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採購大講堂
-
2 # 平遙小冀
如果單純的想要差異化,其實很簡單,人家賣啥你不賣啥。這就是差異化。
如果做到這點,想要被忽視,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被人注視和轉化成買單我以為還有一定的距離。
前段時間,有人講說“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差異就是放棄機率權”,我深以為然。
差異化也是同樣的問題,我們不是為了追求差異化而選擇差異化,我們是為了最大限度的形成消費。
所以,雷同是不可避免的。當然差異化要不要存在,這個必然是要存在的。
將差異化細分,我以為有三個方面。
第一:平行的差異化。拿服裝舉例,店裡大部分的衣服應該屬於基於多樣採集後的最大公約數,但是,一定有一部分將偏離這個公約數,可以選擇那些不是很大眾的,進行較為顯眼的陳設。而基於多樣資料採集的最大公約數的新款才是整個店裡最顯眼的位置。這樣就能擺脫差異化和消費之間的最合理安排。
第二:供應鏈條差異化。如果你肯下工夫,一定可以在產品整個的生產環節,排程上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和改革,除了降低成本之外,甚至可以達到最佳化產品甚至獲取產品之外的東西。以服裝品牌”ZARA"為例,業界公認的他整個的流轉速度是最快的,顯然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基本上四周就可以在全球完成全球鋪貨,這個一定是基於一個強大的整合能力的。
第三:體驗的差異化。這點不用多講,看看海底撈就明白,同樣是火鍋,為什麼海底撈的忠實擁躉會那麼多,原因就在於服務,而服務就是體驗的差異化。海底撈的差異化強大到什麼程度?強大到你甚至吃完海底撈都不知道自己吃的是啥。
綜上所述,不要為了追求差異化而選擇差異化,應該求同存異。經營者不是藝術家,佔不到審美的最前端,那麼我們就應該站在消費者群體分析的最前端。
以上,是我一點淺見卓識,望您不吝批評。
2018年12月21,小騷
-
3 # 曹先生的商業思維
所謂差異化無非是兩種,一種是產品的差異化,一種是服務的差異化!這兩種都要靠營銷活動的開展來實現和同行競爭的優勢!首先要對同行業競爭者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可以進行調研),比如說他們的產品,服務內容,營銷模式等!知道我們有什麼,對手有什麼!儘可能想辦法獲取更多有效資料和資訊,然後進行整理和分類~根據資料和資訊的對比找出自己與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同品競爭可以透過調整或者升級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來建立起自己的優勢!網際網路的時代,營銷手段千變萬化,您可以藉助自媒體進行宣傳推廣,也可以連結一些資源為自己所用。
總之,還在經營模式的創新和思維的轉變!根據市場需求適時而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最快辦法!
-
4 # 趣聞歡樂站
差異化,有兩種。一種事同樣的事你可以比對方多做一步多想一步更優異一步
另一種事,反者,道之動,逆向而行也許更能夠深入人心
-
5 # 手機使用者劉有才
謝謝邀請我回答!我感覺同行中的差異化應該是不很大,大都體現在細節而決定其成敗。不過與經濟實力雄厚者相比(尤其是具有超前意識者),那差別就可謂天壤之別了!因為既然是同行,肯定明裡暗裡都是在較著勁,亦在能取長補短、爭霸天下。我曾記得改革開放初期,沿海地區廣為流傳的一句話,似可供作您斟酌參考,若能舉一反三則更好。話是這樣說的:“人無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廉,人廉我轉"。我的膚淺回答恐令您失望,謹祈多多鑑諒為昐!
