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魚兒講歷史
-
2 # 老實人侃歷史
漢獻帝不肯禪位給曹丕,這個“不肯”是堅決到了什麼程度。
如果是像曹髦那樣不惜以命相搏,要拿劍親自斬曹丕狗頭,逼得曹丕只能把獻帝殺了。那短時間內曹丕絕對稱不了帝了。光是處理弒君造成的政治動盪就已經焦頭爛額,更何況獻帝一死,曹丕根本沒有任何藉口繼承帝位,只能趕緊找個劉家子孫來充數,如果新君比較聽話,也得緩衝個十年八載。
如果沒有到以命相博的地步,只是堅決不肯,情況稍微要好一點。只能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暗殺,一個是廢立。我們現在很難估計權臣暗殺皇帝的難易程度,因為如果真的存在成功的暗殺,那這樣的暗殺也很難被記載下來。不過我們可以參照一下皇帝暴斃的情況,比如昭帝突然暴斃,這個也確實有人懷疑是霍光暗殺。但是昭帝暴斃之後,霍光廢了很大精力擁立,廢立,最終才穩定下政局,收穫的政治利益是很低的。而且選擇聽話的新君並沒有那麼容易,霍光選的第一個新君劉賀,一進京城就開始和霍光對掐。趕緊廢立了換劉病己,宣帝倒是忍了很久,在霍光死後就直接清算他的黨羽了。可見即使暗殺才技術上可行,處理暗殺之後的情況也並非易事。
廢立免除了暗殺的技術成本,但要付出更高的政治成本。這點還是可以參照霍光,霍光在有太后支援的情況下,政治優勢已經極大,但霍光還是極其重視一些政治手段,比如在劉賀入京之後他一直沒有讓劉賀告廟,因為只要還沒有告廟,就不是被正式承認的天子。所以霍光才能利用“宗廟重於君”的說辭廢立劉賀。相比之下,漢獻帝當了這麼久的正牌天子,廢立難度要遠超過劉賀。最後,無論是暗殺還是廢立,結局都只能是擁立另一個劉家子孫,而不能是曹丕自己當皇帝。
至於獻帝為什麼不這麼做,那也很好理解。這件事情他沒有必要以命相博,老老實實退位,還可以安享晚年。這是一個政治博弈,獻帝手中握有的政治資本是有一定力量的,但這個力量不足以幫助他徹底戰勝曹丕,與其兩敗俱傷不如各退一步。只不過,我們也不能假定皇帝就一定是理性的。
歷史上權臣多有,但成功取代帝位的卻並不多見,且大都付出了極大的政治成本。
-
3 # 汐於子
漢獻帝不肯禪位給曹丕
那曹丕可能短時之內,不會逼迫漢獻帝,畢竟逼死了皇帝對曹魏政權還是有不小的影響。
曹丕可能會像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更何況獻帝一死,曹丕根本沒有任何藉口繼承帝位,只能趕緊找個劉家子孫來充數,如果新君比較聽話,也得緩衝個十年八載。
但是曹丕不可能毫無作為,要麼暗殺漢獻帝,要麼廢力,無論是哪裡結果,漢獻帝下場都不會太比禪位來的好。
那三國後面的趨勢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劉備稱帝,孫權後來也稱帝。
畢竟曹魏政權已經佔據絕對的優勢,只要曹魏接班人不差,那一統三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
4 # 魔方歷史觀
沒啥子作用,無非就是多了道程式,於最終結果影響不大。
公元220年,曹丕受漢獻帝禪讓帝位,正式稱帝,建立魏國,而漢朝統治也由此結束。作為漢朝的皇帝,漢獻帝的皇帝生涯是很悲催的,沒掌握過什麼實權,他的皇帝身份經歷了董卓、曹操的操控,最後還是沒安穩做個皇帝,被曹丕給截胡了。
漢獻帝皇帝職業的結束,是透過“禪位”,說白了,就是他“主動”把皇帝之位讓給了曹丕。而後就出現了曹丕取代漢朝建立魏國,之後劉備和孫權也建立了國家,天下三分。
那麼要是漢獻帝沒有禪位,那麼三國的局面是不是會有影響呢?其實,沒什麼大影響,因為漢獻帝禪位與否,都是走一個程式,甭管他願意不願意,無濟於事的。
作為當時漢朝的皇帝,漢獻帝哪怕再沒有實權,可名義上,天下還是漢朝的,漢獻帝本人是不會主動願意做那亡國之君的,主動禪位這個事,漢獻帝也不是說心甘情願去做的。
可是在曹丕和那一幫跟著曹丕的大臣心中,漢獻帝本人的意見是不重要的,別說曹丕了,就算是當初的董卓和曹操,也不怎麼在乎漢獻帝的意見的。
所以漢獻帝禪位,只能說是他沒辦法,胳膊擰不過大腿,曹丕有了稱帝的心思,那麼讓漢獻帝主動禪位是“名正言順”的取而代之,若是漢獻帝沒有認清形勢,那曹丕也可採取其他的方式取而代之,只不過沒有禪位來的好看罷了。
以當時的局勢來看,曹、劉、孫三方勢力本身就是各自為戰的,曹丕建立魏國之後的三國局面,只是將之前的割據勢力劃分的更明朗了,漢獻帝的禪位只是起到了一個引子的作用。
-
5 # 酸甜土豆絲
作者的這個提問成立不了!
