軍隊,給了正在乘勝追擊的英軍沉重打擊,並將其擊退到託卜魯克,對其展開了圍攻。
1941年6月,英國發動“戰斧行動”,企圖為託卜魯克解圍。在隆美爾的指揮下,非洲軍團挫敗了英軍的行動。隆美爾也因此被晉升為上將,被任命為擴編後的德國“非洲裝甲兵團”指揮官。
1941年11月18日,英軍發動“十字軍行動”。隆美爾寡不敵眾,主動撤退。在隨後的反擊中,連續擊敗英軍,將戰線穩定在卡扎拉防線。1942年1月29日,希特勒晉升隆美爾為標準上將。
1942年5月26日,隆美爾向英軍的卡扎拉防線發起進攻,迎來了他一生最輝煌的勝利。隆美爾經過三個星期的激戰,打敗了在兵力、兵器都戰上風的英國第8集團軍,攻克了設防堅固的敵軍防線,並於6月20日,奪下了曾經屢攻不克的託卜魯克要塞。德軍除了抓獲了幾萬俘虜外,還繳獲了無數的戰利品。這不能說不是一場輝煌的勝利。
1942年6月22日,希特勒提升隆美爾為陸軍元帥。
從戰功層面上來說,隆美爾的戰功當之無愧。與他幾乎同時被提升為元帥的還有曼施坦因。他們兩個的履歷基本相同,都是依靠戰功獲得提升的。因此,隆美爾的提升無可厚非。
第二,希特勒對隆美爾的倚重。
有句話,那就是朝中有人好辦事。隆美爾就算是有了戰功,沒有希特勒的賞識也不能有如此快的晉升速度。
看看隆美爾和希特勒的生平,就可以看到,他們的經歷、性格有共同的地方,兩個人可以說是惺惺相惜。他們都是一戰時的英雄,都得到了自己的階層所能夠得到的最高軍功獎章。希特勒看過隆美爾的書,賞識他的才華。而隆美爾極度崇拜希特勒,把他當做德國的救星。
希特勒在掌權的過程中,長期受到德國軍官團的打壓。為了上臺,他不惜將自己的衝鋒隊親自解散。在掌握德國的大權後,德國軍官團對希特勒的反對呼聲一直沒有停止過。
基於這種情況,希特勒對德國軍官團也存在著不信任的情緒。他當然要培植自己的嫡系,而隆美爾正是這樣一個希特勒需要的代表。因此,提升隆美爾,為那些軍官做表率也就勢在必行了。
第三,希特勒對隆美爾的補償。
希特勒雖然對隆美爾有提拔之恩,但是從戰爭的實際情況來看,希特勒對隆美爾還是利用的方面佔多數。
這是因為,隆美爾的北非戰局,在希特勒的戰略佈局中只是一個次要的方面。他對北非的要求只是牽制英國的勢力,為蘇德戰場爭取時間,同時保證蘇德戰場的側翼安全。
基於這個戰略要求,希特勒選擇隆美爾的初衷是,“然而我挑選了隆美爾,因為他知道怎樣激勵部下,就像戴特爾站在納威克上一樣。這對一位必須在特別艱苦的氣候條件下,諸如北非或北極這樣的環境裡作戰的指揮官來說,是絕對必要的。”因此,希特勒從一開始就在忽悠隆美爾,他根本就滿足不了野心勃勃的隆美爾要求的後勤物資保證。
而不知道這一切的隆美爾卻發揮了自己的才幹,在極度匱乏的後期保障下,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並且利用繳獲的物資,一舉打到埃及境內。為了補償對隆美爾的虧欠,希特勒用軍銜晉升對他進行了補償。
第四,對英作戰的需要。
在北非作戰中,出現了一個戰爭史上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德國和英國的宣傳機器共同吹捧一個人的軍事才能,那就是隆美爾。德英雙方共同塑造了一個戰爭之神。
德國就不說了,在法國戰役期間就開始了對隆美爾的宣傳,“魔鬼之師”和它的指揮官可謂家喻戶曉。北非的勝利更是給隆美爾增添了無數光環。
而英國則是十分的尷尬了。英國軍方無法對民眾解釋在北非戰事的失敗原因,為什麼英軍在各方面都佔上風的情況下,屢屢被隆美爾打敗?為了掩蓋自己的無能,英國創造出了一個隆美爾的神話。
