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香雪神曦

    爬山一項經典的運動方式,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全身機能,可以說對身體健康是很有幫助的。但是,福兮禍所依,登山的過程對膝關節也會造成一定的損害,因為,在爬山的時候,膝蓋承受了比平時走路多好幾倍的重量。

    舉個栗子:

    一個50公斤重的人,當他站著的時候,膝蓋的負重約等於體重,也就是50公斤左右;當他開始走動時,膝蓋的負重就會翻倍,也就是100公斤左右;而當他爬山或者爬樓梯的時候,膝蓋的負重增加到了體重的3~4倍,也就是150-200公l斤。除此之外,有上山就會有下山,下山時除了要承擔自身體重外,還要負擔下衝的力量,這樣的衝擊會進一步加重膝關節的負擔。

    所以說爬山是會對關節有損害的,尤其以題主公公對爬山的痴迷程度來看,長期下去勢必會造成關節磨損。但是如果因此就不讓公公爬山的話未免有因噎廢食之疑,畢竟爬山本身對身體還是有好處的。

    所以正確的思路是,同老人家約定爬山的頻次,告知其害處,讓其多加註意;其次,注意補充氨糖鈣片,可以對延緩關節老化起到很重要作用,可以選擇健力多,很多老人都是吃的這款。

  • 2 # 康之源i

    肯定會啊。先來說一下我自己吧,我是一名登山愛好者,平常除了上班以外的休息時間,就喜歡約三五好友去爬山,既可以鍛鍊身體也可以釋放壓力。因為想著自己還年輕,有無限的精力可以供自己玩耍,所以剛開始膝關節出現疼痛時,自己並沒有在意,只是以為是爬山造成的暫時疼痛。

    在去年中秋假期的時候和有人去爬山。沒想到山還沒爬到一半,兩個膝關節就疼的受不住了,最後疼痛難忍,從山上被人抬了下來。也幸虧了好友的幫忙,才能安全的進到醫院就診,在醫院拍片檢查以後,雙膝關節因為爬山造成了軟骨挫傷。醫生說爬山其實是最傷膝關節的,因為自己還年輕沒有注意才導致以這樣嚴重的後果。

    誰能想到一個登山運動竟然造成了我的關節炎。確診關節炎以後明顯感覺到膝關節不舒服,有的時候發作上下樓梯都會感覺到痛。這已經嚴重影響到我的日常生活了。雙膝紅腫痠痛。在醫院打針吃藥輸液並沒有什麼好的效果,又去中醫理療間按摩理療,錢是沒少花,罪也沒少受,但是效果並不佳。

    後來醫生建議我手術治療。在我猶豫徘徊之間朋友送了我一盒炎啶安,讓我回家試用一下。說是他的家人有用這個貼劑治好了關節炎。剛開始貼炎啶安的時候貼上膝蓋涼涼的,不一會就開始慢慢的發熱,很舒服,這也是我最開始的感受吧,堅持用了幾天沒想到就見效了,疼痛也有多減輕,看來效果還是非常棒的。

    在接下來的治療中堅持貼炎啶安,平時再用熱敷加速藥物吸收現在我已經把關節炎治好了,當然大家治好關節炎以後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不要再做傷害膝蓋的運動了。

    我現在對於爬山就跟少再去了,治好後的預防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適當是鍛鍊身體但是不能過度。

  • 3 # 骨科健康朱瑜琪

    感謝邀請,一般來講,如果從來沒有膝關節的疼痛、彈響和不適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是可以參加日常的爬山活動的,但如果隨著年齡增加,已經或者曾經出現過膝關節的疼痛,就要注意了,應該選擇游泳或者騎車等替代鍛鍊方式。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對膝蓋的傷害會更大,日積月累,肯定是有傷害的。具體活動的量和時間會因人而異,一般來講,爬山後的第二天,如果沒有膝關節的疼痛不適為標準,如果爬山後出現了明顯的疼痛和不適,說明活動量大了,要善於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活動量。當然日常注意膝關節保暖和鍛鍊,對預防較早發生膝關節退行性改變所致的疼痛很有幫助。

  • 4 # 生活小衛士

    爬山是雖然一項非常好的鍛鍊方式,但在醫學角度講,爬山不利於膝關節的保護。

    首先,上山時,膝關節基本上承擔了自身的所有體重,如果上山路途遙遠的話,無疑對膝蓋帶來很大的損害;而下山時,膝蓋不但承受了自身的重量,還承擔了下山時向下的衝力,當你的下山速度快時,衝擊力也是增大的。

