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搖籃兔直播互動早教

    1、營造利於成長的家庭環境

    寶寶“出門變蟲”,源於他對外在環境的不熟悉和不適應。首先父母要統一家裡家外的行為標準。在家也要用正常的、規範的社會交往規則要求孩子,即使寶寶不習慣,媽媽也要堅持,因為家是寶寶走向社會的第一個演練場,在這個小社會里演好了,到了大社會後寶寶就會如魚得水,不易受傷。

    當寶寶攝於自身地位使用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招數後,媽媽也不能心軟。要勇敢而堅決地說出“不”字,才盡到了做媽媽的責任。寶寶才會懂得,不符合社會規則的,在哪裡都行不通,會被拒絕。當他真的被拒絕的時候,也能從心理上、習慣上坦然拒絕。

    2、培養寶寶的自主性

    自主性比較強的寶寶掌控自我、探索世界、適應環境的能力比較強,內心的力量也會很強大,即使遇到了一點困難,他們也不會輕易放棄,更不會很軟弱的屈服。

    3、引領寶寶交往

    寶寶的交往、交際能力,主要是在社交中鍛煉出來的,即使是不善於交往的寶寶,如果媽媽積極引導寶寶交往,寶寶也能成為善於交際的人。交往能力的提高其實是潤物細無聲的。媽媽可以利用一切與人接觸的機會,引導寶寶與人禮貌交際。媽媽帶寶寶去社群活動場地、公園、早教機構、超市等地方,鼓勵寶寶向人問號,如物業管理人員、保安、鄰居等;在超市遇到困難,鼓勵寶寶向工作人員求助,去餐館吃飯,鼓勵寶寶跟服務人員打招呼。寶寶與人交往多了,社交能力和社會自信就會大大提升。

  • 2 # 那個女子

    我們家兒子就這樣,每次在外面捱揍我就告訴他要打回去,但是怎麼教都不管用,在外面捱揍就知道哭。我們家鄰居小女孩,五週歲的時候自己在小區廣場玩,都敢跟上小學的孩子打架。打不過就走了,等下次跟家長去廣場再遇到打她的孩子,不用大人說,上去就打。我以前帶幼兒園的時候,班裡有個小孩經常被別的小朋友打哭,他奶奶告訴他要打回去,從那以後這孩子就動不動打人,並且都是他先動手打,還喜歡用鉛筆插小朋友的臉,我天天跟他奶奶“告狀”,沒辦法,只能讓他自己一個桌位,他奶奶也很無奈。孩子太小了,長大了就好了,我兒子今年六歲了,現在跟小朋友們玩的很好,也不打架。現在家長都教育的很好,喜歡打人的小孩還是很少的。

  • 3 # 宸寶媽媽帶娃日記

    “家裡霸王龍,外面一條蟲”就是典型的“窩裡橫”,我認為這大多數都是家裡人慣出來的。

    首先,規矩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懂規矩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先成人,後成才。很多孩子在家裡都是“小皇帝”,全家人圍著他一個人轉,家長習慣了幫孩子包辦一切,無微不至,生怕有一點不周到。孩子對於這種沒有原則的溺愛,自然是無法無天。孩子有要求,如果家長不依,孩子就一哭二鬧三上吊,這會形成一種惡性迴圈。等到孩子到了外面去上學,才知道有規律規則這回事,孩子根本無法適從,自然就會形成這樣的雙面性格。規矩不是說家長告訴孩子應該怎麼樣就是怎麼樣,家長不是孩子的規矩,而是遵守規矩的榜樣。家長只有在生活中以身作則,才能讓孩子明白規則的重要性。

