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請你帶我走
-
2 # 介入科劉震坤醫生
生長激素對增長身高是有用的,人體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的時間是晚上11點到凌晨3點左右,因為這個時間是睡覺最深的時候,有助於身體長高,如果孩子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建議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不要熬夜,晚上9點左右必須睡覺。
-
3 # 杭州第一人民醫院徐芳
面對身材矮小,社會大眾往往缺乏一定的科學認知,盲目聽信親戚朋友的建議,錯失有效治療手段或治療時機。其實矮小是可以治療的,但前提是需要經過專業醫療機構專業醫師的評判,如果您的孩子經過臨床檢查確診為矮小,外源性補充生長激素就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但同時也要了解到,並不是只有生長激素缺乏的孩子才可以用生長激素治療,比如醫學上常見的特發性矮身材( ISS),它是指目前尚無法明確病因的勻稱性身材矮小,也需要使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總之,經過正規檢查,確定生長激素不缺乏,孩子身材仍然矮小,經醫院檢查明確診斷為特發性矮小、特納綜合徵、性早熟等,根據《矮身材兒童診治指南》,也是可以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生長激素治療幫助孩子長高的。生長激素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至少一年以上,家長如果擔心孩子不容易堅持,可以選擇一週一次的長效生長激素,效果更好。
-
4 # 車聞君
作者介紹:
王春林,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兒科主任。
從事小兒內科疾病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20餘年,擅長診治矮小問題、生長激素缺乏症、肥胖症等內分泌疾病。
在兒科看診幾十年,我的主要患者是處於生長髮育階段的孩子。雖然家長們帶孩子來看診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最被關注的還是身高問題。
一則真實案例:孩子檢查一切正常,就不需要治療了嗎?
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去年8月份,一大早上有位媽媽帶著她的孩子星星來看診,她說因為工作忙,一直忽略了孩子的身高問題,孩子是有點矮,但她覺得再等等孩子總會長高的。前一天星星迴家哭說小朋友們都叫他“小矮人”,她拿尺子幫孩子測量,發現5歲的星星身高只有103cm,感覺問題比較嚴重了。為此,星星媽媽一晚上都沒睡好,趕緊帶孩子來看診了。
我查了一下身高、體重百分位曲線圖,5歲男孩的平均身高為111cm,星星的身高,正好在其同齡人平均身高的第三百分位。我們為星星安排了一系列檢查,結果顯示孩子是特發性矮小,建議使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
媽媽表示不理解,她認為孩子吃得好,睡得好,各方面檢查都很正常,那就說明沒有病。既然檢查顯示生長激素不缺乏,等幾年也許就長高了,沒必要使用生長激素。
其實,在門診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家長認為只有缺乏生長激素的孩子才需要使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不理解為什麼孩子生長激素不缺乏還需要注射生長激素?由於家長的不理解,讓一些孩子錯失了長高機會,等孩子骨骺閉合後再後悔就晚了。所以我覺得很有必要給大家講解一下,並非只有生長激素缺乏才需要使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
特發性矮小:生長激素不缺乏也需要使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