英國首相丘吉爾為了擺脫對他和他的閣員的質疑,親自上陣,在議會演講中將失敗的原因都歸結於隆美爾。他說道,“儘管我們在戰爭中互相廝殺,但請允許我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這樣,在德國和英國共同努力下,一個神一樣的隆美爾被塑造了起來。為了震懾英國,希特勒大力提升隆美爾的軍銜,把他當做了對抗英軍的王牌。
結語:
基於以上幾個原因,使得隆美爾的軍銜突飛猛進。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就從中將晉升為了陸軍元帥。
雖然隆美爾在軍事生涯裡,獲取了非凡的成就,但是,由於他是捆綁在希特勒的戰車上的,最終,他為之服務的納粹德國灰飛煙滅,他自己也因為被希特勒懷疑參與了反叛自己的行動,被逼自殺,得到了並不光彩的下場。
-
12 # 米粒閒聊
隆美爾(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在法國戰役中只是位德軍第七裝甲師師長(1939年8月由上校升為少將。1940年2月15日擔任第七裝甲師師長),為何僅過了兩年就進升為陸軍元帥呢?並且,還是德軍最為年輕的陸軍元帥。有三個原因,使隆美爾元帥獲得瞭如此的殊榮。
首先,隆美爾元帥個人的才能。隆美爾元帥,參加過一戰,而且,服兵役直到二戰開始。在二戰中的法國戰役(1940年5月10日——6月22日)中,他所率領的第七裝甲師衝鋒在前,使該師在戰後獲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他在戰鬥中,常常親臨前線指揮,甚至是衝鋒在前。而使隆美爾元帥揚名於世界的是,他在北非戰場上以劣勢兵力和裝備屢屢,追著兵力、裝備絕對佔優的英國、澳洲等國軍隊打,打得他們“四處逃竄”,並在短時間裡就扭轉了北非戰場的頹勢。在這些戰役中,顯示岀了隆美爾元帥高超的戰術指揮能力。隆美爾元帥憑這些戰績,不僅成為了德軍最年輕的陸軍元帥,還在二戰後被有的評論,評為了二戰德軍的三大名將之一(另兩位是古德里安大將和曼施坦因元帥)。隆美爾元帥不僅是位戰場、戰役中的優秀指揮官,還是一位具有較高水平的軍事理論家。他在1937年出版了步兵戰術教科書——《步兵攻擊》。在此書中,隆美欠元帥強調了進攻和機動(這很符合希特勒的“胃口”,因此受到了希特勒的大加讚賞)。第二個原因——希特勒個人的原因。希特勒是非常欣賞、信任隆美爾元帥的。原因,除去因為《步兵攻擊》這本書以及隆美爾元帥的驕人戰績外,還至少有三個緣由。第一,隆美爾元帥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他不屬於老派的“軍事貴族”圈子中的一員。而希特勒對於後者,多少是帶有厭惡、恐懼和自卑的矛盾情感的。所以,他對岀身於知識分子家庭的隆美爾元帥,應該有種自然而然的親近感。因為,希特勒也自視自己為知識分子、藝術家。第二,隆美爾夫婦是希特勒的支持者。這肯定會增加希特勒對他的信任程度。第三,隆美爾元帥某些生活習慣是,不抽菸、喝酒很一般,也不講究吃。這與希特勒很相似。最後一個原因——造神的需求。納粹德國在戰爭中,需要創造岀一位“軍神”式的人物。就在這種需求出現時,隆美爾取得了北非大捷。在這個過程中,納粹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博士,功不可沒。而這個“軍神”的軍銜,是不能低於元帥的。
因為,以上三個原因,隆美爾從少尉升為上校用了二十四年的時光。而由上校晉升為元帥,僅用了四年的時間。
-
13 # 西涼煙雨
埃爾溫·隆美爾先後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並在二戰中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戰績,他與德軍元帥曼施坦因和“閃擊戰”創始人陸軍大將古德里安一起,被人並稱為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
