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4
回覆列表
  • 1 # 青年中西醫

    一般來說,上焦鬱熱極容易導致下寒;這是因為人體內的陰陽是處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如果在上的陽氣被鬱而不能下達,則必然導致下焦的陽氣不足而生內寒。所以用附子瀉心湯,專煎附子以溫下寒,另漬三黃以清上熱,這樣一來,寒熱之藥異其氣而生熟之品異其性,藥雖同行而功則各奏,使陰陽調和,水火交濟,則諸證自愈。

    附子瀉心湯由大黃黃連瀉心東加炮附子而成,《傷寒論》中用來治療“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其病機特點是火熱邪氣內盛而人體真陽又虛,從表面看來,這是一種不相協調的矛盾對立,陽盛則熱,陽虛則寒,為什麼陽虛能與熱邪同存於一體之中?如果從上下火陰陽既濟系統來看,中焦氣機不能斡旋於上下,固然能產生上熱下寒的格局。但是,如果從陽氣與邪火的關係上來理解附子瀉心湯證,似乎更能觸及病變的本質。《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說:“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這段話為我們理解邪氣與陽氣的關係提供了理論依據。“少火”(即生命活動之火)是周身陽氣產生的根源,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基本保證,所以說“少火生氣”。而“壯火”(即“邪火”)則是“少火”的剋星,它不但能“食氣”,而且能“散氣”。在邪火內盛的病理情況下,如果它不斷地蠶食人體的“少火”,就能逐漸導致陽氣虛衰。陽愈衰則火愈盛,火愈盛則陽愈衰,形成了一個不良的迴圈體,而在這個迴圈體中,邪火旺盛是最為關鍵的因素。所以,如果要打破這個迴圈體,恢復人體的陽氣,單用扶陽的方法顯然是達不到目的的,只有在消除邪火的同時,採用溫補陽氣的方法,雙管齊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說,只有在“壯火之氣衰”的前提下,才能使“少火之氣壯”,這也正是附子瀉心湯一方面用三黃清熱瀉火,另一方面用附子溫補真陽的治療主導思想。用這種觀點來認識附子瀉心湯證的病機形成原理以及附子瀉心湯的組方原則,對於在臨床上更好地把握本方的運用無疑是有益的。

  • 2 # 生活道

    上面胃脘部原來古中醫書籍說是心下熱結,主要是脾胃之氣不和,升降之機乖戾,使氣痞於心下所致。因此,除了上火下寒之外,還可能會有胃氣不降的噁心嘔吐、噫氣和脾氣不升的大便下利等證。

    中醫上一般都是用瀉心湯類主治的。一般用半夏瀉心湯,用黃芩、黃連清除溼熱,用乾薑溫陽,人參、大棗、甘草補氣溫中。有的下焦寒重的,用附子瀉心湯治療。瀉心湯系列好多方子的。

    這個最好是去中醫院辯證後使用。

  • 3 # 脾胃範兒

    上火下寒中焦不通,吃什麼中成藥好?

    上熱下寒體質可以說是現代人群的高發,因為壓力大,愛思慮,同時久坐也是一大原因,導致i我們中焦堵塞,就會出現上熱下寒症狀或者上實下虛。氣血不斷地向上走,維持思路,下面就顯得相對不足,所以沒勁,乏力,不愛走路,但是也經常頭暈,失眠,愛上火。

    正常的人體得“上涼,下暖,溫中央”,而現代人多數是“上熱,下寒,堵中央”。那麼對於這類體質我們可以吃什麼中成藥呢?

    其實中成藥只是一個手段之一,我們可以結合中藥和運動一起進行,效果就會更加顯著。

    (1)交泰丸

    陰陽失乖,水火不濟,人病失眠,可用交泰丸,方劑中僅黃連肉桂兩味藥,但是可以治療陰陽失乖,水火不濟,失眠多夢證。黃連苦寒,入少陰心經,能夠降心火;肉桂辛熱,可以入少陰腎經,暖水髒,溫腎水,寒熱並用,如何可得水火既濟。

    (2)跪坐運動

    晚飯後拿個拖鞋墊著膝蓋,保持跪姿,同時可以跪著走一走,可以在比較軟的地方走動,能夠引血下行(最好是帶著護膝做一做)。

    因為指令碼身離心臟較遠,供血相對不足,跪走能夠很快將引血下行,足部的氣血能夠充足一些,尤其是手腳冰涼的女性,還有調理上熱下寒局面的功效,還能緩解失眠的問題。

  • 4 # 梅小護科普

    上火下寒中焦不通,吃什麼中成藥好?