我們知道,除了先天遺傳因素,飲食、睡眠、運動等後天因素對身高的影響也很大,哪怕父母不高,好好發揮後天影響因素,也能讓孩子獲得滿意的身高。但如果孩子身高低於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健康兒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數,或低於2個標準差(-2sd)以下,說明孩子已經屬於矮小范疇,身高已經落後得比較多,靠飲食、運動、睡眠等身高管理手段已經很難實現追趕,需要使用藥物進行干預治療。
像上述星星的診斷情況,他屬於特發性矮小,是指目前為止尚不能明確病因的矮小。特發性矮小是兒童期身材矮小的最常見原因,佔所有矮小患兒的60%-70%左右。從臨床特徵上來看,特發性矮小的孩子出生時正常,四肢和脊柱正常,身體比例正常,沒有慢性器質性疾病,沒有心理疾病,飲食上也很正常,做生長激素激發試驗的話,生長激素分泌峰值在正常範圍內。也就是說,孩子看不出異常,也檢查不出任何病變因素,就是身高比同齡人矮小。
由於特發性矮小在臨床上暫時還無法明確病因,不少家長就從字面上理解,認為特發性矮小不是病,抱著“晚長”“二十三躥一躥”的傳統觀念等著孩子躥個兒,一直觀望到十四五歲,甚至十七八歲,等孩子骨骺閉合了,才開始找治療辦法,但此時已經晚了。特發性矮小的孩子,不妨礙正常生活,但可能對孩子的精神和心理造成影響,比如矮小孩子可能會膽子比較小,社交上有一定的困難,會在就業、婚戀等事情上遭遇一些挫折,嚴重的話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
當孩子因為個子矮來看診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安排做一系列檢查,其中的生長激素激發試驗,是用於檢查孩子的生長激素是否缺乏。但是激發試驗只能反映生長激素分泌峰值是否正常,沒辦法反映生長激素分泌總量和生長激素的活性是否正常,更不能反應生長激素-胰島素生長因子軸的功能是否正常。在特發性矮小的孩子中,可能有部分孩子屬於生長激素分泌紊亂或是對生長激素敏感性不足,或者是生長激素轉化為IGF-1時存在某種缺陷。
對於特發性矮小的孩子,雖然生長激素不缺乏,但也可以使用生長激素治療,幫助孩子長高。2003年,美國FDA就批准特發性矮小為重組人生長激素的治療適應症,補充外源性的生長激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糾正孩子體內的缺陷,從而有效幫助孩子長高。
美國FDA批准的生長激素治療適應症
除了特發性矮小,美國FDA先後批准了慢性腎功能不全、Turner 綜合徵、Prader-Willi綜合徵( PWS) 、小於胎齡兒( SGA) 、SHOX基因缺乏及Noonan綜合徵等幾種非生長激素缺乏的矮小相關適應症。
生長激素幫助孩子安全有效長高
星星的媽媽四個月後帶著孩子再次來到門診,決定給孩子使用生長激素。她聽了我的解釋,也從多個渠道瞭解了一些資訊。同時她觀察到,回家考慮的這四個多月,孩子只長了1釐米,粗略來算,孩子一年差不多隻能長高3釐米左右。雖然每個孩子的身高增長速度不太一樣,但卻有一定的規律。一般來說,3歲至青春期的孩子每年平均要長5-7釐米,星星本就個子矮小,每年長高的速度又落後一大截的話,跟同齡孩子的身高差距就會越來越大,靠自身肯定是追趕不上去了,還是使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比較靠譜。
作為醫生,我的責任就是實實在在地幫助患者解決問題。每次遇到家長帶著骨骺已經閉合的孩子來看診,都覺得十分可惜,看到家長後悔的表情也會覺得遺憾。如果我們的家長們,能更關注孩子的生長髮育,早點帶孩子來看診,早點進行干預治療,那該有多好!
真心希望七個小矮人只出現在童話故事裡,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健康長高。這裡也要呼籲廣大家長,面對孩子的生長髮育,要多一些科學的學習和判斷,少一些自我認知,畢竟耽誤孩子長高就是耽誤孩子的一生啊!
-
5 # 齊全hertue
王春林,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兒科主任。
從事小兒內科疾病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20餘年,擅長診治矮小問題、生長激素缺乏症、肥胖症等內分泌疾病。
在兒科看診幾十年,我的主要患者是處於生長髮育階段的孩子。雖然家長們帶孩子來看診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最被關注的還是身高問題。
一則真實案例:孩子檢查一切正常,就不需要治療了嗎?
