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朱棣篡位後,怎麼對待朱允炆的兄弟和兒子?
3
回覆列表
  • 1 # 笑看風雲在際

    建文帝的正妻馬氏,馬皇后在宮中自焚,後來被追封為“孝愍讓皇后”;建文帝的長子名叫朱文奎,跟著建文帝失蹤了;次子朱文圭被囚禁50多年,被複闢的明英宗放出來。

    一、馬皇后自焚

    作為皇帝建文帝自然有很多的妻子,不過大部分的妃子就像電影裡的龍套角色,沒有什麼作為,於是在歷史中也就沒有關於她們的記載。

    而建文帝的正妻,也就是皇后,在朱棣帶兵攻打進入皇宮之後。馬皇后找不到建文帝了,不知道建文帝是獨自逃跑,還是被害了。不過這都不重要,馬皇后自知朱棣勝利後,不會善待自己這個皇后重要人物。她不願意面對朱棣的欺辱,於是在宮中自焚而死。

    二、長子朱文奎失蹤

    建文帝的長子朱文奎和他父親一樣,都失蹤了。無法考證是和父親一起失蹤的,還是在混亂中獨自逃跑了。朱棣帶兵佔領皇宮之後,派人四處查詢皇室人員,始終無法找到建文帝和他的長子朱文奎。

    三、次子朱文圭被囚

    在朱棣佔領皇宮之後,只找到了建文帝的次子朱文圭。此時的朱文圭只有2歲,一來無法獨自逃跑。而來也可能是建文帝逃跑時覺得帶一個孩子,不方便行動,故而不得不放棄最小的孩子。

    雖然朱文圭只有2歲,但是其終究是皇室人員,留著是個隱患,殺了卻又難免令人覺得朱棣過於殘暴。於是最終將朱文圭囚禁。這一囚禁,就是囚了50多年,直到明英宗時期才被放了出來。可憐的一個孩子,只因為生在皇室中,就令其一生如牲畜般鎖在牢中不見天日。

  • 2 # 隱身中1212

    首先來介紹下,建文帝的兒子和兄弟都有誰。

    朱標的長子朱雄英夭折,三弟朱允熥(tēng)

    四弟朱允熞(jiān),五弟朱允熙。

    朱棣登基後,三弟朱允熥立馬以"弗知省躬,自生疑懟"為罪名,剝奪了王位,被四禁到了朱家的老家鳳陽,暴卒。

    四弟魯悼王朱允熞以不能匡正建文帝和心懷怨懟為由被廢為庶人,囚禁鳳陽,同樣暴卒。

    五弟朱允熙被朱棣罰到朱標的陵墓所在地去守陵,朱棣曾說:他要給哥哥朱標留下一個傳香火的人,結果沒多久,朱允熙所居住房屋突然起火,朱允熙被燒死。哥三個下場都挺慘的。

    朱允文的兩個兒子,大兒子朱文奎和朱允炆一同死於火海之中。二兒子朱文圭當時還小,被剝奪王爵後,囚禁於鳳陽,五十多歲才被放出,由於長時間沒和外界接觸被釋放時連牛馬都不認識,沒過多久就死了。

    所以呀,自古最是無情帝王家,何須生於帝王家。

  • 3 # 以史觀天下

    朱棣本身是一個武將,性格暴烈,很像朱元璋,屬於強硬派。這就註定了篡位後對待建文帝朱允炆的至親要斬草除根。

    朱允炆的兄弟和兒子分別是:大哥朱雄英,三弟朱允熥,四弟朱允熞,五弟朱允煕,長子朱文奎,少子朱文圭。

    朱棣篡位後朱允炆的兄弟和兒子的下場又是怎樣的呢?

