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言隨筆
-
2 # 曠課老師
一個人再高的學術成就啊,也要比看給社會的貢獻,而真正給社會貢獻的人不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人,而是那種對於客觀的事物有敏銳的覺察能力,並且保持昂然興趣的人!比如說牛頓蘋果掉下來砸了這麼多人的頭,只有砸到他的頭上,他才會有那種覺察的能力,才會有那種興趣去思考,為什麼蘋果是往下掉不往左掉右掉也不往上面飛呢,再比如說袁隆平,解決了全世界的糧食問題,讓多少人不再捱餓,他的貢獻是無法去估量的,所以一個人在學校的成就你說有多高真的沒辦法衡量,但願你成為那一個能夠創造人類不可衡量的學術成就的人。
一個人的學術成就可以有多高。
這個還真的不好說,看人對學術的熱愛程度和在學術上的悟性。
對學術的熱愛程度高對學術特別熱愛,有的人就是為學術而生的,近乎狂熱,這樣一般都會達到比較高的程度,非常直觀的一個感受,大家都能感受到的他學術地位的,就是一些帽子,比如長江學者、兩院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等等,這些都能反應出一個人的學術地位。這些都和對學術的熱愛程度分不開,一個不熱愛學術的人很難成就學術地位,對他們來說只是謀生的手段罷了。
在學術上的悟性有的人悟性非常高,就是說非常聰明,比如愛因斯坦,他可以憑藉著自己強大的思維,提出相對論,而普通人只能靠不屑的努力,而且也很難達到他這樣的效果。
綜上,兩者兼具在學術上肯定可以成就一些地位,而能夠達到多高,這個誰也講不清。因為一個人的學術地位,真的不能用量化的指標來評判,比如論文數量、帽子數量,這些在量化評估的時候可以,但是當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關鍵還是在於為人民服務的程度,因此人民的滿意度也是一個需要考量的指標,那麼就不好把握。
總得來說,對於大部分普通人而言,讀個博,做個教授就是不錯的學術成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