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音鄉情
-
2 # 燕子在新疆
西葫蘆"大肚臍"的危害
西葫蘆"大肚臍"是西葫蘆畸形果的一種症狀,主要在西葫蘆坐瓜期發病嚴重。一旦發病,將會降低西葫蘆的商品性,影響西葫蘆的銷售,降低西葫蘆價格,甚至由於市場競爭性,導致西葫蘆大面積滯銷,嚴重影響農戶經濟效益。
西葫蘆"大肚臍"的發病症狀西葫蘆"大肚瓜"是畸形瓜的一種,是西葫蘆生長中常見的一種現象。主要是瓜中部或頂部異常膨大,嚴重影響西葫蘆產量及質量,降低經濟效益。
西葫蘆"大肚瓜"的發病因素①授粉不良:如果幼瓜在授粉期雖然已經授粉,但是如果果實受精不完全時,僅僅在先端形成種子,種子透過吸收充足養分,先端果肉組織優先發育。最終形成大肚瓜。
②養分不足:在西葫蘆坐瓜期,如果追肥過晚,追肥不足或過猛,使肥水供應不充足,導致植株生長衰弱,極易形成大肚瓜。特別在缺鉀嚴重時極易形成大肚瓜。
④病害因素:在西葫蘆種植過程中常會因為氣候,溫度,溼度,導致病害高發。特別是西葫蘆病毒病發生,導致大肚瓜形成。
⑤品種因素:西葫蘆品種具有產量高,抗病性強的特點。而劣質品種將會適得其反。
西葫蘆大肚瓜防治措施1、品種優選:我們在種植西葫蘆時可選用高產,早熟,適合當地飲食習慣,市場需求,抗病性強的品種作為首選。
2、種子處理:種子表面也是西葫蘆病菌的寄留處,為了防止各種病害發生。可將種子放於55度溫水中浸種,邊倒邊攪,等水溫降到35度時,浸泡3-4小時即可。
3、調控溫度:西葫蘆在各個生長期所需溫度不一,種子生長適宜溫度為15-35度,生長髮育溫度是18-25度。在管理時根據各個生長期的需求,合理調控,才能更有利於養分積累,減少消耗,從而減少大肚瓜形成。
4、肥水管理:西葫蘆根系較發達,所需的養分較多,在追肥時應做好底肥,促苗肥,膨果肥管理,根據作物的需求,使氮磷鉀養分均衡,不可偏施或重施,以免影響植株正常生長或衰弱植株長勢,同時在保證肥水充足情況下,增施硝酸鉀,草木灰等速效鉀肥。或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提高植株含鉀量。田間水分管理堅持前期少後期多的原則,使植物在不同的生長期滿足作物的水分需求,同時減少大肚瓜形成機率。
5、人工授粉:西葫蘆為雌雄同株的作物,為了提高坐瓜率,可透過人工授粉方式。可在8-10點鐘,採摘當天開放的雄花,摘去花瓣,將花粉塗抹在雌花柱頭上,動作要輕,以免損害柱頭。也可採用激素處理,可用40-50毫克/升番茄靈噴灑於雌花柱頭上,但是在配製藥劑時濃度應根據溫度進行,溫度高時濃度要低,溫度低時濃度要高,同時也要注意不可重複噴施,以免產生大肚瓜。
6、及時疏果疏葉:西葫蘆植株葉片較大,容易引起植株相互遮擋,通風透光性較弱,我們可在西葫蘆生長中後期摘除病葉,老葉,增加光照條件,提高植株抗病性。同時發現大肚瓜及早摘除,以免影響其他幼瓜生長。