-
6 # 生活幫幫人
所謂差異化經營,是在競爭中獲勝的關鍵因素之一,如何做到同行的差異化呢
1,質量價格的差異化,保持比同行業質量的領先水平,做到人有我優,價廉物美的質量優勢,質量過硬,是產品和服務保持優勢的主要手段
2,品種,款式,型號的差異化,和同行相比要做到人無我有,品種齊全,款項新穎,型號齊備,使用者都在你一家找齊所需的款式和型號也是差異化的優勢所在
3,品牌價值的差異化,現代市場的競爭,同時也是品牌的競爭,如果具有品牌的優勢,你經營的產品和服務就能吸引更多的客戶
4,服務態度,服務形式的差異化,做到服務態度和藹可親,特別對於像汽車。電器和機器等裝置需要維護維修等行業,及時提供售後服務,提供及時,方便,快捷,價廉物美的配件和維修,這樣讓客戶使用無憂,才能體現你的優勢
5.產品創新的差異化,讓產品和服務與眾不同,不斷創新,做最先進最有創新的產品
-
7 # 018愛游泳的魚
謝邀!想要做到同行差異化:1,首先,要了解市場,做好市場調研,瞭解顧客對產品的需求及要求,瞭解同行市面產品的銷量情況,瞭解產品銷量參差不齊的原因等等一些有關產品的相關細節。這是想要做好差異化所要做的基礎功課。2,探求開發新產品,新專案,使產品質量或效能優於對方。3,拋棄傳統觀念,適應市場經濟,思想開闊,引入專業人才,專業人做好專業事。4,建立良好的管理體系,也是企業執行,發展的基礎。5,洞察市場動態,做好產品資訊回饋記錄,關注國家標準更新內容,多做質量研討分析會議。6,建立良好的企業執行鏈,產品資訊,企業相關執行資訊可追溯。7,多學習,多借鑑,多積累經驗,為企業穩固發展掌握好方向。 只要企業發展穩定,良性迴圈,自然而然會優於對方,差異化顯而易見。
-
8 # 李舟創業筆記
你和老婆說:我們買一輛寶馬吧!
其實在你說出這句話之前,你已經選擇了一個品類:寶馬。寶馬屬於高階轎車領域的一個代表,所以你能脫口而出。
當你去餐廳吃飯,點王老吉的時候,其實潛意識裡面已經想好了不要可樂,不要果汁,要喝涼茶,於是脫口而出要喝王老吉。
跟房地產類似,都是地,有的地塊是值錢的,有的地塊是不值錢的,品類的選擇決定品牌的潛力。
而衡量品牌是否成功,就在於進入消費者心智了嗎,能不能脫口而出,成為使用者產生需求時的第一選擇。
行業競爭越發激烈,同類競品越來越多,而消費者在選擇決策時只會從她記得的兩三個品牌中去選,再多,就記不住了。
而整個市場資訊越多,人們能記住的品牌就越少,最後只記住某一個品類的領導品牌, 即一個品牌領導一個品類的局面。
在同一片紅海里面尋找機會的可能性已經不大,想要找到機會,唯有開闢新的藍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差異化定位。
一、什麼是差異化
想要實現差異化,要記住2個原則。
1、你的差異化策略不能夠增加消費者的購買使用成本(相對於其他的品牌而言),很多差異化策略帶給消費者困擾,比如價格高的離譜,比如在使用上有過高的學習成本等等。
2、你的差異化策略是別的品牌商難以跟進的,也就是說你的差異化策略別人是難以模仿的,或者說在短期內是難以學習的,這樣你就處於市場領先地位,有更大的機會把對手甩在後面。
自己適合做什麼,擅長做什麼,最大的優勢是什麼,都要了解清楚,千萬不要拿自己的劣勢和別人的優勢去打。認真研究自己的使用者群,不要想著一個東西能隨便賣爆,也不要想著一個東西能賣給所有人。
差異化的核心其實就是洞察人性。
人性是什麼?
人類已有的認知!
新疆的葡萄乾、重慶的火鍋,都能讓消費者認可,如果反過來就會出問題。
我們很多時候,出於情懷也好,出於感情也好,都忘了這些已經深入心智的認知,總想去違反常識,非得證明新疆也能出火鍋品牌,四川也能出葡萄乾品牌。
一定要順應認知,佔領對方心智。
我們在運用差異化策略時,除了要順應認知,還要具備3種基本思維。
1、換位思維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叫「知識的詛咒」,是說當一個人很熟悉一件事後,他就無法想象不知道這件事的人會怎麼想這件事。
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掌握資訊越多的人,越難與人溝通,他會想當然地以為對方掌握同樣的資訊,以這種基礎來和對方溝通,導致對方理解不了他的意思。
很多老闆掌握了太多消費者不知道的資訊,經常用自己的認知來揣摩消費者,就陷入了「知識的詛咒」。
