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數碼隨時答
-
2 # 攝影集結
蔡司的光學最強,施耐德次之,徠卡隨後。不過蔡司的光學市場主要集中在醫療、工業、科研、航天、軍工等高階市場,相機鏡頭那點利潤它看不起所以已經很久沒有蔡司原廠鏡頭誕生了,現在看到市場上的蔡司鏡頭,絕大部分都是蔡司授權貼牌的(主要是135畫幅基本都是貼牌偽蔡司,在120畫幅上,哈蘇的鏡頭才是真蔡司)。施耐德麼一般搞醫療、工業、航天和電影鏡頭居多,相機鏡頭很少。徠卡的贏利點主要在科研、工業和相機上,因為蔡司原廠不做相機鏡頭(蔡司的玻璃、鍍膜這些貼牌廠家是做不出來的),施耐德也不怎麼做相機鏡頭,所以在攝影領域的話徠卡的鏡頭排名第一這個說法其實沒錯。
-
3 # 戴眼鏡的龍胖娃
1.兩個都是頂級光學品牌,只能說各自有各自的優勢,談不上誰比誰更好。
例如以徠卡旁軸為平臺,比較各自最經典的35mm焦段,單純光學效能上,蔡司的M35/1.4比徠卡的M35/1.4要強,但是蔡司這個鏡頭體積接近三個徠卡M35/1.4,本來比單反更輕巧的旁軸,加了這個鏡頭體積跟單反加裝24-70鏡頭差不多體積了,立馬變得非常不便攜,而同樣體積下要做到徠卡那樣的光學效能,也許蔡司有這個能力但實際上並沒看到蔡司有任何體積相仿、效能接近的鏡頭推出,也許是各自戰略佈局的問題吧,沒有實物,在旁軸小鏡頭+高光學這一點上蔡司已經輸了一仗,反觀蔡司,只要是超越徠卡的鏡頭體積都比徠卡巨大,反過來說,做大鏡頭+高光學其實不難,難的是小鏡頭+高光學,徠卡有一枚價值200萬美金、需要兩個人才能抬起來的超級鏡頭,效能也是遠超蔡司同類產品的。因此,喜歡超強光學效能、不在意攜性那麼可以選擇蔡司,不會讓你失望;而追求便攜、不引起別人反感,隨手塞隨身小包的人文拍攝,則選擇徠卡,體積和光學最平衡的鏡頭。
2.手機鏡頭跟相機不同,鏡組模組只有少數幾家方案公司在做,舜宇光學,臺灣的大立光電等等,感測器和鏡組方案都很成熟,反正都從索尼拿CMOS……每家手機公司可以按照他們現有模組加上自己的定製特性,但素質層面不會超出同級別太多。所以,徠卡、蔡司和索尼無論在相機或者光學領域多麼牛逼,能移植到手機攝像中的技術都很有限,尤其是具體的光學技術(比如非球面鏡片、鏡頭組設計、鍍膜)。鏡組這麼小,你就是用再多非球面鏡片又怎麼樣呢?如果非要比較,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設計思路和軟體上的差別。在徠卡的調教下,華為的雙攝採用了彩色+黑白方案,後期的出片也有所謂的「德味」。徠卡的M Monochrome的感測器是純黑白色的,原理是沒有分色濾鏡只感受光線強弱,不會有RGB彩色感測器,不需要「猜」周圍畫素色,理論上能得到更好的影象,所以華為採用的這種方案也是利用了這一特性(雖然效果甚微吧)。這一點你放到哪家手機設計師身上,可能永遠也想不到這樣的解決方案。
-
4 # 旅遊者參考
可以說,兩個品牌不分伯仲,都是高大上的品牌,價格貴,質量值得信賴。如果硬要分個誰更好,那要看從哪幾個角度去評比。需要結合光學效能、體積、重量、便利各方面去綜合考慮。一個鏡頭的光學效能強了,那麼在體積上重量上就做出了犧牲,變得不便攜。反之,體積小了,重量輕了,光學效能也就降低了。俗話說得好,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看你考慮的側重點是什麼。因此,一般地側重考慮光學效能好壞、其次才考慮笨重便攜性的話就用蔡司鏡頭;而側重於講究輕便第一、攜帶方便,就選擇徠卡鏡頭。
-
5 # 崇州李Sir
蔡司的光學最強,施耐德次之,徠卡隨後。不過蔡司的光學市場主要集中在醫療、工業、科研、航天、軍工等高階市場,相機鏡頭那點利潤它看不起所以已經很久沒有蔡司原廠鏡頭誕生了,現在看到市場上的蔡司鏡頭,絕大部分都是蔡司授權貼牌的(主要是135畫幅基本都是貼牌偽蔡司,在120畫幅上,哈蘇的鏡頭才是真蔡司)。施耐德麼一般搞醫療、工業、航天和電影鏡頭居多,相機鏡頭很少。徠卡的贏利點主要在科研、工業和相機上,因為蔡司原廠不做相機鏡頭(蔡司的玻璃、鍍膜這些貼牌廠家是做不出來的),施耐德也不怎麼做相機鏡頭,所以在攝影領域的話徠卡的鏡頭排名第一這個說法其實沒錯。卡爾蔡司 濾光效果好一點.適用於,拍攝人物和風景,近照. 但還有一點,但目前市場上的蔡司都是貼牌,真正的據說都用在航天上和工業上。電影機阿萊用的鏡頭都是卡爾蔡司的,徠卡 的血統是最純正的,只有徠卡始終堅持精工細作。但徠卡的鏡頭設計能力不是最強的,不如蔡司和施奈德。徠卡原本起家於 機身製造。在超廣角和變焦鏡頭的設計上,它一直落後數碼產品上應用的大都是低端產品,畢竟價位在這裡擺著呢。
回覆列表
萊卡鏡頭與蔡司鏡頭,哪個更好?