    上焦指心肺、中焦指脾胃、下焦多指腎。

    上火下寒的情況現在也不少見。

    下半身冰涼、怕冷,小便尿頻、尿急,嘴巴又長潰瘍,心煩不寧。

    這就是很明顯的上熱下寒了。

    這種情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看問題要抓住根本。

    像上熱下寒,開始肯定不是因為上熱導致,最先開始的是下寒,然後出現上熱。

    對於正常人,心屬火,腎屬水,腎中的水經常上濟於心,使心火不至於過旺;心火也會下移,溫煦腎臟,助力腎陽發揮溫煦的作用。

    當因房事過度或者年齡體虛等原因會導致腎臟的虧虛。腎水不再往上滋養心臟了。腎、心二髒離心離德,不再相互補充了,心火也不往下了,就會出現上熱下寒的情況。

    這邊的腎虛多指腎陽虛,因為腎水要往上滋養心臟需要腎陽的蒸騰氣化。而且如果是腎陰虛的話,也會出現腎水無法上滋心臟的情況,但陰虛會產生虛火,一般不會出現下寒的表現。

    所以上熱下寒是心腎不交中心火旺、腎陽虛的表現。

    至於中焦不通是脾胃的運化功能不好,表現為吃飯沒胃口,吃進去不消化,消化了不吸收,拉出來還有菜等症狀。

    而且脾腎的陽虛經常是連在一起的,脾是後天之本,腎是先天之本;先天滋養後天,後天補充先天;先天腎陽都虧虛了,後天脾陽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所以上熱下寒並伴有中焦不通的證型多是心腎不交合並脾腎陽虛。

    我們大概理順了證型,那吃什麼中成藥呢?

    心火旺,我們就需要滋陰清熱,瀉心火;腎陽虛,我們就需要補腎陽;脾陽虛我們就需要溫陽健脾。

    心腎不交有一個很簡單的方子,叫交泰丸。由黃連、肉桂兩味藥組成。黃連是用來清心火的,肉桂是用來溫腎陽的。兩個一合就起到溝通心腎的作用了。

    如果自己配就更好點。

    上熱比較明顯就黃連多加一點;下寒比較明顯就肉桂多加一點。

    至於脾陽虛,我之前的文章有講到這個問題,可以用理中丸溫補中焦。

    考慮到還有腎陽虛,可以脾腎雙補,用附子理中丸。

    這樣就得出了題主的問題了,上火下寒中焦不通吃交泰丸和附子理中丸。

  • 5 # 健康之初百科

    上火下寒中焦不通。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麼會出現上火下寒中焦不通的現象和原理。

    人體一般分為三焦一般上焦主要指心肺;中焦一般主要指脾胃;下焦主要指腎、膀胱等泌尿系統等。

    上熱:主要是心肺。

    主要表現:頭暈,頭痛,面部痤瘡,反覆口腔潰瘍或遷延不愈,鼻息熱,烘熱汗出,眠差,多夢,易醒,耳鳴,心悸,心煩,胃脘脹,胸悶,舌紅,查體見雙側眼瞼紅,咽後壁紅或者暗紅,或有濾泡。胃脘灼熱,或嘔吐,心煩,口乾,或身熱,腹部畏寒,大便溏,舌淡或紅,脈數或沉。

    下寒:主要是腎、膀胱等泌尿系統及四肢。

    主要表現:下寒者,寒為陰邪,且多夾雜溼邪、痰飲及瘀血等,因溼性趨下而粘滯,故病位多見於脾胃、大腸、肝、腎、女子胞等。臨床多表現為脘腹冷痛,腸鳴洩瀉,腹脹便秘,夜尿頻數,腰膝痠軟冷痛,關節腫痛,下肢抽筋等。女子則多見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帶下清稀、宮寒不孕等。

    上熱下寒證的典型舌象:

    上熱多表現為心肺有熱,故多見舌尖紅,或舌前三分之一紅,也可見於肝膽火旺,故或見舌兩邊紅。同時,因下寒證多表現為胃腸寒溼,脾腎陽虛證,故而多見舌中根部苔白滑或黃滑膩,多伴有舌面凹陷。

    上熱下寒證的典型脈象:

    上熱者心肺熱,故多見兩寸口脈浮大;下寒者肝腎陰虛,脾腎陽虛夾寒溼或瘀血,故多見左尺沉弱無根,右關尺粘澀而緊。

    造成上熱下寒的主要原因是中焦不通。所以要想調理上熱下寒最主要的就是使中焦暢通,也就是調理脾胃。

    如何調理脾胃:

    健脾胃:補脾、運脾也就是補中益氣,益氣健中。藥物:黨參、黃芪、白朮、茯苓、甘草、山藥、苡仁、扁豆、黃精、大棗等。方劑:六君子湯、歸脾湯、參苓白朮散。

    溫脾胃:也稱溫中,補脾胃,暖胃。藥物:附子,乾薑、肉豆蔻、草果、蒼朮、吳萸、丁香、高良薑、川椒等等。方劑:理中湯、吳茱萸湯。

    美好生活源於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專業媒體!

  • 6 # 天呈康康l羅藥師

    中焦不通上熱下寒指的是病人在同一時期之內出現身體上半部分有熱症,下半部分有寒症的一種表現。

    這種情況屬於一種錯雜性寒熱,可以吃一些補氣血的中藥調理,主要症狀就是咽喉部位腫痛、下肢冷、洩瀉、咳黃痰等。

    上熱下寒主要病因一般是由於中焦不通暢、陰盛於下,也虛陽上浮

    治療中焦不通上熱下寒原則,需要扶正祛邪,引火下行。

    例如張仲景的“甘草瀉心湯”,中藥具有寒熱並行、攻補兼施的作用。而且上熱下寒體質是現代人群的高發,因為體力過大、思慮過多、久坐導致我們中焦不通上熱下寒。

    不管是哪種症狀最好先去醫院檢查之後,根據醫生建議進行治療,儘量避免自行用藥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以上就是我關於“上火下寒中焦不通,吃什麼中成藥好?”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到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賣車的經歷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