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事考試網官網 http://www.cpta.com.cn/
考試介紹 http://www.cpta.com.cn/GB/373102/index.html
造價工程師考試要求
http://www.cpta.com.cn/n1/2018/0112/c373102-29761375.html
四年內透過四門科目:《工程造價管理基礎理論與相關法規》、《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工程造價計價與控制》和《工程造價案例分析》
我是2017年首考,趕上最後一批兩年滾動制,2018年後改革為四年滾動制。我是2018年透過的造價師,說說我的經歷和建議吧!
2017年我報考後複習到一半時,發現計量這門課知識點好多且零散,而我記性不好,果斷放棄不再深入複習這門課,最終這門課差6分沒透過,畢竟沒看書服氣,再接再厲2018年通過了。
取捨策略是針對普通智商,又精力和時間不足的我,選擇“曲線救國”只是多花些時間,那好過開足馬力齊頭並進,最終臨考精神萎靡,本來有把握的科目反而沒透過。
當然智商高的你們完全可以一年拿下,真心羨慕和佩服。
1.速度:每位改卷老師分配試卷不少,如果改得慢,管理人員會過來提示;
2.字眼:給分制,參考標準答案,有相近意思酌情給相應分,寫錯的不扣分;
3.尺度:評分尺度要統一,每份試卷至少經兩位老師的手,如果評分相差大需重新評。
特別提醒大家,試卷都是掃描到電腦中,字跡潦草的會更加模糊,如果看不清內容,可以不給或少給分,考試寫字不一定要好看但一定要清晰整齊。
每位老師一天看幾百上千份試卷,我也是經歷了才能真正體會字跡清晰的試卷是多麼讓人心情舒暢呀!給分時肯定也舒暢著給。
要想拿分:
1.首先保證字跡清晰(如果寫字不在水平線上的,可以用尺子抵在紙上,像畫直線順著尺子寫);
2.答題答重點字眼,最好邏輯性地列出1、2、3點;
3.別寫太多不沾邊的內容浪費時間,別妄想會給苦勞分(別人口乾舌燥,你給送上梆硬的饃,不被打就不錯了)。現在想來我教師資格筆試能透過估計多少得益於此。
任何事都有規律規則,摸透它會事半功倍,如果你硬要逆向而行那我也拉不住你。
思維導圖、聽網課、把自己當成老師。
(一)思維導圖,我理解為目錄法,一本書拿在手上,切忌直接翻到正文第一頁,請先把目錄看完。目錄就類似人的經絡,經絡通人自然就舒坦,它是整本書的構架和靈魂。
如果你不看目錄,就如同看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當然有效果但治標不治本,可能看完整本書感覺像沒看或懵懵懂懂。
考交通部公路造價工程師(甲級)的那年,好多人扛著課本在考場前的臺階或花壇坐凳上一頁頁快速翻著,我拿著幾頁目錄悄悄站到遠處,怕別人以為我拿的是非法資料。
有句話“把書本從薄讀厚,最後再由厚讀薄”,目錄就是那個“薄”,如果你能把目錄串起來(每章節之間的邏輯關係)那更好。
分析完目錄,整本書的輪廓基本形成,你也會對這本書產生好奇想探究一二,這樣你讀“厚”不會那麼枯燥乏味,也不那麼容易忘記內容。
讀“厚”的過程,我想起一位大學老師說的話,至今記得:遇到不懂的知識,你先接受它,慢慢的,你就會懂它。
所以提醒喜歡較真的朋友,有些知識點不大明白,可以先接受它或放下,儘量先把簡單易懂的學好找點成就感,等你看完整本書或許就會豁然開朗,這也是知識的潛移默化和進階吧。
學完知識還得累總:
比如有些一通百通的知識點:工程經濟經典公式F=P(F/P,i,n),F=A(F/A,i,n),其他P=F()、P=A()、A=F()、A=P()就可以透過經典公式互相推導即可,不需要記住全部公式。
比如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工程造價計量砌築工程中磚砌體不包括勾縫,而石砌體包括勾縫,因為磚砌體(除清水磚牆外)還需要後期進行牆面抹灰所以不需要勾縫,而石砌體不再進行抹面直接外露為了美觀所以需要勾縫。
針對上述這些內容你把它們單列出來放在一起,經過對比、找茬和總結將其生活常識化就會清晰明朗,也不會覺得知識點怎麼那麼多,記不住或記錯記混淆。
讀“厚”完再到“薄”翻回目錄,每章節重點內容都能像珠簾一樣一串串或像一棵樹由樹根向上樹幹分枝到樹葉浮現在腦海中。
(二)聽網課(我不是網校老師,也不是淘寶商家),大家工作一天回家還要看書是挺累的,這時你聽老師講課,至少感覺有人陪著你學習或許會沒那麼累,而且有經驗的老師知道側重點,比起自己盲目通篇看書效率速度也會提高很多。
建議你選準自己喜歡而且大家都評價不錯的老師,我就喜歡聲音好聽普通話標準且邏輯思維清晰,同時會建立框架的老師。
比如造價師案例這門課我就特別喜歡王玲老師,不光理論知識講解透徹,應試技巧和戰術也異常好使,我當時考試最後一道大題的計算有20分全部沒寫,最後還超出分數線20多分。
如果你聽幽默的老師講課也不一定讓你輕鬆學到知識,如果這些幽默的點是與知識點本身有聯絡的還好,如果是扯課外完全不相關的只是為了活躍氣氛,我覺得一個浪費時間,二個最後會發現沒學到真正的知識倒是記住了這些笑話。
因為我們不是在校學生時間大把揮霍,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裡需要的是乾貨好儲存不變質。
也別盲目追隨大師的課(比如造價案例一位男老師被稱為考神,可能我智商不高總覺得聽著費勁),大師境界太高容易架空基礎,可能作為後期提煉是不錯的選擇。不過你聽習慣某位老師的課,突然聽其他老師的課可能也會不適應,要不還是從一而終吧!