    所以爬山是一項有傷膝蓋的運動

    建議:有膝關節病變的老年人應儘量少爬山;爬山的時候可配帶一副輕便的手杖輔助攀登,可減少行進過程中對膝關節的損傷。下山的時候,如果有纜車最好坐纜車下來。

  • 5 # 相羊吃大饢

    適度的損傷會變得更強

    我認為什麼運動只要適度都有助於健康,過了才會傷身體,所以適度的爬山不會傷膝蓋,還能增強身體素質。

    細細的想一想,其實任何運動只要能增強體質的,是不是都是突破了原先的自己,就像器械訓練增肌一樣,只有破壞了肌纖維,它才能生長,變得更壯更強,這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損傷,結果是變得更強,我們身體的修復能力適應能力也在不斷提高。

    運動保持身體比較舒適的狀態就可以了,一般都不會損傷太大到難於自愈的程度,反而適當的損傷才能強化身體素質,變得更強。

    反而害怕運動損傷身體,這也不敢動那也不敢動,身體素質會慢慢變弱,說白了就是進化論裡說的用進廢退嘍。

  • 6 # 打抿笑

    謝邀。這個問題多方己有闡述,一般來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俗話說,“上山腳杆軟又軟,下山腳杆打閃閃。”上山雖累,但對膝蓋損傷相對小一些,下山看似輕鬆點,但不小心容易摔倒,且對膝蓋影響較大,但也因人而異,特別是上點年紀的人,鍛鍊時儘量以走平路為佳。

  • 7 # paul141319

    爬山是否傷膝蓋?

    膝關節的結構特殊,運動方式選擇不當,或者運動過程中動作不規範都會對膝關節帶來很大的壓力,造成膝關節受損。

    關節受損主要是由於連線關節的軟骨出了問題。關節軟骨是不供血的,受傷之後就沒有血液細胞帶來養分幫忙修復,如果長期受傷或者反覆撞擊,軟骨就會磨得越來越薄。等到薄到沒辦法保護關節兩面骨頭的時候,骨頭就會直接撞到一起,於是就引起了關節損傷。

    只要運動不受傷,動作規範準確就磨損不到軟骨。因為膝關節受力的時候,大部分力都被肌肉吸收了,剩下的力也是分散到骨頭上,而不是到軟骨上。除非肌肉出了問題或者骨頭受了傷,外力才會作用到軟骨上。

    運動能不能損傷膝關節,和受力大小有關。如果你不停地加大膝關節的壓力,膝關節肯定承受不了就會造成損傷。適度的,正確的運動,不僅不會讓關節受傷,還能保護關節。

    選擇好適合的爬山路線和坡度,爬山對膝關節的影響強度和對膝關節的壓力是低於跑步的,所以爬山的影響也應該不大。

    但下山的時候,我們不太好控制膝蓋,由於用力的角度和用力的方向發生了變化,會對膝關節造成的壓力加大,容易導致膝蓋受傷。這也正是我們為什麼常說“上山容易下山難”的原因。所以我們在下山時就要引起注意和重視,要慢點走,或者用登山杖,減輕下肢關節的負荷。

    爬樓梯和爬山一樣,在下樓和下山時都會加大膝關節的壓力,稍有不慎就會加大膝關節受損的機率。所以我們不建議體重大和下肢力量所的人群選擇爬山、爬樓梯作為鍛鍊的方式。

  • 8 # 之心老師談健身

    這個是很多不去跑步、不去爬山的理由,同時也是很多骨科醫生給有膝關節健康問題的病人的勸告:膝蓋要省著用,用多了就沒有了。

    對於這個觀點,我常用一個例子來解讀:如果爬山爬樓會毀膝蓋,那麼我們國家有一個地方的人的膝蓋早就沒有了,那個地方就是山城重慶。我在重慶講課時,走在路上很少看到有騎車的,大家要麼坐車,要麼走路,天天都在爬上爬下的,大家還是那樣的正常生活。