首先你在曹丕的控制之下,只有合作,不合作只有消失!
其次就算你不合作,他也可以另外找這個皇室,一直到哪個皇室禪讓給他!
-
6 # 2020年了都
漢獻帝如果不肯禪讓,唯一的結局就是“爆病而亡”,曹丕不可能另立新君,一是他等不及,二是另立新君一點兒好處都沒有。
-
7 # 韜遠小剛
不請自來。
如果漢獻帝不禪位,曹丕一時半會兒當不了皇帝,劉備和孫權都不敢稱帝,歷史上少了三位皇帝。
至於三國的結局,跟漢獻帝是否禪位關係不大,最終魏國會統一全國。
-
8 # 夏雨風
漢朝氣數已盡,曹操是玩陰的,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儼然太上皇,玩弄傀儡於掌中,對不服者也是恩威並施,實在忍不住了才殺一隻雞給猴看。
到了曹丕,就沒有耐心了,強狠逼宮,直接稱魏帝了。漢獻帝就是不答應也不行,既使姐妹曹皇后怒目相向,也是不可能阻止和翻盤的。
三國鼎足之勢已形成,亡國之君都是籠中之鳥,鳴多鳴少已毫無意義了。
-
9 # 禿頭阿睿帶你看身邊
首先,漢獻帝不肯禪讓的話,個人結局就是可以與其父親提前在九泉相見了,而對三國的結果並不會有多大影響,因為漢獻帝早已有名無權,就是一個傀儡,在魏國朝中根本掀不起任何波瀾,而曹丕廢帝自己稱帝只是時間問題。
要知道,漢獻帝自己也是因為兄長被廢,自己才當上了皇帝的。董卓接受何進邀請進行剿賊後,很快控制了整個洛陽。於是董卓決定廢棄當時的皇帝,把當時的皇帝貶為弘農王,並將其殺之,而立靈帝的少子陳留王為皇帝,也就是漢獻帝。雖然當時漢獻帝年紀還小,我想當時就會有人告訴他如果不聽話,可是連自己的命都有可能保不住的。
其實漢獻帝一生並無有過實權,一直只是各個諸侯所利用的政治棋子。董卓死後,漢獻帝仍被董卓的手下所控制,直到他們發生內亂才得以逃出長安前往洛陽。到曹操前來“挾天子以令諸侯”,請漢獻帝跟隨其前往許都,而漢獻帝為了活下來別無選擇。
曹操死前,其手下陳群、桓階,夏侯淳等人多次勸曹操稱帝,如果曹操答應了,也就沒有後面曹丕等人的什麼事了,所以我說曹丕稱帝只是時間問題,漢獻帝的拒絕只有拖延一點時間。
-
10 # 佃璽民俗藝術博物館
禪讓也就是形式。漢獻帝讓不讓不重要,關鍵是國家政權已經由曹丕控制。曹丕說禪讓就禪讓,漢獻帝一丁點兒自主權利都沒有。不過,從歷史來看,漢獻帝結局還是不錯的。起碼曹丕還是他的大舅子,有吃有喝,還有老婆曹皇后關愛溫暖。獻帝自己只要別想太多,過日子也是一頂一的豪奢。
-
11 # 這些歷史要讀
這還輪得到漢獻帝劉協說不肯嗎?他不過是曹氏供養的傀儡皇帝而已,連半點權力都沒有。當初,曹操還在世的時候,就已經有低下大臣勸進。只不過曹操以“若天命在吾,吾願為周文王矣”為由,拒絕了他們的勸進,將廢漢開國的臨門一腳交給了自己的兒子魏文帝曹丕。
言歸正傳,那假如漢獻帝果真要作死,死活“不肯”禪位給曹丕,結果又會如何?首先,可以很明確的說,哪怕漢獻帝再怎麼不肯,也不過是蒼白無力的“抗爭”,是改變不了曹丕廢漢建魏這一結果的。因此,不論漢獻帝肯不肯,三國還是三國,天下大勢是不會有絲毫的改變!
