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爾雅休養札記
-
2 # 贛南表嫂
遇到這種情況,第一步:穩定孩子情緒,家長可以暫時把問題拋至一邊,透過孩子感興趣的事物或方式轉移孩子注意力,從而達到穩定孩子情緒的目的。第二步:平等對話。當孩子不再哭泣,情緒穩定後,家長可以暫時放下家長的身份,與孩子用朋友交流的方式,幫助孩子敞開心扉,真誠交流,真正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與需求。第三步:解決問題。無論孩子的想法令你欣喜或生氣,請家長務必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先聽聽孩子的想法和打算,以及這樣做的理由,再表達你的想法和建議,把“我要你這樣做”換成“我覺得你這樣做會更好”。
-
3 # 寶貝兒優成長
開啟孩子緊閉心扉的溝通方法
做為兩個孩子的媽當看到標題中“每次總是低頭哭不說話”的字眼,忍不住想掉淚,好心疼孩子。真無法想象是什麼樣的傷害,讓本該充滿歡聲笑語,天真爛漫的孩子卻如此緘默不言,傷心難過。建議媽媽此刻應該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給孩子一句肯定的話,給孩子一份安全感。
藉此談一談我是如何與孩子溝通,開啟孩子心扉的一點經驗。
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親子游戲是開啟溝通之門的鑰匙。
對學齡前寶寶最開心的事是能和爸爸媽媽一起玩遊戲。父母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哪怕十分鐘都可以和孩子做做遊戲,在遊戲互動中增進感情,邊玩邊提問題並引導寶寶回答。
對上小學的孩子最重要的是陪伴和關愛。一起閱讀,一起出去交朋友,一起出去走走。透過講故事來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對上初中、高中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尊重的。大人可以先觀察瞭解他們的愛好是什麼?再花點精力去學習瞭解他們的愛好,來尋找之間的共同話題,從共同愛好共同話題入手開始溝通。一旦他們感受到父母也能像朋友一樣相處那敞開心扉也就開始了。
孩子一旦出現情緒低落,傷心,哭泣,自卑,悶悶不樂等異常情況時,父母應及時尋找原因,是來自周圍的人傷害,還是學校老師批評、同學的欺負,還是父母施加的壓力等。並做出相應的處理。如果自己無法解決,應及時尋找一些機構或社工幫助解決。讓孩子儘快走出陰影。
每對父母都應無條件給自家的天使寶貝撐起一片充滿Sunny的天地,細心呵護讓寶貝開心快樂成長。
-
4 # MiniBey
先看看從出生到長大,孩子的心理發展歷程吧。
1、出生前100天內,就是三四個月,是感覺知覺發育重要時期。由於能力限制,嬰兒只能透過眼睛、耳朵、鼻子、面板來看、聽、嗅等方法感覺環境的變化,因此豐富的環境和給嬰兒創造接觸環境的機會就是這一階段嬰兒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務啦,家長們沒事兒抱著她到處走走,而不是隻讓她看各種顏色鮮豔的平面的圖畫。
2、做了家長的都知道,接下來差不多是孩子學習爬行的階段了。爬行是人生第一個遠距離移動全身的動作,其實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階段。小孩子開始嘗試主動接觸事物,迫切想要夠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的慾望和夠到之後的成就感,這種情感體驗是在學會爬之後才發展起來的高階心理活動。這個階段,不要阻攔,擔心磕著碰著,就把房間裡尖銳一點的用海綿包起來,比如桌角之類的。讓她盡情嘗試追求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體驗為了追求努力的感覺和得到後的成就感。