一定要用最簡單、消費者聽得懂的語言表達,對消費者來說,不需要任何解釋的溝通是最好的。
2、結果思維
市場競爭的結果往往很慘烈,不要妄圖苟且偷生,一定要有爭當第一的勇氣,以未來結果指導現在的佈局。
3、全域性思維
我們要做到未戰先勝,明確自己在和誰打?打什麼樣的戰爭?戰爭格局是什麼樣?俗話說商場如戰場,任何創業都是消耗精力、金錢、時間的,和戰爭原理一模一樣。
如果沒全域性思維,就只能看到區域性的問題,戰略上就已經輸了。
二、如何差異化
一個品牌的文化和主打賣點,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們需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要做到差異化,就得提前做好功課。
可以運用三步走策略。
1、分析行業現狀
看過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吧,在華府開飯的時候,周星馳稍微慢了一點,飯菜就被其它人搶光了,剩下一個空盆在那打轉。
差異化策略也是一樣,儘早提出賣點,就越容易搶佔先機。
你想想啊,如果市場上已經有10個細分賣點了,各自都在細分領域耕耘很久了,都有清晰的定位,你再想出彩,難度自然會大一些。
所以我們第一步就要分析市場上的同行,看看他們的細分市場和定位。
2、自身優勢賣點
分析完行業環境後,基於自身優勢資源,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概念定位,與競爭者區別開來。
比如一頭牛,可以有奶牛、黃牛、水牛、野牛等等。
寶潔的營銷能力向來被業界推崇,得益於寶潔清晰的品牌區隔:海飛絲是去屑專家,潘婷專長是營養保健,飄柔使頭髮光滑柔順,沙宣彰顯專業美髮效果,而伊卡璐蘊含草本精華。
寶潔只要發現一個新的市場空間,就會找到一個產品去滿足需求,並且這個產品一定要跟現有產品區隔開來,不會自相殘殺,也不會把肥肉讓給競爭者。
3、持續營銷維護
就算有了清晰的定位,消費者也不是馬上就接受的。還需要我們長期、持續的維護這個概念,為這個賣點做營銷,植入消費者心智。
只有成為品類的代表時,才算取得初步勝利。
三:實戰方法
我們可以從3個角度切入,為了方便理解,用初級版、中級版、高階版來形容吧。
1、初級版(直接細分)
第一:按照使用者屬性劃分,尋找還未被佔據的空位
如:性別、職業、年齡、家鄉、地理位置、身份、愛好、標籤、星座、學校等等。透過多個使用者屬性彼此組合,找到新的空位。
探探,基於使用者地理資訊主打年輕群體社交,目前使用群體多為大學生,便是”使用者地理資訊+年齡屬性+陌生人“的組合。
脈脈,同樣是社交功能,卻是“行業+職位+實名”的組合。
第二:按照產品屬性劃分,尋找還未被佔據的空位
如:產品功能、使用情景、產品埠、產品型號、成分、大小、價格等產品屬性。
酒根據口感和成分劃分了啤酒、白酒、葡萄酒、雞尾酒。
滴滴打車的營銷廣告是針對的不同使用情景進行宣傳。
通用汽車透過劃分轎車的長度和大小,開闢了小型車、中型車、大型車市場。
第三:使用者屬性+產品屬性的組合定位
根據使用者屬性與產品屬性的組合,產生新的屬性和定位,這也是差異化最明顯的定位。
使用者屬性和使用者屬性,產品屬性與產品屬性,雖然也能組合,但同類屬性組合越多,市場是越分越小的。
當我們劃分後,成為第一,是進入心智的最佳捷徑。人們都會記得第一,連第二都很少記得住。
比如第一個登陸月球的,我們知道是阿姆斯特朗。第二個是誰?很多人不知道。
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第二高的呢?中國百米跨欄最快的人是劉翔,那第二快的呢?沒幾個知道。甚至你去問我們國家的第二任主席是誰,很多人都不是特別清楚。
驗證了廣告界的一句話:屈居第二有時候和默默無聞沒什麼區別。因此,最好的定位是:永遠做第一。
2、中級版(學會借力)
藉助已經在使用者腦海中形成認知的事物,幫助使用者理解和記憶,也即是捆綁記憶。
如果我們要開發一個幫助大學生獲得教師資格證的教育培訓類APP,那麼取個什麼樣的名字會比較合適呢?
叫某某教育?很多類似的教師資格證考試培訓APP都是這樣取的 。
有個做得比較好的APP,叫做駕考寶典,是一款幫助大學生考取駕照的應用,在大學生群體中佔有率很高。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把我們的APP取名叫做教考寶典呢?