圖|埃爾溫·隆美爾
在歷史中,人們關於隆美爾的評價呈現著兩極分化,有人說他是納粹政權的侵略工具,是希特勒禍害天下的劊子手,是二戰中的“縱火犯”。
但也有人認為他是軍事上的天才,他有著過人的軍事素質,以及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他所指揮獲勝的戰役,在世界軍事歷史中產生了重大影響,非常值得後人研究。
而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隆美爾從一個平平無奇的德軍教官,到成為世人皆知的著名將領,他僅僅用了三年時間,這在整個世界歷史中,也是非常罕見的。
隆美爾在二戰開始前,只是波茲坦軍事學院的教官,但在二戰初期,他就被希特勒任命為第7裝甲師這種王牌部隊的師長,而僅僅過了二年零四個月,他就成為了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
圖|第七裝甲師行進中
隆美爾於1891出生在布倫茨河畔一個知識氛圍濃厚的家庭中,年輕時期的隆美爾本來是想成為一名工程師,但在父親的建議下,他還是成了德國軍隊的一員。
在第一次大戰期間,隆美爾以其聰慧的頭腦和過人的勇猛,在一戰期間立下了很多戰功,憑藉這些戰功,他從一個普通的德軍士兵慢慢晉升為連長、營長,在一戰結束後,他被任命為德國著名軍官學校,波茨坦軍事學校的教員,併兼任維也納新城軍事學校校長等職。
在任職波茨坦教員期間,他根據自己在一戰中的親身經歷,書寫了一本以回憶錄形式來剖析戰爭案例的軍事著作《步兵攻擊》,也正是這本書,讓希特勒看見了他傑出的軍事才能,任命他為自己大本營的衛隊長,並將他晉升為德國陸軍少將。
圖|隆美爾與希特勒
1940年,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啟後,希特勒終於露出了自己的獠牙,他命令德軍開始全面入侵法國,此時的隆美爾也被希特勒派往前線,委任為第4軍團第7裝甲師的師長,負責突破繆斯河的防守,率領軍隊向瑟堡入侵。
在此次戰役中,隆美爾率領的部隊快速突進法國領地,連續突破法軍防線,僅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就攻入法國軍事要塞色當,並在此徹底將法軍擊敗,而在這一個月時間中,隆美爾的裝甲師以付出兩千多人死傷的代價,俘獲了近十萬的敵軍,隆美爾因此一戰成名。
隆美爾在法國戰爭期間立下了赫赫戰功,他所率領的第七裝甲師,也獲得了“魔鬼之師”的美名,法軍士兵更是稱其為“幽靈師團”,因為它總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而透過這場戰爭,隆美爾被希特勒更加看重,他在軍事上正式進入黃金時期。
圖|隆美爾和他的“魔鬼之師”
而在德軍進攻法國的同時,義大利也向英法宣戰,並派兵進攻北非,妄圖控制地中海直通印度洋的通道,但意軍受到了英軍的猛烈反擊,僅僅兩個月,意軍就被殲滅了十個師。
雖然在二戰中,北非戰場只是次要戰場,但希特勒也並不想看到意軍被徹底殲滅,於是在1941年2月份,將隆美爾晉升為陸軍中將,任命他為德國非洲軍軍長,並命令他立即趕往北非戰場援助意軍。
本來希特勒認為隆美爾能幫助意軍固守陣地就不錯了,但他沒想到隆美爾的軍事才能遠遠超出他的預料,隆美爾不僅協助意軍抵擋住了英軍的進攻,甚至還主動出擊,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隆美爾自抵達北非前線後,僅僅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先後攻下卜雷加港、阿杰達比亞、梅基利三座城市,徹底扭轉了非洲戰局,並在隨後的兩個月時間內,先後發動了"短促行動"、"戰斧行動",徹底重創了英軍,在如此輝煌的戰績下,希特勒立即將他晉升為裝甲兵上將(二級上將)。