    大哥朱雄英:虞懷王,只活了八歲,洪武十五年五月去世。

    三弟朱允熥:吳王,朱棣篡位後降封為廣澤王,後被貶為庶人,囚禁鳳陽,三十多歲時死於非命。

    四弟朱允熞:衡王,朱棣篡位後降封為懷恩王,後被貶為庶人,以莫名其妙的罪名關起來後緊接著就死了。

    五弟朱允煕:徐王,朱棣篡位後降封為敷惠王,第二年改封為甌寧王,永樂五年因住處突然失火被燒死,年僅十七歲。

    長子朱文奎:在朱棣率領的大軍攻破南京城時隨父皇朱允炆自焚,但一直沒有找到屍體,下落不明。

    少子朱文圭:朱棣篡位後被軟禁於鳳陽,五十歲時被明英宗放出,但由於從小長期被軟禁導致痴傻。

    綜合上述觀點,我個人認為朱棣篡位後對待朱允炆的兄弟和兒子是非常殘忍的。但是站在歷史的角度看,朱棣稱帝后鞏固了明朝的統一,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在他統治時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社會發展有了很大的提升,史稱“永樂盛世”。

  • 4 # 我心目中的傻丫頭

    在古代封建王朝中,幾乎每朝每代都發生過王爺叛亂,為的是奪取皇位。如漢朝的七王之亂,晉朝的八王之亂等等,但是古往今來幾千年,唯一由王爺造反成功的還只有大明王朝的朱棣。朱元璋死後將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而作為叔叔的朱棣發起靖難之役,直接打進了當時的首都南京。朱允炆在一把大火中,失去行蹤。那麼朱棣進入南京,做了皇帝后,怎麼對待朱允炆的兄弟和兒子的呢? 首先來介紹下,建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的長子朱標的第二個兒子,朱標的長子朱雄英夭折,朱允炆還有3個弟弟三弟朱允熥(tēng),四弟朱允熞(jiān),五弟朱允熙。朱棣登位後,這三個弟弟死的都很慘。 先說三弟朱允熥,在建文帝時代被封為吳王,朱棣一登基,立馬以"弗知省躬,自生疑懟"為罪名,剝奪了王位,被囚禁到了朱家的老家鳳陽。這還沒完,朱棣還是不放心,朱允熥很快在被囚禁的地方突然暴亡,誰也不知道原因,死得極其蹊蹺、悽慘。 而四弟情況更為慘烈,基本過程跟三弟一樣,先是被剝奪了王位,然後就莫名其妙的罪名被關起來,緊接著突然就死了,誰也不知道怎麼死的。五弟朱允熙剛開始留存下來,朱棣給出的原因是要給自己的哥哥朱標留下奉香火的兒子。因此將其囚禁在朱標的陵墓,本來以為能夠安穩度過殘生。但是,沒過幾年,他所居住的居所莫名其妙發生火災,朱允熙被燒得屍體都沒辦法認出來,真是殘忍到極點啊。 而當時朱允炆有三個兒子,長子朱文奎也就是建文帝時期的太子,跟隨父皇朱允炆,在南京被城破時,自焚,但是也跟朱允炆一樣沒有找到屍體,就此人間蒸發了。二子朱文圭(兩字不同),當時還很小,被朱棣剝奪王爵後,秘密關押在鳳陽,一生都沒出來。還有一個小兒子,現在已經不知道名字了,這個孩子是個幸運兒,因為一句話,刺痛了野獸般的朱棣。

  • 5 # 凡人小歷史

    世人一直以為是朱棣打敗了朱允炆,而奪了他的皇位。歷史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大家仔細分析一下就明白了。前面打了好幾年,朱棣一直在山東河北一帶打轉。而且在直搗南京前朱棣與朱允炆相比。無論是人力,物力.財力都處於明顯劣勢的。之前還剛吃了兩次大敗仗。古代又不像現在那樣交通發達,長江天塹豈是輕易可以攻破的。即使朱棣真的奪取了南京。朱允炆作為正統皇帝其號召力和財力遠勝朱棣。只不過暫時丟了首都而已。朱棣才佔了兩三座城池,大片國土都還是朱允炆的,靠朱棣自身的力量根本撼動不了朱允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朱允炆放棄了皇位?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朱允炆大刀闊斧削藩犯了眾怒。朱棣藉機聯合其他所有藩王(有點借刀殺人的味道)。以違反祖製為由,逼迫朱允炆下臺.否則所有藩王脫離中央管轄.原本統一的國家變得四分五裂。而且他們會另外成立一箇中央政府,等於把國家一分為二.所謂的宮中火起和金川門之變都是朱棣做給下面百姓看的,朱允炆此時早就離開南京了。這就是政治,我們百姓看到的聽到的未必就是真相。

