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華春秋
-
2 # 宇少的日常
《水滸傳》是中國最早用白話文記載的章節小說之一,他描述了由宋江為首領的農民起義軍成長興衰,梁山好漢108將可謂膾炙人口,家喻戶曉!!! 記得在《水滸傳》中後期,在宋江的帶領下,梁山好漢受到朝廷招安,成為了名副其實得“國軍”。在受奸臣挑撥,梁山好漢被派往戰場,先是,王慶,田虎,後是平定大遼,前者梁山好漢可謂所向披靡,無一敗績。可是在後來征討方臘時,卻死傷慘重,勉強獲勝,那究竟是為什麼呢? 王慶,田虎,他們的實力遠遠不敵梁山泊,屬於烏合之眾,自然不廢吹灰之力。在徵大遼時,這時的大遼已經不是當年楊家將時的大遼了,他早已氣數已盡,民不聊生。在徵方臘時,方臘的江南起義軍和梁山泊是同一時期的起義軍,但方臘當時已佔領浙江全境,江西東部,安徽南部,江蘇南部,總面積二十萬平方公里,人口百萬,直接調遣的精英軍隊就有十萬,在加上各地土匪,海盜,更不計其數。 而當時的梁山,根據地只是一個山頭,兵力也只有4000人,朝廷派兵也只有三四萬之餘,這不是明擺的送死嗎?方臘早已在江浙稱帝,其手下的悍將不計其數,方天定,司行方,包道乙等人,個個不是等閒之輩,而且梁山泊屬於北方,不熟悉水性不服水土的人也居多,在有方臘佔有天然屏障之優勢,但梁山好漢的義氣,重情意是誰都無法改變的,區區4000人硬是把數十萬人打敗,足以想像有多慘烈。在班師回朝後,眾好漢看透了這事態,有半數選擇了,或解甲歸田,或雲遊四海,留在朝廷的只有區區四五百人。
-
3 # 不出名的陳導1
有很多人受電視劇影響認為徵方臘是朝廷派他們去讓他們自相殘殺,更認為朝廷在這期間對宋江所部極盡刻薄之能事。真的你們去翻翻原著吧,那是宋江自己提出我們自己自願去征討方臘的,而且在這期間朝廷對宋江軍還是很支援的,就連壞的冒泡的童貫,在這十回裡也少有的表現出了善意和正面形象。至於為什麼死傷慘重,我只能從我個人的角度整理一下:1、氣數已盡。還沒出徵,108將就有幾個離開了隊伍,其中就有可以降維打擊敵人的公孫一清先生和大奶媽安道全神醫,以至於徐寧無人醫治,王矮虎夫婦死在一個二流子法師之下,而這些都是原本可以避免的傷亡。2、方臘確實很強。梁山軍以前對付的是什麼人呢?大宋王朝的地方武裝、武裝警察和極少的野戰軍,連中央軍隊都沒有出動過,就連十節度也不過是地方野戰軍,而且梁山軍108將裡有不少綠林出身,讓他們單打獨鬥劫道綁票是一把手,可一到戰場上就讓人三刀砍出原型,李逵是怎麼坑死項充李袞的各位請自己去翻原著。3、劇情需求。寫到方臘這裡,梁山軍必須慘淡退場,如果梁山軍凱旋而歸無一折損,不僅顯得假,忠心為國、以身報國的歌頌好漢意思也出不來,所以梁山軍被施老爺子寫破格了,死傷慘重。
-
4 # 系統觀看世界
1.內部人心渙散,從梁山一眾被招安以來,許多好漢失去了鬥志,其中有不少好漢是不主張被招安的。2.打田虎、王慶消耗了不少戰力,整個團隊進入了疲軟期。3.要梁山去打其它流寇,朝廷本來的用意就是消耗他們的有生力量,因此在作戰過程中沒有給予支援。綜上所述,在兩軍旗鼓相當的情況下,不死也要元氣大傷。