圖|“沙漠之狐”隆美爾
1942年,隆美爾又指揮德意聯軍在阿杰達比亞重創英軍,並收復了軍事重鎮班加西,因此,希特勒正式將他提拔為德國陸軍上將(一級上將)。
同年五月份,隆美爾指揮軍隊向託卜魯克西部的卡扎拉防線進攻,經過一個月的拉鋸戰後,終於攻克了託卜魯克要塞,希特勒為了獎賞隆美爾在非洲戰場取得的戰果,正式將他任命為陸軍元帥,而此時的隆美爾僅僅51歲,並且他從陸軍少將到晉升陸軍元帥,僅僅用了不到三年時間。
隆美爾僅用了不到三年時間,就迎來了自己的軍事生涯的巔峰,這本是讓人值得興奮的事情,可他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此時他所率領的德軍後勤物資嚴重不足,若沒有後續支援,德軍必敗無疑。
事實正如隆美爾所料,因為後勤的拖累,致使德軍在之後的戰場上連連敗北,雖然期間隆美爾也曾組織過反攻,但卻阻止不了德軍在非洲戰場走向失敗,後來在美軍加入戰場後,這處站場徹底被德軍拋棄,隆美爾也被調離了非洲。
圖|北非戰場
回到國內的隆美爾被希特勒授予了橡樹葉鑽石勳章,以表揚他在非洲戰場作出的貢獻,但接受嘉獎的隆美爾卻並不高興,他知道希特勒已經不在信任自己。
1944年7月20日,希特勒遭遇了刺殺,此次刺殺因為各種意外而沒有成功,僥倖逃脫的希特勒非常憤怒,立即命人搜捕兇手,他要將其碎屍萬段。
此時,深受希特勒信任的馬丁·鮑曼,突然指控隆美爾參與了刺殺行動,還拿出了一份可以證明隆美爾參與刺殺的檔案,但其實這只是馬丁·鮑曼的誣陷,他在幾年前曾被隆美爾羞辱過,之後就一直對隆美爾懷恨在心。
讓人沒想到的是,這種明眼人一看就是偽造的證據,居然真的被希特勒相信了,僅僅過了幾天,希特勒就派人拿著毒藥,逼迫隆美爾服毒自盡,這位輝煌一時的德國名將,就這樣冤死在了家中。
圖|隆美爾的葬禮
第一點:隆美爾在二戰中確實為德軍立下了赫赫戰功,先在對法戰爭中取得了輝煌戰果,又在北非戰場中重挫了英美聯軍,讓本應慘敗的北非戰場得以延續,算是間接延緩了納粹德國敗亡的時間。
第二點:希特勒掌權之初,對於德軍的掌控力並不高,他一直受到德軍將領們的制約,因此,他急需對他絕對服從之人,來協助他掌控軍隊,而隆美爾既對自己足夠忠誠,又有著出色的軍事才能,希特勒自然會大力培養他。
圖|希特勒
第三點:英國首相丘吉爾為了掩蓋北非戰場的慘重失敗,就對外大肆宣揚隆美爾,稱他是一個偉大的名將,妄圖以此左右國內輿論,希望讓英華人民明白,英軍之所以在北非戰場連續失敗,不是因為領導層的指揮失誤,而是隆美爾太強了。
希特勒在知道此事後,立即命人大肆宣傳隆美爾,畢竟隆美爾是自家的將領,還是自己親自提拔起來的嫡系將領,宣傳他既能提升國內人民的信心和士氣,也能提升自己在德華人民中的威望。
就這樣,隆美爾要戰績有戰績,要威望有威望,再加上他在當時深受希特勒的信任,所以能在三年時間內,被破格提拔為元帥就很正常了。
圖|埃爾溫·隆美爾
在西方軍界,隆美爾是個繞不開的重要人物,有人稱他是“戰爭動物”,稱他指揮的軍隊是“魔鬼之師”,甚至有人認為他是“二十世紀的漢尼拔”,這無不是對他軍事才能的肯定。
-
14 # 大者隱市
一、領導中意你。隆美爾的平民出身,在國防軍那幫姓馮的貴族裡,難得,又會打仗又會寫書,希特勒好喜歡。
二、關鍵時刻表現好。法國戰役第七裝甲師用88高炮打退的英軍的反撲,穩住戰局。
三、守得住寂寞搞得出響聲。北非戰役出乎意料,北非是邊緣戰場,本就不是重點,派隆美爾去,兵微將寡,主要是其他將領沒空,也看不上。沒想到一支偏師搞出大動靜,人才呀,必須提!