    朱允炆自身在削藩策略上嚴重失誤。也可以說削藩是錯誤的。如果朱允炆不削藩,朱棣即使有做皇帝的想法,主動起來造反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朱允炆的叔叔們為什麼有榮華富貴不享受而要去造反,成功機率大嗎?皇帝有道義上的優勢,有兵力上的優勢,有人才上的優勢。本來那些藩王沒有那麼心齊,而且互相之間力量牽制。朱允炆這樣急速削藩的話,必然把所有藩王推向自己的政治對立面,給朱棣以可乘之機。朱允炆的那些叔叔不想等著朱允炆挨個把他們手中的權力削掉.朱允炆只有兩個選擇:第一他讓位,第二與他的那些皇叔對抗到底。第二種選擇的話,無論是他打敗那些皇叔,還是皇叔們打敗他,大明政權都將倒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因為外部還有北元等政權虎視眈眈。朱元璋打天下是十分艱難的,朱允炆十分清楚。如果明朝斷送在自己手中,會被視為不孝子孫。也不希望看到國家分裂。第二個原因天下剛剛太平了三十來年。如果他選擇不退位的話,勢必造成長時間大規模的天下之亂。最後受苦受難的是天下百姓。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百姓.被迫作出讓步。(是後來反清復明天地會的前身,天地會稱萬姓集團,萬就是萬歲的意思,古代稱封建皇帝為萬歲。天地會的重要人物道宗在九仙岩題有這樣的文字:“仙道皈宗,復興天族”表明其心志。天族是什麼族?封建皇帝稱為天子,天族就是指皇族。上半句最後一字加下半句最後一字就是宗族二字.其實就是指朱允炆家族。)現在關於朱允炆去向的傳聞太多了。有說他在鄉村改姓為民的。有說他出家為僧的。那麼他到底去了哪裡?他隱退到了漳州潮州一帶。朱棣為什麼剛上臺沒幾年就決定遷都北京呢?並且要實行兩京制。連國子監也南北兩個,就是出於安撫朱允炆。在你做過皇帝的地方我不做。退到我自己的北京去做。南京著名的大報恩寺琉璃塔就是朱棣為朱允炆所建。易名大報恩寺,算是朱棣報朱允炆讓位大恩。建成的九級五色琉璃塔就是代表九五之尊的皇帝。朱棣這樣做既是對自己屬下也是對朱允炆屬下一個交代。朱棣無論是遷都還是建琉璃塔都是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因為朱允炆雖然讓出了帝位,但手下還有相當數量的軍隊。在全國,尤其是南方還有相當大的政治影響力和號召力。朱棣剛稱帝時是立足不穩的。朱允炆把帝位讓給他,他心安理得,沒所表示,朱允炆手下那班人會善罷甘休嗎?李自成攻佔北京後,你看他有沒有政治號召力?20萬軍隊,朱棣才多少人馬?天方夜譚的故事。朱棣剛上臺的時候實力能跟清朝的康熙比嗎?洪門天地會照樣起來跟清政府對抗。而且洪門此時的政治號召力遠不及朱允炆剛退位的時候。朱棣遷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南方還有朱允炆相當的政治勢力和號召力。南京的安全性不如自己的北京。而且首都還在南京的時候經常讓太子在南京監國,自己常在北京,就是這個原因。總的來講是這麼回事:朱棣利用朱允炆削藩犯了眾怒的錯誤用了一種並不十分光彩的政治手段逼迫朱允炆退位。而並不是像大家現在所認為的朱棣在軍事上打敗朱允炆。朱允炆等於吃了個啞巴虧。說實在話朱允炆在和平年代讓他治國馬馬虎虎還行。如果讓他玩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確實不如朱棣。首先沒有朱棣來得狠。在靖難之役中朱允炆多次要求下屬不要傷及朱棣性命,使朱棣多次死裡逃生。等於是朱允炆自己給朱棣貼了一道刀槍不入的護身符。朱棣正是看中了朱允炆這些人性上的弱點,在皇位還不穩的情況下用遷都和建造琉璃塔等一系列安撫手段。使朱允炆徹底放棄捲土重來的念頭。如果朱棣不採取這些安撫手段。朱允炆反撲的可能性就很大。朱棣很清楚一旦朱允炆和他那些叔叔之間全面內戰爆發明政權肯定倒臺。而這又是朱允炆最不願意看到的。因為相對於朱棣,朱允炆與朱元璋之間更親近。因為朱元璋把朱允炆定為自己的接班人

