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疆且末糖白玉
-
2 # 如果有一道光
我覺得文玩挺好的呀,金剛,鳳眼,核雕,核桃,換著盤也不浪費時間,業餘時間盤完不影響什麼呀?我身邊朋友都說我像老頭,無所謂了自己開心就好呀!
-
3 # 老林文玩
手裡不拿個文玩感覺空蕩蕩的。這就對了。其實看一個人是不是玩家就看這一點。如果你沒有這種感覺。那麼你還嫩著呢。我每次出門不管遠近,都要準備好該拿的文玩,一路上一邊看風景一邊盤手串,真是快活極了。如果忘記帶了文玩,趕緊回家去拿。否則絕不出門。
-
4 # 鴻璐宣說文玩收藏
文玩佛珠手串這個品類如今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即便是吃瓜群眾也能說得上來一些常見的菩提子品種,文玩佛珠手串的崛起不單純是菩提子的盛世更重要的一點則在於盤玩文化的深入人心!於是乎盤玩文化的後遺症也就出現了!
文玩佛珠手串崛起不易說到佛珠這個佛教的法器人們並不陌生,這個物件在佛教的文化之中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盤捻誦經之時不單純是一個計數器更深層次的功效則在於讓人的注意力高度的集中從而更好的參悟佛法!這樣一來不要小看這一串小小的佛珠功效、能力都十分卓越,但是菩提子材質的佛珠由來已久可是最為尷尬的一點則在於其熱度一直都處於一個尷尬的局面,為什麼呢?總而言之就一件事兒“樹籽屬性”,可以說阻礙菩提子遲遲沒能崛起的最為核心的一件事兒就是它的“樹籽屬性”,雖然菩提樹算是距離佛祖最近的物件,也是最能代表佛法無邊、永恆的器物,而作為樹籽的菩提子卻苦於產量優秀並不具備稀缺性長期沉寂,雖然菩提子在尼泊爾以及西藏地區廣泛流行,這流行的前提是人們對於佛教的推崇和敬重,菩提子卻一直沒有崛起到如今這樣的境界,直到網路的發展交通的進步讓去西藏的人越來越多,同時高度發達的網路讓菩提子盤玩後的高顏值也是快速的傳遍了大江南北,菩提子的代表金剛菩提就此走名聲大振至此菩提子才真正的開始走上了人氣的上坡路!
文玩背後的“文化”很多人對於文玩的理解其實很單純,“就是玩物罷了”,但是事實上在中國這個深厚、內斂的文化當中能夠成為一件玩物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中國深遠的文化當中,想要成為一件風靡一時的玩物首先要具備的素質就是最基礎的“好玩”,不好玩有怎麼能被稱作玩物呢?其次就是顏值要優秀,好玩但是不好看這樣也不行,正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喜歡漂亮、追逐美麗這是每一個人的本性!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這玩物還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中國文化的悠久傳承給予無數物件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也讓這些玩物不僅好玩、好看細細品鑑之餘更是文化底蘊深厚!這才是華人嚴重合格的玩物,而文玩恰恰就是這樣的“選手”,其背後最基礎的就是歷史久遠的佛教文化,雖然現如今文玩佛珠手串更多的是沿襲了清朝的朝珠,但是無論怎麼說起來佛珠的根依舊源於佛教,這樣導致了許多盤玩、佩戴文玩的玩家會被說“是不是皈依佛門了?”的原因,畢竟佛珠還是佛教比較有代表性的物件!另一層文化就是菩提子引申、推廣的盤玩文化,可以這麼說與其說是菩提子的盛世倒不如說是盤玩文化的巔峰,“萬物皆可盤”的口號更是喊的震天響!
盤玩文化留下的“後遺症”盤玩為何能被稱作是一種文化呢?很多玩家對於這件事兒其實也是充滿質疑的,畢竟盤玩只是一種讓菩提子提升顏值的方法,有怎麼會形成文化呢?這還是要從盤玩的“旅程性”開始說起,盤玩這件事兒起源其實非常早,自打人類石器時代會使用工具開始盤玩這件事兒就已經如影隨形了,長時間的手部婆娑、打磨使得物體表面變得光滑、潤亮、賞心悅目,這其實就是盤玩的本質!而盤玩和佛珠以及佛教文化的碰撞以後,盤玩文化也有了昇華,菩提子入手之時平淡無奇,有的甚至顏值無法入眼,可能連“平凡無奇”都算不上,但是經過玩家的盤玩、婆娑、打磨、養護,菩提子的顏值開始逐漸改變,顏色變得逐漸紅潤、包漿開始越發渾厚最終達到玉化的境界,木質屬性的菩提子最終盤玩到玉化的境界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妙”的事情,而在佛教文化加持的盤玩旅程之中更是讓玩家收穫到了遠超顏值的人生感悟,如此這般盤玩的這種文化便在現代達到了巔峰!但是盤玩的後遺症也由此誕生,一旦形成習慣後不盤點啥就渾身難受,但因為工作、環境因素又不能隨時隨地拿出長串盤玩,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一些簡約大氣的文玩,例如小型的手串、文玩葫蘆、單顆的橄欖等等都可以滿足玩家隨時隨地盤玩的需求!
結語其實文玩後遺症只是一種習慣,就像吸菸一樣,很少人是對於尼古丁的依賴更多的則是對於吸菸這個行為的習慣!但是盤玩文玩總比吸菸對身體好吧!
回覆列表
可以考慮換換種類盤 文玩的種類多重多樣 高中低檔 貴的便宜的都有 根據自身消費能力去玩 切勿盲目攀比 衝動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