-
5 # 緣分天空9628
梁山敗童貫,破高球連戰連捷。接受招安以後討王慶,田虎也是大勝,為什麼去打方臘卻栽進了大坑,原因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是梁山人馬水土不服,到了南方天氣炎熱,士卒病倒了不少,戰鬥力減弱,不是連林沖也病倒了嗎。第二梁山軍到的是浙江地區,浙江多山不像梁山軍在北方作戰。多是水戰或平原作戰,梁山軍不熟悉那裡地形戰鬥力難以發揮。第三方臘的軍事力量確實也很強,奇人異士很多,梁山沒少吃大虧。第四梁山軍離開了根據地,到了地形複雜的南方,梁山軍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團結了,軍心已經散了,只是表面上還是弟兄,其實隔閡已經很大了,這些都是梁山軍南征方臘傷亡慘重的原因。
-
6 # 夯後離
因為方臘起義比梁山大的多,規模和人數都佔優,還是主場作戰,現實中怕是宋江有去無回,小說中只能讓他成功了,但也只能慘勝。
-
7 # 葉之秋
《水滸傳》中宋江率領梁山好漢歸順朝廷之後,北伐遼國一人不損,後來打田慶,徵王虎也是一個人不傷,唯獨在征討方臘時損失慘重,過半的頭領在戰役中先後死去。
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首先,就如《紅樓夢》中除了賈寶玉,還有一個甄寶玉一樣,在《水滸傳》中除了梁山宋江,還有一個江南方臘。
梁山豎起的大旗是替天行道,人家方臘也是替天行道。從某種意義上說,梁山與方臘是在自己打自己。
方臘也是一代雄主,麾下不少好漢都十分了得,並且也有不少忠義之士。
梁山無論是和宋朝官軍作戰,還是和遼國,乃至田慶王虎作戰,都佔有道義上的優勢。畢竟當時官場黑暗,官員昏庸,起義軍是為了生存豎起大旗。其他如田慶王虎都是目光短淺之輩,麾下有好漢,但更多的是庸俗之士。方臘麾下就不一樣了。
梁山每一次戰鬥,都是拿命在拼。先後數十位好漢殞落,方才攻克山寨,擒拿方臘。
另外,宋江刻意安排,有意將反對招安的兄弟去執行危險任務,導致非宋江嫡系的梁山好漢大量死亡!
我們細看存活的梁山好漢。幾乎所有的宋江嫡系都健在,另外就是擅長一門技藝,比如神醫安道全、鐵叫子樂和等等,他們對於梁山內部存在的紛爭始終保持中立態度。
但凡主戰,拒絕詔安的好漢,幾乎都死在了征討方臘的途中。武松雖然沒有死,卻殘廢了。按照古代的官員任命制度,殘廢是不能當官的。魯智深手足健全,卻要留下來陪武松,接過也圓寂了。
其他諸如混江龍李俊,見勢不妙,自己回山寨逍遙去了。
-
8 # 使用者52468409005
宋江徵(方臘)應採取打(祝家莊)的辦法。打祝家莊時派《石秀》扮成賣柴與老人瞭解[祝家莊]的地形、佈置、陷井、暗道……。瞭解村中燈的顏色為暗號等。同理,徵方臘時也派偵探窺探前方行走路線,折罪傷亡。
-
9 # 柳生飄雪
梁山被招安以後,怔遼國,滅田虎,捉王慶,居然未曾折了一個人,死了的都是投降過來的人,這顯然不符合古代戰爭的規律,因為小說在前面說了,這一百零八人都是上應天星,怎麼能輕易就死呢?
