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話少說

    讀《易經》,古代不僅是文化人的標誌,還是統治者用以預測國家興亡的法寶,如《史記日者列傳》,“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興何嘗不以卜筮決於天命哉”。

    古巫術,龜卜,筮佔。《易經》為筮佔。

    據《史記》,周文王在伏羲《易》八卦基礎上作六十四卦,仍稱作《易》。為與伏羲易、歸藏易,連山易區分,才有《周易》之稱。

    西漢之後,周文王《周易》與孔子的《易傳》合為一書,這就誤導後世,《易傳》也當作《周易》即《易經》念,其實《易傳》充其量不過是傳播《周易》,傳的還傳出了問題,傳出兩本大不一樣的《易經》。

    帛書《周易》與《易傳》完全分離。且內容大不一樣。

    《易經》:一,卦符不同,爻為“一”與“八”形。二,六十四卦卦名多有不同,僅八卦,鍵(乾)、川(坤)、辰(震)、筭(巽)、贛(坎)、羅(離)、根(艮)、奪(兌)。三,卦辭爻辭多異文。四,六十四卦卦序完全不同,第一健,第二婦,,,第六十四益。

    帛書《易傳》也不同,為《二三子問》、《系》、《衷》、《要》、《繆和》、《昭力》。其中,僅《系》名同,但文學不同。

    同一個周文王,怎麼可能作兩套不同的《易經》?同一個孔子,怎麼可能作兩套不同的《易傳》?

    不僅如此。《史記》記有《易經》之辭,《易》曰“失之毫釐,差以千里”。這個家喻戶曉的成語,出自《易經》,然而如今任何一本《易經》也不見蹤影。

    讀《易經》成為文化人的標誌,“失之毫釐,差以千里”,這麼一個明顯的標誌,文化人竟然視而不見、還是故意裝聾作啞?

  • 2 # 平衡論極力波金鵬

    叫聲之力形成洪荒的能量流碾壓概念的永生,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地道物博以平衡為楷模,人文繁衍以傳承為思想。到得精

  • 3 # 商業模式師袁連法

    韋編三絕矣,

    從五十歲始開始每年一讀,

    但並不以為是文化人的標誌,

    術業有專攻,

    文化如瀚海,

    一本書不過一粟一勺耳。

    解易方向多,

    興趣不同,

    參究的理路,

    獲得的見解不同。

    我也寫了點讀書筆記,

    《你一定能看懂的64卦》,

    已經寫了49篇:

    困卦:一切困難在於心困《你一定能看懂的64卦》之49

    以我心解易經,

    對錯不縈心,

    比如:

    (解事當看李鏡池,析象去讀高島斷,聖人大義王船山)

    乾卦當與坤卦對待看,一始一成,一易知一簡能,無非並建,共其大元:

    乾卦:群龍無首以時易;

    坤卦:行地有位以不易。

    天有象而無形,是以虛象(天象)一,變化多端因時;

    地有象且有形,是以實形(永珍)眾,移動有序以位;

    乾坤兩卦即把易與不易說出來了,於作者,因時而易為昜,而位則以不易為易也。看來,李鏡池說《周易》蓋作者知周朝將易而作的諷喻之作,其來有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奶子是什麼植物?有哪些功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