    家長不要輕易妥協。現在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家裡都寶貝的不得了,尤其是祖輩的老人,恨不得把心都掏出來給孩子。但是這樣無條件的愛不但沒有幫到孩子,反而會害了孩子。孩子如果耍賴發脾氣,家長不要輕易妥協,要學會與孩子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真正的需求,不要總是為了省事,為了讓孩子聽話不折騰就什麼都答應。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家長平時要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帶他多去與外面的世界接觸,都交朋友,鍛鍊孩子與他人相處的能力,讓他了解外面的規則。家長不要過多地干涉孩子,相信他們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 4 # 黃河邊兒小尹

    第一,窩裡橫會遺傳

    不光小孩,有些成人也是“窩裡橫”。這其實和人類的本性有關,人在越安全地方就會越容易無拘無束、放鬆自我。

    進入一個陌生未知的環境,不管是誰多少都會有些恐慌。面對不確定環境,就會有所收斂,所以經常會見到這樣一類家長,對外人客客氣氣,但對家人卻大呼小叫。

    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密的人”,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呢!

    對孩子而言,家裡的環境讓他感覺是熟悉的、是安全的。而外面的世界是未知的,是危險的。父母對安全和危險環境的不同處理方式,被孩子看在眼裡,他會潛移默化的去模仿。

    第二,窩裡有條件橫

    很多孩子窩裡橫的原因,是家庭給他提供了讓他持續橫下去的條件。

    這主要與長輩沒有原則的讓步有關。現在年輕人壓力大,很多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忙帶,大部分老人又對孫輩寵愛有加。要麼完全沒有原則,要麼定了規則,卻很輕鬆就妥協了。窩裡橫的孩子如果不加以制止,就會越來越橫的原因。

    但這些在家“橫”慣了的孩子,一旦離開家,就會發現:那些放在家人身上效果奇佳的方法,對外人根本不起作用,這種落差會讓孩子心裡感到不安,放大孩子的恐懼,無所適從外面的環境,不知改如何面對。而在外面壓抑、受了挫的孩子,會促使孩子在家裡更橫、把情緒撒在家人身上,陷入一種惡性迴圈。

    第三,想引起大人關注

    還有一部分孩子,窩裡橫的動機是為了尋求父母關注。父母由於平時工作忙,多少會對孩子有所疏忽。這種環境下,孩子發現如果乖乖表現,很可能得不到父母的讚揚。但只要無理取鬧,父母一定會將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久而久之孩子得到一種認知,想要得到父母關注就要在家橫一點。

    對於這種動機的孩子,家長糾正“窩裡橫”行為的最好方式,就是多給予孩子陪伴和關注。

    高質量的陪伴應該與孩子產生精神和情感的連結,讓孩子感覺到愛與接納。

    大多數孩子因為安全感、環境等關係,對外出多少都會有點拘束。特別是一歲半之前的孩子,處於分離焦慮時期,出去之後害羞、恐懼都是非常正常的。

    這時候,家長要做的絕不是把他們強硬的推出去,而是要用包容和理解的態度,為他們建立一個更穩固的安全感。

    但對一歲半以上的孩子,出門在外如果表現的過於拘謹,就需要引起家長的注意了。

    這類孩子出門慫一般有兩個原因,

    ①孩子天生屬於慢熱型性格。②孩子缺乏社交的經驗和技能。

    慢熱型的孩子面對不熟悉的環境和人時,會選擇站在邊上先觀察,只有當他排除環境和人對他的威脅時,他才會願意進一步行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節奏,讓他用自己的步調去探索世界,不要怕慢,這樣反而根基紮實。

    我們這代父母,很多人都是獨生子,小時候經常宅在家,很少出門與同齡人交流,本來自身社交能力就極度匱乏。但角色和身份的轉變,就需要我們去客服這些自身的缺陷,以榜樣的力量影響孩子。

    碰到陌生的小朋友,家長可以試著先打招呼,然後引導孩子打招呼、表達自己的需求,只有透過重複鍛鍊,孩子單獨處理社交問題時才能不退縮、不焦慮。

    對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及時提出表揚,告訴孩子好在哪裡。做的不好的地方,也不要批評,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方案。慢慢地孩子就會越來越自信。

