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長路漫漫6364936899

    人活在世上就應當找工作,幹工作,這是勿庸置疑的。工作是什麼?工作是指成年公民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在規定的勞動時限內透過付出自己的勞動(包括腦力或體力)以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以法定貨幣支付形式)的行為過程。人有了報酬,才能藉此養活自己與家人;也只有付出勞動,我們才能找到自己存在於世的人生價值。

    也許有人會說,他們家裡很有錢,根本沒必要去工作。不錯,有的人生在富貴之家,從小衣食無憂,根本不知柴米貴。他們有這種想法,大多是父母們經年累月忙於自己的工作事業,沒有閒暇時間對他們進行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引導教育。平時只為孩子們提供豐厚的物質需求,但精神品質教育缺失,導致孩子長大後驕橫任性,並養成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以及貪圖享受的陋習。另外,由於自己文化素質不高,但靠勤奮創業又幸運地脫貧致富乃至變成土豪老闆的那類人中的極個別也認為,老子掙錢兒女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在他們眼裡,兒女是金錢以外的另一樣財富,甚至於是他們的“命根子”;兒女有無能耐無所謂,老子掙的家產幾輩人也花不完。因為這種錯誤而狹隘觀念的存在,造就了“富不過三代”的現象自古以來在中國始終成為難以打破的魔咒。

    思想觀念的先進或落後導致富家子女不求上進、自甘墮落的現象有之,積極進取、更上層樓的現象也有之。為何有如此天壤之別呢?考察那些功成名就的家庭父母或祖輩人的初心,他們無不從心底裡希望自己的後代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代更比一代強。

    在西方國家,許多富家子弟從出生那一刻起便含著父母給的金鑰匙;打小就住洋房、乘好車、吃美味、穿名牌、上貴族學校,他們身上無形地烙上“特殊高貴”的標籤。儘管如此高調,但父母會告誡孩子,這一切美好的生活是靠勤勞的雙手創造出來的。你們若想繼續過這種生活,就必須學會吃苦、忍耐、堅強;你們不僅要學好書本知識,還要學會適應社會上競爭生存的技能。有的開明父母鼓勵自己的孩子積極參加各種野外生存訓練營,從小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意志和自食其力的品質。

    在這種積極觀念的作用下,有很多成功人士並沒有心安理得地躺在父母的功勞簿上睡大覺,而是藉著家庭提供的優越物質基礎和家庭榮耀的精神激勵,用心學習父母前輩積累下來的經驗教訓,從而更加高瞻遠矚和刻苦努力,以致在事業成就上不斷實現新的超越。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從創始人約翰.洛克菲勒開始,迄今已繁盛了六代人,成為美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世界財富標記”。如果不是其子女孫輩們一代又一代人更加努力工作和開拓創新,這個美國首屈一指的財富家族就不可能一路高歌達150餘年不衰,直到今天依然呈現出蒸蒸日上的局面。

    如今,社會上還興起一股“啃老風”。什麼叫“啃老”?就是一部分人在正當工作年齡卻一直不願出去工作,常年宅在家裡靠年邁父母養活。這種家庭往往父母有一定的退休金或養老金,早年由於對子女過於溺愛,怕孩子吃苦受累,從小很多事都替孩子包辦,導致孩子長大後許多事不會幹,也不願幹,哪怕是家務活也懶得幹。一些年輕人在家裡養尊處優慣了,抗挫折能力極差。即使大學畢業了,看不清就業壓力大的形勢,一味眼高手低,好工作幹不了(應聘單位錄不上),差一點的工作要麼說專業不對口,要麼覺得工資待遇低,總之不願幹(也許嫌髒嫌累嫌丟人)等。作為父母,一心念著自己老胳膊老腿不能動彈時還得靠孩子照顧,於是不敢過多規勸孩子應外出尋工作幹,怕得罪或惹惱孩子。時間長了,這些人長期沉迷於網路上虛擬的世界不能自拔,也就更不想出去工作了;同時心理上還逐漸將自己封閉起來,雖然悲觀、自卑、鬱悶,卻壓根兒就不想一下未來的日子怎麼過!說實話,父母含辛茹苦把他們拉扯大,省吃儉用供其上學讀書,到老時不但無靠,到死恐怕都還有為孩子操不完的心。

    工作其實就是生活,生活離不開工作。如果不工作,不付出勞動,就不能為自己為社會創造價值,這樣活著與那圈養的豬有什麼分別呢?著名作家路遙在小說《平凡的世界》裡寫有一段話:“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是呀,我們人類不光是一個生物個體,更是具有特殊靈魂的自然界的主體。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想自己能為家庭為社會幹點什麼?這才是人最珍貴的地方。