    很多人的膝蓋出現問題,首先是因為平時沒有一個合理的用力模式,在完成一些日常動作的時候膝蓋受到的壓力過大,或者是進行走跑、爬山爬樓等運動的時候,過度的使用膝蓋。比如平時經常做的下蹲動作,很多人習慣的把膝蓋向前屈、身體順著下蹲,但這樣的動作膝蓋以上的體重大部分都集中到膝蓋部位,膝蓋承受很大的壓力,經常如此,膝蓋受傷的風險就會很大。而如果下蹲的時候是先向後屈髖,再順著屈膝下蹲,那麼有相當一部分的壓力就會轉移到大腿下緣,減輕膝蓋的壓力,進而起到保護膝蓋的作用。這個動作是一個日常動作,每天都要完成多少次是沒有數的,日積月累的後果是非常可怕的。所以保護膝蓋首先從改變日常的動作模式入手,肌肉多用點力,關節就少受點罪。

    其次是沒有進行有效的護膝鍛鍊,導致膝蓋周圍的肌肉、韌帶的質量下降,對膝蓋的保護減弱,增加了膝蓋受損的機率。膝蓋跟其他關節一樣,沒有肌肉覆蓋,基本靠韌帶和關節囊來維持穩定,而對韌帶提供支援的就是肌肉了。如果周圍的肌肉以及韌帶的功能下降,那麼膝蓋的保護自然就降低。這樣的膝蓋自然也容易收到傷害。所以我們平時要有意識的進行針對性鍛鍊,提高膝蓋周圍的肌肉韌帶質量。下面就推薦一個鍛鍊膝蓋很好的小動作——小半蹲(或者是扎馬步):

    身體抬頭挺胸站立,雙腳分開約10~15釐米,腳尖朝前,雙手叉腰,腰部收緊。由膝處向下彎曲呈小半蹲,身體大約下降10~15釐米(或者下蹲到有明顯不適的位置),保持靜止,大約蹲10~30分鐘左右。開始時可以先堅持5~10分鐘、休息一下再做,逐步的延長一次堅持的時間。注意:要靜力式蹲穩,臀部向後翹,儘量保持膝蓋不超過腳尖。每天可以在看電視時做30分鐘。這個動作也可以靠牆來完成。

    如果讓膝蓋靜養,那麼後果會更為嚴重:很多由於傷病而不得不固定關節的患者,關節功能都會受到明顯的損失,嚴重的會導致整個關節的能力喪失。

    所以說只要掌握了合理的方法,爬山、爬樓不但不會損傷膝蓋,反而會讓我們的膝蓋更加的健康。

  • 9 # 健康天使工作室

    爬山是一項非常好的有氧運動,但凡事要有個度,過量則傷身。

    身邊有愛爬山的人,大都準備登山杖、護膝,這些用具可以有效的保護膝關節。上下山時使用登山杖,起到助力作用,穿防滑的鞋子,避免摔倒。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可有效地促進血液迴圈。登山時避免摔倒,扶穩護欄,儘量減少磕磕碰碰。一旦膝蓋受到外力衝擊,出現輕微的腫痛,頭三天需要冷敷,消腫止痛。

    爬山,有可能傷膝蓋,在運動前做好保護措施,是可以避免的。

  • 10 # 杏花島

    我們在爬山時,幾乎每個人都會不由自主的就會脫口而出“上山容易下山難”這句諺語,把大家爬山的狀態形容的十分貼切。爬山確實會對膝蓋有損傷,特別是在下山的時候。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逐漸開始直立行走,解放了雙手,從而慢慢發展出了龐大的人類文明,但是卻給我們的雙腿帶來負擔,承擔起身體更多的重量,而膝關節是這一進化的最大“受害者”。膝關節與其他關節相比,周圍缺少足夠的肌群和韌帶來保護,但是需要承擔的力量卻比其他關節大,使膝關節很容易磨損,出現膝關節疼痛,這一點老年人和超重的人應該深有感受。

    而我們在下山或者下樓梯時,膝關節承受的衝擊力大約是人體體重的兩倍,增加了膝關節的負擔,加上爬山時,身體會處於疲勞狀態,更加重了膝關節的損傷。所以爬山這項運動要量力而行,還要掌握一些技巧。上山時可以適當進行熱身活動,使我們的肌肉、韌帶得到拉伸,下山時注意不能速度太快,需準備登山杖或找一根合適的木棍做支撐,同時身體的重心往後靠,前一隻腳站穩之後再把重心移過去,減輕對膝蓋的損傷。