    而面對“窩裡橫”,家長需要把握兩點

    第一,接納孩子情緒,引導孩子正確表達。

    家長要知道,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窩裡橫,一定是在表達某種情緒,比如傷心、失望、憤怒等,這些情緒都是與生俱來的,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何況孩子。孩子“窩裡橫”,只是他不懂的如何去表達自己這些負面的情緒。

    所以,孩子發脾氣時,媽媽要先學著理解和接納孩子,告訴他:“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你能告訴媽媽為什麼嗎?”這是在肯定並引導他自己主動表達,如果孩子說不出來,媽媽可以試著問:“是因為XXX才生氣的嗎?”,也許一次不會有效果,但多試幾次,孩子就會知道有了負面情緒,不一定非要用蠻橫來表達。

    一個被逼到牆角的孩子只有橫一把,才能為自己壯膽;而一個情緒常常得到接納的孩子,就會用講道理,為自己辯護。

    第二,拒絕無理要求

    不能讓孩子有高高在上的感覺,就是要家長懂得拒絕孩子無理要求。如果長輩不懂拒絕,只是一味的遷就孩子、給孩子特殊待遇,時間一長,孩子就會越來越自私,對父母也越來越放肆。

    稍加觀察你就會發現,在家裡,孩子最不尊重的往往就是那個最遷就她的人。真正糾正孩子“窩裡橫”的方法,不是簡單粗暴的讓他停止哭鬧,而是堅定的告訴他:“媽媽能理解你,也非常愛你,但你的要求是不對的,媽媽不答應。”這種不含敵意的堅決,會讓孩子明白,自己不是無所不能的,要遵守規則,哭鬧換不來自己想要的。

    總之,面對“窩裡橫,窩外慫”的孩子,家長一定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籤,要先搞清楚具體原因,再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進行引導。

  • 5 # 芊之軒育兒屋

    ”家裡霸王龍“父母寵的,家庭教育中”講規矩“的缺失!

    ”外面一條蟲“父母給的,家庭生活中”安全感“的缺失!

    總之,寶寶的”窩裡橫“最主要的相關因素都來自父母,來自家庭。早期的表現也只是讓爸媽多點煩惱,如不及時糾正,可影響寶寶一生的成敗。

    家長應對如下:

    一、立規矩。

    寶寶為啥在家就是霸王龍,因為霸道是獲取資源的最直接最簡單有效的方法。父母不妨回想一下,寶寶最初的”霸道“是是不是為了想要的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用這種方法的到了。就是因為父母規矩教育的缺失,讓小寶認為只要表現強悍就能打破規矩,想咋樣就咋樣。這類情況一般有兩種:第一種是父母太過溺愛,捨不得寶寶一點點的傷心而妥協;第二種種是父母教育過程缺乏足夠的耐心,難以忍受寶寶的哭鬧而妥協。由”外面一條蟲“可以推斷,家長基本是又第二種情況。

    欲更正寶寶的”窩裡橫“行為,父母必須硬下心來立規矩:

    1、給寶寶講關於規矩的故事或道理,潛移默化之下改善寶寶規矩意識。

    2、寶寶”窩裡橫“的時候,堅決剋制不予理睬,讓他的蠻橫得不到”回報“,久而久之便對這類”手段“失去興趣。

    3、統一家庭教育。重新立規矩的過程是痛苦的,需要全家人達成一條戰線,一起努力,狠下心來,強硬掰正。

    二、溫暖家。

    欲從根源上改掉孩子”外面一條蟲的“毛病,父母必須表現足夠的愛:

    1、平衡好工作家庭關係,多擠出時間陪伴寶寶;丟下手機,充分利用休閒時間陪伴寶寶。

    2、耐住性子,用心陪伴小孩。有些父母雖陪著寶寶時間不短,但都是在旁玩手機、陪人聊天,把寶寶一個人涼在一旁。父母應俯下身來,陪著寶寶做一些寶寶愛做的事:陪寶寶玩遊戲,帶寶寶多出門,給寶寶講睡前故事等等。

