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奔跑的祝小豬

    在外打工的朋友想家是肯定的,家是心靈的港灣,沒有哪個遊子不想家。可為什麼又不想回家呢?我想不外乎是以下原因:

    一、怕回家會耽誤工作,耗費錢財。出門在外找份工作不容易,不想因為回家耽誤工時,影響工作。一般的工作都是計時的居多,來去幾天必然會錯失全勤,萬一因為自己回家影響了工作大局更是得不償失。再說,來的盤纏去的路費,回家一趟,必然會花費一定的財力物力,難得回家一趟,七大姑八大姨的親戚朋友總要走動走動吧,而這些都是需要花錢的。

    二、怕回家會引起家人及朋友的擔心和誤會。好好的在外打工突然回家,必然會引起家人的擔心和猜疑。家人會想是不是在外面乾的不愉快啊?或是乾的不好被辭退了呀?還是又換了工作呀?人家出於關心問東問西問長問短的,你總不至於置之不理吧。為了不讓家人無謂的擔心,除了過年過節,沒有特殊情況非回不可的話一般能不回家儘量不回。

    三、覺得自己還沒混好,無顏面對家鄉父老。這種心理應該是不想回家最主要的原因,誰都想出人頭地衣錦還鄉,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的,在自己沒有成功之前,總是不想拋頭露面,這種心理狀態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想說,無論有錢沒錢,無論混的好與不好,家都是那個我們最惦念也是最嚮往的地方!

  • 2 # 冷秋夜未眠

    外出務工想家卻又不想回,其實也就不外乎一種情況,錢,錢。

    以前交通有限的時候基本都是出去一年,年底才回家。原因一個是交通不便動輒10多個小時以上,車費又貴。一個是工作不易找,回家一趟大包小包麻煩又要重新找工作,來回折騰耗費太大。

    現在交通便利,說走就走。但是仍然很多人選擇少回家,主要還是想多掙錢。一個原因是手機通訊更靈活方便,影片語音等與面對面區別不大,能夠緩解思念之情。除非大事情,不然基本都是一個影片電話能解決問題。

  • 3 # 一日荷花開TT

    不得不提到一個詞:效率不可回撤

    想是一種情感上的寄託,但回家的生活節奏卻變了。在大城市打工久了,就很難回去了,如果非要回去,那也要很久才能適應,因為效率不可回撤。

    效率不可回撤,是個經濟學術語,舉個例子,以前做飯燒柴,柴從哪裡來呢,上山砍柴,砍了柴還要捆紮起開,走過一段又一段的山路,到家之後還要劈柴,搞成一小段一小段,方便燃燒。你可能說平原地帶不用去砍柴,燃燒植物的秸稈或落葉。即便如此,做飯時還是濃煙滾滾,有煙囪還好,沒有煙囪牆壁上黑乎乎的滴油。後來條件好了,燒起了煤球,煤球哪裡來,直接買就行了。是不是很方便,一旦家庭習慣了煤球,就很難回到砍柴燒的時光。因為煤球效率高。

    生產力繼續提高,煤球也不用了,用了天然氣、或者電。這時候發現煤球太麻煩了,煤球雖然不用自己做,花錢買就行了,但一次總要買很多,堆積在家的一角,特別佔地方,還要搬運,打掃衛生。天然氣直接使用,煙霧也少了很多。一旦習慣了天然氣,你就再也不想燒煤球了,更別提砍柴來燒了。

    這就是效率不可回撤。

    現在就說一下,在大城市打工後,為什麼想家,也很少回去,甚至不想回家了。

    一、大城市和小地方的效率

    在大城市,你工作回家坐地鐵很快,並且地鐵有固定的時間點,其實習慣了地鐵,就不想做公交了,因為公交雖然便宜,但效率低,有時候等到花兒都謝了,公交還沒有來。

    如果你在小地方上班,小地方沒有地鐵,你不得不等公交,如果住在農村,公交只能到鄉鎮,你還要搭乘摩的,實在太麻煩。

    大城市的生產效率高,你去辦事,對方告訴你需要一二三四五,條理清晰。在小地方辦事多半是磨磨唧唧,推三阻四,效率低下。

    二、節奏和旋律

    在外打工的節奏和旋律和老家截然不同,大相徑庭,打工的日子,沒有繁文縟節,做事直截了當,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賺錢生活。在家因為有很多無意義的社交,說話要含蓄,就像哥倫布想要去航海,目的就是為了找黃金,可是從1492年,四次遠航,也沒有找到黃金和香料,可以說西班牙皇室投資哥倫布是失敗的。但哥倫布大談夢想和傳播什麼文化,其實就是找黃金。

    兜兜轉轉是最影響效率的,在大城市打工,體驗了高效率之後就難以再回到小地方。

    當然還有一些情感因素,傳統文化裡的衣錦還鄉,在外那麼辛苦賺錢,錢沒有賺到幾個,回去了怎麼辦,面對一家老老少少的,心中百般滋味,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年願望是給自己換一臺大的智慧電視。有價效比高的推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