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琪琪姐愛電影
-
2 # 神都洛陽事說新語
《世界七大奇蹟》作者是德國著名的科學家和科普作家漢斯·埃查爾德特博士。他以生動的語言帶領讀者進入地中海地區的遠古世界,去領略人類古老的智慧。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蹟,是當時藝術和技術最完美的結合。偉大的胡夫金字塔是如何修建的?巴比倫空中花園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著名的阿爾忒彌斯神廟被毀壞了?誰修建了位於哈利卡納蘇斯的摩索拉斯陵墓?羅德島巨像到底有多高?亞歷山大燈塔是什麼樣子的?這些問題都可以在這本《世界七大奇蹟》中找到答案。
聽說過“洛陽牡丹甲天下,曹州牡丹甲洛陽”嗎?
聽說過“XX年,最中國”不?
那“長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這總聽說過吧!
窩裡橫、自吹自擂、嘴比膽大張口就吹是我們華人的通病,國際上實際上並沒人承認,沒準人家還像看毛猴耍把戲一樣戲笑一番呢!
少一些嘴炮和別有用心,多一些事幹和團結一心,中國才會更好更強大。
-
3 # 一顆遊菜花
很多人都曾去過陝西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在震撼這座巨大陵墓的同時,我們也可以想象那個偉大的時代。秦始皇陵曾在1961年被評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一直到1974年,兵馬俑才出現在大家面前。
這裡埋葬著第一位統一中國的皇帝:秦始皇,歿於公元前210年,葬於陵墓的中心,在他周圍環繞著那些著名計程車兵陶俑。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陽的格局而設計建造的。
據說,這些兵馬俑最初都是彩色的,在經過歲月的侵蝕之後,又經歷過戰爭的損壞和洪水的沖刷,陶俑的顏色於是褪去。
據歷史資料考證,在秦始皇去世前,來自全國各地的七十萬修陵人一直晝夜不息地在巨大的封土下面建造一座地下城市。在地下,按比例複製了皇宮、秦帝國和天下的佈局。為了防止盜墓者,墓中裝設了可自動發射的武器,以保衛其中的奇珍異寶。可以說是想的非常周全。
圖為兵馬俑坑中的軍士,這些陶俑形態各異,連同它們的戰馬、戰車和武器,成為現實主義的完美傑作,同時也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很多外國友人參觀之後,都用震撼來形容那個大時代給世界留下的這些珍貴的事物。
我們亦可用從這座巨大陵墓裡瞭解到當時的歷史,自此之後,波瀾壯闊的大時代光臨了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
在那麼多前來中國參觀的外國領導人裡,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這樣說:“每次我來兵馬俑參觀,都看到了中國的古老文明,也看到了中國的未來。”一個擁有偉大歷史的民族,現在屹立在世界巔峰。
-
4 # 小姐姐愛歷史
秦始皇兵馬俑規模大,年代久,氣勢磅礴,以它“大、多、精、美”征服了20世紀的現代人。
兵馬俑是指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里處的兵馬俑坑內。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度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回、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秦俑大、場面大,3座兵馬俑坑佈置在近2萬平方米的大地上,直觀地再現了秦國軍隊兵強馬壯的宏偉場面,如此巨大而又圍繞主題展現的藝術群雕,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
秦俑,形體高大,陶俑平均身高1.8米,陶馬1.7米,身長2米。在全世界,還沒有發現比秦俑更為高大的陶俑。兵馬俑塑造得與真人及真馬真車一般大小,形象生動逼真,雕刻細緻精巧,而且都是上了顏色的。這證明了2000多年前中華民族高度發達的文化藝術水平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1974年3月,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先後已有200多位答國家領導人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
-
5 # 其血玄黃讀歷史
為什麼兵馬俑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蹟”?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西方公認的“世界七大奇蹟”。這個說法最早是公元前三世紀的旅行家昂蒂帕克提出的。“世界七大奇蹟”分別按時間分別是:
1,埃及胡夫金字塔
2,奧林匹克宙斯巨像
3,阿爾忒彌斯神殿
4,莫索拉斯基陵墓
5,亞歷山大燈塔
6,巴比倫空中花園
7,羅德島太陽神巨像