-
15 # 天邊飄著故鄉的雲
隆美爾是希特勒的親信,隨從出身。成為英雄證明了元首的偉大。
當隆美爾在北非鏖戰的時候,德軍在蘇聯陷入泥淖。希特勒迫切需要一個勝利來挽回顏面。
這樣,一個不起眼的、無足輕重的戰場就成為展示的櫥窗。而英軍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只能把對手說的非常厲害。隆美爾就這樣被雙方推上了神壇。
蘇德戰場上的很多將軍不比隆美爾差,指揮方式也差不多,只不過聚光燈沒有照在他們身上。
同樣,英國也需要一場勝利。於是靠物資戰勝隆美爾的蒙哥馬利也被推上去了。
所以在一個不起眼的次要戰場,誕生了兩個元帥。
-
16 # 藍風破曉
“沙漠之狐”隆美爾能夠快速提升,無外乎三個原因!
而這三個原因,也是大多數“快速成功者”能夠成功的原因。
1、領導賞識是關鍵:小鬍子欣賞他一個人,如果沒有遇見伯樂,沒有領導賞識,真地會親自感受“壯志未酬”,真地會感受那種“懷才不遇”的寂寥感。
無數聰明人和有才幹的人,因為不被領導欣賞,蹉跎了歲月,浪費了才華,晚年充滿了遺憾!
隆美爾很幸運,他碰到的領導還不錯,特別是小鬍子這個人。
小鬍子上任第二年,也就是1934年,他碰見了隆美爾。當時的隆美爾已經43歲了,是德國中部哈茲山區的小城戈斯拉駐紮軍隊的一位營級指揮官。
小鬍子去戈斯拉視察,認識了隆美爾。
聊了幾句,兩人相談甚歡。
從這一刻開始,隆美爾成了小鬍子認可的人了,直接調走,先是擔任德國波茲坦軍事學院的教官,1936年成了小鬍子警衛部隊的指揮官。
被國家元首看中了,那豈不是要坐火箭了?是的,因為老大的欣賞,隆美爾的職位不斷晉升。
所以說,隆美爾能快速成功,首先就是小鬍子欣賞他,否則,很難那麼快。
北韓戰場上的美國第八集團司令範弗利特,能力很強,和布拉德利、艾森豪威爾都是同學。這兩人發達了的時候,範弗利特因為沒有像馬歇爾那樣的高官欣賞,升職緩慢。
在我們的生活也是一樣,縱然你才華蓋世,在沒有遇到認可你的大人物之前,你終究是埋在深山中的美玉。
中國有句俗語: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不過,這句話只能用在一些場合,大多數時間內,你要獲得大人物的賞識,必須有著獨特的標籤,有著讓大人物欣賞的理由。否則,欣賞只是一時。
大人物會給你機會考驗你,考驗過關,你才能魚躍龍門,雄鷹展翅。
而隆美爾在面對小鬍子交給他的任務,完成不錯。
所以,沒有理由不被快速提升。
2、工作成績是基礎:隆美爾做得不錯這是一個人成功的最基礎的本事,沒有能力,說破大天,也難以取得太多成功, 更有可能就是“曇花一現”。
我們看看隆美爾的戰績。
(1)一戰時期的戰績
隆美爾1891年出生,父母都是知識分子,他們希望自己的這個寶貝兒子能夠當個知識分子,或者當個軍人。不過,隆美爾慢慢長大後,痴迷於機械,他的目標定位是“工程師”。
理想總是很美好的,但隨著時間的發展,隨著時局的變化,理想也會慢慢變化。
1908年,隆美爾在格蒙登皇家現代中學讀書。這次讀了整整兩年。
畢業了,父親建議去當個軍人吧!接受了父親的建議,隆美爾去了符滕堡王國皇家陸軍(德意志聯邦下面的),他在這裡初步瞭解了軍人的意義,還碰到一個進修的機會。
從此,隆美爾和工程師漸行漸遠,和高階軍官越走越近。
1912年的時候,隆美爾晉升為中尉,從事新兵訓練的工作,這鍛鍊了他的組織能力。
1914年,一戰爆發,隆美爾未能置身事外,也到了前線。
