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彈琉璃球的人
-
2 # 山河先生看手相
神仙好山,鬼怪喜湖。
山不在高,有仙也名;山不在深,有龍則靈。而龍,在神怪體系中,僅僅是一種和妖怪差不多的動物而已,龍王、水怪,水獸等等。龍王下面也都是蝦兵蟹將。
山為天,湖為地。一陰一陽謂之道。
-
3 # 陳陌離
五湖指洞庭湖、鄱陽湖、太湖、巢湖、洪澤湖,洞庭湖有鯉魚跳龍門的傳說,和呂洞賓有關;鄱陽湖原叫彭蠡湖,相傳彭蠡造此湖,後人為紀念彭蠡,遂以此命名;洪澤湖有太多隻為當地人所知道的民間傳說,影響範圍不是很廣;太湖、巢湖的傳說就更少了。
-
4 # 繭破
說到中國的名山大川,在歷代古籍和詩文之中,常可見到“三山五嶽”、“五湖四海”這樣的提法。如:“三山五嶽、百洞千壑”(《太湖石記》唐·白居易),如“斗笠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遊。”(《絕句》唐·呂岩)
但關於“三山五嶽”、“五湖四海”,恐怕大多數人都是知五嶽而不知三山,知五湖而不知四海,對嗎?
“五嶽歸來不看山”,鼎鼎大名的“五嶽”一般人都知道,那就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另外稍微有點地理知識的人,也都知道“五湖”,即:洞庭湖、鄱陽湖、太湖、巢湖、洪澤湖。
先說“三山”。跟五嶽是五座實實在在的大山不同,三山其實是神話傳說的產物,最早稱為“三神山”。關於三神山的傳說由來已久,據說山上住著仙人,宮闕都是金銀打造,上有不死之藥,戰國時期的齊威王、燕昭王以及後來的秦始皇都曾派人入海尋找此三山。
如《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段記載說:
“齊人徐巿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徐巿”就是徐福,是個著名的方士,傳說還是鬼谷子的弟子。他奉秦始皇之命,帶著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尋找仙山,一去不回,成為中國古代史上一大懸案。
儘管三神山的傳說虛無縹緲,然而古人仍堅信其存在,只是凡人不得見而已。於是古代的小說、戲曲、野史、筆記中就常見“三神山”的描寫。
我們當然都知道,“三山五嶽”的三山,其實是戰國或戰國之前的方士們虛構出來的。如今也有三座名山被合稱為“三山”,即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然而此“三山”非彼“三山”。
再來說“四海”。一般認為四海就是現代概念上的東海、南海、渤海、黃海,其實只對了一半。
在中國上古的世界觀中,認為陸地是方的,四周被大海包圍,根據方位稱東、西、南、北四海。《西遊記》裡的四海龍王,源出於此。
秦漢之後,特別是張騫通西域、衛青霍去病遠征匈奴之後,華人的世界觀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對於“西海”“北海”已經有了新的界定。
所謂“北海”,並非真正的海,而是北方的一個大湖。這個湖就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貝加爾湖。貝加爾湖位於今蒙古國以北,當年漢朝大軍將匈奴趕到漠北,後來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押十九年,留下了“蘇武牧羊”的一段傳奇。據《漢書·蘇武傳》記載,蘇武牧羊的地方就是“北海”,即當時匈奴境內的貝加爾湖。
“西海”同樣也是一個大湖,可能很多人馬上想到中國第一大湖、西部著名的青海湖。其實按古代中國的疆域範圍來說,“西海”還在青海湖之西才對。所以真正的西海,應該是如今位於哈薩克境內的巴爾喀什湖,面積約兩平方千米,約為青海湖的四倍。巴爾喀什湖古稱“夷播海”,是漢代以來古中國西北境的自然分割線,歷史上也曾是中俄兩國的界湖。
所以“五湖四海”的四海應該是:東海、南海、西海(巴爾喀什湖)、北海(貝加爾湖)。
-
5 # 碧山心自閒
山川適合居住之地很多,有很多洞天福地。大海之中也有很多仙島,都是適合神仙居住隱居的地。但是湖中,你告訴我住哪裡?住哪裡?湖中一般很少有島,有島也很小,總不能住湖底吧
回覆列表
五湖都有傳說,不過沒三山四海的傳說那麼有名。中國古代是盛產傳說的,但凡有名氣的地方都有傳說,這些地方的名氣也是傳說帶起的。各種傳說也是中華幾千年文明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