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挺好玩

    兩種可能,一是曹魏勢力一統天下,這也是諸葛亮逆天改勢前最合理的走向;第二種可能很小,但仍然存在,就是曹魏、東吳的二分天下。

    平行世界的另一個赤壁戰場,曹魏取得了勝利

    可能是諸葛亮沒有舌戰群儒,也可能是火燒鐵鎖戰船的計謀沒有實現,還可能是孫權劉備根本沒有聯合,平行世界裡曹魏取得了赤壁大戰的勝利。不過之後也會一路平推嗎?不一定。

    官渡之戰打敗袁紹,袁紹其實還有一戰之力,其勢力迅速消亡的原因是袁紹的病逝。這一點也在後來的夷陵之戰中得到了印證,一場戰鬥的失利導致了君王的病逝,從此喪失了翻盤了力量。但也有反例,曹操也很氣,但他卻沒事兒。所以,東吳的年輕君王孫權也不一定會徹底敗落。他很可能在東吳內地和曹魏大軍決戰,或者形成僵持。

    鑑於吳主孫權孫十萬的美名,還是建議他形成僵持。

    東吳很有可能在魯肅東吳版隆中對的謀劃下入住西川。此時,曹魏、東吳二分天下的局面也就形成了。不過因為平行時間裡東吳輸了赤壁之戰,荊州大部分丟失。這個過程可能會異常艱難。

  • 2 # 大白白野

    赤壁之戰如果曹操打贏,極有可能統一全國,極有可能篡權稱帝。曹魏一些政策需要調整,才能國祚長久,否則,政權不一定長久。

    赤壁之戰,曹操和孫劉聯軍交戰,周瑜、程普、魯肅等東吳精英幾乎全部參戰,周瑜、程普率軍在前,孫權帶軍在後。劉備集團精英全部參戰。曹操如果此戰打敗孫劉聯軍,可以說把當時的精英全部都打敗了,統一是時間早晚的事情了。孫權曾說過這樣的話,曹操不敢稱帝,是懼怕劉備將軍和我。曹操本人一再宣告,自己沒有篡位的野心,實際上始終牢牢控制著東漢朝廷,當時大小軍閥幾乎都知道漢獻帝劉協是傀儡。

    赤壁之戰發生在208年,曹操220年去世,如果赤壁之戰曹操獲勝,在之後的12年時間裡能完成很多事情。東漢末年善戰的涼州兵被董卓損失一次;後來馬騰、韓燧率領的涼州也很善戰,馬騰及全族大部分都入許昌被曹操直接掌控著,馬騰長子馬超率領馬騰下屬,馬超勇猛有餘,智慧不足,還缺少優秀謀臣輔佐;還有另外其他將領率領著涼州兵。涼州兵以及關中西北兵呈現分散不團結狀態。河北兵能打,官渡之戰,袁紹的河北兵被曹操打敗。呂布軍也很善戰,軍中幷州兵很多、善戰,也被曹操打敗。當時所謂精銳部隊“陷陣營”、“白馬義從”都不復存在,曹操精銳“虎豹騎”可以說陸上交戰很難有對手。曹操已經基本統一了北方,實力大增,進行南征。張魯、劉璋、劉表等都不是曹操對手,兩廣及交趾地區軍事力量都不行。劉備是寄人籬下,屢敗屢戰,曹操還是挺懼怕他的,官渡之戰前夕,曹操著急要消滅劉備就能看出來,拿劉備當重點敵人。孫權三代佔據江東,很得人心,手下文臣武將眾多,尤其善於水戰,佔據長江天塹是曹操勁敵。曹操南佂已經消滅了劉表的荊州集團,如果再消滅孫劉聯軍,控制了長江天塹,以曹操指揮水平,再加上善戰的眾多將領和士兵是很容易統一全國的。

    曹操北方軍隊陸戰是鮮有對手,水戰是弱勢。孫權東吳軍善於水軍,在長江流域交戰對孫劉聯軍有利。曹操由於驕傲輕敵,中黃蓋詐降火攻之計,再加上水土不服瘟役流行等原因導致赤壁之戰大敗。赤壁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著名戰役,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

    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戰打敗孫劉聯軍,在當時統一全國可能不會遇到太大阻力,因為,從以後事實證明,能人幾乎都在孫、劉、曹三方。

    曹操如果統一全國,應該適當調整政策。像“唯才是舉”政策是對,但是也要強調一下品德品質。否則,光有能力,沒有忠心、忠義是非常可怕的,曹操有能力,在世能夠把控局勢,否則,曹操不在,他的子孫後輩能力不行是容易丟權的。再者,曹操子孫適當的應該分封各地有一定勢力,如果朝廷中出現權臣篡逆現象好進行勤王維護曹氏政權。像後期司馬懿篡權,曹氏子孫基本沒什麼作為。

    歷史是複雜的事情。歷史就是歷史。我們後人預測猜測不可能準確,只是參予罷了。

  • 3 # 凝沙學史

    三國赤壁之戰可謂是三國鼎立的基礎,沒有赤壁之戰就沒有三國。正因為曹操戰敗後退回北方,這才有後來劉備和孫權佔據南方,形成三國鼎立!

