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天覽月
-
2 # 人體和意識
老子姓老,因為其著書《老子》,所以尊稱其為老子,與孔子稱謂相同。據長春大學宮玉海教授考古推斷:老子是上古精於修道之術的老氏部落後人,其三十代後人於顓頊時代,著書《老子》這一道教經典。
-
3 # 法度之家
我個人認為!為什麼叫老子!是李聃把自身思想的融為一體!道之偉大與個人的渺少相容!因為道的中心思想就是天地與人的完美統一!天荒地老!以地為母而有子!所以好多聖賢以子自居!以示對天地之敬畏之情!愚人釋道!
-
4 # 平凡2850
先說答案
“老子”的“老”,說的是李耳的職位是天子之師,也就是天師,作為周天子直屬的重要職務以“老”稱之。
“老子”的“子”,是對天子所屬的卿的尊稱,以“子”稱之,故而為同時代或者稍後的人稱李耳為“老子”。
什麼是天子之師,岐伯,老子,這樣的人,就是天師。
老《禮記·王制》:“八伯各以其屬,屬於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為左右,曰二伯。” 《注》老謂上公。
子而關於“子”這個稱謂,是有其演變的。
在春秋以前,“子”原為天子所屬的卿的尊稱,如微子、箕子之類;
春秋初期只有少數諸侯所屬的卿稱“子”;
到春秋中期以後,諸侯的卿就普遍稱“子”;
到春秋、戰國之際, “子”便成為著名學者和老師的尊稱,如孔子、墨子之類;
到戰國時代,“子”便成為一般學者的尊稱了。
至於什麼老子天生老像故曰“老”;又或者李、老同音,聃、耳同音;或者李耳姓老;或者老子很長壽等等的說法,都並不合理。
末代天師--老子天師指的是岐伯,老子,這樣的人。
天師的職責有三個,一是負責守道,掌管皇家圖書館,華夏之道,是上古三皇之學,在夏朝之前就已經很完備了,在華夏文明的歷史上,朝代更替,上一個朝代的太史,或者有道聖賢,會自然把上一朝代的道術,傳承到下一個朝代。
《呂氏春秋·先識》:
“夏太史終古見桀迷惑,載其圖法奔商;商內史向摯見紂迷惑,載其圖法奔周;晉太史屠黍見晉公驕無德義,以其圖法歸周。”
華夏文明,在夏之前就有用於記載圖法的文字,而且在夏朝已經建立了成熟的文獻檔案館。
太史,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封官加爵的事,也是太史負責記載史事,編寫史書,明興衰更替之道,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
可見,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職務,承擔著一個國家的文化大腦的作用。
太史,內史,史官,都是為聖王守道傳道之人。
天師的第二個職責是傳道,負責培養天師接班人。
第三個職責就是以道輔佐君王,經世濟國。
而在老子的時代,這三個職責同時出了問題。
首先,周王室內亂,王子朝帶著皇家藏書奔楚,這造成了王官學術失守,典籍流落民間,以至於後面,社會上私學百出,王官之學,下移庶民,變成諸子之學,這是百家爭鳴的學術根源。
原本,老百姓都是看不到這些秘藏之書的。孔子非史官出身而修《春秋》,這就是學術下逮庶民的表現。為什麼官學會失守呢?因為犬戎入侵,周平王東遷,周王室式微。
其次,遴選天師的接班人,也出現了問題。老子並沒有找到合適的天師接班人傳道。孔子到周朝向老子問道,只是對周禮之道感興趣,對無為而治的天道不感興趣,大概老子比較失望吧。
第三,春秋時期,天下大亂,天師輔佐君王的治世工作,也出了問題。
老子沒有找到合適的天師接班人,但是老子直接間接地傳授了很多弟子,形成了老學五派和其他諸多流派。
孔子、鬼谷子、蘇秦、張儀、楊朱、莊子、列子、關尹子、尹文子、文子、韓非子、申不害、黃石公、孫子等等,這些人,都可以認為是老子的學生,都是老子思想的傳人。
-
5 # 夢露居士
華人稱呼先秦時代的思想家,都採用氏+子的方式,比如孔子、孟子、莊子、荀子等等,“子”表示尊稱。唯獨老子是個獨特的存在,《史記》記載老子姓李名耳,那為什麼不稱他為“李子”,而稱“老子”?
