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冀客湘魂
-
2 # 觀復奪寶
中國文房四寶中,古硯可能是最早出現,它有著悠久漫長的發展歷史,遠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們便知道使用研磨器形制顏料、繪製圖案,這種研磨器就是硯的雛形。
發展到漢代,硯的形制已基本規範,當時便有用石、陶、銅、漆為主要質地做成圓形三足硯,嗣後硯足逐漸增多。
三國時期,由於瓷器業的迅猛發展,這時才開始出現用瓷制硯臺的風氣,而且在製作上精益求精,相互爭妍。
以致到了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一種帶足的硯臺製作,風靡一時、獨領風騷。魏晉時多流行三足或四蹄的青瓷圓盤瓷硯;南北朝時,其硯堂開始向上隆起,硯臺周圍出現了一週帶凹的水槽,以便潤筆蘸墨之用,顯示出實用功能,這時硯足由三、四個小蹄足發展到六、八、十或者更多的珠足硯。
發展至此,人們對這種多足硯開始將它稱之為“辟雍硯”。
關於辟雍硯的由來據考
辟雍一詞,亦作璧雍,本為西周天子所設大學,蔡邕《明堂丹令論》雲:辟雍之名,乃“取四面環水,園如璧。”故名。
南北朝、隋唐及以後制瓷工匠多仿辟雍之形設計、出現硯臺四周留有深槽儲水,硯臺中心高高隆起的形狀,下部用為數眾多的珠足承託,匠心獨具,形制奇特,可謂硯中一絕。
同時這種辟雍硯出現又是十分重要的考古斷代的標尺,早期的辟雍硯多青瓷、青黃釉、醬褐釉瓷器,唐代發展成為黃釉圈足硯或圈足鏤孔硯。
瓷器發展史上,辟雍硯是頗具有觀賞價值的藝術珍品,素為收藏愛好者所青睞。
“辟雍”是古代的一種學宮,男性貴族子弟在裡面學習作為一個貴族所需要的各種技藝、如禮儀、音樂、舞蹈、誦詩、寫作、射箭、騎馬、駕車等,在課程中還有性教育。貴族子弟從10歲開始就要寄宿於城內的小學,至15歲時進入郊外的“辟雍”,換言之,他們從10歲“出就外傅”至20歲行冠禮表示成年,中間要有10年離家在外過集體生活。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築,但它包含兩種建築名稱的含義, 它是中國古代最高等級的皇家禮制建築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頒佈政令,接受朝覲和祭祀天地諸神以及祖先的場所。 辟雍即明堂外面環繞的圓形水溝,環水為雍(意為圓滿無缺),圓形像闢(闢即璧,皇帝專用的玉製禮器),象徵王道教化圓滿不絕。
陶瓷硯最早起源於東漢,聰明的古代人把這種建築形式移植到青、白瓷硯臺上,因此,稱“辟雍硯”。後來歷代都有,只是在形式上有所變化。我們知道白瓷是源於青瓷。請參考一下北齊和隋代的青瓷多足辟雍硯,及唐代邢窯白瓷辟雍硯。如下圖:圖1是北齊邢窯青瓷羊首辟雍硯,圖2是隋代青瓷辟雍硯,圖3是唐代邢窯白瓷辟雍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