在德法邊境,隆美爾一個人單挑三個法華人,這讓他名聲大噪。過後,他也一陣後怕,那三個人但凡不著急離開,但凡狠一點、團結一點,拿著空步槍的隆美爾也就交待了。
軍隊需要勇敢者,因此,隆美爾晉升為上尉,而且獲得一枚二級鐵十字勳章。因為腿受傷了,不得已退出戰場。幾個星期後,繼續上戰場,拿下了一枚一級鐵十字勳章。
看來,他就是為戰場而生的。
一戰四年,隆美爾多次立功,他在戰場上的冷靜、睿智,讓一個個上級側目相看,這小子就是個天生的軍人。
一戰結束前,隆美爾已經是德國第64集團軍的參謀了。
不得不說,年輕的隆美爾,在一戰前的戰績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戰績出色,多次受傷,獲得至少四枚以上的獎章,甚至得到了德皇威廉二世頒發的勳章。這個不得了,上百萬軍人中,得到德皇頒發的勳章,那也是不多見的。
總之,一戰結束前,隆美爾戰場上的戰績屬於“高分”。
(2)二戰時期的戰績
一戰後,歐洲開始進入了漫長的和平時代了,德華人、德國軍人都過得有些壓抑,但法華人、英華人則因為一戰獲勝而沾沾自喜。
對於一個軍人來說,升職最好的機會就是在戰時,因為可以越級提拔,可以坐火箭般升職。
和平年代,升職太慢。
從1918年到1934年,隆美爾只是一個少校。
1935年,被授予中校。
1936年成為了小鬍子警衛部隊的指揮官。1937年年初,隆美爾寫了一本非常著名的書《步兵進攻》,這書寫得非常好,既有理性的思考,也有實踐經驗的展示和總結。
小鬍子看了這書,非常興奮,直接讓在軍中推廣,而隆美爾升職為上校。
1939年,隆美爾成為元首大本營的指揮官,並升職為少將。小鬍子還是那麼信任他!
進入了將軍行列,璀璨和輝煌就不遠了,當然,懸崖和沼澤也會隨時出現。
1939年9月,蘇聯和德國共同攻擊波蘭,隆美爾還是作為警衛部隊的指揮官,到了波蘭。可以這樣說,他去的不是一線,而是一直在陪伴小鬍子。
是龍就該翱翔九天,是蛟就該縱橫四海。
1940年2月,隆美爾擔任第七裝甲師師長。在攻打法國的過程中,該師所向披靡,攻無不克,被稱為“魔鬼之師”。此時,人們開始將隆美爾和德國另兩個軍事天才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相提並論了。
比起那兩位仁兄,隆美爾還需要證明自己。
證明的地方到了北非。
1941年1月,小鬍子晉升隆美爾為中將,讓隆美爾擔任了德國北非的一個軍長。
五個月的時間,隆美爾證明了自己,還是打遍北非無敵手的高光展現。就此,隆美爾升為上將,擔任北非裝甲集團軍司令。
一時之間,隆美爾名聲大噪。
因為戰爭的緣故,1942年的9月他病倒了,回國治病一個多月,回來後,竟然輸給了英華人蒙哥馬利。
1943年年初,北非成立了集團軍群,隆美爾成為了總司令。此時,北非職位最高的德國軍官就是隆美爾了。2月,隆美爾指揮部隊,把在北非的美軍一頓胖揍。此時,隆美爾的聲譽到了頂峰。
到了山頂,就要開始下坡了。
在北非打了勝仗的司令隆美爾,被調回了德國總部。隆美爾和家人開著玩笑:我失寵了!
回去之後,小鬍子給他授勳章,參加各種酒會和私人組織的集會。很閒啊!閒著就會出事的。
沒出事之前,小鬍子在1943年7月擔任了駐義大利的B集團軍群司令。12月,B集團軍群駐法國,隆美爾又過去了。
沒打幾次像樣的仗,參加了不少私人集會,隆美爾對小鬍子開始有些質疑,對德國的侵略行為開始質疑。
隆美爾知道了一個驚天的計劃,是刺殺希特勒的計劃。
他沒有參與,只是知道此事。他也沒有向小鬍子彙報。
終究,1944年7月20日發生了超級刺殺計劃:刺殺小鬍子!