    當然,也許你會埋怨自己沒有好的父母和家庭,但你別忘了,許多曾經創造富貴生活的第一代人與我們一樣,也是出身在貧寒的普通家庭;也許你會羨慕別人有聰慧的頭腦,但你別忘了,人的才智能力往往是在不斷的磨難中生成的;也許你要說別人都有健康的身體,但你別忘了,偉大的科學家霍金連路也不能走,話也不能說;也許你會說,我沒有一技之長,但你別忘了,起碼超市裡的保潔、城市街道的清掃及物流公司的貨物搬運,這些並不屬於技術活兒;也許你還會說,我已年齡不小了,但你別忘了,現在不少退了休的人都紛紛開展第二次擇業。他們為了什麼?我曾經問過一些老者,他們說為了活得充實有勁兒,為了身體不老,為了少給兒女增加負擔。仔細聽聽吧,朋友,他們的想法太讓人感動!

    不工作,不勞動無疑是懶漢的行為。作為新時期的年輕人,我們更應抓緊當前的大好時光,擼起袖子加油幹,為偉大中國夢的實現盡一分自己的力量!莎士比亞曾說,“不用勞動而獲得的東西,只有貧困。”的確,如果不工作,不創造,面前哪怕是一座金山終有一天也會被你揮霍精光。

    我們看看那些在花叢中飛舞忙碌的小小蜜蜂吧,它們總是不知辛苦地採集著花蜜,那是為了釀造它們甜美的生活;再看看天空中翻飛盤旋或急速俯衝的燕子吧,它們是在拼命多捕飛蟲才能填飽自己的肚子和養活巢中待哺的雛燕。富蘭克林說過,“懶惰象生鏽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經常用的鑰匙,總是亮閃閃的。”心態的懶惰比身體的懶惰更可怕,懶惰的結果要麼貧窮,要麼滅亡;心態的懶惰代表著靈魂的喪失,僅剩一具沒有思想的軀體,你說這還能稱作人嗎?

    路遙的墓地後牆上刻寫著他的座佑銘:象牛一樣勞動,象土地一樣奉獻。這句樸實無華的話語讓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際,油然生出對逝者的無限崇敬!

  • 2 # 閒遊小生活

    有錢,沒工作是很舒服的感覺,想幹嘛就幹嘛,自由自在。沒錢,沒工作,是很糟糕的感覺,什麼都幹不成,還會遭到嫌棄!

  • 3 # 家與香

    沒有工作感覺找不到自我,自身價值不能展現出來,沒有了工作也失去了昔日的光環與自信,沒有了工作失去了自身的魅力。隨著朋友圈也逐漸減少,和朋友也會慢慢的沒有了共同語言,那是很悲催的。無論工作好壞必須要有份工作,能夠自己養自己,不管發生任何變故都有一份工作。至少讓自己的內心不會那麼的恐慌。特別是女人,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哪怕離婚了也不需要恐慌,因為自己很棒。

  • 4 # 泉潤玫瑰

    沒有工作是什麼感覺,這還真得分人。

    有能力的人是不缺工作的,也不需要用工作證明自己價值。當有能力的人失去一次工作機會,可能接下來是更好的一個工作等著他。雖然暫時沒有工作,剛好可以利用這段空擋時間去休息調整下。所以這種有能力的人,沒工作的感覺是放鬆,高興,期待的。。。。。。

    沒有能力的人如果沒有工作,那還真是天塌了的感覺。因為工作可以說是你唯一證明你還有點價值的東西,連這種證明的機會都丟了的話,不僅是你,連你的家人都會感覺很壓抑,害怕生活沒有希望。

    總結一下:

    人一定要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多給自己留點積蓄,萬一沒有工作了,也不至於沒有飯吃。多給自己充電,不要所有的收入都寄託於工作,萬一工作沒有了,那就真的太悲催了。

  • 5 # 秋日聽雨3

    工作可以讓人們很充實,讓人感覺自己有事可做,能夠有一個規律的生活習慣。如果沒有了工作,會怎麼樣?

    2.沒有工作也會使自己的精神狀態低迷,態度消極,對什麼也提不起興趣,長期的不工作會讓人反應遲鈍,晚上睡不著,早上睡不醒,一天時間都在床上度過;

    3.長期不工作你是自由自在的,但是有的人就會放縱自己,每天宅在家,也不接觸社會,不給家裡人打電話,也沒有自信心,也不敢和同學朋友聯絡。

    當然也不是所有沒工作的人都是這樣,有的人依舊很自律,每天早起鍛鍊,看書充實自己,找點兼職什麼的,一樣活的很自在,很瀟灑,很充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臉上的面板很油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