7、病害防治:西葫蘆病毒病是引起大肚瓜形成的主要病害。我們可用10%磷酸三鈉等藥劑浸種20分鐘,進行種子消毒,同時還應積極防治蚜蟲。如果一旦染病,可用20%病毒A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噴施,每7-10天一次,連噴2-3次。
-
3 # 桂林阿杰哥
西葫蘆“大肚臍”是一種生理性畸形,一般在西葫蘆落花後容易出現,臍部特別大,且向外凸出,商品性差,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抹瓜藥劑使用不當。預防西葫蘆“大肚臍”需注意以下三點:
掌握好抹瓜時間西葫蘆的花朵大都在凌晨4~5時完全開放,等到白天再抹瓜就有點晚了。因此,抹瓜時間應適當提前,以頭天傍晚花朵似開不開時最為合適。
掌握好抹瓜藥的濃度生產中常用的抹瓜藥劑一般為赤黴素。抹瓜藥的濃度應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溫度低時應適當提高,溫度高時應適當降低。如果棚內溫度較高,菜農不知道將抹瓜藥的濃度降下來,就會造成西葫蘆形成很多“大肚臍”果實。另外,還需要做到抹瓜的面積儘量大一些,藥劑濃度儘量小一些。這樣既能達到理想的坐瓜效果,又不會出現藥害,形成“大肚臍”。
掌握好正確的抹瓜方法用一隻毛筆蘸藥後,在西葫蘆幼瓜的對稱位置各抹一道,避免出現瓜條偏頭、大頭或彎瓜。
-
4 # 小徐壹家人
西葫蘆“大肚臍”,指的是西葫蘆在生長過程中出現的臍部特別大,且明顯向外凸出的現象!這嚴重影響西葫蘆的品質,屬於西葫蘆生理畸形的一種表現!
出現“大肚臍”原因
一般落花以後容易出現西葫蘆“大肚臍”,出現的一個原因在於藥劑抹瓜時在用量、時間、操作方式上存在一些問題,導致西葫蘆臍部生長畸形!另一個原因留瓜多,不蔬瓜,瓜條生長髮育所需營養不足,會阻礙瓜條正常生長,形成“大肚臍”!
怎麼防治西葫蘆“大肚臍”
1.一定要注意抹瓜時抹瓜藥劑的使用濃度!濃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影響西葫蘆的品質!另外特別要強調的是一定要注意溫度對於西葫蘆抹瓜的影響,溫度如果偏高,建議農戶在抹瓜時應適當降低濃度,溫度如果偏低,在抹瓜時應增加濃度,這裡出現“大肚臍”瓜可能就是因為大棚溫度過高,農戶沒有減少抹瓜藥劑濃度!
2.抹瓜時應適當的增加塗抹面積,進而降低區域藥劑濃度,避免產生畸形!
3.在抹瓜時間選擇上建議農戶一定要選擇花開時開始,這裡建議以頭天傍晚花朵似開不開時最為合適。避免過早或抹瓜時花朵將要閉合,從而影響抹瓜質量!
4.在抹瓜的同時,建議與噴施藥劑結合,透過不用點花的抹瓜藥劑噴施能提高坐果率;也可以透過人工對花來實現抹瓜。
5.及時疏果疏葉,保持田間通風,同時衝施中微量營養水溶肥等增加長勢,避免養分不足的情況。
-
5 # 大輝拍拍拍
西葫蘆大肚臍,說的是西葫蘆在生長的過程中出現了臍部比較大,明顯向外突出,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西葫蘆的品質,屬於西葫蘆生長過程中的畸形表現。
怎麼預防西葫蘆大肚臍的出現呢?