執行者施陶芬貝格,沒有炸死小鬍子,只是炸傷。
之後,小鬍子瘋狂地開始查相關人員,查來查去,發現隆美爾竟然是知情者,小鬍子肺都快氣炸了,因為他曾經是如此信任隆美爾,到頭來,自己信任的隆美爾知情不報,置自己的風險於不顧。
小鬍子給了隆美爾最後的尊嚴:允許自盡!
就此,隆美爾在1944年10月14日,在家附近的樹林裡吞下了氰化鉀。這是被迫的,非自願。但毫無辦法,這片區域被控制了。隆美爾可以反抗,反抗的代價是家人也可能失去生命。
總而言之,隆美爾快速的晉升主要是戰績太過耀眼,特別是在非洲。縱然輸給過蒙哥馬利,但那也是有前提的,因為德國將主要精力放到了攻擊蘇聯,這邊彈藥和糧食都有些不足了,失敗也在情理之中。除此之外,隆美爾很少失敗。
作為德國三劍客之一的隆美爾,不負“沙漠之狐”的美名。
3、成功者需要運氣:隆美爾前期運氣不錯任何成功,都會夾雜一些運氣。
一個人如果沒有運氣,有時候就會和成功擦肩而過。
如果當年,在戈斯拉的駐軍時,沒有碰到小鬍子,隆美爾的晉升會這麼快嗎?一定不會;如果,進攻法國時,法國不是迷信於馬奇諾防線的萬無一失,隆美爾能出類拔萃嗎?也不能;如果北非戰場上,蒙哥馬利起初就對隆美爾足夠的重視,隆美爾能那麼順利嗎?也很難。
總之,像隆美爾這樣的快速成功者,能快速晉升,最主要的原因是兩個,一是有人欣賞,二是自己的能力和戰績出色。除此之外,運氣也是成功的一部分,雖然不是最主要的,但不可忽視。
回覆列表
隆美爾在閃擊法國期間只是個輕裝甲師師長,為何短短几年就成了陸軍元帥?一方面因為西線戰場需要,一方面因為隆美爾確實優秀。
首先,隆美爾是德軍中難得的優秀指揮人才,深得希特勒賞識。
與古德里安、曼施坦因不同,他們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古德里安靠通訊和研究後勤運輸入手,把英法德意四國在一戰中的裝甲作戰理論不斷進行昇華,形成了德軍獨有的閃擊戰理論,從而與希特勒的快速擴張理念一拍即合,古德里安在二戰還沒打響之前就在德軍和希特勒心中佔有一席之地;曼施坦因由於深諳官場法則,有頂頭上司和其它將領的庇護,以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謀略在德軍參謀人才中一枝獨秀,成為德軍難得的指揮人才。
如果說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都是靠頭腦和智慧吃飯的話,那麼,隆美爾完全就是靠個人膽識和獨立作戰的勇氣贏得了口碑。
隆美爾的發跡是從擔任希特勒的衛隊長開始的,雖然在閃擊法國過程中擔任第7裝甲師師長,但他對裝甲進攻理論並不精通,起碼與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相比,有很大一段距離。所以,在法國戰役中,儘管他敢打能拼衝鋒陷陣,但在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面前,他的才華得到了淹沒,因為閃擊法國,古德里安是裝甲閃擊戰的建立者和領頭羊,而曼施坦因又是繞過馬其諾防線奇襲法國成功計劃的制訂者。
但隆美爾從1941年2月擔任北非軍團指揮官後,他的才能再也無人可超。一來是希特勒對他情有獨鍾,把兩個裝甲師交給他,讓他在北非打出了一片天地,成為沙漠戰爭史上的奇蹟。二來隆美爾把沙漠作戰當作一種體現自身能力的平臺,打出了水準,贏得了“沙漠之狐”的美譽。
從這個層面講,隆美爾成名與希特勒的賞識是分不開的,如果把他放在東線,在眾多有才華的德軍將領面前,他還不一定能迅速脫穎而出,起碼沒有在北非那麼得心應手,畢竟他的官階與其它將領們差了好大一截。
其次,隆美爾體現了一個職業軍人的戰場理想和道德水準,軍事才能無懈可擊。