現存的只有埃及胡夫金字塔,其他6個都已損毀。而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是在1978年,法國當時的總理希拉剋參觀後說:“世界上已經有了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蹟了”。希拉剋先生的一句話,似乎使世人認識到兵馬俑的價值,從此以後,兵馬俑才有“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美譽。但是“世界第八大奇蹟”並不是公認的,更像是一種讚美,也有人講中國萬里長城、印度泰姬陵等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秦始皇兵馬俑。1974年3月11日,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一、兵馬俑的歷史文化價值: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實際上它是一座豪華的地下宮殿。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嬴政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丞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歷代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當時,秦朝總人口約2000萬,而築陵勞役達72萬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園以南2000米的三劉村到縣採石場部之間,有高5~25米的多級黃土崖。修陵園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運至臨撞,工程十分艱難。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屍成片,側面顯示了整個工程的殘酷. 所以兵馬俑是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的。
二、兵馬俑的考古價值:
秦兵馬俑坑文物的出土也較大幅度地改寫了人們對秦代的科技水平的認識,以大量的實證材料形象地展現了秦代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就科技史而言,秦俑坑發現的許多資料都是令世人震驚的。譬如:1、秦俑坑出土文物所展現的秦代冶金和金屬加工技術比我們以往的估計要高出很多,其中青銅塗鉻防鏽技術的大量應用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例,它在當時已是一種很成熟的技術,秦俑出土的絕大多數兵器表面都塗有這種保護層。這種絕技似乎從漢代以後就失傳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兩千多年後的1937年,現代鍍鉻技術才在德中國產生,並以專利發明載入了史冊。2、秦俑坑出土兵器明確印證了秦簡中關於“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長”是一種標準化概念,秦人在標準化實踐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這種標準化既是秦人管理藝術發展的代表,也是秦代科技水平的標誌。秦人加工的青銅弩機器件精密、形體標準,相同規格的器件完全可以互換。許多特殊的加工工藝,如青銅鈹脊上的紋飾生成,纖如毫髮的金屬小孔鑽刻技藝,也都令人歎為觀止,一些工藝至今還是不解之謎。由於古代統治者們有重政治、重倫理、崇人事而輕科技的傾向,史書關於科技的記載往往簡略殘缺,秦代科技資料更是鳳毛麟角。正因為如此,秦俑考古的歷史文化價值也就更加重要。
三、兵馬俑的藝術價值
兵馬俑的塑造,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而創作,藝術手法細膩、明快。陶俑裝束、神態都不一樣。光是髮式就有許多種,手勢也各不相同,臉部的表情更是神態各異。從它們的裝束、表情和手勢就可以判斷出是官還是兵,是步兵還是騎兵。這裡有長了鬍子的久經沙場的老兵,也有初上戰場的青年。身高達1.96米的將軍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種堅毅威武的神情。那個武士俑,頭微微抬起,兩眼直視前方,顯得意氣昂揚而又帶有幾分稚氣。那個身披鍁甲,右手執長予,左手按車的武士,姿勢動作顯示出他是保衛的車士俑。
陶俑具有鮮明的個性的強烈的時代特徵。這批兵馬頌是雕塑藝術的寶庫,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
兵馬俑的發現作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與千古一帝秦始皇和十三朝帝都西安相得益彰,以其無與倫比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實至名歸。
-
6 # 努力D李阿姨
據悉,秦兵馬俑在建造時不僅是彩色的,還是濃烈鮮豔的撞色派。可是由於時間久遠,中間歷經火焚、山洪暴發、自然侵蝕等原因,超過95%以上的兵馬俑彩繪都已經脫落。剩餘的部分彩色兵馬俑在出土時栩栩如生,但接觸空氣幾分鐘之後就被氧化了,表面顏色脫落。