徵方臘的時候就不一樣了,方臘兵多將廣,向官兵投降的也不多,如果這時候梁山還不死人,讀者就該不買賬了。所以施耐庵也顧不得前面說的上應天星什麼了。
-
10 # 田園山水6
在當時宋朝昏庸腐敗,奸臣擋道,民不聊生。全國各地農民紛紛起義。而當時最著名實力最大影響最大對宋朝統治打擊最大的當屬宋江與方臘。這兩支農民起義軍實力相當,不相上下。如果兩支起義軍合併一處足可動搖甚至推翻宋朝的統治。可惜的是宋江選擇了招安,即投降宋朝。而且還被奸臣利用,讓宋江去攻打方臘,借宋江方臘互相殘殺達到消滅起義軍的目的。宋江未能識破奸臣計謀,明知違背天地良心,違背將士心願,違背天理勉強前去攻打,已失去人和與地理,天時也不佔。加上方臘手下精兵強將絲毫不遜色於宋江。最後雖勉強平了方臘,但也讓自己損兵折將,損失慘重。宋江遠途而戰,兵困馬乏,糧草供應不濟。千里奔襲不熟悉地形,加上眾將心中不服不願,義軍攻打義軍失了道義。所以損失慘重是必然的結果。
-
11 # 風過無影雨過無痕
當時宋朝昏庸腐敗,奸臣擋道,民不聊生。全國各地農民紛紛起義。而當時最著名實力最大影響最大對宋朝統治打擊最大的當屬宋江與方臘。這兩支農民起義軍實力相當,不相上下。如果兩支起義軍合併一處足可動搖甚至推翻宋朝的統治。可惜的是宋江選擇了招安,即投降宋朝。而且還被奸臣利用,讓宋江去攻打方臘,借宋江方臘互相殘殺達到消滅起義軍的目的。宋江未能識破奸臣計謀,明知違背天地良心,違背將士心願,違背天理勉強前去攻打,已失去人和與地理,天時也不佔。加上方臘手下精兵強將絲毫不遜色於宋江。最後雖勉強平了方臘,但也讓自己損兵折將,損失慘重。宋江遠途而戰,兵困馬乏,糧草供應不濟。千里奔襲不熟悉地形,加上眾將心中不服不願,義軍攻打義軍失了道義。所以損失慘重是必然的結果。
回覆列表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一個千百年來早就被無數歷史證實的真理,可惜宋江不懂。
從小看水滸,非常喜歡梁山好漢,他們武功高強,俠肝義膽,劫富濟貧,替天行道,是男孩子們心中的大英雄。可是一直不明白一個問題,為什麼最後會被招安,不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嗎?不是和貪官們勢不兩立嗎?怎麼又投降了呢?而且更過分的是竟然去攻打方臘的農民起義軍。
長大後才明白了許多道理,在梁山上也是一個小社會。梁山好漢們分為兩類,一類是老百姓的身份入的夥,比如阮氏兄弟,菜園子張青等等,多是跟官府作對,無處可去,才上的梁山,跟貪官衙門勢不兩立。另一類人則是官府出身,本身就是體制內的官員,只因得罪了上級或犯了事,不得不臨時找個落腳點而已。根本就無心落草和替天行道。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林沖。身為80萬禁軍教頭,位高權重,前程似錦,只因不會溜鬚拍馬,得罪了高俅才被陷害差點丟了性命,不是萬不得已林沖絕不會上梁山。還有宋江,雖身為小吏,但左右逢源,江湖號稱及時雨,可見混的是多麼逍遙自在。也是因為犯了事才不得已落草梁山。其實內心都是渴望迴歸體制的。
梁山上官府出身的人不但數量多,而且影響力大,當天王晁蓋一死,宋江接位後,實際上梁山已經是一個小官府,小朝廷了。這些人對權力都是放不下的,他們對宋江的招安大計是百般支援。他們渴望迴歸體制,繼續榮華富貴,他們只是害怕朝廷秋後算賬,所以有所畏懼。當朝廷讓他們去征討方臘,他們是非常高興的,因為可以以功抵過。可憐那些真正出身草莽,內懷替天行道,殺富濟貧的好漢,已經被邊緣化了,連武松,魯智深這樣的英雄好漢都無力迴天。
當梁山好漢變成朝廷官軍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是貪官汙吏的打手了。悲劇的命運已經註定,一切都無法改變。面對方臘的農民起義軍,面對揭竿而起的窮苦百姓的拼命反抗,梁山大軍損失慘重也就很正常了。沒有人民的支援,失敗是必然的結果。最後只有幾人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