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光華同學
-
2 # 蘋果醋香
王陽明乃古代大家,心法獨特,鄙人不敢說理解的有多透徹。但就字面意思,我覺得知行合一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密切關聯,兩者互為依附,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成就理論,完善理論。
記得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在做食品農藥殘留資料分析的時候,因自己急躁的心裡,加上自己太過自信,以為能夠輕鬆搞定。但是最終我的試驗反而快速的失敗了,那麼自己又回過頭去翻看老師的講課內容,方才大悟,原來自己疏忽了其中一個關鍵環節,即食品的預處理這個環節,每類食品的預處理方法不盡相同,處理不好,下一步的試驗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失敗返工。這次事件給我很深的印象。所以後來每次試驗,我都會做足了理論功課,方才上實驗臺。
直到現在,雖然工作了,還是時時刻刻注意理論指導實踐的重要性,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後行,避免走彎路。
拿創業來說。
創業之前,你寫了個創業計劃,或者至少也是在頭腦裡構想了一下,看中了什麼市場,身邊有哪些資源(包括人脈和資金等),如何著手切入……等等,你覺得自己想好了,這個事靠譜。
你認為你對你的創業這個事有了“知”,然後再行,對吧。
然後你開始投入,發現你實際看到的市場跟你以為了解的市場有一些不一樣,你在團隊組建當中遇到了不少麻煩,你在開發產品,開發市場的時候,發現有那麼多棘手的事。這是你的“行”,對吧。
好,陽明先生說,知是行的開始,行的知的完成。
懂了吧,你因為一開始的“知”,而去行動了,但只有做了,在過程當中體會了,你才把開始的“知”完成。並且這個“知”,還會因為每個人不同的“行”而不一樣。
所以說,如果一件事光聽了,光理解了,還不能算“知”,只有真正投入了,最後才完成“知”的閉環。
我經常看某人說自己懂了的時候,我就心想說,你懂了個屁,你要是真懂了,你就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