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情實感的世界
-
2 # 顧雲孫
對於題主所提出的問題,當然對於從國企辭職的人都是一種什麼心態,哪麼後來這部人而過得還好嗎?
至於對這樣的一部分人,個人觀點即是這樣的,當然這個問題即追回到改革開放初期以及開放後期,尤其是78年≈2016年,由於第一波人趁著改革開放初期的國企改革,即所渭的國企轉讓資本,而及少數人打著辭職,進而下海,從建私營經濟,同時也是為政府所提出的允許私營企業參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去,然而對於這樣的一部分人確走入到私營企業的道路。
哪麼對於這部分人由於當時處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當然對有一部分人對於市場經濟的執行,還是做的比較好的,以至透過接近三十年的輝煌創業,如今已經進入到大型的民營企業,即所謂的民營企業家。朝著更的發展空間去奮鬥!
當然對於也有一部分人即從國企辭職的人員,尤其是2012≈2016年這個期間,受私營企業的影響,故而有少部分供銷人員,即採取人在國企,而心在私營企業,採取變象的轉讓業務關係,吃裡旁外的手法,手段極其嚴重,進而把國企的款項拉到私營企業,採取從中獲利的手法,但紙永遠包不住火,經過發現,國企的少數供銷人員,即採取辭職申請,最後流入到私營企業,但是待到私營企業時,因利益分配產生矛盾,直至打駕互相為利益爭吵不休,以至雙方都走向法庭,打起官司。這也是原國企辭職人員最後的下場!
所以說,社會是公平的,當然不管你是什麼原因從國企辭職,但是有一條,做人要有低線,為人要講誠信,不要玩小聰明,自己做的事情,好象別人都不知道,然而這是錯誤的一種想法,人還是要講踏實,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國企源於其不會破產,員工不會失業,少有競爭,福利較好等緣故,而在社會中被普通給予好評或較高評價。
特別是在這次疫情期間,國企的工資按時發放,沒有裁員,並且給予了員工相應的關懷和支援,顯得特別人性化和安心的感覺,導致大家對國企有如神一樣的向信。
以上種種都是國企所帶的光環,但國企是一類企業性質的定義,並不代表每個國企都很好,國企就沒有相應問題。
國企其實也分三六九等,並非所有的國企都是好的,因為行業屬性等,社會變化,政策扶持變化等原因,有些國企連年虧損,其員工福利和待遇猶如吃低保,並沒有大家所想象的那麼光鮮。並且這種國企在整個國佱數量中所佔比例還不少,超過60%。
下面我分享下我所認知國企也有不足的一面,供大家參閱。
1、薪資待遇,源於其國企的福利機制,比如公積金和出差補貼等應有盡有,其比例值也大多按最高值進行交納和報銷,所以其工資收入並不高,每個國企其薪資標準對應私企,外企等企業同等性質崗位的薪資,相差有1-3倍的差異,具體崗位具體分析。整體工資收入水平,國企工資水平會低一些。
2、前途問題,國企員工數量多,機制全面,所以想從底層競升到管理層,不光需要你論資排輩,還需要能夠得到領導的提攜。這個提攜有能力緣故,但更多體現為人際關係。在國企中因為績效考核並不如外企或私企那麼嚴格,故導致其按插內部人員和領導親戚現象較多,故這裡面的機會會被佔去一些,導致其競爭和上升空間較其它企業較難。
3、領導的魅力和能力,如果跟著一個好的領導,對於年輕人或畢業的學生來說,將使其職業成長速度飛快,但國企源於裙帶關係,很多時候我們努力奮鬥,做事有你,得獎獲功升值可能就不一定是你,這是很多人離職的原因。不公平現象在國企存在相對更嚴重,雖然其它企業也會存在。
4、源於穩定原因,所有人員在裡面的崗位調整和接觸新知道的機會較少,不利於個人職業經驗的成長。
剛好有個案例可以分享上:
2019年我朋友從地鐵集團離職出來了,畢業後在地鐵集團效力5年,終於忍受不了裡面的單調工作和毫無期望的生活,每天早上起來就清晰知道今天要做什麼?每個月亦是如此,每年變如此。
如此年復一年,工資每年有一定固定比例的增長,但5年也沒有增長1000元,職務上也沒有提升,因為身邊的同事幾乎都是效力十年以上的前輩。
他覺得現在的工作再做十年,他的工資也不可能翻倍,而這五年間,房價翻倍了,物價漲了50%,而自己的收入增長速度遠遠落後於它們。
在此上班,除了穩定,他啥也沒有,穩定壓倒一切這是40、50年齡階段應該考慮的事情,而他現在還不到30,所以他選擇離開,只為不想讓自己過一眼望到頭的生活,想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挑戰性,有期盼感。
現在他在一傢俬企成為部門經理,自己負責一塊工作,他後悔出來太晚,浪費了五年時光。
所以無論我們是進國企還是出國企,都是自己的選擇,沒有對錯之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