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牛筋山有稻村朗聞先生

    ★有機物種類繁多,在學習的過程中依據每類有機物的結構,性質以及結構與性質間的關係,分類歸納每類有機物的通式和通性。如在《烴的衍生物》一章中,知識是以官能團為主線展開的,所以在學習衍生物時,要首先抓住官能團的結構特點去推斷衍生物的特性,再由性質進一步驗證其結構,充分認識結構決定性質的辨證關係。其次透過實驗加深對這一類有機物性質的理解。

     

    一、萬變不離其宗,重視課本基礎知識

    學好一門課程,首先要做到課前預習,課後複習,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參與。結合老師編寫的學案,認真預習,把難理解、看不懂的知識記錄下來,到課堂上仔細聽老師分析、講解;同時,同學們也要多做筆記,課後要先複習一遍課文再做作業,作業中遇到不會的方程式等問題時也要及時到課文中去查詢,然後再問老師。

     

    二、有機物的結構——學習有機化學的基礎

    改變觀念,進入有機中來,剛接觸有機化學時,同學們會注意到有機化學與無機化學不同,非常注重對物質結構的講解與考查。每講一種有機物,老師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講解物質結構,並展示該物質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在平時練習中也經常會出現此類物質結構辨析題,如碳原子是否在一個平面內或在一直線上。在課堂上,同學要抓住老師展示模型的機會,多觀察、多思考,掌握典型物質的結構特點。課後,同學們應利用身邊的材料,如用牙籤或小木棍代表鍵,用水果、小泥團、麵粉團等代表各種原子,拼裝成各種物質的結構模型,體會各種物質結構特徵。

    例:某飽和一元醇0.16 g與足量的金屬鈉充分反應,產生56 ml H2(標況),該一元醇的蒸氣對氧氣的相對密度是1.0,求該醇的分子式。

    分析:由“飽和一元醇”知分子中含有一個HO-,設分子式為CnH2n+1OH,又相對密度可求其摩爾質量,再求分子中的碳原子數,最後確定分子式:CH4O即甲醇。

     

    三、結構決定性質——學習有機化學的法寶

    有機化學的中心問題是結構與性質的關係問題,把握結構與性質的關係是學好有機化學的法寶。從有機物的結構特徵出發,可以很好地理解有機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現在已知的有機物有3000多萬種,有機反應特別複雜,在不同的條件下發生不同的反應,且有機反應中的副反應特別多,所以對有機反應的全面理解是很重要的。全面認識一個有機反應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反應物的基本結構②反應條件③斷裂的舊化學鍵和生成的新的化學鍵④主要產物和次要產物。

    如:CH3CH2OH CH2=CH2↑+H2O

    這是實驗室製取乙醇的反應原理,發生消去反應,其基本結構是 ,在相鄰的兩個碳原子上去掉一個H原子和一個HO-,重新生成C=C和H2O,條件是濃硫酸做催化劑,加熱到170℃,如果是其他條件,產物就不是乙烯。推而廣之,其他的醇只要具有 的結構,在濃硫酸做催化劑,加熱條件下都能發生消去反應。如:

    (CH3)2COHCH2CH3發生消去反應生成(CH3)2C=CHCH3(主要產物)和CH2=C(CH3)CH2CH3(次要產物)

     

      從物理性質看:烴一般是非極性或弱極性的分子。分子間的作用力比較小,因此烴的熔、沸點比較低,一般難溶於強極性的溶劑(水)中;烴的衍生物隨著官能團極性的增強,分子間作用力增大,其熔點、沸點都比相對分子質量相當的烴類要高,如乙醇的沸點為78°C,比相對分子質量相當的丙烷高出120.07°C。

     