一方面,想到駕考寶典就能想到教考寶典,可以藉助它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名氣;另一方面,光是看名字,使用者就能知道是幹嘛的,相比於某某教育來說,已經大大減少了使用者的認知成本。
奧利奧剛在國內開始推廣時,正值國家大力抓中小學生的身體健康,那時候很多小學在早上的課間會為學生準備牛奶,當然,有些條件不太好的學校是豆奶。每人一杯,杯具自備。
就是在當時的環境下,奧利奧推出了那句經典的廣告語: ”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
泡的便是牛奶。
即便是現在,小孩子也會經常喝牛奶吧,當他們喝牛奶時,也就更容易想起奧利奧。
藉助市場上佔據領導地位的產品,與它進行關係捆綁,從而讓使用者記住你,即關聯定位。
相同原理的還有七喜的非可樂策略,當可樂大行其道時,七喜宣揚自己的飲品是非可樂,強調了自己與可樂不同,即便它沒有說自己是什麼,但在可樂作為主流飲料的當時,承認自己不是可樂,已經是十分標新立異的定位了。
真功夫找到了洋快餐的第一品牌麥當勞和肯德基之後,提出“凡是他們做的我們都反對”,麥當勞肯德基主打炸薯條,真功夫就主打“蒸”,從而打出了“營養還是蒸的好”的經典廣告與定位。
說自己是什麼,是一種定位;說自己不是什麼,又何嘗不是一種定位呢?
美國安飛士租車公司,由於無法撼動市場排名第一的領導地位,轉而開始宣傳行業第二的地位:安飛士租車僅僅排名第二!為什麼選擇我們,因為我們更努力!
事實上,當時的它並非真正的市場第二,與它市場佔有率相差不多的還有全美租車公司。
然而當它開始確立行業第二的位置之後,連續虧損13年的安飛士終於開始盈利了。
如果企業品牌不能取得行業市場第一的地位,卻又無法攀附第二名,那麼可以採用抱團策略,透過藉助群體的聲望和模糊數學的手法,打出高階團體成員的牌子,強調企業自身是這一高階群體的一員,從而藉助市場中領先品牌的光輝形象來抬高企業自身的地位形象。
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其“美國三大汽車之一”的定位,使消費者感到克萊斯勒汽車和第一、第二的汽車品牌一樣都是最好的汽車生產商。
使用者在生活中想起產品是有固定的順序的,只有當他身處某種情景下時,他才會產生需求,進而想到需求的解決方案,也即是我們的產品功能,最後才是想起品牌。
比如上班途中,錯過了公交車,為了不遲到,拿這個月的全勤獎,於是我想到了打車,繼而打開了滴滴。
下班途中肚子餓了,想吃點東西先墊一下,但是又不想吃太飽,因為還要回家吃飯,為了解決飢餓問題,於是我想到了士力架。
將情景、需求或功能與品牌名繫結。
如:怕上火,就喝王老吉!
裝房子,找傢俱,就上趕集網!
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還收腦白金!
使用者的聯想路徑越短,使用者就能越快想到你的產品,不然等他具體細化到功能時,可能已經想到好多別的選擇了。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產品廣告流行用情景繫結品牌。
文 / 李舟,2019- 5-5
-
9 # 詹偉平財經
跟別人做同樣的事,卻期待著不同的回報,這是大多數創業者的想法。
可惜跟別人做同樣的事,別人先做的喝湯,你啃骨頭都不一定有機會。
做生意想要賺到錢,就得跟別人不一樣,沒差異顧客為什麼選擇你。
那麼我們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和顧客進行差異化,從而獲得競爭優勢。
1. 價值相同,低價競爭。
當我們賣的產品和同行一樣,給顧客價值沒啥區別,那麼只有低價競爭。
雖然不可取,但這是讓顧客選擇我們的理由。市場上到處都是價值相同,只有靠低價取勝的案例。
全球最大的沃爾瑪超市,是把低價貫徹落實到最深最大的公司。
透過全球採購,尋找最低價的供應商,因為有完善的供應鏈,巨大的採購量,所以拿貨價的成本比同類超市低很多,賣的大多是居民的剛需用品,什麼瓜果蔬菜等日常用品均是超級低價。
大商場的背書,超低的價格,同樣的產品,客戶自然會優先選擇你。
在吃的領域中,日常大米、蔬菜那些,因為品質都差不多,所以最後拼的就是價格。
相對來說水果的價格不很透明,買水果的人很多是剛好路過商店,就順路買點。
其他的一些標準化的產品,誰價格低誰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2. 不同價值,走專一化路線。
