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笑的瑩大大

    專注於攝影的人 不是侷限於拍攝的相機還是手機

    各個物品有各個物品的好處

    並不是說一定要有相機才叫攝影

    有一個愛拍照愛攝影的心才是最好的

  • 2 # 學長白龍

    下面就此問題探討一下我的個人觀點

    攝影師為人民帶來感官上的視覺體驗,殊不知他們本身也是攝影路上的焦點,因為專注所以專業,每一部好的作品都需要用心去觀察,心到眼到,才能用相機捕捉到美的瞬間

    不要一味的追求裝置更新

    我目前主要使用徠卡新M和哈蘇H4D以及這兩個品牌的全部焦段鏡頭拍攝,平時日常拍攝會使用輕便的徠卡M,在創作時會選擇使用哈蘇。使用廣角和中焦段比較多一些。在使用這兩個品牌相機時雖然在一些細節之處會有瑕疵,但作為頂級器材的代表,僅僅是畫質上的優點就可以忽略其他方面的不足了。我經常會和一些相機品牌合作測試試用一些沒有上市的器材。在把玩了各種相機器材之後,感覺目前市面上的相機已足夠應付大多數題材的拍攝,不要把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器材上。應多去學習提高攝影技能上。目前攝影方面的精力主要還是放在創作上。手上的器材已都是頂級器材,因此暫時還沒有去考慮升級器材。 升級器材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建議大家在選購攝影器材時把握實用原則就好,不要一味的去追求升級換代。

  • 3 # 我有個寶貝

    下面就此問題發表一下個人觀點

    攝影師應該專注於把攝影做到極致

    什麼是攝影師?

    在我看來,如果一張照片能夠表達出豐富的情感並感染觀者,那麼我覺得就應該說是好的照片,拍攝的人就是好的攝影師。

    所有的專業攝影師到實現創作穩定成熟後,在技術上其實差距微乎其微,更多專注於創作靈感和個人審美音識的表露這將最終影響和決定作品的藝術價值層次。

    攝影師會給觀看者帶來感官上的視覺體驗,能從照片上表達出拍攝時的情景,能給人親臨其境的感覺。專注才能專業,好的作品需要用心去體驗與拍攝,真正做到心到眼到,在按下快門時的一瞬間,應該是最能表達情感的一瞬間。

    攝影師凱文·卡特憑藉最具爭議性的作品《飢餓的蘇丹》(The Starving Sudan)又名欺凌的蘇丹,贏得九四年普利策新聞特寫攝影獎。

    該張照片上是一個蘇丹女童,即將餓死跪倒在地,而兀鷹正在女孩後方不遠處,虎視眈眈,等候獵食女孩的畫面(禿鷲只食死屍)。1993年3月26日,美國著名權威大報《紐約時報》首家刊登了凱文·卡特的這幅照片。接著,其他媒體很快將其傳遍世界,在各華人民中激起強烈反響。這就是後來獲得普利策新聞大獎的那幅照片。在當時的數碼裝置條件下,能憑藉一張照片震撼人心,激起世界人民對蘇丹大饑荒的強烈反響,各國政府亦關注起蘇丹內戰,這無疑不是巨大的成功。這便是專注於價值的攝影,便是把攝影做到了極致!

    不盲目的追求裝置更新

    這裡也同樣有個問題,什麼是攝影師?

    有了拍攝裝備的就能叫攝影師嗎?如今人手一個手機,手持微單,單反也不計其數,但能全叫攝影師嗎,太過於片面化。於我而言,叫拍攝者更為合理。

    裝置的與時俱進固然重要且必要,但是隻追求裝置的更新則會忽略了攝影本身,攝影應該是記錄,再加以一定的後期達到想要的效果。

    一直更新數碼裝置的費用也確實是個巨坑,在有經濟基礎的支援下更新數碼,齊頭並進也無可厚非。

    把攝影做到極致也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在我看來,攝影師最重要的就是追求這個極致,用鏡頭表達一種思想!

    國內著名攝影師張照堂認為:

    攝影,要能體現光影、散發真情、獨具見地、牽引想像 ....

    對我來說,它是一段行腳的紋跡,一些腹語的表白

    一場失憶的追逐,一帖自療的解藥 .......

    但終極而言,攝影既要反映他者,更需超越自我

    如這位對推動臺灣攝影文化的現代性轉型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的著名攝影師所說,攝影應是超越自我,散發真情!

    在攝影中超越自我,力求攝影極致!

  • 4 # 龍飄飄攝影

    實際上,攝影是基礎,後期是輔助。只有拍好照片,後期才會錦上添花。並不是什麼照片後期都能搞定。當然,既能拍好,又能修好,那才是上上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輪胎的型號怎麼看,代表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