    登山愛好者平時可以做一些運動來保護膝關節,如扎馬步和深蹲,扎馬步可以可以訓練大部分股四頭肌的肌群,增強膝關節的穩定性和牢固性;深蹲可以加強肌肉的韌性。而膝關節不好的人,游泳和騎車應該是不錯的運動方式。

  • 11 # 家庭醫生線上

      爬山是一項很好的戶外有氧運動,備受健身養生者的青睞,但是長期堅持爬山,可能會傷害膝蓋。從解剖學角度分析,膝關節的周圍肌肉薄弱,上、下骨骼形成的槓桿比較長,承受人體86%的重量,在各種運動專案中,其實膝關節是最易受傷的。在爬山時,由於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比平時走路狀態更大,自然也比平時狀態更易受損。爬山過程中膝蓋部位除了承重增加外,還要前後移動、側向扭轉,尤其是膝關節前端的髕骨部位承受壓力最大,因此,爬山對半月板等膝關節輔助結構的磨損比平時會更嚴重。此外,膝關節面薄薄的軟骨也容易在爬山下山過程中受到磨損,久而久之會引起關節疼痛、關節滑膜炎症等。

      爬山過程中膝蓋的損傷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也不用因為擔心爬山損害膝關節就停止這項養生運動。爬山和下山過程中注意避免錯誤的動作和姿勢,儘量減少膝關節部位的承重,是可以避免損害的。

      首先,選擇一雙合適的運動鞋,能夠很好支援踝部,便於控制姿勢。其次,如果需要長途跋涉,準備一對護膝。護膝一是可以制動,二是具有保溫作用。護膝對膝關節及周圍肌肉組織能起到輕度加壓、支撐的作用,可以預防長距離行走後的膝蓋腫脹。但是一定要注意選擇護膝不宜太緊,以穿著舒適為準。第三,如果爬山距離比較長,建議手持一副輕便的手杖,能夠大大降低徒步過程中對膝關節的磨損,手杖還可以降低運動的強度,減輕膝關節的壓力。 第四,養成良好的行走習慣,掌握科學的登山技巧,也能有效預防膝蓋損傷。

  • 12 # 骨科王健醫生

    爬山爬樓梯都是運動,在假期時,一些喜歡運動的夥伴會計劃一起登山;在吃完飯後,也會有走走樓梯的想法。但是,爬山和爬樓梯可能會造成關節炎。

    近年來,患關節炎的越來越多,關節炎患者中,大多數患膝骨關節炎。爬山和爬樓梯都是膝骨關節炎的病因。

    從解剖學角度來分析,在運動時,膝關節很容易受傷的,因為膝關節周圍肌肉比較薄弱。爬樓梯或者爬山時,髖關節、膝蓋等承受的重量是平時走路所承受的幾倍,在這種高負重的情況下,對於膝關節是很不利的。再者,下山的時候還有承受下衝的力量,膝關節的磨損程度會更大。

    在爬山或者爬樓梯的時候,應該緩慢進行,累了就休息一下,考慮一下膝關節的承受程度。在走樓梯是,可以將上身的部分質量轉移在手上,扶著把手走。對於有關節炎的患者,儘可能的不要選擇爬山走樓梯這一類的運動。對於年輕人,運動是要循序漸進的,要有個緩慢增加運動量的過程。對於老年人,運動應該量力而行。

    除了爬山和爬樓梯,還有一些運動對於膝關節是不好的,比如:姿勢不當的快走和騎車。

    快走前應該做熱身運動,為的是讓筋骨舒張開來使肌肉韌帶放鬆拉開。在做完熱身後,應該選擇比較平坦的場地進行。運動時間應該在飯後一個小時之後。這樣可以減少對於膝關節的損傷。

    騎車的時候,每個人的坐墊高度不一,有的喜歡把坐墊調的高高的,有的喜歡儘可能的調低。坐墊的高度會影響到對膝關節的損傷程度。坐墊過高對於關節及腿部韌帶有傷害,坐墊過低,對於肌肉和關節有磨損。所以,應該將坐墊調到適合自己的高度。

    總的來說,爬山和爬樓梯對於膝關節是有傷害的,在做這些運動的時候,應該注意緩慢進行。爬山的時候注意停歇。對於喜歡運動的人,不妨選擇其他的運動專案,騎車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坐墊的高度也要調節一下,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快走是一個不錯的運動,但是運動前要做一下熱身。對於膝關節,平時要注意護理,到了一定年齡,膝關節軟骨退變,做好護理措施很有必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對規模經濟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