(三)把自己當老師,這得益於我當了三年高職老師,上課前得先備課,可能自己懂了知識點,可是怎麼講明白給學生聽又是另一回事。
經過實踐發現聯絡日常生活的實物或編個曲子段子,讓學生能看到能想象出來或覺得有意思最有效。
比如:我們省份的定額中規費的計算基數是人工費,“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讓規費與人工費聯絡起來;管理費和利潤的計算基數是人工費和機械費之和,“管理需要人,利潤靠機械,二者不可缺”。
所以在學知識點的時候你就當有人要問,你怎樣才能教會他,或許你就會聯絡身邊的實物編個順口溜。經過這個過程會把知識點理解更透徹,感覺能駕馭它自然不容易忘記。
摸索學習的方法,比學習內容本身更有必要,用方法學內容輕鬆自如。
取捨、技巧、方法這些我也單獨或組合運用在工作和生活中,發現都能起到不錯效果,得心應手加點成就感最讓人有動力。
華人事考試網官網 http://www.cpta.com.cn/
考試介紹 http://www.cpta.com.cn/GB/373102/index.html
造價工程師考試要求
http://www.cpta.com.cn/n1/2018/0112/c373102-29761375.html
四年內透過四門科目:《工程造價管理基礎理論與相關法規》、《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工程造價計價與控制》和《工程造價案例分析》
我是2017年首考,趕上最後一批兩年滾動制,2018年後改革為四年滾動制。我是2018年透過的造價師,說說我的經歷和建議吧!
一、取捨2017年我報考後複習到一半時,發現計量這門課知識點好多且零散,而我記性不好,果斷放棄不再深入複習這門課,最終這門課差6分沒透過,畢竟沒看書服氣,再接再厲2018年通過了。
取捨策略是針對普通智商,又精力和時間不足的我,選擇“曲線救國”只是多花些時間,那好過開足馬力齊頭並進,最終臨考精神萎靡,本來有把握的科目反而沒透過。
當然智商高的你們完全可以一年拿下,真心羨慕和佩服。
1.速度:每位改卷老師分配試卷不少,如果改得慢,管理人員會過來提示;
2.字眼:給分制,參考標準答案,有相近意思酌情給相應分,寫錯的不扣分;
3.尺度:評分尺度要統一,每份試卷至少經兩位老師的手,如果評分相差大需重新評。
特別提醒大家,試卷都是掃描到電腦中,字跡潦草的會更加模糊,如果看不清內容,可以不給或少給分,考試寫字不一定要好看但一定要清晰整齊。
每位老師一天看幾百上千份試卷,我也是經歷了才能真正體會字跡清晰的試卷是多麼讓人心情舒暢呀!給分時肯定也舒暢著給。
要想拿分:
1.首先保證字跡清晰(如果寫字不在水平線上的,可以用尺子抵在紙上,像畫直線順著尺子寫);
2.答題答重點字眼,最好邏輯性地列出1、2、3點;
3.別寫太多不沾邊的內容浪費時間,別妄想會給苦勞分(別人口乾舌燥,你給送上梆硬的饃,不被打就不錯了)。現在想來我教師資格筆試能透過估計多少得益於此。
任何事都有規律規則,摸透它會事半功倍,如果你硬要逆向而行那我也拉不住你。
三、學習方法思維導圖、聽網課、把自己當成老師。
(一)思維導圖,我理解為目錄法,一本書拿在手上,切忌直接翻到正文第一頁,請先把目錄看完。目錄就類似人的經絡,經絡通人自然就舒坦,它是整本書的構架和靈魂。
如果你不看目錄,就如同看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當然有效果但治標不治本,可能看完整本書感覺像沒看或懵懵懂懂。
考交通部公路造價工程師(甲級)的那年,好多人扛著課本在考場前的臺階或花壇坐凳上一頁頁快速翻著,我拿著幾頁目錄悄悄站到遠處,怕別人以為我拿的是非法資料。