原來,據歷史學家考證,先秦時代並無李氏,只有老氏。所以老子不姓李,而是姓老,名聃。在《莊子》一書中,也只有老聃,沒有李耳。而“李”和“老”在先秦的讀音是一樣的,後來老聃這個名字演化為李耳,人們也就不知道老子為什麼叫老子了。
-
6 # 閬中飛帥
老子為什麼叫老子?
歷來有很多說法也有很多傳說。
一、有說,老子天下第一,所以老子叫老子。
二、有說,老子生下來就有鬍子了,所以老子叫老子。
其實,都不是那麼回事兒。
那到底老子為什麼叫老子呢?且聽我慢慢為你道來。
其實說起來就非常簡單了,只不過大家想的太複雜了。
我們先說說孔子為什麼叫孔子。
相信這一點大家毫無疑問,因為孔子姓孔名丘,而“子”是古代對人的尊稱,用來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比如諸子百家、孟子、荀子、莊子等。
所以,孔丘被尊稱為孔子。
再說到老子,老子姓李名耳。
有朋友要說了,那不是應該稱為李子嗎?
其實在春秋時,老的讀音和李一樣的,所以大家叫的老子還是李子,音都是一樣的,而老也是對年長的人的尊稱,所以後面就都尊稱李耳為老子。
-
7 # 夜小紫
老子的“老”是以壽考而論的。
所謂道家學派的人,以“自隱”為能事,生平事蹟多模糊不清。比如很多書上說老子騎牛西去,不知所終,換本《莊子》卻說“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都有人親自去弔喪了,怎麼能說是不知所終呢?
老子的稱呼和身份,當然也成為一個謎團。譬如,李耳、老子、老聃、老萊子、太史伯陽、太史儋……這麼多人裡頭,誰是他?誰又不是他?
首先,老聃的“聃”字,本意是指下垂,引申義是老貌,基本上和“老”的意思一致。葛洪《神仙傳》中說:“老子驚怪,故吐舌聃然,遂有老聃之號。”這是後人的附會之辭。
而太史伯陽也不是他,這位太史,大抵是西周幽王時人。漢代的神仙家為了論證老子的長壽,故意攀扯附會,把主要活躍於春秋後期的老子與西周末期的伯陽混為一談。後世以老子字伯陽,這種說辭起碼在漢末就很流行,比如《世說新語》中小時候的孔融去見李膺,自稱與李膺是親戚,後來如此解釋——
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所以這算是一個流傳兩千多年的錯誤了。
而太史儋,就更不是老子了。這位呢,是戰國中期人,或因“聃”“儋”二字古音相近,以訛傳訛。也有學者指出,這個說法也是為了營造一種老子一直活到戰國中期的錯覺。所以,如果把這倆說法都算對,那麼老子從西周一直活到戰國時期,可不是“長壽”了麼?
還剩下一個老萊子沒說,這個最有意思。
李零教授在他的論文《老李子和老萊子》指出,他在研究楚簡的時候,發現楚人的“李”字,上半部分並不是一個“木”,而寫為上“來”下“子”。古人豎著寫字,所以“李”會被寫成“來子”,後世逐漸讀成“老來子”,最後轉寫為如今這樣的的“老萊子”。
這個結論,可能向我們揭示了老子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最開始確實可能是叫“李子”的,“老”字反倒是修飾詞,表示這位李先生是位年齡很大的人。後面,“老\李子”,轉寫成了“老萊子”,再進一步簡化為“老子”。
-
8 # 楊朱學派
道家創始人為什麼叫老子?