第一:要特別注意抹瓜時抹瓜藥劑的濃度使用。濃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否則將影響西葫蘆的品質。抹瓜要也要注意溫度對西葫蘆的影響,溫度如果偏高,種植戶在抹瓜時應當降低藥劑濃度,溫度偏低,抹光時應增加藥劑的濃度。
第二:在抹瓜時期,應適當增加塗抹面積來降低區域藥劑的濃度,來避免西葫蘆的畸形出現。
第三:抹瓜的時間一定要選擇花開時,可以選擇在頭天傍晚花朵似開非開時為最佳時間。時間不要過早或者抹瓜時花朵即將閉合,這也能影響西葫蘆的質量。
第四:抹瓜時最好與噴施藥劑一起,可以透過人工對花來實現木瓜,做法是摘取雄花,去掉花瓣兒,對準雌花柱頭輕輕塗抹,使其均勻授粉。
第五:要及時疏果疏葉、保持田間通風同時沲入微量營養水溶肥等增加長勢,避免營養不足。
最後建議種植西葫蘆的農戶,可以一方面進行抹瓜,一方面可以透過田間管理疏果疏葉、增施營養肥料提高西葫蘆長勢來避免西葫蘆大肚臍。
-
6 # 梁家小陽子
西葫蘆“大肚臍”是一種生理性畸形,一般在西葫蘆落花後容易出現,臍部特別大,且向外凸出,商品性差,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抹瓜藥劑使用不當。預防西葫蘆“大肚臍”需注意以下三點:
掌握好抹瓜時間西葫蘆的花朵大都在凌晨4~5時完全開放,等到白天再抹瓜就有點晚了。因此,抹瓜時間應適當提前,以頭天傍晚花朵似開不開時最為合適。
掌握好抹瓜藥的濃度生產中常用的抹瓜藥劑一般為赤黴素。抹瓜藥的濃度應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溫度低時應適當提高,溫度高時應適當降低。如果棚內溫度較高,菜農不知道將抹瓜藥的濃度降下來,就會造成西葫蘆形成很多“大肚臍”果實。另外,還需要做到抹瓜的面積儘量大一些,藥劑濃度儘量小一些。這樣既能達到理想的坐瓜效果,又不會出現藥害,形成“大肚臍”。
掌握好正確的抹瓜方法用一隻毛筆蘸藥後,在西葫蘆幼瓜的對稱位置各抹一道,避免出現瓜條偏頭、大頭或彎瓜。
為什麼出現“大肚臍”?
一般落花以後容易出現西葫蘆“大肚臍”,出現的一個原因在於藥劑抹瓜時在用量、時間、操作方式上存在一些問題,導致西葫蘆臍部生長畸形!另一個原因留瓜多,不蔬瓜,瓜條生長髮育所需營養不足,會阻礙瓜條正常生長,形成“大肚臍”!
1、授粉不良,花粉分佈不均,使授粉不足的部位呈凹陷狀。
2、溫度過高和過低都會影響光合效率,使製造的營養不足,抑制了果實的發育,而形成畸形瓜。
3、水肥不當產生畸形瓜,西葫蘆坐瓜初期肥水供應不足易形成尖嘴瓜,中期肥水不足易形成細腰瓜,後期肥水不足會形成細長歪把瓜,但是中期肥水過猛又易形成大肚瓜。
如何防治西葫蘆“大肚臍”?
首先一定要注意抹瓜時抹瓜藥劑的使用濃度!濃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影響西葫蘆的品質!另外特別要強調的是一定要注意溫度對於西葫蘆抹瓜的影響,溫度如果偏高,建議農戶在抹瓜時應適當降低濃度,溫度如果偏低,在抹瓜時應增加濃度,這裡出現“大肚臍”瓜可能就是因為大棚溫度過高,農戶沒有減少抹瓜藥劑濃度!
第二在抹瓜時應適當的增加塗抹面積,進而降低區域藥劑濃度,避免產生畸形!
第三在抹瓜時間選擇上建議農戶一定要選擇花開時開始,這裡建議以頭天傍晚花朵似開不開時最為合適。避免過早或抹瓜時花朵將要閉合,從而影響抹瓜質量!
第四在抹瓜的同時,建議與噴施藥劑結合,透過不用點花的抹瓜藥劑噴施能提高坐果率;也可以透過人工對花來實現抹瓜,操作如下:摘取雄花,去掉花瓣,對準雌花柱頭輕輕塗抹,使授粉均勻!
第五及時疏果疏葉,保持田間通風,同時衝施中微量營養水溶肥等增加長勢,避免養分不足的情況!
對於西葫蘆“大肚臍”問題,建議農戶一方面科學進行抹瓜,另一方面透過田間管理疏果疏葉、增施營養肥料等提高植物長勢,進而避免“大肚臍”!