有句話“把書本從薄讀厚,最後再由厚讀薄”,目錄就是那個“薄”,如果你能把目錄串起來(每章節之間的邏輯關係)那更好。
分析完目錄,整本書的輪廓基本形成,你也會對這本書產生好奇想探究一二,這樣你讀“厚”不會那麼枯燥乏味,也不那麼容易忘記內容。
讀“厚”的過程,我想起一位大學老師說的話,至今記得:遇到不懂的知識,你先接受它,慢慢的,你就會懂它。
所以提醒喜歡較真的朋友,有些知識點不大明白,可以先接受它或放下,儘量先把簡單易懂的學好找點成就感,等你看完整本書或許就會豁然開朗,這也是知識的潛移默化和進階吧。
學完知識還得累總:
比如有些一通百通的知識點:工程經濟經典公式F=P(F/P,i,n),F=A(F/A,i,n),其他P=F()、P=A()、A=F()、A=P()就可以透過經典公式互相推導即可,不需要記住全部公式。
比如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工程造價計量砌築工程中磚砌體不包括勾縫,而石砌體包括勾縫,因為磚砌體(除清水磚牆外)還需要後期進行牆面抹灰所以不需要勾縫,而石砌體不再進行抹面直接外露為了美觀所以需要勾縫。
針對上述這些內容你把它們單列出來放在一起,經過對比、找茬和總結將其生活常識化就會清晰明朗,也不會覺得知識點怎麼那麼多,記不住或記錯記混淆。
讀“厚”完再到“薄”翻回目錄,每章節重點內容都能像珠簾一樣一串串或像一棵樹由樹根向上樹幹分枝到樹葉浮現在腦海中。
(二)聽網課(我不是網校老師,也不是淘寶商家),大家工作一天回家還要看書是挺累的,這時你聽老師講課,至少感覺有人陪著你學習或許會沒那麼累,而且有經驗的老師知道側重點,比起自己盲目通篇看書效率速度也會提高很多。
我各科分別選擇的老師:管理(達江)、計價(李娜)、計量(李毅佳)、案例(王玲)。建議你選準自己喜歡而且大家都評價不錯的老師,我就喜歡聲音好聽普通話標準且邏輯思維清晰,同時會建立框架的老師。
比如造價師案例這門課我就特別喜歡王玲老師,不光理論知識講解透徹,應試技巧和戰術也異常好使,我當時考試最後一道大題的計算有20分全部沒寫,最後還超出分數線20多分。
如果你聽幽默的老師講課也不一定讓你輕鬆學到知識,如果這些幽默的點是與知識點本身有聯絡的還好,如果是扯課外完全不相關的只是為了活躍氣氛,我覺得一個浪費時間,二個最後會發現沒學到真正的知識倒是記住了這些笑話。
因為我們不是在校學生時間大把揮霍,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裡需要的是乾貨好儲存不變質。
也別盲目追隨大師的課(比如造價案例一位男老師被稱為考神,可能我智商不高總覺得聽著費勁),大師境界太高容易架空基礎,可能作為後期提煉是不錯的選擇。不過你聽習慣某位老師的課,突然聽其他老師的課可能也會不適應,要不還是從一而終吧!
(三)把自己當老師,這得益於我當了三年高職老師,上課前得先備課,可能自己懂了知識點,可是怎麼講明白給學生聽又是另一回事。
經過實踐發現聯絡日常生活的實物或編個曲子段子,讓學生能看到能想象出來或覺得有意思最有效。
比如:我們省份的定額中規費的計算基數是人工費,“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讓規費與人工費聯絡起來;管理費和利潤的計算基數是人工費和機械費之和,“管理需要人,利潤靠機械,二者不可缺”。
所以在學知識點的時候你就當有人要問,你怎樣才能教會他,或許你就會聯絡身邊的實物編個順口溜。經過這個過程會把知識點理解更透徹,感覺能駕馭它自然不容易忘記。
摸索學習的方法,比學習內容本身更有必要,用方法學內容輕鬆自如。
取捨、技巧、方法這些我也單獨或組合運用在工作和生活中,發現都能起到不錯效果,得心應手加點成就感最讓人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