題主問題的核心是徠卡鏡頭和蔡司鏡頭,哪個更好?實際這兩者我們都知道,他們雖然都是在鏡頭方和光學方面都有著自己的優勢,但是整體來說徠卡和蔡司目前的業務領域交集不多,所以我們需要有一個比較的界定標準。當然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我個人從手機方面來出發,因為畢竟單反的受眾人群確實有限和手機相比有差距,另外我們平時拍照現一般都是用手機,優勢在於攜帶方便。而且正好目前來說華為一直和徠卡有合作,而vivo系列手機在最近也有宣佈了和蔡司進行深度合作。
蔡司鏡頭的優勢和特色實際從研發角度來說,確實蔡司有很大的有時候,因為作為光學巨頭。首先他成立的時間相對比較早,另外一個方面在於我們也發現蔡司鏡頭實際還是ASML光刻機唯一的供應商,這實際也展示出來了他在鏡片和曝光方面的一些實力。
而蔡司是成立於1846年的時間,在1847年生產第一臺顯微鏡。1866年起,在恩斯特·阿貝和奧托·肖特的協助下逐漸在顯微鏡領域有了很大的發展,並開始生產光學玻璃。1888年蔡司開始涉足攝影業,同時在二戰期間蔡司一直為德軍生產光學產品,同時旗下的T鍍膜成為了德軍重要的科技機密,因為鏡片不會因為反光而暴露位置。而且現在這項技術也是蔡司獨有的優勢所在。另外在1902年開創的“天塞(Tessar)”鏡頭也是當今大部分手機鏡頭進行設計和研發的基礎。
我們實際已經發現了他在光學研發方面的一些成就,確實對於現在的影像方面影響很深。同時也具備頂級的光學工藝和技術。這次蔡司和vivo的合作確實相比華為徠卡要更為強勢,一方面是我們看到了他們共同成立了“vivo蔡司聯合影像實驗室”,更加深度的合作將會讓vivo手機攝影能力上升到新高度,同時蔡司沉澱百年的光學技術和經驗將大幅提升手機影像在光學層面的表現力,搭配vivo在影像演算法、平臺除錯等方面的深厚積累,可以給普通消費者帶來更優秀的影像體驗,同時還可以給整個行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另外我們也看到了vivo在拍照方面的一些優勢。比如在防抖方面在vivoX50系列上採用的微雲臺模組,確實透過對於防抖的控制提升了手機拍照的進光量以及細節。而這次vivoX60系列將會升級到第二代微雲臺防抖,在拍照方面會再次進化,同時搭配上蔡司對於光學影像方面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最佳化,以及蔡司獨家的T*鍍膜等等,相信這次手機影響方面將會有一個大的變革。
徠卡鏡頭的優勢和特色。雖然徠卡成立的時間比較晚在1913年,也是當年Leitz研發部主任Oskar Barnack打造出傳奇性的Ur。Ur是徠卡相機的原型機,使用電影攝影機的35mm底片,同時Ur成為世界第一臺135格式的相機。
而在1954年徠卡釋出M3,它跨時代的設計影響了往後50年裡大部分相機的製造,實際他確實對於相機的體積進行了縮小,讓我們攜帶起來更加方便,但是相比蔡司鏡頭對於光學方面的研發,他確實沒有優勢。因為他更像是尼康和佳能,對於相機單反方面有著自己的優勢,而蔡司對於光學方面的研發確實被應用於各個領域,比如工業,醫療,科研,航空,以及軍工等等多個方面。
當然徠卡和華為的合作,實際我們也看到了,對於華為影像方面的影響確實也很大,比如在手機進光量方面華為研發的RYYB陣列,在夜景下的表現確實很強。雖然和vivo系列採用的方式不同,但是兩者都是向著同樣的目標進發,另外也是受限於手機鏡頭的體積,所以實力確實沒有得到全部的發揮。
總結:實際透過手機方面來評判萊卡和蔡司確實是有些不準確的,但是我們也看到了他們各自的優勢。比如和vivo合作的蔡司確實是利用了蔡司多年來對於光學方面的研發和一些自己獨有的優勢。和華為合作的徠卡,確實我們看到了他們在相機方面有著對於自己的實力和最佳化方案。不過話說回來我們即便是拿他們的產品來進行比較的話,也是各有所長的。我們只能說徠卡和蔡司給時代所帶來的鉅變和影像是不可磨滅的。他們本身也變成了斑駁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他們在光學和影像的實力和研發成果,確實對於現如今的攝影方面影響巨大。
回答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