其實,曹丕讓漢獻帝禪位,那已經很客氣了。他之所以這麼客氣的“請”漢獻帝禪位,一來是為了讓自己的即位顯得名正言順些,儘可能減少世人對他“謀朝篡位”之非議;二來或許也是念及親情,畢竟曹丕有三個姐姐(妹妹)被曹操打包嫁給了漢獻帝,因此劉協怎麼說也是自己的姐夫(妹夫)。
但曹丕要想當皇帝,逼迫漢獻帝禪位並非唯一的方法,對於完全掌控朝政的曹丕來說,有的是方法給自己的“王”加上一頂“白”帽子。
倘若漢獻帝果真要作死,死活不禪位,那曹丕大可以殺掉劉協,然後立他的兒子當幾天皇帝,再讓劉協的兒子禪讓給自己,同樣可以達到預期效果,只不過多了殺劉協和再立一名漢帝兩個步驟罷了。
至於怎麼殺劉協呢,那方法更多,可以投毒也可以給他製造點“意外”,然後在百官面前來一場哭戲,就OK了。當然,曹丕也可以粗暴點,像司馬昭那樣,直接讓手下把漢獻帝卡擦掉,然後也是百官面前來一場哭戲,照樣OK!總之,即便漢獻帝寧死不屈,曹丕也有的是辦法。
因此,漢獻帝當時也是明白自己反抗與否都是挽救不了大漢天下的,畢竟天下大勢是不可逆轉的。於其毫無意義的死去,還不如妥協。畢竟劉協怎麼說跟曹丕也是親戚,只要安分守己,錦衣玉食還是可以保障的!
-
1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漢獻帝劉協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傀儡的皇帝,從他公元189年被董卓立為皇帝,到公元220年禪讓帝位於曹丕,算起來做了31年的傀儡皇帝。
漢獻帝從9歲開始被權臣董卓立為皇帝,就成為董卓掌中的傀儡,董卓被殺後,漢獻帝又受到王允、呂布的控制,王允被殺,呂布被打跑後,李傕、郭汜又掌控了漢獻帝,再次成為傀儡,當漢獻帝擺脫李傕、郭汜的控制逃到洛陽時,又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控制。
曹操挾天子
直到曹操去世後,漢獻帝仍然是傀儡皇帝,所有軍政大權全部在曹操的接班人曹丕手中,漢獻帝劉協做了一輩子的傀儡皇帝,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有經驗的傀儡皇帝,一生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是被人控制的,即使禪讓帝位於曹丕,仍然是被曹丕控制的。
漢獻帝之所以一直是傀儡,用曹操的的話來說,就是因為曹操的存在:假使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漢獻帝作為名義上皇帝,沒有任何實際權力,整個曹魏控制區都是曹操一手打下來的,與漢獻帝關係不大,天下沒有一片土地,沒有一個子民是漢獻帝劉協打下的,正因為如此,所以漢獻帝只能安心做傀儡,看著曹操掌權,儘管中間發生了一次衣帶詔事件,但作為傀儡的漢獻帝始終就是一個聯盟的傀儡。
多年的傀儡皇帝
曹操去世後,曹丕即位為魏王,僅幾個月後漢獻帝劉協就禪讓帝位於曹丕,曹丕成功地建立魏朝,開創了一個新紀元,為何曹丕即位如此輕易?
