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五嶽掩赤城
-
2 # 魑魅涅槃
“火箭助推器”助力艦載機順利起飛的方案,早在1950年美華人就率先用於火箭起飛離艦了,並且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採用一次性火箭助推器的起飛離艦方式,甚至成為了一些本來根本不可能上艦的飛機、順利從甲板起飛離艦的最佳選擇。而且早在1963年美國當時為了增強航母空中運輸能力,決定在航母上進行大型運輸機起降試驗,而試驗物件就是美國當時大量裝備服役的C-130大力神運輸機。當時被選為實驗物件的是一架空軍裝備的KC-130空中加油機,經過改裝後整機空重34噸,改裝完成後的C-130大力神運輸機遠赴大西洋執行任務的“福萊斯特”號航母,並在沒有加裝攔阻裝置的情況下,完全以陸地槳葉反轉的方式順利降落在航母甲板,並且在持續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完全依靠自身動力在福萊斯特號航母上完成了30餘次安全起降。當然參與試驗的C-130並沒有加裝火箭助推器便順利在航母上安全起降,這也證明了只要動力強,就算體型大好幾倍的飛機都能安全在航母甲板起降,只是前提需要清空整個甲板。當然加裝火箭助推器縮短起降距離的實際案例依然發生在C-130大力神運輸機身上,這件事發生在1980年美軍特種部隊深入伊朗執行人質救援任務時,限於當時參與人質救援的地區並沒有合適的機場跑道可供C130起降,所以美軍只能依靠美國駐伊朗大使館門前的一塊足球場充當跑道。那麼百餘米的足球場距離限制,C130要想安全起降就得具備超強的“超短距起降能力”,C130運輸機使用渦槳動力雖然具備降落時槳葉反轉縮短降落距離的能力,但是渦槳動力也使得其依靠常規起降方式根本不可能在百米距離內順利起飛,為此兩架C-130大力神運輸機透過在機身各處捆綁多達30臺火箭助推器來降低運輸機的降落距離和縮短運輸機的起飛距離。就這樣捆綁了幾十臺火箭助推器的C-130大力神運輸機不僅依靠槳葉反轉和火箭助推器減速順利在百米距離內安全降落,更依靠數量更多的火箭助推器在百米的足球場上順利升空。所以從可行性角度來說是可行的方案,畢竟C130戰術運輸機都能加裝火箭助推器從百米距離的足球場起飛,所以起飛重量更低的殲15也是可以的,但是從實際角度來說卻“不適合實戰需求”。一、實戰中評價一艘航母的綜合作戰實力高低,除了看航母搭載的艦載機數量、種類和航母自身是否具備彈射能力、續航里程外,更看重的是短時間內的起飛和降落數量,比如美軍航母是計算15分鐘內能起飛離艦多少架艦載機來衡量航母綜合作戰實力的,如果殲15選擇捆綁火箭助推器來提升起飛離艦重量和縮短起飛距離的話,首先就算一架殲15只捆綁2--4個火箭助推器,這就意味著現階段裝備殲5的遼寧艦和山東艦按照起降四次計算的話,至少需要準備不低於240個以上火箭助推器,而航母上寸土寸金,幾千名艦員都只能人挨人的擠在擁擠的甲板內部工作生活,怎麼可能有大量空間存放這種易燃易爆的火箭助推器呢?二、火箭助推器在工作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高溫尾焰,非常容易對航母甲板上的其他艦載機和地勤人員產生傷害,而且上千度的高溫噴射在航母甲板上長此以往下去很容易造成航母甲板受熱不均勻而變形,更甚者如果甲板上有殘存的燃油痕跡的話,很容易被點燃繼而造成航母甲板大火。三、火箭助推器在工作的時候噴射出的大量高溫火焰,除了對甲板上的地勤、艦載機和甲板自身產生傷害破壞外,尾焰噴射過的區域溫度很高,短時間內甲板上人員不能隨意走動、艦載機也無法移動,反而會降低艦載機的起降效率、繼而降低整個航母艦載機的出勤率,而且加裝火箭助推器起飛的艦載機升空後一段時間內,受限於甲板上的火箭噴射濃煙影響,其他想要降落的艦載機也無法實時降落。所以從理論和技術層面上來說,殲15加裝火箭助推器是可以從航母上起降的,但是從實戰角度來說卻是不可行的方案。所以對於殲15艦載機而言,還是乖乖的搞好彈射起飛型號研製、試驗工作才是“最佳上策”。