3、再之後差不多一週歲的樣子,基本的咿咿呀呀的語言系統和運動(爬or走)已經達成,小孩子就要開始人際交往啦。她有了最強的表達欲,嘗試將自己的需求以語言的形式告訴家長(在這之前就只是靠哭來訴說需求),這時候,注意,家長的反應已經開始影響孩子的表達欲了(終於到了題目上了,前面的只是為了描述的完整而加的,有用,但和題目無關)這時候家長要提供的不僅是陪伴,還要有迴應,對她的語言的迴應。我自己覺得猜小孩子說什麼還挺好玩的。
4、然後是思維的發展。小孩子對事情有了間接性和概括性的認知,比如,以前她自己的鞋子叫“鞋”,現在所有的鞋子包括拖鞋涼鞋高跟鞋,都叫“鞋”了;以前夠東西知道向它的方向爬和伸手,現在她知道間接地得到啦,比如用棍子夠。
5、再之後,情緒和情感的高階體驗。是的,這裡更高階,表現在討厭大灰狼,同情小白兔,這就是更高階的情感啦。而且,有了對美醜好壞的認知,以前只是感知。
6、再之後,就是自我意識的形成啦。有沒有那麼一段時間,大概兩歲,小孩子特別犟,凡事喜歡親力親為,這就是在她對自己身體充分認識+對自己行動的把握+自己想法的表達的發展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的。她認識到了自己的胳膊腿、爸爸媽媽的胳膊腿等,知道自己和爸爸媽媽一樣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可以朝著自己想去的方向走,自己想說什麼可以說出來,這就是最初的自我意識。
4、5、6這三個階段,很多家長覺得是熊孩子階段,對她的表達置之不理,各種阻攔她的探索,這個就會影響小孩子的表達欲。
這些,是指性格上的不愛表達。
當然,如果前面這段時間做的很好,孩子是一個有想法愛表達,善於且勇於探索的人,但過了兩年還是遇見了題目中的情況,這,和後天的教育有關了,比如小孩子在不知道對錯的時候,會將自己覺得很有成就感的事分享給爸爸媽媽,比如“我把紙巾撕成了一個小花的形狀”而地上還有很多沒成功的小花,這時候家長的態度如果過於激烈,就會堵住孩子的傾訴的想法了。或者因為說真實的想法而承受了比較糟糕的情感體驗之類的,比如說“我不喜歡上幼兒園”或者“不想把玩具分享給小朋友”之類的,其實對孩子來說很正常,她有自己的喜和惡,但是家長的反應如果只是嚴厲的糾正,也會影響孩子的表達,造成題目中的情況。
面對孩子眼中的“藝術品”家長眼中的“麻煩”,家長們可以採用先認可再“但是”的方式。比如“你這個小花做的好漂亮”鼓勵她的觀察力、動手能力和有了內心活動分享給家長的行為。然後再用“但是”來講道理,“但是,這些紙巾還要用的呀,這樣太浪費啦”。還有引導她將碎紙收拾好才是自己真正做完了一件事。對於不想分享這種情況,也是先認可他,“這個東西是你的,你有權利決定要不要分享給別人,你不捨得我也理解”,然後用“但是”,告訴他你嘗試一下一起玩可能會更開心呀,反正就這種型別的唄。
所以呀,養孩子是個技術活,也是個藝術活。為所有偉大的爸爸媽媽們鼓個掌吧。
另有胎兒期孕媽的情緒其實已經開始影響孩子的性格啦,這個姑且先不說啦。上面說的太多啦。
-
5 # 餘思源
謝邀;題主說的這種情況;比較普遍;這是小孩性格內向的早期表現;主要原因是1;因為孩子缺乏與他人溝通的能力;2;與家長在處理小孩與其他小孩矛盾時;簡單粗暴;方法不當有關;比如說;當小孩與他人小孩發生矛盾時;他人向你‘告狀’而你不願聽孩子分辨;不分清紅皂白;一味批評或者打罵自己的孩子;讓他有理無處伸;這樣多次之後;讓他形成條件反射;他認為有理;無理反正是隻有捱罵;捱打的份;說還不如不說;因此;要改變孩子這一性格;1;讓孩子多與他人溝通;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2;在處理孩子與他人矛盾時;分清是非;即使孩子錯了;嚴厲批評之後;應該和風細雨地對他講道理;讓他對你不再敬而遠之;相信小孩一定會開朗起來.....
