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色收藏家姜小平
-
2 # 雲雷書院
在《莊子》一書中,出現了很多夢。《齊物論》中說:夢中飲酒作樂的人,早晨醒後或許會遇到禍事而哭泣;夢中傷心哭泣的人,早晨醒後或許會高興地去打獵。當人在夢中,並不知道自己在做夢,等覺醒後,才知道一切都是夢。只有徹底覺醒了的聖人,才知道人生是一場夢。莊子認為,夢與現實是分不開的,你以為醒了,其實還在夢中,“夢之中又佔其夢焉。”莊子推崇的道家人物長梧子教訓孔子及其追隨者瞿鵲子說:“孔丘真是固執淺陋極了。他和你都在夢中,我說你在做夢,其實我也在夢中啊。”後來中國文化中人生如夢的說法大概就是從莊子中來的,深受莊子影響的蘇東坡在一首詞裡說:“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禪宗推崇的《金剛經》裡也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講到人生如夢,許多人認為這是對於人生的悲觀失望。其實未必,莊子身處黑暗的現實社會之中,“當今之時,僅免於刑焉”。在這樣的亂世,人的生活很侷促,形體亦有可能被殘毀,自己能做到的只是精神上逍遙和放鬆。夢在莊子那裡恰恰是莊子心靈自由的翱翔之地。
在莊周夢蝶的故事中,人與蝴蝶之間幻化自如。在一般人看來,一個人在清醒時的所見所聞是真實的,夢境是幻覺,是不真實的。而在莊子看來,夢也是栩栩如生的真實,夢象徵著人類的精神之美和心靈的自由,夢是對於現實的詩化。莊周夢蝶的故事是為了說明“物化”的道理,物化就是要取消物與物之間的界限,弱化主體對於自身的執著,實現精神上的放鬆和逍遙。
蝴蝶是莊子的一個夢,莊子是蝴蝶的一個夢,蝴蝶和莊子又是大自然的一個夢。莊子和蝴蝶不僅有形體上的互相轉化,也有情感上的溝通。從物化的角度來看,蝴蝶和莊子有分別呢,還是沒有分別呢?搞不清楚也沒有必要搞清楚。蝴蝶是美的,翩翩起舞的蝴蝶生命短暫而又無憂無慮,不具有任何實用價值卻有一種生命的真與美。“蘧蘧然”驚醒的莊周也有一種類似嬰兒初醒時對於生命的驚奇和喜悅。這裡,就蘊含了莊子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肯定。
夢蝶的故事給了後來的藝術家許多靈感。李商隱《錦瑟》詩云:“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曉夢蝴蝶,雖出莊生,但一經詩人運用,已經不止是一個“栩栩然”的問題了,詩裡面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一切已成記憶,只有情感是真的,我們能夠讀出其中迷惘、朦朧的美,卻又不甚瞭然。
中國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中,最後的結局是雙雙殉情化為蝴蝶。明代馮夢龍在《情史》卷十中記載:“吳中花蝴蝶,橘蠹所化,婦孺呼黃色為梁山伯,黑色者為祝臺。傳說祝死後,其家就梁焚衣,衣於火中,化成蝴蝶。”梁祝的愛情故事是許多藝術領域中的好素材,梁祝化蝶也成為小說、曲藝、音樂、戲劇、電影等各種藝術的最完美的結局。梁山伯和祝英臺為什麼“化”成的是蝴蝶而不是其它飛禽走獸或寵物呢?其原因可能是因為蝴蝶作為中國傳統的吉祥物,它象徵和平、自由、愛情和幸福。梁祝化為蝴蝶雙雙翩翩起舞是真正的哀而不傷,人們從中體會到生命的美。
在莊子那裡,夢中的蝴蝶是人類走向逍遙的自由精神,是生命本真的詩意揮灑和恣意呈現,代表著人類精神的靈動和詭譎的一面。莊子的夢是栩栩如生的美夢,不是對於現實的否定。受莊子影響頗深的禪宗說“即色即空”,世界是空的,但並不是枯寂的虛無,而是五彩斑斕的空,空中有色,空中有山河大地,空中有花草樹木。曹雪芹把辛苦十載的著作稱為《紅樓夢》,主人公最後出家做了和尚,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結局,也是為了說明人生如夢。人生如夢是一切結束以後的感慨之辭,但這夢亦虛亦實,就像太虛幻境的對聯所說,“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夢中有帥哥,有美女,有美食,有美的音樂美的詩,最重要的是有美的情感。說人生是空,我們分明看到了人生的美,看到了對於青春流逝的不忍之情。
-
3 # 三維觀時空
《莊子·齊物論》中有一段妙語:“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能切中莊子哲學精髓的當屬清人張潮《幽夢影》中的這句話:“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
在這裡,莊子提出一個哲學問題——人如何認識真實。如果夢足夠真實,人沒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夢。莊子在用一個最簡單的寓言來說明一個人類最沉重的疑問,即生死問題。
雖說《莊子》極具自由精神,也追求自由“無待”的人生,但這並非意味著人生本是自由的,莊子也並不否定這點。因此即便是在最具自由精神的《逍遙遊》中他仍說:“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
從“莊周夢蝶”中確能味出神聖的客愁與深深的惆悵,而且整部《莊子》似乎都有那種失落精神家園的“無家可歸”!
“莊周夢蝶”的故事因其深刻的意蘊,浪漫的情懷和開闊的審美想象空間而備受後世文人們的喜愛,同時也成為了後世詩人們藉以表達離愁別緒、人生慨嘆、思鄉戀國、恬淡閒適等多種人生感悟和體驗的一個重要意象。
-
4 # 琴棋書的大雜燴
”莊周夢蝶“的典故與西方的“缸中之腦“的思想實驗確有異曲同工之妙,即反應了一個基本的哲學問題,人類如何認識“現實”,又如何確認“真實”。如果夢足夠真實,是不是就可以認為是“現實”,或者人類在這足夠真實的夢中,也無力區分虛幻與現實了。個人觀點,如果足夠真實的虛幻持續你的一生,那生活在虛幻中也是一種人生了,何必要查個清楚是真還是假呢?假作真時真亦假吧!非要打破這種平衡,那真是的自討沒趣了,請欣賞英倫版本的“莊周夢蝶”影片吧!
回覆列表
“莊周夢蝶”是莊子藉由其故事所提出的提出的一個哲學論點,其探討的哲學課題是“作為認識主體的人究竟能不能確切地區分真實和虛幻”。
莊子以故事的形式對此進行了如下闡述:“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其大意就是莊子一天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夢醒之後發現自己還是莊子,於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夢到莊子的蝴蝶呢,還是夢到蝴蝶的莊子。在這裡,莊子提出一個哲學問題——人如何認識真實。如果夢足夠真實,人沒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夢。
在一般人看來,一個人在醒時的所見所感是真實的,夢境是幻覺,是不真實的。莊子卻以為不然。雖然,醒是一種境界,夢是另一種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莊周是莊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莊周看來,他們都只是一種現象,是道運動中的一種形態,一個階段而已。 莊子在用一個最簡單的寓言來說明一個人類最沉重的疑問,即生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