    假設赤壁之戰的結果是曹操打贏了,那麼曹操將統一天下,剩下的發展與歷史一樣,曹氏走下坡路,司馬氏還是會成功篡位並建立晉朝。

    1.曹操統一天下。

    赤壁之戰曹操取得勝利,基本上沒有劉皇叔什麼事,荊州被曹操全部收入囊中,劉備殘餘勢力被碾壓,幾乎沒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而孫權遭受失敗後,戰略空間進一步縮小小,長江已經不再是孫權專用。東壁之戰前江東投降派佔主流,戰敗後孫權和江東士族有可能被嚇破了膽直接投降曹操;即使東吳再戰,曹操攜戰勝餘威,以武力取江東也是會輕鬆得手。

    剩下益州劉璋和漢中張魯更不是曹操對手,曹操只要偏師向西,取益州和漢中手到擒來。

    因此,赤壁之戰曹操取勝後,曹操將統一天下。

    2.曹氏走向沒落。

    曹操統一天下後,緊接著稱帝,極有可能曹操篡位稱帝而不是其兒子曹丕來篡位。

    曹氏稱帝后,緊接著走向沒落。公元220年曹操死去,曹氏為帝位內鬥不斷,曹丕上位更是壓制兄弟權力,曹氏宗親不再受到重用。

    而忠於曹氏的部下不斷老去,後繼支援曹氏的人逐漸變少,曹氏政權開始走向沒落。

    3.司馬氏建立晉朝。

    曹魏政權大機率被司馬家逐漸取代,因為曹丕依賴並重用司馬懿,所以司馬懿趁後來的魏帝曹芳年幼,發動政變奪取了曹魏大權。

    最後經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接力,等到他的孫子司馬炎完成篡位,並建立了晉朝。

    可見曹操即使統一了中國,還是依然為司馬家做了嫁衣,讓司馬氏不用自己親手統一天下。

    總之,如果曹操取得赤壁之戰勝利,那麼曹操將直接統一天下,歷史上將沒有三國鼎立這一段故事。剩下的發展與歷史一致,曹氏開始沒落,司馬氏篡位建立晉朝。

  • 4 # 使用者李森

    赤壁之戰的時候並沒有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曹操己經佔踞北方中原廣大地區,具有相當軍事經濟上實力。

    孫權統治下江南魚米之鄉也就成了曹操擴大地盤的爭奪物件,而赤壁之戰就是由曹操向南擴充套件所引發的戰爭。

    戰爭的對手是弱勢的東吳與劉備的聯軍,戰爭的結果,強大的曹操卻以失敗而宣告結束。赤壁之戰拉開了三國鼎立這出大劇的序幕。

    假設曹操打贏了赤壁之戰,三國鼎立的局面不知要延後多少年了。

    如果曹操打贏了赤壁之戰,既控制了長江兩岸荊襄地區,劉備在這一地區將無處棲身,聯吳抗曹或成為泡影。

    東吳失了長江天險這一天然屏障,就如家裡給曹操敞開了大門。曹操會乘勝進軍,直下江陵逼迫孫權不得不放棄金陵向南方退卻,在戰略上曹操就會完全把握了主動權。

    劉備或許能趁曹操南下東吳,北方兵力空虛之機,向西發展強入西川去投靠劉障寄人蘺下,以圖再起。

    總之,赤壁之戰是歷史程序的分水嶺,無論哪方得勝都將改寫歷史。如果曹操獲勝,三國鼎立的的居面則很難出現,很可能會出現一個由曹氏一統天下的王朝。

  • 5 # 暖歷史

    赤壁之戰,如果曹操打贏了,那曹操將統一中國,以後的中國歷史將全部改寫

    所以早就有史學家提出過“長恨當年一場風”,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赤壁之戰是當時國家能統一的一個契機,可惜曹操敗了。