-
6 # 深海的流星雨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交流非常重要,我認為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在和孩子交談時家長是主導的一方,孩子則是被動的一方。家長說什麼,孩子答什麼,問著問著,你會發現孩子說的話就會變得前後不一致,甚至無法分清那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這個時候家長就會很疑惑,你到底那一句是真的,那一句是假的,有的家長就會很鬱悶:“你到底說的是什麼呀?”,有的就會生氣:“你後面說的怎麼和前面不一樣呀?你在遮掩什麼?居然還學會撒謊了!”,然後家長就會因為無法瞭解孩子到底想表達什麼而著急,情緒也會跟著變得焦急。小孩子對家長的情緒變化是很敏感的,他說的都不符合家長想要的。孩子們其實想把他們的意思說出來,但是他們又不知道該怎麼說?或者是該用怎樣的方式來說?仔細想想,家長說話的時候,不說語氣好壞,至少家長能夠清晰的表達出來我想問的是什麼?我要的是什麼結果?這一連串的詢問是具有邏輯的,我們肯定會覺得這種詢問很沒有什麼問題,但孩子們的年齡和經歷不可能與我們成年人相比,他們更沒有語言表達重最基礎的邏輯能力呀!他們想說的,卻又不一定是家長們詢問的,所以不得不打斷自己想說的來回答家長的問題,小孩的思維一旦被打斷,就很難再連起來。所以可知有的時候不是孩子們難以交流,而是他們沒有和家長交流的語言編織能力,進一步說就是基礎的邏輯思維能力,他們年紀太小,也無法表達出來,久而久之也會對孩子們的性格甚至心裡健康造成影響。在學校裡,和同學、老師發生衝突的時候,想說的卻說不出來,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卻無法向父母表達出來,這種感覺,我相信不少家長即使在工作了也會有這樣難受的經歷吧,既然家長也覺得難受,何必再讓孩子去痛一次呢?要改善這樣的情況,最好是加強一下孩子們的邏輯思維,我個人推薦一個少兒程式設計的產品:獾樂創客。讓孩子們學學少兒程式設計,讓她們發現問題?思考為什麼會出現問題?怎麼解決問題?練習邏輯,把想要表達的東西表達清楚,這肯定會受益終生。
-
7 # 程小Yao
父母想要拉近與孩子的距離,最好的方式就是懂得聆聽孩子的心聲。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想說話的物件就是父母。而父母由於忙於工作,或者被瑣事纏繞,陪孩子時間不多,也很難停下腳步,真正去傾聽孩子。
孩子需要從父母那裡得到交流和認同,就如同父母需要從孩子那裡得到歡樂一樣。
孩子的每一次“不正常”表現的背後肯定都有理由。這個時候除了透過他們的方式去宣洩以外,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去關注和聆聽孩子,用你的方式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支援他,和他在一起的。
當父母放低姿態,用平等的方式主動傾聽孩子,孩子是很願意與你分享心事的。在傾聽孩子時,注意方式方法,讓孩子可以舒適正確的表達自己。
1 與孩子對話需要平視,而不是居高臨下的俯視。父母需要蹲下或者和孩子坐在一起,保持目光接觸。
2 傾聽需要好的時機,最好是和孩子的獨處時光,這樣孩子更容易敞開心扉。
3 保持面部輕鬆,情緒平穩,用平和的語言和孩子對話,在對話過程中多用點頭或者肯定孩子的語言給孩子積極的暗示,讓孩子知道你是支援他的。
4 不要打斷孩子的話,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信任你。
5 發現孩子的思維方式有錯誤時,用提問的方式多做引導,也可以用一些生活故事來引導
良好的溝通可以是親子關係更和睦,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孩子不聽話而感到苦惱。但其實孩子調皮的背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缺乏溝通。父母之所以要重視傾聽,是因為沒有傾聽這種溝通方式,你根本不瞭解孩子到底想要什麼,他的內心感受是什麼。
對孩子來說,家庭是他安全可靠的港灣,孩子回到家中,需要在這裡獲得心理和生理上的調整和恢復,以便更好的投入學習和生活。而父母則是他們深深的依靠。