      從化學性質看:烷烴的碳碳單鍵結構決定了其化學性質的穩定性,取代反應為它的特徵反應;不飽和烴中的雙鍵、叄鍵由於其中的一個、二個鍵易斷裂,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加成和加聚反應為它們的特徵反應;苯及其芳香烴中由於苯環結構的特殊性使其具有飽和烴和不飽和烴的雙重性質,既能發生取代反應又能發生加成反應。烴的衍生物的性質取決於官能團的性質,如甲酸乙酯、葡萄糖,儘管它們不屬於醛類,但它們都含有醛基,因此它們都具有醛的主要性質(如銀鏡反應等),甲酸(HCOOH)從結構看,既有-COOH,又有-CHO,所以甲酸具有羧酸和醛的雙重性質。因此要根據官能團種類去分析掌握烴的衍生物的性質。

     

      從結構決定性質來看,有機化學的學習一般有其固定的規律與方法:典型物質結構→性質→用途→製法→一類物質。在課後整理知識時,應遵行這條線索,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抓好聯絡——促進知識融會貫通

      在有機化學學習中,除了掌握好各類有機物的結構、性質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有機物之間的相互轉化關係,理清知識間的聯絡,形成知識網路,對中學有機化學有一個整體的認識,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的目的。烴透過取代或加成反應可轉化成鹵代烴,鹵代烴可以透過取代反應轉化為醇,醇經氧化可轉化醛、醛被氧化生成酸、羧酸跟醇反應產物是酯,這個轉化關係的本質可表示為(其中X、R代表某種基團):

      這是有機化學的主幹知識,是有機框圖題、推斷題出現頻率最大的“題眼資訊”之一,同學可利用該條主線整理知識,形成有機整體知識體系。

     

    五、學會辯證分析——合理分析推理有機物的性質 

      在有機化學的學習中,我們透過弄懂一個或幾個化合物的性質,來推知同系物的性質,從而使龐大的有機物體系化和規律化,這是學習有機化學的基本方法。但是,物質在考慮普遍聯絡性的同時,還要認識其發展性和特殊性,這就需要我們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更全面、深刻地認識有機化學知識。乙醇、苯酚、乙酸、葡萄糖分子中均含有羥基,因而它們都能與金屬鈉反應,放出氫氣,這是含有羥基的物質具有的普遍性。但由於與羥基相連的基團各不相同,基團間相互影響的結果使羥基表現出來的性質又具有明顯的差異,如:乙醇、葡萄糖溶液呈中性,苯酚溶液呈弱酸性,乙酸溶液呈明顯酸性,這是普遍聯絡與相互影響的辯證關係。蘊含在有機化學中的辯證關係還很多,關鍵在學習有機化學時,能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依據事物的內在特徵、外部條件綜合考慮,靈活地作出判斷、做出處理,養成辯證思維的習慣。

     

    高一學生正在學習有機化學,由於剛接觸有機化學,學生普遍反映有機化學難學,聽課時抓不住重點,練習時面對新題型無從下手。其實,縱觀高中三年,有機化學比無機化學要容易學的多,只要抓住“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核心思想,掌握典型物質的結構和性質,建立有機物間相互聯絡和轉化知識網路,多做練習接觸各種題型,你定會消除畏難情緒,輕鬆學好有機化學,使其成為高考化學的得分點。

    總之,重視課本基礎知識要熟記於心,加強方程式記憶,多看小注,只有這樣才能靈活運用,進一步舉一反三,真正的掌握有機化學知識。

  • 2 # 侃談先森

    有機化學其實也沒什麼,只要不是特別討厭,平時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多練習,多背多記,成績應該不會太差。整個有機化學也就那麼一條線:烴→醇/酚→醛→酸→醚/脂,記住各自代表物質及特點,同時掌握相互轉換的反應,應該沒問題!我當年就是靠這個方法學習有機,考試好像從來沒下過95(自誇了),之前帶過一個高二的化學家教,用這個方法,成績提高不少。切記!有機偏文,背記是關鍵。不是啊,高中有機只是屬於入門介紹,基本就是一些簡單的反應吧沒記錯的話(畢業太久不太記得了),建議最好從結構入手,先搞懂同分異構體,接著弄清有哪些官能團,常見官能團有哪些反應,自己總結下規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影中一開始的再不斬那麼弱為什麼也能當忍刀七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