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非常殘影
-
2 # 老虞同學
做好事,的確是,不會有愉悅感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很多人,是以裝著好人的方式,在做著好事,
所以,
其實,心裡是沒有深層次的愉悅感的,
這種所謂的做好事,所產生的愉悅感,不僅層次低,時間也極為短暫,很快就沒有了。
更加難堪的真相,
是很多人,在外面做好人好事,回到家裡,就好像變了一個人,挑剔,抱怨,亂髮脾氣,
試問,
是在外面的好人,
還是在家裡的惡人,
哪個,才是更為真實的他呢?
所以,
無論從個人,從家庭,還是從社會來說,
倡導每個人,真實而良好的品質,更為重要,
社會上,有時候,人們對於明星們做公益和慈善,吹毛求疵,道德綁架,
其原因,
不在於仇富心理,
而在於,裝好人,真惡人的心態,
那麼,
怎麼辦呢?
要去看見真實的自己,要去面對自己討厭的自己部分,
提升對於自己真正的接納度,
一個對於自己自我接納的人,
對於他人,也是很包容的,
他的日常生活,
並不需要去做好人好事,
與他相處的人,
卻感覺如沐春風,得到鼓舞和啟發,
如果,社會上,
這樣的人,越來越多,
如果,
我們都朝這個方向去發展,
可以預見,
世界必然越來越美好。
-
3 # 慈生慈學堂
幫助別人是一種善良、協助別人是一種智慧、互助合作是一種幸福。好心好世界,好人有有好夢。助人為樂、廣結善緣,讓自己的內心開出安樂的花朵。成人之美,代人之勞。行善積德不能等,一句聖言常隨心。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做人就是要懂得奉獻,懂得奉獻的人才高貴。生命的責任:生命之旅是一種責任,為了這份責任需要去堅持;生命之旅是一種責任,為了這份責任需要去發掘;生命之旅是一種責任,為了這份責任需要去守護;生命之旅是一種責任,為了這份責任需要去努力;生命之旅是一種責任,為了這份責任需要去奉獻;生命之旅是一種責任,需要去擔當“心懷天下、奉獻人類。”
生命的奉獻。生命的本身一直在“奉獻”,當生命降臨的那一刻起,生命就一刻不停的為我們奉獻著。我們要明白:“應該是用生命來啟用我們的心,心為主宰。用心來挖掘我們的生命,借用我們的生命,才創造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以及生命的奇蹟。”啟用心地與生命的同頻共振,來一次賽跑、來一次詩和遠方、長相廝守。
-
4 # 新月清寒
一、人心換人心。
雖然不排除個別的恩中招怨,但更多的是做好事換來別人的善意。透過做好事,與身邊的人和諧相處,是一種快樂;透過做好事向陌生人播撒善良的種子,讓社會更加美好,同樣是一種快樂。
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雖然未必會有鬼神護佑,但冥冥之中自有因果。“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多行不義必自斃”,這不是迷信和詛咒,而是前人總結出的規律,甚至能影響整個家族的命運。
三、做好事是一種修養。
生活中有醜惡也有美好,當自己主動向美好靠攏,整個心態是積極的,樂觀的,不為生活瑣事糾結,不因蠅頭小利煩惱。看似“沒心沒肺”,實為尋求人生幸福的大智慧。
回覆列表
如果做壞事內心不會獲得愉悅感,那麼還會有這麼多壞人熱衷於幹壞事嗎?
關於我的提問,相信你內心早就有了答案。即便你的人生經歷沒有給到一個你很滿意的答案,從我們是群居性動物來看,危害社會群體的行為是肯定會被排斥的,換言之,大多數做壞事的人內心是非常不好受的。我們先來簡單剖析一下人做壞事的原因。
一種是因為利益。人本就貪婪自私,為了生存,我們從古至今一直保持著群居合作的生活方式,同樣為了生存,我們必須為此不擇手段,為自己謀求最大的利益。試問誰未曾做過有損他人利益的事情?即便不一定會對我們有利。
一種是心理狀態和精神狀態下的影響。這種情況下,他們一般已經失去了理智,所謂的道德底線和價值觀基本已經崩塌了,他們做出的任何事情本就沒有任何理性,對於他們而言,又哪有對錯善惡之分?
太陽也光顧汙穢之地,但並沒有因此而被玷汙每個人都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兩者相生相剋,既矛盾也不矛盾。做壞事即便給人們心中帶來無限的黑暗,和無數的夢魘和痛苦,我們也未曾停止作惡。那做好事既能因為同理心而為自己和他人感到快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帶來正能量與貢獻,何樂而不為呢?即便我們失去了同理心所帶來的的愉悅感,但這也是在為社會做出貢獻,最終,這份貢獻會澤被所有人。所以,沒錯,我認為即便做好事內心不會獲得愉悅感,仍然會大批人選擇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