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難道他們都沒有夢想嗎
2
回覆列表
  • 1 # 航海人羅羅
    一、別人家幸福的“真香”

    幸福的樣子千篇一律,不幸的模樣卻是問題百出。幸福,多麼讓人羨慕的詞語。多少人奮鬥一生不就是朝著這兩個字高歌猛進嗎?

    幸福與不幸福,其實並沒有明確的界限,原因很簡單,這是別人家的日子。一旦涉及到別人家的事情,旁觀者指指點點就逃不了“干涉內政”的嫌疑。所以,自己的幸福最重要。

    你幸福嗎?

    二、“看起來”三個字是重點要圈起來

    “越有錢越狗”,這是在我們家鄉流傳著的一句民諺。這裡的“狗”非四條腿跑的看家狗,而是形容一個人“吝嗇”不夠大方。不知道在你們生活的城市有沒有這樣的民間流傳,這話聽起來其實挺有意思,可細細想來卻不難發現一些其中的奧妙。

    作為普通人,誰家裡能有礦呢。所以,大多數的家庭小康致富,還是來自於自己的勤勞、節約累積下一定的家底。比如小張家還掙扎在貧困線上,那麼他們的日子可能就要相對緊張一些。但是對於未來財富的規劃可能就沒有那麼強烈。至少道理嘛,現實不得不讓他們家要著眼於當下的生活。雖然不至於吃了上頓沒有下頓,但是月月光這樣的事也許是常態。相對於有一定家底的小劉一家,那麼因為有了原始的財富積累,小日子過起來就要Sunny一些。

    兩家人的生活其實就可以進行一個比較。

    劇情發展在此就產生第一個反轉。小劉一家因為有一定家底日常日子卻看起來過得緊巴巴,而相對要緊張一些的小張家卻看起來更像“有錢人”的生活。大人小孩子經常買衣服,假日週末動不動就要出去旅遊轉一轉,而且大人小孩所穿、所用很大方。單從外表上看,小張的日子過得更滋潤。有錢人像窮人,真正的“窮人”卻更像過上了富人的生活,這是讓人沒有想到的第一個點。

    同等比較,小王的家庭收入更可觀一些,而小張家的收入不錯但相比較前者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生活質量上來比較,又是一番什麼樣的光景呢?小張家吃好的、穿好的、小孩子玩高階的,一時風光無二。這樣的生活方式是不是更像是主流。反觀小劉家,守著一定量的家底,不敢吃不敢穿,掙了一分錢都恨不得全存下。每次看著年前設定的財富目標還有一截沒有達到,全家人一股腦又扎進掙錢的大軍中。小劉家的日子,感覺沒有多大情趣,只知道掙錢不捨得花銷,看起來有一點“守財奴”的味道。所以,他們的日子在大眾眼裡成為了一種“狗”,一種有錢人的“狗”。

    日子還是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流逝著。

    三、笑到最後的才是勝利者

    天下太平百日好,一遭有難現家底。就像投資大佬查理芒格的那句明言:潮水退去時,我們才知道誰在裸泳。

    一場疫情席巻全球,這次潮水還沒有完全退去,我們就已經發現一些裸遊的人顯身。因為他們自己浮了出來。提前消費,透支消費一夜之間彷彿成了潮流。手機、電腦、甚至汽車都可以0首付先使用。面對不良商家的操作,多少年輕人信了這種戲法的道道。層出不窮的促銷、打折、搞活動,一個目的,掏光你的的衣兜。沒錢是一種潮流,信了你的邪。

    呆在家沒事,買買買就成了自然而然的娛樂活動。下單是酸爽,還錢時卻哭了,而且還是那種想哭沒有眼淚的乾嚎。

    小張家就是這樣的潮流家庭,小日子在提前透支的介入下冒著精光。這樣的美好是建立在正常的收入情況上,而一旦收入暫停,也就是出現個人家庭的資金鍊斷缺,那這樣的生活就像是泡沫一樣瞬間破裂。這樣的時效性,短則一、二個月,長則半年就要被打回原形。銀行、商務平臺的奪命催款一環扣一環,那時的快樂早已跑得不見了蹤影。相對於有一定家底的小劉家,因為有了“餘糧”心不慌。日常就是屬於理性消費類,再加上有一定的危機意識,對於一些異常準備了應對方案。雖然說不上毫髮無損,但是對於正常的生活還是衣食無憂。

    人和人的區別,是來自於認知上的不同。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小張和小劉是兩個普通的家庭,因為兩種不同的消費觀、理財觀導致出現了不同的結局。這是萬千老百姓生活的縮影,也是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剪影。一時的快樂也是快樂,長久或者永久的快樂也是一種快樂。選擇的不同代來了不同的結局,僅此而已。上萬的生活也是生活,幾千月薪也是一種生活,同樣都有享受快樂的權利。但願,你我都能在快樂的長河裡呆得更久一些。

