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林主人
-
2 # 翁子涵
第一項是“人主使人臣雖有智慧,不得背法而專制”意思是君主要使臣下雖有智慧和才能,也不得違法專權。國家律法就是君主對臣子的約束力,這是臣子必須接受遵守的,即使臣子有超人的智慧與才能,也不能違法專權。其實,自恃智慧與才能而違法專權的臣子是最無智慧與才能的臣子。
第二項是“雖有賢行,不得逾功而先勞”意思是雖有賢能的行為,也不能在立功之前得到賞賜。獎罰的前提是以實事為依據,沒有實事何來的依據,沒有依據怎麼能獎罰。程序正義的原則,說明事前獎罰就是錯誤的。第三項是“雖有忠信,不得釋法而不禁”意思是雖有忠信的品德,也不能放棄法紀而不加約束。越是有忠信品德的臣子,越要嚴加管理與防範,因為這樣的臣子君主最容易放鬆警惕,總覺得其為人忠信不會做違法亂紀的事。最後韓非子總結道“此之謂明法。”意思是這就叫彰明法度。依法治國,制定律法只是開始,治國才是關鍵。
-
3 # 清流九九
紅林悟道《韓非子-安危》 第五章 繩內法外
紅林悟道《韓非子-安危》上一章韓非子主要講了安術七“有信而無詐”意思是守信用而不欺詐。安術七是最接近人類社會的人文理念,將人的自主意識與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到了極致。人類之所以有文明,就是因為人類用“信用”思想規範和約束了大家的行為,而不至於走到違法處罰的死迴圈中,更不會走到受自然法則的懲罰和淘汰的地步。有信用就是守契約,守人與天地的契約按時耕作,作息有規律,生活有規則;守人與人的契約主動履行合約承擔責任;守人與組織的契約盡職盡責、遵紀守法。
這樣看來人類的不同文明其實質內涵是一樣的,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罷了,西方人講與上帝的契約信用,華人講與天地的契約信用,只是西方人將“道”宗教神化用“上帝”作為表相,而華人將“道”哲學理化並引申到人類社會最終世俗化為國家律法與社會秩序。法家的依法治國論正是基於這種思想產生的,韓非子的安術也是基於這種思想,總之人類社會的執行與發展要講秩序,而律法是秩序的依據與基礎。
今天講韓非子的危道,何為“危道”就是致使國家危亂的行為與途徑。從名子我們就能看出韓非子更注重危道,安術界定為“術”只是戰術層面,而危道界定為“道”卻是戰略層面,道既是行為與途徑,還是事物內在的邏輯與規律。從安術與危道的界定層次也能看出人性的脆弱,我們常說學壞容易學好難,在沒有教育和法治的前提下人更容易走向人性的陰暗面,文明的價值在於遏制人性的陰暗。
危道一“一曰,斷削於繩之內”意思是砍削木材偏到準線以內,即循私枉法。這是最為形象的比喻,將圓木加工成方木,就要按墨線砍削,但只能砍削墨線以外多餘的,不能砍削到墨線以內,那樣會造成損失與浪費。墨線就是界線,就是標準與規範,是法度。墨線以外就是罪惡,是違法行徑,是必須要砍削掉,如果砍削墨線以內就是枉法,會傷害到守法者,讓守法者受損失,而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循私。腐敗為什麼如此受民眾的痛恨,就是腐敗者借國家的法規與權力損害民眾,中飽私囊。君主為什麼也一樣痛恨腐敗,因為腐敗者動搖了君主的統治地位,因腐敗讓民眾受傷,民眾不單痛恨腐敗者還會對腐敗者所在的執政黨產生懷疑與不信任。治國先治吏,治吏必先治枉法之為。眾多貪腐案件的告破,大多都破在“循私”之處。
危道二“二曰,斷割於法之外”意思是任意裁決,不依據法令。這是危道一的具體表現,也是安術一的反面。安術一講賞罰隨是非,君主按對錯賞罰。顯然危道二的行為違反了安術一的原則,比危道一還危險,危道還有墨線這一界線,只是砍削向內了,而危道二已經沒有了界線一說,無視國家律法,任意裁決,隨自己的喜好自以為是的做決定。這是混亂的開始,管理國家與治理社會最怕的就是混亂沒有秩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全世界肆虐,各國的表現很能說明問題。病毒面前只有生與死的問題,沒有意識形態的問題,能有效遏制病毒能有效保障人民健康就是好制度好國家。中國的偉大在於制度的優越,華人民的偉大在於執行制度,說戴口罩就戴口罩,有一天政府說不用戴了,我想還會有一部分人繼續戴。全華人民統一執行制度,社會不會混亂有秩序,疫情就會有效遏制,直到結束。實事證明中國的辦法是正確的,反觀歐洲與美國,就更加體現出中國製度的優越性。地球村的形成,聖賢之說適用全人類,這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基礎。
【危道:一曰,斷削於繩之內;二曰,斷割於法之外。】
世間一切法皆為“善”而設,為美好生活而服務。絕沒有一部法是損害百姓的法,法就象父母一樣,不管採取什麼行為目的都是為了孩子好。“封城”不是限制自由,而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那種“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的想法現在看來是多麼的愚蠢,生命都沒了,自由又何用,自由又何在?