    家長請不要抱怨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覺得是他們教的不好。教育小孩是父母的責任,既然要長輩幫忙帶,後續的家庭教育問題必須主動掌控,並與長輩做好溝通工作。

  • 6 # 職場媽媽說育兒

    導致孩子這種性格的原因,不外乎外環境與內環境兩方面綜合造成的。

    先說“窩裡橫”,我覺得這個是家裡人無原則的溺愛導致的。

    很多孩子在家裡是“小皇帝”,一家人都圍著他轉,平時要什麼就給買什麼,稍有不滿意的就撒潑打滾威脅大人。而大人要麼沒有原則,要麼就是有原則最後也妥協了,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抓住大人的痛處,每次都用同樣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說,孩子“窩裡橫”很多都是被大人“捧”出來的。

    再說“出門慫”,一般這類孩子要麼就是天生的慢熱性格,要麼就是平時缺乏交流。

    比如很多大人不喜歡出去玩,孩子一天到晚都在家裡,接觸的都是家裡人,在家裡可能比較活躍。但偶爾出去就顯得很不合群,不敢主動跟人交流,被“搭訕”也結結巴巴的不知道該說什麼。

    其實,這是因為孩子缺乏交流的經驗和技巧,不知道自己應該說什麼,或是想說又怕自己說不好,所以就乾脆不說。

    除了上述原因,孩子“窩裡橫,出門慫”的性格還有可能是被逼出來的,比如有些父母性格比較急躁,沒有耐心,在家裡很少給孩子申辯的機會,因為孩子的情緒總是被壓制的,所以很容易就出現逆反,喜歡跟父母頂著幹。

    而在外面,父母又不能耐心的給孩子一點時間,努力的引導孩子,就像我表妹那樣,當孩子“慫”的時候,鼓勵了一下下就放棄了,然後不停的責備孩子,給孩子貼上“慫孩子”的標籤,時間一長,孩子也就默認了自己“慫”的事實。

    所以,要想孩子“窩裡橫,出門慫”的性格得到改善,父母應該做好以下兩點:

    一、不要對孩子過於放縱,更不能無條件的寵溺孩子

    愛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會,但很多人卻把寵溺當做了愛,對孩子過於放縱,毫無原則,最後把孩子變成了驕縱任性的小王子或小公主,殊不知這樣只會害了孩子。

    如果我們真正愛孩子,就應該給孩子制定規則,告訴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什麼事情應該妥協,什麼事情可以據理力爭,讓孩子懂得分辨是非。

    二、重視孩子的情緒管理、培養孩子與人相處的能力

    不管是“窩裡橫”還是“出門慫”,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孩子的情緒得不到大人的重視,就像我們前面說過的,孩子沒有話語權,有想法也沒有申述的機會,所以很多情緒就會被壓制。時間長了,要麼就爆發,表現得蠻橫無理,要麼就是埋在了心底,什麼都不說,給人一種很“慫”的感覺。

    所以,作為父母,應該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並給予引導,不把孩子逼進極端。

    另外,孩子一定要經常跟同齡孩子溝通交流,這樣能夠鍛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和技巧,讓孩子學會怎麼和大家相處,只有孩子融入了他們的小集體,他才能更自信的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才能慢慢的變得不那麼“慫”了。

  • 7 # 麥倉

    一、不要刻意給孩子下這樣的定論,以免孩子自我暗示,以後膽子越來越小。

    二、在家不要過分關注他,溺愛他,平時讓他自己處理問題和思考問題。增加他的獨立意識。

    三、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多參加體育運動,尤其是對抗性的運動,讓他體能跟上來,肌肉鼓起來,膽子慢慢就上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雍正王朝》裡的年羹堯必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