    如果曹操赤壁之戰勝利,三國的局面肯定不會形成,接下去曹操完成統一的話,就不會有以後幾十年的戰亂,可以專心發展生產。

    按照《陳寅恪魏晉南北朝演講錄》中的說法,曹氏是出身於非儒家的寒族,且與閹宦有關,所以曹操的崇尚和政策都是由他的階級出身決定的。曹操尚節儉,用人放面有著名的曹操三令,大體的意思是說有德(儒家道德)者未必有才,而有才的人,或者會有不仁不孝貪詐的汙名,所以他強呼叫人的標準是才,不是道德。這樣就使漢朝的徵辟人才的制度失去了依據和作用,可以說是政治社會道德思想上空前的一次變革。

    如果曹操能夠贏得赤壁之戰,統一中國,那麼他的政策將得以順利推行,也不會因此上給了司馬懿經營關中的條件,更不會給司馬懿進而隱忍待機,篡奪魏室的機會,那麼後來的幾百年的門閥政治根本不可能發生。

    如果曹操能完成統一,那麼魏就會成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個朝代,而晉,及其之後的南北朝隋唐宋之類的可能都跟著不存在,或者即便出現,也不是今天曆史上曾經發生的樣子。

    南北分裂,五胡亂華,民族融合可能都不會發生,或者以另外一種形式發生。

    尤其曹操不是儒家,所以儒家豪族比如司馬家族所遵循的金科玉律是他要摧毀的,如果曹操能完成統一併且把有限的生命不是用來征戰,而是用在治理國家上,那可以想象的是中國的文化走向也會發生改變。

    學術最終是要為政治服務的,或者被治國者拿來為政治服務,就象漢選擇了獨尊儒術一樣,曹操如果統一中國,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會獨尊儒術,至於他會尊什麼,因為他沒有完成統一,所以也不好妄加推測。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後儒家的命運發展會和我們在歷史上看到的發生的那樣不同,儒家的發展,會不會發展成後世的理學或者再後來的心學,都很難說,因為學問這個事肯定要受到他所處的時代的影響。

    如果中國的文化發生了走向的改變,那麼可以想象的是華人的精神面貌,價值觀念,風俗禮儀都有可能跟隨著改變。

    我們可能會失去大唐,但是也可能就不再有弱宋,更不會有元或者清,而且也可能不會有近代中國百年屈辱的歷史。

    歷史不能假設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因為的確有些關鍵的節點會影響甚至改變以後整個歷史的走向,我認為赤壁之戰就是這樣的節點。

    雖然中國的朝代一直在迴圈,但是曹操的政治思想和儒家的政治思想完全不同,如果他能建立一個國家,推行他的政治思想,如果他的政治思想成為中國主流的政治思想,那麼後面中國的歷史將可能全部改寫。

    所以,還是不要假設會怎麼樣了。

  • 6 # 燕趙節度使

    曹操打贏了赤壁之戰,就不會有三國了,而直接是曹魏了。

    都知道,赤壁之戰後,曹操大敗,退回北方,至此荊州被曹操、劉備和孫權瓜分。

    劉備終於有了落腳地。

    在此之前,劉備在北方顛沛流離,四處投靠別人,佔領的地盤很快被人奪走,以至於不停地投靠別人,相繼投靠過陶謙、袁紹、曹操等人。

    最後被曹操打的在北方站不住腳,只好南下投靠荊州劉表,駐守新野,為劉表看守北大門。

    而孫權則佔據江東,憑藉大江,割據一方。

    如果曹操打贏了赤壁之戰,也就是說基本上摧毀了劉備和孫權的有生力量,很快就會佔據整個荊州。

    而劉備則只能率領殘兵敗將逃亡益州,鳩佔鵲巢,奪了劉璋的鳥位,做困獸之鬥。

    而孫權則收拾殘兵,退守江東,面對曹操咄咄逼人的攻勢,惶惶不可終日。

    這時候,曹操會揮師東下,水陸並進,一口氣打到建業,迅速擊敗孫權,吞併江東。

    而且孫權內部還有很多人都是投降派,比如張昭。

    幾十年后王濬計破石頭城,就是從上游率領水師一舉滅吳的。

    平定了東吳,那麼孤掌難鳴的劉備只能在益州苟延殘喘了。。

    而曹操此時則佔據了天下的三分之二,攻伐劉備必定兵分兩路。

    一路是佔領漢中的張魯投降了,曹軍從漢中進攻益州;

    一路則是曹軍逆流而上,沿著長江進攻重慶、成都。

    在這種情況之下,劉備是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的。

    再加上劉璋的益州舊勢力從中作梗,給新來的劉備添亂,劉備也會很快敗亡。

    等到統一天下之後,曹操就會迫使漢獻帝禪讓,建立曹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居正對萬曆皇帝管那麼嚴,為什麼還幫助他一天娶了7個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