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村裡一害
-
2 # 天津釣友老張
浮漂吃鉛量指的是滿漂浮力,滿漂就是浮漂平水狀態。
在實際垂釣中,由於線組的太空豆、八字環、鉛皮座、漂座以及魚線都是比重大於水的比重的,在水中都有一定的重量,即便是採用無鉤調漂方法,浮漂調平水時,新增的鉛皮重量,也不會再是原有吃鉛量的數值了。
所以,吃鉛2.6克的浮漂,在垂釣中,依然加2.6克的鉛皮,鉛墜在水中就是觸底的狀態,也是屬於釣底的一個形式,但是,釣浮是不可能的了,除非是在釣組的某一個部位附加一個裝置,重新改變釣組的平衡引數,那樣才可以用於釣浮使用。
-
3 # 小黑的漁途
浮漂是臺釣的組成部分,其作用就是與鉤、鉛墜搭建一個平衡體,以動作來反映魚的吃口,充當釣魚人的眼睛。當然,浮漂的使用還會涉及到調釣,什麼條件下浮漂可以釣浮,什麼下可以釣底,這主要取決於浮漂浮力、鉛墜、餌料之間重量的調配。大部分的釣手看到這個問題肯定會給出否定的答案,2.6克吃鉛的浮漂搭配2.6克鉛墜組成的釣組怎麼可能實現釣浮,但這個問題絕不像表面看上去的簡單,這是因為吃鉛量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
浮漂的吃鉛量阿基米德定律告訴我們,物體進入水中就會產生浮力,這個浮力等同於它排開那部分液體的重量。物體產生的浮力如果大於它自身的重量,那該物體在水中就會呈現一個漂浮的狀態,反過來說物體受到的浮力小於自身的重量,那它就會沉入水中。基於以上的原理,浮漂的選材首先就要保證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要大於自身的重量,且要有多餘的浮力用來承載鉤餌以便調釣。
在一條浮漂的尾部裹上鉛皮,接著調整鉛皮的重量讓浮漂的漂目與水面平行,此時鉛塊的重量就是浮漂的吃鉛量。吃鉛量是浮漂的一個重要引數,通常由浮漂商家給出,但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吃鉛量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透過阿基米德定律我們知道物體受到的浮力除了取決於體積之外,還受到液體密度的影響。舉個例子假設商家是在純淨水的情況下取得浮漂吃鉛量數值為2.6,那麼當這條浮漂被放到水密度更高的野河裡,它調平所能攜帶的鉛的重量就會超過2.6。浮漂本身的體積和重量是固定不變的,浸液的密度直接決定了吃鉛量。即使一條浮漂標註2.6的吃鉛量,但實際使用中它能帶起的重量也有可能會大幅超出這個數值,至於能超出多少就取決於兩種浸液的密度差,很多釣友覺得浮漂標註的吃鉛量與實際不符,基本都是這個原因引起的。
釣浮一、釣浮的前提條件
一個釣組能否釣浮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浮漂受到的浮力大於鉛墜、鉤子、釣餌的重量。由於浮漂標註的吃鉛量並不能完全體現其最大的承載力,鉤子、釣餌的重量也不明確,標註2.6克吃鉛的浮漂配上2.6克鉛墜組成釣組能否釣浮,只能透過實際作釣去得出答案。按照問題中的要求把組裝完畢的釣組拋入水中,如果釣組處於懸浮,把它就具備了釣浮的能力,反之就是不具備。
二、什麼情況下釣浮?
臺釣通常把底層魚作為目標魚,作釣方式以底釣為主,但出現以下兩種情況釣魚人就會選擇釣浮。目標魚為上層魚:如果釣魚人的目標是草魚、鰱鱅、翹嘴、鯿魚等上層魚種,那作釣的方式就要釣浮。所謂浮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核心的要點在於確定水層,以上層魚種為目標可以利用飛鉛釣法從淺到深逐層搜尋,根據魚情確定作釣水層。底層魚起浮:有時由於天氣導致水溫出現明顯的斷層,底部水層氧氣不足,底層魚就會上浮離底。這種情況釣魚人就要從原本的釣底改為釣浮,但手法上的處理上與作釣上層魚有明顯的區別。應對底層魚起浮作釣水層搜尋要從底部開始,先讓釣組滿足釣浮的條件,接著透過一點點下拉浮漂確定目標魚所在的水層。
釣底相比於釣浮所需要的條件,釣底相對來說就要簡單不少,原則上釣組的配鉛、鉤、釣餌的重量超過浮漂具有的浮力,那無論怎麼調釣釣餌都是到底的。當然,如果釣組在半水呈現一個整體的漂浮的狀態,那也可以透過調釣的方式來實現釣底。這裡舉個例子一個釣組帶雙餌懸浮在水中並露出2格漂目,釣魚人為了實現釣底就要不斷上拉浮漂的位置,只要釣目大於該釣組半水帶雙餌的調目,即說明鉤餌到底。