回覆列表
紅林悟道《韓非子-南面》第五章 明法
紅林悟道《韓非子-南面》上一章韓非子主要講了臣子三種惑亂君主、敗壞法紀的手段。為什麼臣子能惑亂君主和敗壞法紀呢?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一個巴掌拍不響,世間果,必有因。臣子之所以如此肆無忌憚,是因為看到了漏洞,什麼漏洞呢,就是君主釋法。國家律法猶如山川、河流、空氣、Sunny一樣是客觀存在的,人類的主觀活動受到這些客觀條件的約束與限制,尤其是言行,如果一旦客觀存在的國家律法消失了,人的主觀活動將野蠻生長,就如癌細胞一樣。國家律法不僅規定了君臣的關係,還規範了君臣的言行,行政法規確定了臣子的職責、晉升、薪資、權力、免責,都有明確的規則可依,但一旦君主釋法,這一切都沒有了,臣子失去了行為準則,開始主觀活動。
我們總嚮往自由,可什麼是真正的自由,為什麼“自由”是人類至高追求,人類為什麼總想擺脫約束。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自由描述最為精闢的當數道家的《逍遙遊》。《逍遙遊》是戰國時期哲學家、文學家莊周的代表散文,被列為道家經典《莊子·內篇》的首篇。此文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這種自由是思想與精神的自由,擺脫了肉體、自我、世俗、客觀世界的一切約束。其實,這是人類擺脫時光約束的結果,隨意穿行時空之間,即能回到過去又能到達未來。還有比這更加自由的,就是擺脫時光約束後,如能再獲得更強能量就能產生引力,繼而影響時光改變事物,那才是絕對的自由。誰能擁有這樣的能力,是神嗎?
回到現實,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還擺脫不了時光與客觀世界的約束,所以受約束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韓非子的法家學說是世俗入世之學,其智慧之處就在於承認現實,努力改進,趨於完善。所以韓非子在這一節告訴君主管理朝臣的三項原則。
第一項是“人主使人臣雖有智慧,不得背法而專制”意思是君主要使臣下雖有智慧和才能,也不得違法專權。國家律法就是君主對臣子的約束力,這是臣子必須接受遵守的,即使臣子有超人的智慧與才能,也不能違法專權。其實,自恃智慧與才能而違法專權的臣子是最無智慧與才能的臣子。
第二項是“雖有賢行,不得逾功而先勞”意思是雖有賢能的行為,也不能在立功之前得到賞賜。獎罰的前提是以實事為依據,沒有實事何來的依據,沒有依據怎麼能獎罰。程序正義的原則,說明事前獎罰就是錯誤的。第三項是“雖有忠信,不得釋法而不禁”意思是雖有忠信的品德,也不能放棄法紀而不加約束。越是有忠信品德的臣子,越要嚴加管理與防範,因為這樣的臣子君主最容易放鬆警惕,總覺得其為人忠信不會做違法亂紀的事。最後韓非子總結道“此之謂明法。”意思是這就叫彰明法度。依法治國,制定律法只是開始,治國才是關鍵。
【人主使人臣雖有智慧,不得背法而專制;雖有賢行,不得逾功而先勞;雖有忠信,不得釋法而不禁。此之謂明法。】
在公司管理中,老闆同樣要遵守這三個原則,才能體現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不管員工才能多強、品德多高、忠誠多信,都不能法外施恩,更不能法不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