回覆列表
西葫蘆也叫筍瓜,其營養價值豐富,商品價值高,在農村常見它被作為經濟作物規模種植;在種植過程中,有種植戶反映西葫蘆會出現大肚臍現象;根據農業植保技術人員介紹,西葫蘆大肚臍現象有五種原因可造成,分別是種源,微肥缺乏,病蟲害,授粉不良和環境汙染;種植戶可對照這五種誘因辨別對待,及時採取應對預防措施。西葫蘆大肚臍的原因
一,種源;西葫蘆大肚臍與種子有一定的關係;比如西葫蘆在留種時選擇了病株種源,或者種子成熟度不高,種子發育不良,儲存種子的時候受到了化學輻射,受潮,黴變等因素,都可致使種子在繁育和生長過程中發生基因變異,造成西葫蘆大肚臍現象。
二,微肥缺乏;據種植戶反映,西葫蘆種植時施入大量的熟腐農家有機肥,更能提升西葫蘆的產量和質量;西葫蘆攝入適量的磷鉀硼肥,更能促使西葫蘆瓜正苗青;如果種植時偏施氮肥,會造成西葫蘆微量元素缺乏,形成大肚臍現象。
三,病蟲害;如果西葫蘆在生長過程中,遭遇到病蟲害侵擾且沒有得到有效防治,西葫蘆會長出大肚臍的果實,造成品質下降和商品效能下降;比如西葫蘆瘤腫病,白粉病,菌核病等均可致使西葫蘆大肚臍。
四,授粉不良;西葫蘆在在抹瓜過程中,選擇的時間,溫度,藥物劑量,和抹瓜部位,輕重程度,都會造成西葫蘆授粉不良形成大肚臍現象;另外,抹瓜後不注意疏瓜,保持合理的光照和水肥供給,也是西葫蘆大肚臍的誘因。五,環境汙染;如果西葫蘆種子經歷過生物輻射,種植的土地受到工業汙染,以及種植地周邊的水源,空氣,肥料,有汙染源,均會致使西葫蘆生長變異,果實畸形,包括大肚臍現象。西葫蘆大肚臍的預防措施一,優選種源;西葫蘆選種應選擇植株健壯,生長旺盛,無病蟲害危害,成熟度高,發育良好的無汙染的植株果實作為種源;儲藏過程中無黴變,受潮,鼠嗑蟲蛀;催芽前要用10%的磷酸三鈉溶液浸泡30分鐘,或者使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分鐘然後清水洗滌後再催芽;從種源上杜絕攜帶病源播入。
二,水肥管理,西葫蘆是一種喜溼潤土壤不耐旱不耐澇的嬌嫩作物,喜歡土壤肥沃土質疏鬆的生長環境;在種植前,對土地畝施3000公斤的熟腐農家肥為基肥,並配施適量的磷鉀硼微肥;生長過程中,保持土壤溼潤,分段實施苗肥,返青肥,生長肥和花蕾肥的施入,保持土壤合適的微量元素,可減少和杜絕西葫蘆大肚臍的發生。
三,病蟲害防治;在種植前,要對種源藥物浸種後再催芽播入;深翻土地並曬墒,施入農家肥需作滅菌處理;生長過程中,如果發生病蟲害,應在農業植保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及時施治,減少和杜絕病蟲害造成西葫蘆大肚臍的發生。
四,提升授粉質量;在稀釋赤黴素過程中,嚴格按照說明勾兌溶液,並結合植株長勢,旺者就輕,弱者偏重的抹花;根據溫溼度和開花閉花時間選擇抹花時間,最好透過人工抹花提升坐瓜率,透過對稱抹瓜和增加抹瓜面積減少西葫蘆藥害形成大肚臍現象。五,遠離汙染源;在種植西葫蘆之前,應充分評估西葫蘆的種植環境,如果土壤經歷過工業汙染,或者水源正在遭受汙染,應不將此地作為種植西葫蘆種植的首選之地;如果附近有空氣汙染,也儘量不再此地種植西葫蘆。結論綜上所述,西葫蘆大肚臍的主要誘因是種源,水肥不當,病蟲害,抹瓜不良,和環境汙染造成的;另外,植株庇廕,光合能力差,通風不暢也是造成西葫蘆大肚臍的間接誘因;種植戶需根據西葫蘆長勢,綜合評估西葫蘆大肚臍的原因,採取科學安全有效的應對措施,防止西葫蘆大肚臍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