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去年8月份,一大早上有位媽媽帶著她的孩子星星來看診,她說因為工作忙,一直忽略了孩子的身高問題,孩子是有點矮,但她覺得再等等孩子總會長高的。前一天星星迴家哭說小朋友們都叫他“小矮人”,她拿尺子幫孩子測量,發現5歲的星星身高只有103cm,感覺問題比較嚴重了。為此,星星媽媽一晚上都沒睡好,趕緊帶孩子來看診了。
我查了一下身高、體重百分位曲線圖,5歲男孩的平均身高為111cm,星星的身高,正好在其同齡人平均身高的第三百分位。我們為星星安排了一系列檢查,結果顯示孩子是特發性矮小,建議使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
媽媽表示不理解,她認為孩子吃得好,睡得好,各方面檢查都很正常,那就說明沒有病。既然檢查顯示生長激素不缺乏,等幾年也許就長高了,沒必要使用生長激素。
其實,在門診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家長認為只有缺乏生長激素的孩子才需要使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不理解為什麼孩子生長激素不缺乏還需要注射生長激素?由於家長的不理解,讓一些孩子錯失了長高機會,等孩子骨骺閉合後再後悔就晚了。所以我覺得很有必要給大家講解一下,並非只有生長激素缺乏才需要使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
特發性矮小:生長激素不缺乏也需要使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
我們知道,除了先天遺傳因素,飲食、睡眠、運動等後天因素對身高的影響也很大,哪怕父母不高,好好發揮後天影響因素,也能讓孩子獲得滿意的身高。但如果孩子身高低於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健康兒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數,或低於2個標準差(-2sd)以下,說明孩子已經屬於矮小范疇,身高已經落後得比較多,靠飲食、運動、睡眠等身高管理手段已經很難實現追趕,需要使用藥物進行干預治療。
像上述星星的診斷情況,他屬於特發性矮小,是指目前為止尚不能明確病因的矮小。特發性矮小是兒童期身材矮小的最常見原因,佔所有矮小患兒的60%-70%左右。從臨床特徵上來看,特發性矮小的孩子出生時正常,四肢和脊柱正常,身體比例正常,沒有慢性器質性疾病,沒有心理疾病,飲食上也很正常,做生長激素激發試驗的話,生長激素分泌峰值在正常範圍內。也就是說,孩子看不出異常,也檢查不出任何病變因素,就是身高比同齡人矮小。
由於特發性矮小在臨床上暫時還無法明確病因,不少家長就從字面上理解,認為特發性矮小不是病,抱著“晚長”“二十三躥一躥”的傳統觀念等著孩子躥個兒,一直觀望到十四五歲,甚至十七八歲,等孩子骨骺閉合了,才開始找治療辦法,但此時已經晚了。特發性矮小的孩子,不妨礙正常生活,但可能對孩子的精神和心理造成影響,比如矮小孩子可能會膽子比較小,社交上有一定的困難,會在就業、婚戀等事情上遭遇一些挫折,嚴重的話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
當孩子因為個子矮來看診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安排做一系列檢查,其中的生長激素激發試驗,是用於檢查孩子的生長激素是否缺乏。但是激發試驗只能反映生長激素分泌峰值是否正常,沒辦法反映生長激素分泌總量和生長激素的活性是否正常,更不能反應生長激素-胰島素生長因子軸的功能是否正常。在特發性矮小的孩子中,可能有部分孩子屬於生長激素分泌紊亂或是對生長激素敏感性不足,或者是生長激素轉化為IGF-1時存在某種缺陷。
對於特發性矮小的孩子,雖然生長激素不缺乏,但也可以使用生長激素治療,幫助孩子長高。2003年,美國FDA就批准特發性矮小為重組人生長激素的治療適應症,補充外源性的生長激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糾正孩子體內的缺陷,從而有效幫助孩子長高。
回覆列表
潘慧,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擅長矮小症、垂體下丘腦疾病、特納綜合徵、肥胖症、代謝綜合徵、性早熟、小於胎齡兒、甲狀腺等疾病的診治。身為一名內分泌科醫生,每年都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看生長髮育問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是我義不容辭的職責。每次孩子們複診的時候,驕傲地告訴我自己又長高了多少釐米,我覺得那就是這份工作帶給我的巨大幸福感。 但我也經常遇到這樣的狀況,孩子被診斷出生長激素缺乏後,建議使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有些家長第一次接觸到生長激素,對於這種自己比較不熟悉的藥物,就會質疑它是否能真的幫助孩子長高。曾有家長拒絕了治療,選擇回家觀察,但孩子的生長速度一直滯後,等家長按捺不住再次帶來複診時,發現孩子骨骺已經閉合,已經沒有辦法再治療了。那位家長後悔莫及的神情,讓我記憶猶新。 2012年的時候我的診室裡來了一個小女孩,媽媽喊她小豆子。小豆子當時5歲7個月,身高只有93.8cm,如果是不知道情況的陌生人,大概會認為這是個兩三歲的孩子。 媽媽說,在小豆子3歲左右的時候就發現,在同齡孩子中間,小豆子的身高明顯是最矮的。但是由於孩子年齡還小,沒太放在心上 ,想著孩子大概是缺營養,變著法子讓孩子多吃多喝,也嘗試過周圍人推薦的一些偏方。但忙忙碌碌兩年下來,並沒有什麼起色,眼看著小豆子跟同齡孩子的身高差距越來越大,趕緊帶孩子來看診。 我們安排小豆子做了一系列檢查,看檢查結果診斷為典型的生長激素缺乏症(GHD)。小豆子媽媽一聽到生長激素缺乏症,稍微有點慌,她說小豆子只是看著矮一些,其他好像沒有什麼不正常的地方。 這也是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要解答這個困惑,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點生長激素相關的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