為什麼同樣的品牌,專賣店銷售的一般比雜貨店貴不少。
同樣的LV包,你放在奢侈品專門店能賣幾萬,客戶還不還價的那種;你若是放在村邊小店賣,幾百塊錢別人都嫌貴。
想要把產品賣高價,就得讓產品給人的感覺,其價值和其他同類產品不同。
你塑造的價值越高,產品賣的越貴。我們生病了會去看醫生,因為醫生專業,如果要動手術了,即使要幾十萬塊錢,我們也不會隨便找個街邊切菜的,來動手術。
顧客相信的是專家,當你在顧客的眼裡是這塊的專家,是這行的行家,顧客自然會相信你。
不管做什麼生意,想要把產品的利潤做起來,那麼必須要走好品牌的路線,當客戶認為你專業的時候,即使你賣的貴,照樣也會優先選擇你。
3. 相同價格,走超值路線。
當你的價格和同行相同,想讓客戶選擇,那麼在客戶的眼裡樹立好超值的感覺。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商店,逢年過節逮到機會就搞活動。既然和同行賣的一樣的產品,除了打折促銷用低價來吸引顧客,還可以透過贈品策略,來吸引顧客。
之前有個水果店,透過線上送水果活動,成功吸引了不少的顧客進店領取。
然後顧客來了之後,又引導顧客辦理39塊錢的會員,只要顧客辦理,那麼又可以免費領取50塊錢的水果。
就這樣圈進來大量的會員,因為水果的毛利,在50%以上,所以凡是辦理了會員卡的顧客,實際上老闆都不虧。
並且承諾所有會員,以後可經常優先獲得團購低價水果的資格,進店購買水果一律8.8折,為顧客後續的復購做好了基礎。
超值除了用贈品來體現,還可以透過良好的售後服務來體現。
大多數商家如果沒有售後服務,那麼你可以來提供個售後服務,那麼顧客就感覺超值,也會優先找你來購買。
最簡單的售後服務,即是承諾顧客的七天試用期,滿意的話繼續使用,不滿意的話,可隨時退款。
相同價值就用低價去開啟市場,不同價值就用專一化打造核心優勢,相同價格就用超值服務讓顧客愛不釋手。
看完三件事:
回覆列表
差異化是非常重要的營銷策略,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你用好了差異化,比4p策略給你帶來更猛的效果。好的,我直接進入我的分享:
既然差異化定位為營銷策略層面,策略解決的是方法問題,那麼在說策略方法之前,我們有必要從更高思想層面(戰略層面)來認識下差異化,否則你的方法都是偏離方向的,南轅北轍!
1,在更高層面,你主要思考兩個問題:為什麼要做差異化化,差異化最終解決什麼本質問題。
大家都喜歡提差異化,但問到怎麼做差異化、為什麼要做差異化很多人都懵了。現在是產能過剩時代、是消費者時代,同一個產品有n多競爭對手在做,正式因為激烈的市場競爭,有限客戶群體,所以差異化是非常必然的,從這個方面可以看出是解決競爭的問題。用專業的話語來講,差異化是為了區隔競爭對手,避開紅海廝殺。這幾天解釋了為什麼做差異化這個問題。
差異化最終解決本質問題是什麼:避開紅海廝殺,區隔競爭對手最終是為了讓客戶能關注我們、能從茫茫的競爭對手中發現我們,並認識我們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我們有解決方案。也就是說,差異化最終要解決是“體現不一樣的價值感”,在區隔了競爭對手,避開了紅海廝殺,讓消費者認識我們價值,我們產品服務是他最好的解決方方案,我們產品服務跟別人不一樣。
透過更高戰略層次,我們知道差異化是為了解決紅海廝殺,區隔競爭對手,塑造價值,有了這個方向之後,我們就要去思考從哪些角度來打造差異化,也就是跟你分享第二點差異化策略。
2,差異化策略設計角度,差異化可以從價格、服務、效率、質量、稀缺、方便、實力、附加值、選擇、品牌、表現形式、原材料、外形特徵、色彩味道、技術架構、原理概念18個角度來設計,當然打造差異化遠遠不止這些,你們自己可以總結。內容比較多,我針對前面幾個,透過案例解說,你就知道如何利用18個角度去設計你產品服務的差異化。
價格:沃爾瑪“天天低價”,主打是價格差異化,從價格方面提煉賣點變化,瞬間讓她火遍大江南北!
服務:水果店“現場買滿50元,2公里加1元定時送貨上門”,水果店主打服務差異化,現在有那個水果店會有這個服務呢,你在選擇的時候,看到有送貨上門是不是更樂意去哪裡購買。
效率:快餐店“20分內送到否則半價”,快餐店主打效率差異化
質量:衣服“水洗不變形,1年免費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