然而,當時挖掘兵馬俑時的文物保護的技術還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面對著兵馬俑從色彩鮮麗到灰頭土臉,工作人員除了心疼,也無能為力。兵馬俑顏色易脫落,也是至今為止,秦始皇帝陵並沒有大面積挖掘的原因之一。
這是因為其特殊的彩繪方法,“這些兵馬俑彩繪非常特殊,不是直接在陶俑上施彩,而是有複雜的工藝。”兵馬俑文物保護專家周鐵說,當時的工匠先在燒好的陶俑上塗上一層生漆(從漆樹身上提取),然後再在生漆上上色。
“在兵馬俑上刷生漆主要是從工藝角度設想的,第一,可讓原本粗糙的陶俑表面變得非常平滑;第二,上生漆也是當時的時尚。”
生漆是用漆樹的樹脂加工而成的,是一種天然的塗料,這種生漆剛開始的白色的,和空氣充分接觸後就會變成黑色或是紅棕色。
這種會自己變色的生漆,在古代十分珍貴,價格也是非常昂貴,一般的富人也用不起,只有王公才用得起。把幾千個兵馬俑全部塗上生漆,是秦始皇才能支付得起的奢侈的行為。然而,生漆和空氣接觸,卻很容易氧化,迅速的變幹脫落,速度非常快。
秦始皇沒有想到,當時的有心之選,卻造成了今日的局面,在某種角度來說也算弄巧成拙吧。
所幸的是,經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專家和德國的文保專家二十多年的研究,已經研製出了一種防腐劑,只要彩色兵馬俑一出土,工作人員就用這個試劑一噴,再包一層塑膠膜,保持它的溼度,然後,把陶俑和周圍的土塊全部移到實驗室去。我們現在看到的彩俑,都是這樣一路保護過來的。
歷經兩千年,依然是一支勁旅,依然閃耀著文明的光輝,秦始皇兵馬俑不愧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
7 # 南宮的火哥
兵馬俑為什麼有這麼高的評價?可以從這幾個角度去概論。
1.歷史地位。它是秦始皇的兵馬俑,也就是說是秦始皇那個時期主持燒製的,或者說跟秦始皇有著莫大的關係。就衝千古一帝的名號,兵馬俑也絕對會名聲大振。
2.就是兵馬俑的史學價值。兵馬俑其實是古代的帝王的殉葬品。透過它的形狀,服飾,馬車等等物件可以瞭解那個時期的歷史。傭坑中有大量的青銅兵器,弓、箭、矛等等還有厚重的鎧甲,很多都是真實的物件,全部都是文物。史學價值非同一般。
再有兵馬俑基本上都是真人雕刻,對於瞭解當時人們的長相,生活習慣,包括穿衣體態,都有很多的參考意義。基本上能夠涵蓋人類學,歷史學,文化藝術等諸多領域。就單單從這一點來說對於人類發展就具有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可以說是一座文化瑰寶。
3.從兵馬俑本身的工藝角度來說。這一點也是需要重點闡述的。首先是刻畫的惟妙惟肖。考古發掘僅一號坑就有兵俑8000個,而且形態各異,臉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齡都有不同之處。可見當時工匠的工藝水平有多高。
比如在跪射俑的雕塑藝術中,就連他們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針腳都被工匠細緻地刻畫出來,反映出極其嚴格的寫實精神與高超的技術水平。
由於運用了不同的雕刻技法,使鞍韉造型十分逼真。陶馬的四肢經過細緻地刻削打磨,圓的地方溜圓有光澤,扁的地方稜角分明,皮肉、骨節的關係都表現得十分清楚。
再者是兵馬俑高超的彩繪藝術。秦俑的服色種類很多,上衣的顏色有粉綠、硃紅、棗紅、粉紅、粉紫、天藍、白色、赭石色等,領、袖、襟邊等處還鑲著彩色邊緣。褲子的顏色一般為粉綠色,還有紅色、天藍、粉紫、白色等。總之,秦俑的服色色彩豔麗,但沒有統一顏色。在眾多的顏色中,粉綠、硃紅、粉紫、天藍四種顏色使用的最多,因此這四種顏色應該是秦俑服飾的主要色彩。化驗表明這些顏色均為礦物質。
紅色由辰砂、鉛丹、赭石製成。綠色為孔雀石,藍色為藍銅礦,紫色為鉛丹與藍銅礦合成,褐色為褐鐵礦,白色為鉛白和高嶺土,黑色為無定形炭。這些礦物質都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主要顏料。秦俑運用瞭如此豐富的礦物顏料,表明2000多年前中國勞動人民已能大量生產和廣泛使用這些顏料。這不僅在彩繪藝術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著重要意義。
彩繪工序複雜,手法多樣,著色講究,充分顯示了彩繪的層次和質感,使雕塑與彩繪達到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
還有它採用了繪塑結合的方式,雖然年代久遠,但在剛剛發掘出來的時候還依稀可見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繪飾的色彩。在手法上注重傳神,構圖巧妙,技法靈活,既有真實性也富裝飾性。正因為如此,秦兵馬俑在中國的雕塑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從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個陶俑、陶馬來看,幾乎無一雷同。特別是面部的彩繪尤為精彩。白眼角,黑眼珠,甚至連眼睛的瞳孔也彩繪的活靈活現。陶俑的髮髻、鬍鬚和眉毛均為黑色。整體色彩顯得絢麗而和諧。同時陶俑的彩繪還注重色調的對比,個體整體間均有差異,不同色彩的服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陶馬也同樣有鮮豔而和諧的彩繪,使靜態中的陶馬形象更為生動。