在古代漢語中,子的本義是指兒女。若說某人生子,可能是兒子,也可能是女兒。正如《詩經·碩人》所云: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此處之子,便是指莊姜,即齊國國君之女。
而對男子的尊稱則是子的延伸義。除此之外,子同時也是對男子的通稱。
《左傳·宣公十年》記載:陳靈公、孔寧、仲行父三人同時與夏姬通姦。夏徵舒恥之,殺陳靈公,孔寧與仲行父出奔。傳文曰:二子奔楚。姦夫被稱為子,絕對不是對二人的尊稱,而是對男子的通稱。
此外,子亦是對女子的通稱。《詩經》中還多次出現“之子與歸。”是指女子出嫁。
對先秦諸子的稱謂:孔子、曾子、墨子、莊子等等。則是子的延伸意,是對男性的尊稱。
道家創始人李耳,又稱老聃。可稱其為李子,也可稱其為老子。人們習慣稱其為老子。
下面舉一個例子:
劉邦的廟號是漢太祖,諡號是漢高帝。但沒人叫他漢太祖。百分之一的人稱他漢高帝,99%的人稱他漢高祖。約定成俗,久而久之,漢高祖幾乎成了劉邦的唯一正確的稱號。
雖然劉邦也是漢太祖,但我們約定成俗,只叫他漢高祖。雖然道家創始人也可以叫李子。但我們約定成俗,只叫他老子。
-
9 # 保定同城會
您問的這個老子應當是說古聖人李耳吧。至於為什麼李耳叫老子呢,不叫李子或其他呢。筆者知道有二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老子一生下來就是白鬍子白眉,耳朵又大,所以又叫老子又叫李耳。很顯然這種說法很科幻、很像神話小說。
第二種說法是,老子本姓老。而在古代,“子”是對人的尊稱,就像老子,孔子,孟子並不是他們的真名,就像古代的詩人都有一個代號而已,而且也方便人們記住。
據《史記》傳文中說:“老子者,姓李氏,名耳,諡曰聃。”從《莊子》一書中同一段話,前稱老聃,接著又稱老子,即可以肯定老子就是老聃。
回覆列表
老子姓老,名聃。老、李乃一聲之轉。老子原姓老,後以音同變為李。原因有四:其一,周秦典籍,如《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禮記》、《戰國策》等,對於孔墨大師,都是稱其姓的,唯獨對於老子卻稱老聃而不稱李聃,稱老子而不稱李子,所以老子應該原是姓老的。其二,古代有老姓卻無李姓。《世本》之老童、《左傳》之老佐、老祁等可為證。其三,古人姓氏大多沒有本字,而是借同音之字為之。所借之字各有不同,所以一姓往往岐為數姓。故而老變為李也是語音轉讀造成的。其四,在古韻中,老屬幽部,李屬之部,二部音近,古時並沒有什麼分別。又老、李二字,其聲都屬於來紐,其韻又屬一部,故而它們的讀音是相同的,於是由老而變為李了。
對此,胡適認為:“‘老子’之稱,大概不出兩種解說:(一)‘老’或是字。春秋時人往往把字用在名的前面,例如叔梁(字)紇(名),孔父(字)嘉(名),正(字)考父(名),孟明(字)視(名),孟施(字)舍(名),皆是。《左傳》文十一年,襄十年,《正義》都說‘古人連言名字者,皆先字後名。’或者老子本名聃,字耳,一字老(老訓壽考,古多用為名字者,如《檀弓》晉有張老,《楚語》楚有史老。)。古人名字同舉,先說字而後說名,故戰國時的書皆稱老聃。(王念孫《春秋名字解詁》及《讀書雜誌》皆依《索隱》說,據《說文》‘聃,耳曼也。’釋名耳字聃之意。今按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聃字下引漢《老子銘》雲:‘聃然,老旄之貌也。’又《禮記·曾子問》注:‘老聃,古壽考者之號也。’是聃亦有壽考之意,故名聃字老,非必因其壽考而後稱之也。)此與人稱叔梁紇、正考父都不舉其姓氏正同一例。又古人的字下可加‘子’字、‘父’字等字,例如孔子弟子冉求字有,可稱‘有子’(哀十一年《左傳》)。故後人又稱‘老子’。這是一種說法。(二)‘老’或是姓。古代有姓氏的區別。尋常的小百姓,各依所從來為姓,故稱‘百姓’、‘萬姓’。貴族于姓之外,還有氏,如以國為氏,以官為氏之類。老子雖不曾做大官,或者源出於大族,故姓老而氏李,後人不懂古代氏族制度,把姓氏兩事混作一事,故說‘姓某氏’,其實這三字是錯的。老子姓老,故人稱老聃,也稱老子。這也可備一說。這兩種解說都可通,但我們現今沒有憑據,不能必定哪一說是的。”
唐蘭認為:“據當時人普通的稱謂,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稱,因為當時稱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陽子、墨子、孟子、莊子、惠子,以及其餘,都是在氏族下面加子的。雖說有時也有變例,像匡章的叫章子(見《孟子》),冉有的叫有子(見《左傳》),拿字來冠在子上,但是那一種變例,是偶然地在言語中發現的,而且他的本來的名字依舊是匡章、冉有,和老子的叫老聃不同。而且古人拿字放在名上連稱的,像叔梁紇、孔父嘉之類,也是有一個慣例的,就是古人取字的法子是‘曰伯某甫’,所以在名上的字,總是冠以伯仲叔季或孟字,或稱為某甫或某父,而老聃二字又和那一個慣例不合。那麼老聃應當是老氏是萬無可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