回覆列表
根本沒有操作的可能,對於艦載機來說用火箭助推器完全是得不償失
謝邀,首先火箭助推器,起飛完畢即拋棄這一點就根本不可能實現低成本,否則馬斯克的SpeaceX何必費盡心機搞可回收火箭?從軍事角度,用固體火箭發動機是個較好選擇,推力大(但工作時間短),易於儲存,可靠性高。但高能固體推進劑可不便宜,除非你打算跟火箭炮彈一樣用硝化棉和硝化甘油了事。
美國在上世紀50年代有搞過ZELL零距離起飛,用的是26噸推力的Aerojet固體火箭助推器,最大推力工作時間2秒鐘,可以不需要跑道直接把F-104戰鬥機跟發射導彈一樣打出去。但這玩意用一次要4萬多美元,還要加括號上世紀50年代的4萬多美元,所以當時北約也只是準備跟蘇聯大規模世界大戰時使用,平時壓根不準備用的。
用液體火箭發動機的話,燃料費可以大幅度降下來,除了偏二甲肼和液氫太過於危險不適合外,液氧、煤油以及酒精這幾種價格都不貴。但問題是發動機昂貴多了,捨不得扔,不信去問馬斯克。而且液體火箭發動機工作時間較長,但推力較小,大多數都是要綁上好幾個。世界上大部分火箭助推起飛的都是用液體火箭助推器,常規操作都是帶回來,重複使用的。其中大部分是運輸機或者轟炸機,增強這些大型飛機的起飛能力,而這些大型飛機本身體型巨大,起飛後掛著幾個助推器也沒多少影響。
最著名的是C-130,他綁了8個液氧-酒精助推器,美國南極科考站補給就是用這種方式運輸,這樣可以在雪地冰面上用雪橇式起降,而選擇酒精作為燃料因為其凝點低,更適合極地低溫環境使用。需要注意的是,絕大部分火箭助推器都是綁在機身上,因為機身結構強度大。
P-2海王星反潛機在富蘭克林號航母上起飛,同樣是綁了8個液體火箭助推器。其實我覺得如果有必要的話,可以考慮給空警-600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綁上幾個,這樣就可以在遼寧號和山東號航母上起飛。
戰鬥機用液體火箭可重複使用助推器也有,最典型的是法國給Phantom系列戰鬥機研發的,SEPR 84系列火箭助推器。他用硝酸和通卡作為燃料,燃料箱做成貼合飛機表面的氣動外形,推力在0.1噸到1.8噸可控制,在幫助起飛後可以關閉助推器,剩餘燃料在空戰時再啟動,相當於加力發動機效果,可以說法國佬相當有創意。
但這種助推器效率不高,本身重量可以達到600公斤,只能提供最大1.8噸推力,Phantom3戰鬥機9.6噸的起飛重量下,也需要掛上4個助推器。而且為了騰出位置和確保安全,使用這種助推器下,Phantom3不能攜帶機炮炮彈,腹部和機翼內側也不能掛載武器或副油箱。因為這中貼合機體氣動造型的助推器,噴口距離機體太近,高溫熱傳導容易導致彈藥不穩定。所以在實際使用中,Phantom3這種配置也是用在野戰機場短距起飛或緊急截擊情況下使用。
所以如果殲-15學Phantom3這樣使用的話,其33噸的起飛重要,需要更多更大的這種助推器。而且安全起見,腹部和內側掛點恐怕很難掛載武器,指望用這方方式提高載彈量恐怕是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