    朱允炆的後人在閩南粵東一帶建了不少土樓

    王字的本意是漫無邊際的土地。就是指天下.黑夜過去的標誌是什麼?是太陽的初升,所以白字的本意初升的太陽。白字上面的一撇代表光線,因為此時的太陽還沒有整個跳出地平線,所以上面一撇。在古人看來初升時的太陽最大最有氣勢,光芒萬丈,普照大地。此時天色還是灰濛濛的,所以皇字上面的白字又叫青天白日,表示天子的意思,皇帝為什麼自稱朕.大家都知道古人寫字是從右往左。朕字就是關月的意思。月亮落下去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太陽初升。所以朕和皇字上面的白字是同一意思,就是表示天子)。許多土樓都是按八卦圖建造的,就是代表陰陽乾坤之意,乾坤就是指天下。有的是按五行排列的。大家可以這樣分析一下:造一座好一些的土樓要多大的人力物力。既然有那麼大的財力。哪個大城市不能住,非要把房子造到那種深山老林去嗎?許多人都說建土樓是為了抵禦倭寇。倭寇最多也就是沿海一二十里地搶以下,不可能趕幾百裡地跑到南靖永定的深山老林去搶劫吧?大家那些土樓許多牆體都造成一兩米厚,而且都是非常堅固的三合土。按造城牆的造法。如果僅僅出於居住目的有必要這麼勞民傷財嗎?是朱元璋高築牆思想最好的體現。2008年初在寧德上金貝發現的古墓應該是朱允炆的。墓上刻的蓮花座就是洪門(天地會)最重要的標記。江蘇的明祖陵和鳳陽的明皇陵都刻有相同的蓮花座。這主要是源於明教對蓮花的崇尚,蓮花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質。這與明教崇尚素食素色有關。洪門天地會把白蓮花作為重要標記也是從此而來。摩尼教在中國還稱拜火教,因為供奉火神。火代表光明。所以也可以稱為明教。陵墓用火龍珠置頂完全符合朱元璋的信仰。墓上刻了這樣一段文字:御賜金襴佛日圓明大師第三代滄海珠禪師之塔。其中佛日圓明大師就是指朱元璋。佛日圓明四字是皇帝的皇字。並不是特指歷史上某人(許多皇族後代由於政治避難,出家為僧。用佛日圓明四字隱含表明其皇族身份。不僅僅是明朝,前朝早有了)。佛日其實是拂日的隱語。是早晨的太陽之意,就是皇字上面的白字。圓明二字是天下之意。就是皇字下面的王字。八卦是圓的,明字是日月二字相加,代表陰陽,即乾坤天下之意。北京圓明園的圓明二字是同樣的意思。雍正皇帝做皇子時號稱圓明居士,可見其想得到天下的真實內心。但是他給別人的解釋卻是一種違心的說法。第三代滄海珠禪師就是指朱允炆。