第一個原因就是曹操在生前已經鋪好了篡位之路,證據就是曹操建立魏王國。國中之國,天下名義上屬漢,實際上整個國家權力機構的運轉都在魏王國,也就是在曹丕手上,這是曹操生前就已經確診好的流程,同時曹操也是兩漢近四百年來,除劉邦廢除異姓王之外的首位異姓王。
這種政治局面已經非常清楚了,漢王朝之外還有一個魏王國,曹操在世時還有點懷念舊情和舊朝,可曹丕完全沒有這種情感,接下來的政治局面很多人就應該會想到: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了。
曹丕
第二個原因就是大臣不斷地勸進。改朝換代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前朝皇帝漢獻帝還在位,既保持較小的政治風險,又能安穩勸進的方法,只有禪讓制,也就是由漢獻帝提出來禪讓帝位於曹丕,這就得由曹丕手下人來完成勸說漢獻帝,而且還不能是曹丕身邊親近的人。
第一個向曹丕勸進的是一個叫李伏的左中郎將,名氣很小,存在感也很低,只知道他向曹丕勸說稱帝,曹丕拒絕了,曹丕雖然拒絕了李伏,但沒有對李伏做出任何處理,因為按照常理來說,如果曹丕不願意篡位,就應該殺了李伏以示天下,如果曹丕沒有殺李伏,就表明曹丕有意稱帝。
於是一批又一批的大臣開始向潮水一樣湧向曹丕勸他稱帝,這些人的名字有:華歆、賈詡、王朗、曹仁、曹洪、曹真、曹休、張郃、徐晃、張遼、朱靈、程昱等等,不僅他們向曹丕勸進,而且他們同時跑到漢獻帝面前勸劉協讓出皇位,禪讓於曹丕。
曹丕稱魏王
曹丕根本不用逼迫漢獻帝幹任何事,只需要表達有意稱帝代漢的意思,就立即有著一大批的官員來勸進,無論是漢官還是魏官,心裡都非常清楚,漢朝已經滅亡了,取而代之的就是魏朝,他們一天天逼著漢獻帝禪讓,漢獻帝能不明白嗎?劉協當了一輩子傀儡,而且是聰明的傀儡,很快就把帝位禪讓於曹丕,曹丕還來了個三次推辭,最終才勉強接受,這些不過都是流程而已。
所以,漢獻帝的禪讓名義上是禪讓,實際上就是被迫,因為這不是漢獻帝的本意,而是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被迫接受的。
如果漢獻帝不禪讓帝位給曹丕,會如何呢?
以當時的形勢來看,禪讓是唯一合理合法的流程,而且政治風險最小,如果漢獻帝不願意禪讓帝位的話,那麼曹丕的代漢程序就會更加激進一些,首選方案就是:
漢獻帝將兒子獻給曹丕
1、以某個意外理由逼死漢獻帝。這種理由簡直太多了,病死,意外死,等各種死法,反正讓人看不出來是曹丕害的就行,這是政治,是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漢獻帝不願意禪讓帝位等於增加曹丕的麻煩,但並沒有能力阻止曹丕代漢,只不過時間長了一點而已。
2、立漢獻帝的兒子為帝,過渡一下。這是必要的流程,得走一走,一定要找個願意禪讓帝位的皇帝,至少在禪讓典禮願意配合的,漢獻帝不願意,那讓他的兒子來辦,他的兒子不願意,就讓另一個兒子來辦,直到願意為止。
曹丕成功篡位
3、逼迫漢獻帝的兒子禪讓帝位。過渡後就要開始禪讓帝位的流程了,沒有人不怕死,即使劉協不怕,他的兒子總有怕的,就找一個願意配合曹丕演戲的兒子當皇帝就行,然後再演一場禪讓的戲就成了,只要禪讓典禮上配合,接下來就沒有漢朝什麼事了,等於成功禪讓。
所以,漢獻帝無論是否願意禪讓帝位,都改變不了漢朝滅亡的結果,無非就是延緩了曹丕代漢的程序,讓曹丕多花一點時間篡位,曹丕代漢建魏的結果,與三國鼎立的結果根本就不會變。
回覆列表