秦俑豐富而生動地塑造了多種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風格渾厚、洗練,富於感人的藝術魅力,是中國古代塑造藝術臻於成熟的標誌。它既繼承了戰國以來中國的陶塑傳統,又為唐代塑造藝術的繁榮奠定了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
8 # 旅遊達人老嶽
秦始皇兵馬俑坑位於西安市臨潼區城東6公里的西楊村南,西距秦始皇帝陵1225米,是秦始皇陵園中最大的一組陪葬坑,坑中所埋藏的浩大俑群是秦王朝強大軍隊的縮影。
秦始皇兵馬俑氣勢磅礴,以它“大、多、精、美"征服了20世紀的現代人。
秦俑大、首先是場面大,3座兵馬俑坑佈置在近2萬平方米的大地上,直觀地再現了秦國軍隊兵強馬壯的宏偉場面,如此巨大而又圍繞主題展現的藝術群雕,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其次是形體高大,陶俑平均身高1.8米,陶馬1.7米,身長2米。在中國在世界,還沒有發現比秦俑更為高大的陶俑。說秦俑多,是指數量多,三個坑出土近八千件陶俑、陶馬。這在世界雕塑史上可謂獨秀一枝。
兵馬俑塑造得與真人及真馬真車一般大小,形象生動逼真,雕刻細緻精巧,而且都是上了顏色的。這證明了2000多年前中華民族高度發達的文化藝術水平。並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對研究中國歷史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國際上一些著名的歷史和考古學家將秦始皇兵馬俑與世界上公認的埃及金字塔等公元前3世紀的“七大奇蹟”相提並論,稱它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1978年9月,法國前總統希拉剋參觀後感慨地說:“世界上有七大奇蹟,秦兵馬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蹟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
於是,“世界第八大奇蹟”的說法不脛而走,如今已成為秦兵馬俑的代名詞。也是二十世紀考古史上最偉大發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秦兵馬俑是華人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財富。
農夫老嶽:2020.5.23.
-
9 # 粵惠新視野
至所以秦兵馬俑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原因是70年代後期,中國考古工作者在陝西臨潼區驪山秦始皇陵東邊發掘出了大批陶質兵馬俑。考古工作者清理出了三個兵馬俑坑。一號坑大約有6000多個士兵知俑,是個步兵軍陣;二號坑有道900多個士兵陶俑和470多匹陶馬,還有89輛木質戰車;三號坑有64個武士俑手執武器列隊環繞一輛四馬拉的戰車,戰車上站的顯然是指揮作戰的軍隊統帥,車後還有4個軍吏跟隨。這些兵馬俑塑造得與真人及真馬真車一般大小,形象生動逼真,雕刻細緻精巧,而且版都是上了顏色的。這證明了2000多年前中華民族高度發達的文化藝術水平。因此,國際權上一些著名的歷史和考古學家將秦始皇兵馬俑與世界上公認的埃及金字塔等公元前3世紀的“七大奇蹟”相提並論,稱它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
回覆列表
秦始皇陵兵馬俑破土而出後,氣勢磅礴,以它的“大、多、精、美”征服了20世紀的現代人。說秦俑大,首先是場面大,3座兵馬俑坑佈置在近2萬平方米的大地上,直觀地再現了秦國軍隊兵強馬壯的宏偉場面,如此巨大而又圍繞一個主題展現的藝術群雕,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其次是形體高大,陶俑平均身高1.8米,陶馬身高1.7米,身長2米,在中國,在世界上,還沒有發現比秦俑更為高大的陶俑。
秦俑多,是指數量多,三個坑共出土近八千件陶俑、陶馬,這在世界雕塑史上可謂獨秀一枝。說秦俑精,是指對每件陶俑大到身體結構,小到頭髮、眉毛,都精雕細刻、一絲不苟。
秦俑美,是指這些不同的陶俑中間有高大魁梧、氣宇不凡的將軍,有威武剛毅、身經百戰的武官,更有神情各異、生動傳神計程車兵,可謂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樂,各有其情,完全是當年秦軍將士的真實寫照。
秦俑坑正是以它多方面的傑出成就震驚了世界。1978年9月,法國前總理希拉剋參觀後感慨地說:“世界上有七大奇蹟,秦兵馬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蹟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於是,“世界第八大奇蹟”的說法不脛而走,如今已成為秦兵馬俑的代名詞,已成為當今世界旅遊詞彙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將秦始皇陵包括兵馬俑坑列入世界人類歷史文化遺產清單,使其成為全人類共有的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