釣底的核心在於調釣,其方式根據調目和釣目的關係可分為三種,分別是調目高於釣目的調高釣低、調目等於釣目的調幾調釣、調目小於釣目的調低釣高。當釣組處於調高釣低時,調釣差越大靈敏度就會越高,對應的穩定性就會越差。同樣的,當釣組處於調低釣高時,調釣差越大靈敏度就會越低,對應的穩定性就會越高。或許有不少釣魚人經常會為釣靈亦或釣鈍傷透腦筋,但其實調釣並沒有大家想象的複雜。首先必須明確一個概念,調釣差是調釣的關鍵所在,它影響著整個釣組穩定性和靈敏度的調配。其次調釣數值本身不具備任何的特殊性,不存在諸如調4釣2比調平釣2優越的說法,釣魚人的最終目標是根據當下水情、魚情等等因素選取最佳的調釣點。例如作釣的釣點有水流、雜魚等干擾,那調釣就要傾向於穩定性,採用調低釣高;魚口輕緩,調釣就要傾向於靈敏度,採用調高釣低。
全水層釣法透過上面的內容,釣浮和釣底的必要條件以及它們的核心要點相信大家已經有所瞭解,但有時由於作釣的需要,釣底和釣浮需要隨時隨地的切換,這種透過調整浮漂位置而不改變鉛墜重量的釣法被稱之為全水層釣法。
找底:釣組鉛皮座裹上重鉛拋入水中,由於鉛皮的重量整個釣組會被拉沉到水裡,接著上拉浮漂讓漂目露出水面1-2目找底完成,此時漂目到鉛墜的距離即為水的深度。帶餌調目:找底完成之後釣組掛上雙鉤,浮漂下拉子線長度加上20公分的長度,接著拋入水中。先不要忙著削減鉛皮,這裡可以透過浮漂沒有露出水面確保設定調目在半水進行。確認無誤後慢慢削減鉛皮的重量,浮漂漂目會慢慢上升,我們可以先將調目預設為6目。第二步將釣餌掛上釣組重新拋入水中,漂目因釣餌重量的緣故會發生變化,我們透過削減鉛皮方式將調目保持在3目左右。全水層釣法的調目步驟會比正常的調目多出一步,主要是兩個原因造成的。第一個原因是為了讓釣組獲得釣浮的前提條件,即釣組帶雙餌不會沉入水底;第二個原因讓調目保持較高的準確度。確定釣底和釣浮的分界點:調目設定完成之後需要確定釣底和釣浮的分界點。具體的操作步驟是在下鉤掛上一塊小小的鉛皮拋入水中,上拉浮漂的位置讓浮漂的漂目露出水面三目,接著利用浮漂上端的太空豆將這個位置記錄下來。這個位置是釣組釣浮和釣底的分界點,當浮漂的位置越過這個點或者釣目大於3目,那即證明鉤餌到底。分界點確定下來之後釣魚人就可以根據需要釣浮或者釣底,也能夠根據浮漂和分界點的相對距離來判斷此時釣組的狀態、離底的距離等等。全水層釣法的精髓在於對魚情的解讀,釣浮、釣底自由切換能最大限度的提升作釣效率。
總結從全水層釣法的調漂過程其實不難發現要想實現釣浮、釣底隨時切換,只要釣組滿足釣浮的前提條件即可,剩下的釣底可以透過一個調釣來加以實現。這裡我們回到問題本身,“一條標註2.6吃鉛的浮漂搭配2.6克的鉛墜能否實現釣浮、釣底”,這完全取決於浸液賦予的浮力能否帶起整個釣組。如果浮漂能夠讓整個釣組處於懸浮,那該釣組就能夠在釣浮、釣底之間切換,反過來如果浮漂帶不起釣組,那它就只能實現釣底而不能釣浮。這個問題解決關鍵在於實踐,把釣組拋入水中答案自然浮出水面。
-
4 # 燕趙釣魚人
吃鉛2.6克的浮漂當然可釣底也可釣浮,而且吃鉛2.6克的浮漂,調整範圍更大,能帶動更多的餌料,對釣浮是有利的。
但凡事一分為二,是可以釣浮,未必適合釣浮,釣浮也不同,是釣離底、中層還是水皮,是打行程還是固定釣棚,只有確定前提條件,才能確定用吃鉛多大的浮漂。
鉛越重餌料下沉越快,對穿越小魚層有利,對誘魚或是增加行程時間,就不利了。
回覆列表
浮漂和鉛墜搭配就是兩者的重量要相似,就是鉛大漂大,鉛小漂小。搭配好之後可以放在水裡面試一試,如果浮漂沒有漂在水面上,或者是釣魚的時候浮漂的反應比較大,就是兩者搭配合適了。
題主問到:浮漂吃鉛2.6克,鉛墜2.6克是可釣底和釣浮?答案:可以的。
安裝的時候要注意浮漂和鉛墜搭配要合理,浮漂比較小,鉛墜比較重,出現的情況是在釣魚的時候魚鉤下沉的比較快,魚上鉤的時候浮漂沒有提醒。另一種就是浮漂大,鉛墜輕,魚鉤漂浮在水面上,不好向下沉底,這時候要及時的進行調整,避免影響釣魚的效果。
我們經常聽人說浮漂的吃鉛量,那麼什麼才是浮漂的吃鉛量呢!就是一個浮漂能承載幾克的鉛皮重量而不被水淹沒,那麼這個浮漂的重量就是這支浮漂的吃鉛量,例如我們隨便拿出一支浮漂,然後在漂尾巴上捲上鉛皮調致平水狀態,然後把鉛皮拿下來稱一下鉛皮的重量,這個重量就是浮漂的吃鉛量。
調漂的時候還要考慮釣魚的品種,釣魚的水域,魚的開口程度,調漂的時候要根據每種魚漂的型號做具體的改變,釣魚的時候搭配合適的魚漂和鉛墜對於釣魚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搭配好之後應該先在水裡面除錯一下。
釣魚的工具多種多樣,在利用的時候要就知道具體的使用方法,將工具的功能發揮到最大程度,尤其是魚竿、魚線、魚漂、魚鉤的使用,使用之前應該先確定好基本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