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陳宮三國第一猛將呂布麾下謀臣,性格剛強忠貞,又足智多謀才華出眾。他如果歸順曹操,在曹操討伐一代奸雄、東漢一位悍將兼一朝權臣董卓時,以陳宮的高超謀略肯定能擊敗董卓。

  • 2 # 寒家小子

    不能。十八路諸侯雖然看似人多勢眾,氣勢洶洶,但實際這些諸侯毫無凝聚力,都是自成系統,各有各的盤算的。他們本身就心不齊,面對董卓那樣率領極具戰鬥力的涼州軍,自然難有作為。

    會盟之初,眾人推舉袁紹做盟主,理由很簡單:“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袁紹善於表演,推辭再三,方才應允。袁紹上臺,宣誓盟約,歃血為盟。袁紹讓弟袁術掌管糧草。孫堅作先鋒,帶領部下直奔泗水關。孫堅剛到,大獲全勝。孫堅向袁術催糧草,袁術聽信讒言,於是,袁術不發糧草,孫堅又遇到勁敵華雄,打又打不過,後勤又沒有保障,只能大敗而歸。袁紹憑著門第身份登上盟主寶座的,他只看重門第身份,而不看本事。雖然虎牢關前三英戰敗呂布,戰敗呂布,但劉關張仍然得不到重用。

    董卓聽信李儒的建議,遷都長安。董卓劫了天子后妃,洛陽富戶盡斬於城外,搶劫其財產;又把百姓編作一隊,讓軍士驅趕,百姓死傷無數,軍士又淫人妻女,殺人放火,焚燬宗廟。曹操眼見董卓西去,要袁紹乘勢追襲,袁紹說:“諸兵疲睏,進恐無益。”一句話就打發了曹操。實際上是,按兵不動,就是不去追趕。曹操眼見戰機要白白的丟掉,大怒曰:“豎子不足與謀!”他氣憤不過,統帥一萬多兵馬,帶著夏侯惇等大將,追擊董卓。無奈遇到埋伏,兵敗逃走,身邊只剩五百多人。孫堅看透了時事,得了傳國玉璽,就要跑到江東做一方霸主。曹操見袁紹等人各懷異心,料不能成事,自引軍投揚州去了。自此,轟轟烈烈的十八路諸侯分崩離析,各歸各路,分道揚鑣。  

    十八路諸侯大多數並不是真的要討伐董卓,也不是要恢復漢室江山。諸侯所要得的是利益,而不是什麼大義。

    即便當時陳宮歸於曹操,也難有什麼大的作為。諸侯心不齊,曹操自身實力不夠硬,兵將操練不濟,沒有實戰經驗,對上以呂布為首的作戰經驗豐富的董卓軍,結果可想而知。頂多也就是,規勸一下曹操,防止中伏,不至於慘敗。

  • 3 # 三驢大夫

    這個問題未區分了歷史和小說。在歷史這不是個合理的問題,因為陳宮叛離曹操時董卓已死。

    在《三國演義》小說中,曹操刺殺董卓未成,逃至中牟縣被捕,縣令陳宮放走曹操,與曹操一起逃亡。在曹操殺害呂伯奢一家後,陳宮以為曹操無義而離他而去。之後曹操聯絡眾諸侯起兵伐董卓。在這個基礎上,才有“如果陳宮歸順曹操,討伐董卓時曹操能不能打敗董卓”的問題。

    在《三國志》的記載中,陳宮本是曹操部將,至於之前陳宮的經歷,陳宮何時及如何成為曹操部將的,正史中未載。曹操要東征徐州的陶謙,因而委任自己的朋友張邈與陳宮一起守兗州。因為曹操不久前誅殺了和自己有怨恨的名士邊讓,引起陳宮等人的極大不滿,於是陳宮與張邈迎接呂布為兗州牧,並在濮陽之戰中大敗曹操(見於《三國志·呂布傳》)。這件事,後來陳琳為袁紹寫的《討曹檄文》(見於《三國志·袁紹傳》注)中有所描述:

    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逸,天下知名,以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被梟首之戮,妻孥受灰滅之咎。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故躬破于徐方,地奪於呂布,彷徨東裔,蹈據無所。

    曹操因殺害邊讓使得陳宮背叛,迎呂布,佔了曹操的老窩兗州。這時董卓已被王允呂布誅殺,董卓部將攻克長安,呂布逃出長安,才會流離到東方,依附於河內太守張楊。這才會有陳宮迎降呂布的事情。陳宮無論是歸順還是叛離曹操,都與早已死去的董卓無關。

    如果據小說而言,陳宮沒有離曹操而去,參加了十八路伐董卓的戰爭,以董卓之強,十八路諸侯之相互拆臺、構心鬥角,僅僅加上一個陳宮,也是打不敗董卓的。

  • 4 # 史海清流

    曹操不缺人才,身邊多一個陳宮不過是多了一張嘴!