回覆列表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孩子天生的性格也是各不相同的,父母只有足夠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實現與孩子的有效溝通。
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家庭教育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才能行之有效,若不明兒童的心理而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沒有成效而言。”
性格並沒有好壞之分,每一種型別的性格,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父母在與孩子的溝通和教育中,要懂得揚長避短、因“格”施教。
孩子常見的性格型別活潑型優勢:
這類孩子性格開朗、活潑好動、愛說愛笑,在和朋友一起時,他們是最活躍的那個孩子,也是笑得最大聲的那個孩子;
他們的思維活躍、反應敏捷,擁有較強的自我表現和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好。
缺點:
這類孩子專注力不強,自制力比較差,做事沒耐心,容易被外界干擾;比較敏感,最接受不了批評。
他們喜歡邊學邊玩,不喜歡枯燥乏味的事情。譬如,孩子想先看完動畫片或先玩一會兒再寫作業,想邊寫作業邊聽音樂。
力量型優勢:
這類孩子適應能力強,富有創造性和個性,目標感比較強,喜歡挑戰;精力充沛、堅毅勇敢、敢說敢做、義氣十足,具備領導者的氣質。
缺點:
這類孩子是標準的“熊孩子”,性格調皮、專橫、急躁、愛打愛鬧;規則意識較差,不能和同伴友好相處。
他們很容易叛逆,有自己的想法,總喜歡和別人對著幹。
完美型優勢:
這類孩子喜歡追求完美,性格溫柔、聽話、善於思考;自制力、專注力比較強,做事有條理、耐心、認真;自尊心強、有主見,凡事心中有數。
缺點:
比較固執,很愛面子,自尊心容易受到傷害。
平和型優勢:
這類孩子偏愛安靜,冷靜細緻,是個很好的旁觀者和傾聽者;遵守規則、喜歡思考、富於想象、善於觀察;專注力強,很聽話,做事比較穩當,不易出差錯。
缺點:
喜歡獨來獨往,社交能力弱,缺乏主動性;性格孤僻、膽小、不愛講話,自我表現欲不強,不愛向別人傾吐心聲。
如何與不同性格的孩子溝通活潑型活潑型孩子做事情都是建立在樂趣的基礎之上,父母在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或互動的時候,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遊戲性,如打賭等。
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做事情,讓他們自己選擇感覺最好的方式,只要高興就好,這樣反而會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
這類性格的孩子要多給予讚美和誇獎,遇到挫折時,要告訴他們,自己是父母或老師最在乎的孩子,所以才會格外關注你。
力量型對於這類性格的孩子,在行動上要採用激勵和懲罰的方式,如告訴孩子做完一件事情可以得到什麼獎勵。不要採取直接批評的方式,不要總是講道理,要告訴孩子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語言上要對孩子示弱,讓他們協助自己做某件事情,這類孩子很樂意如此。
同時,對這類孩子要進行友情培養,營造朋友們協作的機會,使他們體驗到同伴間友誼的樂趣。
完美型這類孩子喜歡遵從科學,不喜歡模稜兩可、毫無根據的說法,有時父母說的話他不一定會聽,如果你說“愛因斯坦……”,他就會很認可。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感受,應多表揚、少批評,多和孩子一起探索事物背後的邏輯,培養探索意識和創造意識。
這類孩子的學習比較輕鬆,但討厭別人打亂自己的計劃,如果不得已的時候,你應該先提前和孩子商量,徵得他們的同意。
平和型這類孩子不喜歡產生衝突,追求和諧、平穩的人際關係,父母可以用請求孩子幫助的方式,來增加互動和溝通。
父母對孩子要欣賞和理解,千萬不要強迫孩子與人交往,多創造平和的交往機會,讓他們心理上感到安全、自由,避免出現排斥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