    朱允炆的五個兒子分別是五個姓,改成多姓可能是防止被朱棣後人一網打盡。五個姓其實是一家人,也就是所謂的洪門有五祖(當然洪門秘籍所指五祖是清初反清復明鬥爭中五房子孫中五個領頭人,我們現在從書上看到的那些五祖的名字都是化名,不是他們真實的姓名)。洪門後五堂的堂名就是根據五祖的五個姓氏結合陰陽五行而取。青木堂就是李姓,五帝中的青帝又稱木帝,木帝的子孫姓是什麼?木子---李,所以稱青木堂,李也是朱允炆祖母李淑妃的姓。赤火堂就是朱姓,祝融號赤帝,後人尊為火神,朱姓為祝融之後,所以稱赤火堂。也是朱允炆祖父朱元璋的姓。玄水堂就是陳姓,陳----顓頊之族也!帝顓頊所居玄宮為北方之宮,北方色黑,五行屬水,因此古人說他是以水德為帝,又稱玄帝,所以稱玄水堂。西金堂就是劉姓,五帝中的白帝位在西方,五行屬金,所以稱西金堂。繁體劉字左邊有個金字,左西右東,劉字本意:斧鉞一類的兵器,古代為皇權之象徵。黃土堂就是黃姓,就是我祖上這一支,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所以叫黃土堂。洪門有一副很著名的對聯:三姓結萬李桃紅,九龍生天李朱洪。我來解釋一下這幅對聯。三姓結萬是三姓皆萬的隱語。就是說三個姓氏都是萬歲天子的後人。九龍生天和三姓結萬是相似的意思。九是九五之尊的意思,龍就是指皇帝,三姓分別是李姓朱姓洪姓。(五姓是基本姓,還有少部分朱允炆後代改成其他姓。是因為有些族人參加天地會後,為了不連累其他族人,改成萬姓洪姓等其他姓氏)。此文我主要介紹我祖上這一支(其他四房子孫也是相似的情況)。跟隨朱允炆一起去閩南的軍隊人數眾多。而耕地都是當地百姓的。那麼這些人謀生的最好選擇只有經商。如果你想到全國設碼頭,開商號的話,以朱姓的名義。數量一多,必定引起各地方政府的注意,引起朱棣後人的猜疑,出於防範。朱棣後人坐穩江山後,認為你朱允炆後人這股力量存在始終對我有威脅。會把你除掉。到時改姓就晚了。朱允炆屬下有許多姓黃。所以把子孫掛靠這些人名下。無論你如何查家譜都沒用。

  • 6 # 煮酒戲說歷史

    自古成王敗寇,在古代封建社會,每逢朝代更替,新當政者必然會對前朝的皇室子孫給予斬草除根,防止死灰復燃。

    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造反,沒多久就攻入京城,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蹤,一說是自焚身亡,但是找不到屍首。而奪取自己侄子皇位後的朱棣,是如何對待朱允炆的兄弟和兒子們的呢?

    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朱標早逝,生有5個兒子,出了長子夭亡外,朱允炆還有3個弟弟,朱棣登基為帝后,對自己的親侄子一個是沒放過,幾個侄子個個是死的很慘。

    朱允炆的三弟,四弟先後被朱棣以各種罪名罷奪王位,然後緊接著囚禁,最後都莫名其妙的死亡,死的都非常蹊蹺和悽慘。

    朱允炆五弟更是死的極為慘烈,先是被朱棣打發去守朱標的陵寢,可是居所卻不可思議的發生了火災,屍身被燒的是面目全非,非常的慘烈

    接下來,是朱允炆的幾個兒子的下場了——

    朱允炆生有3個兒子,長子為皇太子,在南京城被朱棣的大軍攻破時,一同隨自己的父親自焚身亡,真是錚錚鐵骨的漢子。

    二兒子和三兒子的年紀都還小,但是都以不同的方式被朱棣殺害,消失在人海中,沒有正史記錄幾個皇子的後事如何

    自古最是無情帝王家,有人羨慕生於帝王家,穿金戴銀,錦衣玉食的,一生榮華富貴享受不完。但是,卻不知身在帝王家被當做政治犧牲品的無奈,有時候當個逍遙的王爺,每天逍遙自由豈不美哉?非要拿著腦袋去爭那把椅子?對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直以來我心裡都有憤怒和悲傷的情緒,卻沒有開心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