  • 2 # 沐浴陽光173334558

    月薪三千,在生活質量上絕對比不過月薪上萬的。但是,如題目所說,月三千比月上萬的過的自在,這種情況是有的,只佔少數。這取決於人的性格,心態,習慣,消費層次和地區生活水準,還有家庭生活壓力大小。如果年輕人,家庭無負擔,所在區域消費水平很低,那麼他月光,也無儲蓄願望和還貸壓力,估計可以無憂無慮過下去。反之,如果你生活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生活成本高,或有房貸車貸壓力或家庭成員多,開銷大,有病人,人際關係應酬多,或你不是一個有計劃,會理家的人,買東西很隨意,愛攀比等,會入不敷出,既使你月收入一萬或更多,也倍感艱難。所以收入高低不是衡量你過得開不開心的唯一標準。但若其他情景相同的情況下,收入一萬的,應該比收入三千的日子好過。總之,影響因素太多,不應一概而論。

  • 3 # 使用者60097978558

    生活過的如何是自己,感覺吧?假若月薪三萬負擔很重的貸款和月薪三千沒有貸款心裡壓力可能不一樣,不過還是掙錢多了心裡負擔小些。

  • 4 # 喜歡朗姆酒

    取決於每個人對生活的態度和個人對生活的追求。

    不論是月薪三千還是月薪過萬甚至更多,如果對生活抱有熱情,都可以活的很自在。

    那為什麼人們還會覺得月薪三千的人活的比月薪過萬的人自在呢?因為大家追求不同。

    其實人是適應性很強的動物。月薪三千的人有三千的活法,月薪過萬的人有過萬的活法。這個活法沒有對錯之分,自己過得開心就好。

    只是月薪三千的人不會非要去過月薪過萬的人的生活,他們的生活水平在自己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他們也很滿足。懂得滿足也是一種生活的智慧,讓自己可以活的輕鬆。

    月薪過萬甚至更多的人,他們也習慣了自己現有的生活水平,他們更願意保持現狀或者想辦法讓自己的生活水平再提高一步。他們想要保持現狀就不能讓自己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落後,導致薪資降低。他們要想生活水平更上一步,則需要付出更多,以求薪資上漲。

    不論薪資是多少,如果當前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就會活的很自在,反之,如果當前的生活還沒有達到你的目標,那你必然需要為之努力,過程肯定不是自在的。

  • 5 # 林潔兒

    首先,有三千收入的,也有收入上萬的,人有多少錢只跟月薪掛鉤的話,還要爹孃有錢、老公有錢幹嘛,人家月入三千,萬一人家老爸是企業家或者老公月入三萬呢?又或者人家月薪雖然三千但是在城中村有幾棟樓收租呢?

    其次,收入一萬在北上廣深也算不上什麼高收入,刨去房租水電、吃飯休閒等等,剩下來的還要存起來,可支配來“享受”的,不會太多的。但深圳本地姑娘即便收入三千,人家這三千也是用來純消費的,現在東南亞旅遊能要幾個錢?團購個七國料理自助餐又要幾個錢?工資全部用來吃喝玩樂不要美滋滋哦,這豈是你又想存錢又要在深圳謀生活、求發展的外地人能比的了的?

    再者,旅遊、吃喝,甚至買口紅,只要不是每月都買LV、GUCCI包包,一年幾萬塊收入全用來消費,完全可以過得相對滋潤。不信你給你爸媽三萬六一年只用於吃喝玩樂,保證也快活得不得了。深圳這樣的大城市壓力主要來自於“硬體”壓力,房價就能嚇跑一批外地人,外地人在深圳買房、落戶前,每個人心裡都是鴨梨山大的,不存在覺得自己“過得好”的情況。

    最後,人家過得好不好也不是你一句話能說清楚的。很多人,尤其是我們身邊的小女孩,收入可能不高,但非常喜歡將美好的一面展現在別人面前——相對的,也有一批人即便收入高也喜歡在朋友圈天天賣慘——這是個人社交傾向,無可厚非。如果你憑藉人家發了些美食、旅遊照片就覺得哇她過得比你好,那並不能說明人家過得真好。

  • 6 # 羽落星辰5458

    跟月薪沒關係,主要看工作以及家境,農村普通家庭孩子去北京打工月薪1.5萬跟 北京本地普通家庭事業單位月薪3000就不一個級別!就算都是農村打工族,去二三線城市,一個3000,一個15000。3000的父母能掙錢,市區買過全款房了,一萬五的就中等家庭,照樣還是3000的沒壓力。說白了,家境影響太大!

  • 7 # 言行齊遠思

    跟年齡段有關吧,剛畢業的時候,拿著兩三千的工資,每個月很開心,因為基本什麼都不用想,就想著終於可以自己掙錢自己花了,也不用考慮買房買車,無憂無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離了婚再也沒有復婚的夫妻死後還能合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