    其實陳宮在曹操逃離洛陽時,在中牟縣任縣令。當時曹操路過中牟縣時被看守城門的衙役認出來是‘刺殺董相國的曹賊’,於是被押入官府審判,陳宮知道這人是曹操後,表面上對曹操斥責,而內心深感曹操忠於國家,為國為民,手刃董賊的壯舉,於是拋妻棄子,選擇跟曹操在亂世殺出一條血路來……

    他們在尋找袁紹等一大批諸侯準備討伐董卓時,陳宮曹操兩人偶遇曹操父親的故人呂伯奢,於是被呂伯奢邀請到家裡吃飯喝酒,當呂伯奢去城裡買好酒的時候,曹操和陳宮誤以為呂伯奢想去城裡給官府通風報信,讓他們來抓曹操。於是痛下殺手,把呂伯奢的家眷全部殺死,而後曹操又怕呂伯奢知道實情,索性把呂伯奢也殺了……這便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出處。

    然而這引起了陳宮的不滿,陳宮跟著曹操出來混是為了為國殺賊,為民除害的,可是陳宮想不到也想不通曹操竟然能做出濫殺無辜的事,於是和曹操爭執起來,而後憤然與曹操分道揚鑣,“曹操走陽關道,陳宮走獨木橋”。即使曹操討伐董卓時有陳宮在身旁協助,由於兩人誰都不向誰讓步,因此曹操有陳宮和無陳宮都一樣。

    之後兩人再相見,已經是曹操和呂布在下邳之戰的決戰。由於呂布智力不足且妄自尊大,又不聽陳宮勸告的弱點,導致呂布方軍心渙散,兵敗如山倒,陳宮也被曹軍俘虜,如此一來,曹操和陳宮分離數年終相見。

    陳宮喜歡提建議,而曹操身邊謀士多如牛毛,有荀彧、程昱、賈詡等人為他支招,曹操即使容得下他,也大機率冷落、邊緣化。

    陳宮即使選擇曹操,曹操也不會再聽他的什麼建議,兩人政治理想和人品性格完全不同,破鏡難重圓吶。於是陳宮只想要乾脆利落的死掉,曹操也無話可說。

    這是《三國演義》記載曹操和陳宮的臨終對話

    對話陳宮被俘,徐晃解陳宮至。操曰:“公臺別來無恙!”宮曰:“汝心術不正,吾故棄汝!”操曰:“吾心不正,公又奈何獨事呂布?”宮曰:“布雖無謀,不似你詭詐奸險。”操曰:“公自謂足智多謀,今竟何如?”宮顧呂布曰:“恨此人不從吾言!若從吾言,未必被擒也。”操曰:“今日之事當如何?”宮大聲曰:“今日有死而已!”操曰:“公如是,奈公之老母妻子何?”宮曰:“吾聞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於明公耳。吾身既被擒,請即就戮,並無掛念。”操有留戀之意。宮徑步下樓,左右牽之不住。操起身泣而送之。宮並不回顧。操謂從者曰:“即送公臺老母妻子回許都養老。怠慢者斬。”宮聞言亦不開口,伸頸就刑。眾皆下淚。操以棺柩盛其屍,葬於許都。後人有詩嘆之曰: 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樑材。 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

    簡單闡述的意思是,

    陳宮說:“我今天不過是一死。”

    曹操說:“那你的老母親和妻子兒女怎麼辦?”

    陳宮說:“我聽說以孝道治理天下的人不殺害別人的親人,以仁義治國理政的人不滅絕別人的後代,我老母親和妻子兒女的生死,全在你曹孟德的一句話,我今天既然被俘虜,只求一死,不想別的。”

    於是曹操下令把陳宮家屬接到許昌生活,把陳宮厚葬,兩人對話傳至今日,仍有一番風味。

  • 5 # 青燈小書童

    不討伐董卓的歷史情形是因為霸佔朝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挾天子以令諸侯!董卓的罪行劣跡斑斑,人人得而誅之!討伐董卓主帥是累世三公袁紹也!袁紹兵強馬壯,在各路討伐當中實力最強。東吳孫堅,公孫瓚等實力佔下風!曹操實力弱,兵少將缺。此等形勢下討伐集團以袁紹為核心,曹操英雄謀略很難被採納。此刻陳宮的名氣遠不及曹操,殺陳宮乃是威脅到曹操集團,和討伐董卓失敗兩碼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購買顧客意外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