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天豬小夥
-
2 # 橙小灰影視剪輯
純土鱉
中國自古就說:“受降如受敵”。
所以即便投降也是技術活。需要雙方事先談判好。時間地點人物旗號,全都不能錯。錯了就變成開打或者屠殺。
即便投降成功,局勢稍有不穩,可能又會大開殺戒。
比如太平軍當年信不過李鴻章,找了老外戈登做保人,才談妥投降。
但是李鴻章還是背信棄義,氣得戈登要找他決鬥。
市場花園行動裡,英國傘兵投降。中間人是荷蘭市長。也是所有細節談好,才開始。還能走的傘兵趁機逃掉很多。
後來德國崩潰,沒有人主持投降談判。美軍就玩訟棍邏輯。說這些不是投降戰俘。而是“解除武裝的敵軍”。不給吃喝,逃跑槍斃這種政策。只能認為是故意“處理”這些戰俘。其性質比卡廷事件惡劣得多。最後加拿大記者估計死了至少80萬人。但是現在美國是爹,這些破事很少有人提。
所以古今中外,投降都不是一個很安全的選
-
3 # 淦珩夢侃
投降的定義:停止抵抗,放下武器,向對方屈服。投降一詞最早出現在唐陸贄《放淮西生口歸本貫敕》
前言投降是伴隨戰爭的一種行為,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實力或者是軍人的生命而放棄抵抗,志願成為對方的俘虜聽後對方的發落。
圖·電影裡投降的日本兵
軍人在自願或長官的命令下,停止對敵人的戰鬥併成為戰俘的行動。戰鬥人員投降時多會豎起白旗或高舉、張開雙手。國家、政權或政府亦可能選擇投降以停止戰爭或軍事衝突。這些投降的手續包括簽訂停火令、和約或降書。但我們今天主要講中國古代將士的投降。
詐降的危害在古代由於兵法盛行兵不厭詐這一條出現以後,詐降這種計謀經常在戰場上出現。往往給受降的一方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或者人員傷亡,真正的受降如受敵!比如說三國演義當中有一出:周瑜和黃蓋利用苦肉計黃蓋詐降將火船順利的送到了曹操的水軍大寨,曹操的70萬大軍被一把火燒的精光。可見詐降的危害有多大。所以在中國古代對於受降非常的嚴謹甚至嚴密。
圖·影視劇中的周瑜和黃蓋
受降前就要對
投降將領性格進行分析比如說性格本來就是那種朝三暮四忠誠度不是特別高的人往往投降都是真的,但這種投降往往都是短暫的為了謀求富貴或者是活命。例如三國時期武力第一的武將呂布,就被稱為三姓家奴。這樣的人的話,即使投降受降一方給予的待遇都不會特別高會對其進行防備,隨時可以除之而後快。
圖·影視劇當中的呂布殺死董卓
投降原因進行分析
有能力不受重用甚至受到打壓容易產生反叛之心。例如:原來長沙太守韓玄的手下魏延就是因為不滿韓玄的有功不賞無過卻罰,殺韓玄開長沙門投降劉皇叔。對陣雙方實力懸殊將士為保全性命加小自主投降。例如曹操進荊州劉表過世小兒子劉琮繼位,由於雙方實力懸殊,劉琮率荊州兵馬和水軍主動歸降。
降表降書
如果分析原因都比較合理,需要投降一方向受降一方遞交降表降書並且強令簽字畫押當做書證表明態度。
投降方送出人質受降方派遣使者
受降一方如果收到降表降書以後,投降一方必須送出人質,受降方將會派遣受降的使者前往軍中受降。使者會隨時派出自己的信使或者是信鴿向自己的大本營報告自己實際情況,資訊如果有中斷則受降過程立即中止。使者將會收回降將調軍兵符,各種文牒。中止投降一方與原宗主的一切聯絡,並且率領隊伍到達受降一方指定的安頓地點。
投降將士安頓
投降的將士必須放下武器,對於投降將士往往有一個觀察期,對於不確定的人員進行隔離或者是秘密處決。甚至是為了防止意外或者是軍糧不足的時候集體處決。例如: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白起就坑殺了趙國40萬降卒。
圖·影視劇當中的降將宋憲魏續
如果受降一方有意接納,在觀察期內進行思想教育,和人員剔除在觀察期以後會委派呼叫,自己的部隊也會被分散到受降一方的各個部隊當中,受降部隊又會安插相當部分的人員到投降一方部隊作為人員補充也作為監視使用。例如:赤壁之戰當中的雙方都斬殺了兩員降將:東吳方面斬殺了蔡中、蔡和,曹魏方面斬殺了蔡瑁、張允,這四人之所以被斬殺都是拿到了他們通敵的罪證,這就說明古代的降將都是會被監視的。
這就算一個完整的投降過程。
但是在古代想要投降並不是那麼容易,投降往往都需要納投名狀,證明自己是真投降。投名狀在古代用於忠誠之徵,意思是加入一個組織前,以該組織認可的行為表示忠心。
投名狀可以是原來意義上的人頭;例如蜀國叛將範疆、張達投降東吳就是提的張飛的人頭去見的孫權。也可以是自己的頂頭上司;例如呂布手下的宋憲、魏續為了表明自己真心的投降曹操就綁了呂布去見曹操。也可以是重要的軍事情報或者地圖。例如劉璋手下的軍師張松為了表明自己真心想要投靠劉備就將巴蜀的地形圖送給了劉備。有的甚至將自己的家人送到受降方得控制地。例如桂陽太守趙範自己的家人就被安頓在了曹操的勢力範圍許昌。最直接的還有自己管理的城池或者是關隘。例如孟達投降曹魏的時候就將自己管理的上庸城一起進行給了曹魏。
圖·影視劇當中的降將範疆張達
這些都能夠證明投降一方是真心的投降,可以讓受降一方比較安心。反過來講受降一方往往都需要投降的一方繳納投名狀。
納了投名狀,那就還有最後一道實戰的考驗3實戰考驗這個是被曹操用的爐火純青的一種手段。在整個三國當中曹操手下的降將不計其數,其中不乏有名的張遼、徐晃、張頜……當武將投降過來,一定要拿去上戰場而且是當做先鋒。一來是檢驗武將的能力;二來就是檢驗是否是真心投降;例如上面我們講到的綁呂布投降曹操的宋憲、魏續,在白馬之戰當中曹操明知顏良威猛還命令宋憲前去對戰顏良,三回合就被斬於馬下,魏續前去報仇北一合斬於馬下。同樣是投降曹操的張郃、高覽,投降後立馬就參與對袁紹倉亭之戰,在程昱為曹操獻的十面埋伏之計張頜為右二隊高覽為右五隊。
圖·影視劇中投降的張郃高覽
經歷了這一系列的程式,基本上就可以確定真心投降了,如果能力出眾往往會被委以重用。
結語在中國古代只要牽涉到軍事都是大事,投降受降也是如此。由於詐降造成的危害極大,聰明的君主,經驗豐富的大將,有各種手段去測試投降人是否真正的投降。在一系列的考驗和檢驗過後確保萬無一失才會真正的接納降將。只不過這樣的過程有時候顯得特別的殘忍和血腥。
回覆列表
投降的一般都會安排去打前鋒,帶著著投降的隊伍當敢死隊衝鋒,既能驗證是否真心投降,還能攻城掠地。等隊伍被幹的差不多了,是不是詐降也已經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