隆美爾有沒有短板?肯定有。希特勒就一句話說到了點子上,他說隆美爾“在戰術上是巨人,在戰略上是矮子。”而克魯格元帥乾脆說他都沒有指揮過比一個師大一點的部隊,說明隆美爾創造的奇蹟是有侷限性的。
但是,不容置疑,隆美爾在北非打出一片天地,自然有他獨到的地方,用普通人的眼光來看,就是我行我素,戰場是怎麼樣的,仗就怎麼打,體現了一個職業軍人面對戰場複雜環境所表現出的睿智和才華。綜合隆美爾在北非的表現可以說明三點:
第一點,隆美爾不唯條件論。雖然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指揮的部隊比隆美爾都多,打的戰役也大,但古德里安卻在莫斯科戰役中臨陣撤退,最後被希特勒解除了職務;曼施坦因同樣在戰場上唯條件論,每場戰役都要和希特勒討價還價,最終落了個“甩鍋帝”的稱號。只有隆美爾獨樹一幟,希特勒給他多少兵,他就打多大仗,正因為他不唯條件論,在北非戰場才打得英軍第8軍換了三任軍長。
第二點,隆美爾身先士卒。本身沙漠作戰就非常艱苦,歷史上又沒有成型的沙漠作戰經驗,隆美爾來北非的目的本來是為了救援義大利軍隊的,最終卻打出了以他為中心的北非戰場,讓希特勒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最終才下決心開闢西線戰場。為了掌握沙漠戰情,隆美爾與士兵們一起風裡來沙裡去,吃住在沙漠,甚至帶著幾輛裝甲車就敢與英軍躲迷藏,有胃病也不下火線,體現了一個軍人的職業道德和情操。這也是人們對他有好評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點,隆美爾能夠慎獨慎言慎行,承受了其它將領沒有承受過的寂寞和壓力。盤點二戰德國在戰場的表現,唯有隆美爾在西線打得最艱苦,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他沒有什麼指望和期待,完全靠自己既當參謀又當指揮員。可以說,北非戰役就是隆美爾一己之力打出來的,雖然最終他只剩下三輛坦克,但他仍然在做大規模反擊的準備。從這點看出,在他的心中,除了戰場就是打贏,別無雜念。
從這個層面講,隆美爾在北非是用一個職業軍人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他的所作所為是無可挑剔的。
再次,北非戰場看似二戰期間非重要戰場,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影響意義深遠。
關於二戰,人們似乎對德軍在排兵佈陣中有兩個進攻方向有得不償失之嫌,一個是東線進攻列寧格勒的北方集團軍群,一個方向的德軍集團900天就打了一場戰役還沒打贏,最終變成庫爾蘭集團成為蘇軍的俘虜;一個是隆美爾的北非軍團,雖然成就了隆美爾的美名,卻把戰場打沒了,本來有限的裝甲部隊灰飛煙滅。
其實,北非之戰對於德國來說是有非常大的戰略意義。一方面,鞏固了德國與義大利的同盟關係。本身墨索里尼對希特勒佔領法國就心中不服,憑意軍的能力如果在北非打敗英軍,氣勢上也會壓德軍一頭,沒想到被英軍打得體無完膚,只好求救德軍來幫忙。所以,隆美爾在北非打得越好,義大利參與巴巴羅薩計劃的信心就越足。
另一方面,北非之戰可以大量牽制英美盟軍。希特勒原以為將進攻英倫三島的海獅行動與北非之戰綜合起來一起打,但是英倫三島並不好攻,只能依靠隆美爾在北非打出奇蹟,客觀上講,德軍在北非的作戰間接也影響了英美盟軍開闢第二戰場。而在希特勒心中,一旦隆美爾拿下北非,佔領阿拉曼,那德軍在西線就能佔有很大的主動權。
從上面分析看出,雖然隆美爾在北非把德軍的裝甲部隊拼光了,德軍也在阿拉曼功敗垂成,但希特勒還是給了隆美爾一個元帥的頭銜,還讓他到法國西海岸當了守軍司令。就隆美爾在戰場上的表現,他對得起希特勒的栽培,希特勒也沒虧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