漢獻帝200年,還年輕的時候已經搞過衣帶詔了。用的董承,自己的外戚,董卓的遺留,漢獻帝部能說不聰明,新興能打的劉備也被籠絡了。演義上,曹操嚇得劉皇叔連筷子都掉了。192年曹操得青州兵,就是得了陳郡老財軍閥世家的認可。憑此敗了當時尚未算起家的劉皇叔,又大敗軍神呂布,誅陶謙。196年迎獻帝以令諸侯憑藉的是實力。199年為無官渡之戰後顧之憂去攻青州,算是犯了忌諱。200年有了衣帶詔,但被曹操發現,一番對話。劉皇叔急忙出逃。出逃以後幹了什麼?收其餘青州兵繼續逃。曹操從此覺得劉備是個人才。於是攆著劉備追。本還有一個袁紹制衡。但白馬之圍,曹操知道袁紹大而無德,劉備本薄貪小。緩兵而退,絕命一擊火燒烏巢,取得了官渡決定性的勝利,袁紹軍一蹶不振。官渡以後北方再無強敵。袁紹死後兩子爭權。這曹操坐穩了北方共主。
劉備曲線逃亡,佔住另一處財源。江東本有諸多退休官員資本,袁術立淮南便是依靠這些退休世家,孫家代了袁術,自有自己天地。天下三分不是計策而是各自競爭的結果。此時,各家軍閥都有代表資本,建構了自己的統治體系。漢獻帝之名就沒有什麼用了,因為不存在共主。212年,曹操打完北方少民平涼州,北方鐵桶一塊。獻帝連禮都站不住,允曹操帶劍上朝。
新房裝修,裝標準化裝修
廣告
此時禪讓是一個識時務。曹家也講道理,世襲山陽公。司馬家在王謝支援下和西北通蜀地資本代理竊取革命果實。當王謝不絕的情況下去宗室屏藩。此時司馬家雖然權傾朝野幾代。但資本不厚,也未削弱多少世家實力,殺人倒是殺了不少。從晉武接受胡人,到有宣稱權的親戚都有了自己勢力。就註定被滲透了。世家豈可容司馬一家獨天下?沒幾代,北地少民自借劉家名號還是找司馬家報仇了。開啟了永嘉之亂。從此進入了五胡亂華。那會漢室的名號又小小值錢了一會。想想中原異族亂戰,劉家據說就跑日本去了。
可以看到如何協調關係是政治的根本。衣帶詔得以實行,是曹操棋行險著,若白馬之圍或烏巢一戰沒有達到戰略目標。劉家還有依附,曹家必然淪為豬狗。曹操這著贏得好,風險大收益高。曹丕才能當上皇帝。可惜英年早逝,曹睿做了一件和秦始皇一樣的蠢事,只用了一個自家曹真和司馬懿掌管軍務,曹真生前壓司馬一頭,死後這天下自然就要便宜了司馬。就和蒙恬扶蘇一死,便沒有人壓制另一頭一樣。司馬家吸收教訓,自家實利未撈夠,還和王謝共天下,然後封出去那麼多藩王。這是宣稱權大販賣,找人揍自己啊。“故為陛下自相驅除,此殆天意。”懷、愍二帝被俘,為偷生而願為劉聰僕人。天下大亂,世家也一個都沒有逃過的相繼隕落了。
這番融合,就開了隋唐盛世的根基。王謝以青州之地繼承田齊的做法,有一條通西方的走私線路,這是他們資本崛起的關鍵。漢之衰敗,自此已不可節制。獻帝不是不努力,是漢室制衡失當,資本已用盡。曹操火燒烏巢那會就定了天下共主了。過去沒有金融市場,幾家壟斷商業和權力是很有可能的。貨幣都是金銀本位,那麼除了靠戰爭掠奪自然沒有其他消滅資本積累沒有讓權力重新統一的其他方法。錢不打光是不死心的。
現在有了,豪強可以去市場這個賭場比本事。若無外力,還可分權,就不那麼擾民了。所以漢獻帝怎麼樣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代小散去這個賭場裡撿破爛,要知道這是戰場,誰都可以殺你。不小心,命都貼上了。當以史為鑑。別想自己是皇家如何翻盤了。皇家不翻盤沒大事。最後當個山陽公,假皇帝換真資本,獻帝不過是順了大勢。曹操起於青州,霸於烏巢,實打實冒著死全家的風險打出來的。獻帝和曹家做了筆交易罷了,中間有衣帶詔的小矛盾,最後大家還是談妥了。
如果獻帝不讓,是獻帝不對。如果曹丕不守約,是曹丕失信。雖漢獻帝無兵無錢,獻帝家室出問題,就代表曹丕不守父親與天下的公約。曹丕就要學老爹再去冒險一戰了。劉家、孫家就可以爽了,中原必有大量士族帶錢帶人來投。天下之勢就很難說。呂蒙搶荊州殺了關羽,逼劉備不得不與孫權剛正面。你說獻帝再找誰合作換大名為實利更穩呢?所以這呂蒙也是要殺了謝罪的。天下能一通,完全是呂蒙坑出來的。
曹操說生子讓如孫仲謀,孫仲謀又勸呂蒙多讀書。可見孫權行兵謀略完全在曹丕之上,可以讓曹操覺得無機可乘。劉、關、張又沒死,諸葛也沒機會專權,自不會和司馬互演壯大自己。如果這幾家順利交割。天下三分就成定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