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了凡心療愈

    我們每天都在跟情緒打交道,有自己的情緒也有別人的情緒,但問題是大多數人儘管很生氣,他們會下意識否認自己生氣,也就是說一旦人處在強烈情緒當中,就會陷入無意識當中,做出無意識的舉動!

    認識我們的情緒不要壓抑你的情緒學會表達情緒

    事實上情緒是一股能量,它只是想要穿過你的身體傳遞給你一個資訊,你要在紛雜的背景中找到這個資訊,而不是將情緒全盤接納壓制進入我們的潛意識,等到生命中的某一個時刻一旦觸發,又會以壞情緒爆發出來,這種潛意識層面的積壓在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當你還是小孩的時候,每次當你拿回成績單交給父母,父母皺起的眉頭讓你感覺到大事不妙,當你長大後參加了工作,老闆將你叫進他的辦公室,你推開門抬頭就看到他皺起的眉頭,在無覺知層面的潛意識被激發,你預感有大事即將發生,即便事後發現他並不是因為你而皺眉,但你心中的壞情緒不可抑制的升騰而起。

    情緒渴望表達的,如果你能以正確的方式表達它釋放它,它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困擾。如果你以不正確的方式去表達你的情緒,比如你說出刻薄的活,它們將會彈回到你身上。憤怒之下說出的話會傷人,而那個傷害將會反彈,它會被加倍還給你。正確的方式是說出你情緒之下的感受,正確表達情緒的方法就是說出你情緒之下的感受,要明白情緒是有權利存在的,我們要用意識感受它帶給我們的感覺,讓它顯化出來,這是很重要的,距離生命最遠的是行動,再靠近一點的是念頭,再靠近一點的是感覺,一旦說出你的感覺,情緒隨著感覺也就得到了釋放,它只是轉了個方向,不是朝向徑直的對方,而是朝向了天空廣袤無邊的梵天宇宙,而此刻你也是宇宙的一部分,有誰又能傷害到宇宙呢?

    不要抗拒你的情緒讓身體變得柔軟

    如果你不臣服於你的情緒,試圖抗拒你的痛苦你的焦慮你的沮喪情緒,你就會變得很硬,如果你試圖去達成什麼,你將會變得很硬,如果你試圖去爭辯,你將會變得很硬。臣服!成為柔軟的,讓生命之流帶著你走,不論它要帶你到什麼地方。讓整體的目標成為你的目標,你只要成為一部份,然後那無限的美和優雅就會發生。 當沒有一個人在抗拒,甚至頭痛也是不痛苦的,是那個抗爭在產生痛苦,痛苦意味著一直在跟那個痛苦抗爭,那才是真正的痛苦。如果你抗爭,它將會變得更痛苦;如果你臣服,那個痛苦就會變得比較少;如果你能夠完全臣服,那個痛苦就會消失。

    這種事發生在無數人身上。某個人想逃開女人,然後,他滿腦子揮之不去的反而是女人,有的人想擺脫性,結果,他整天所想的只有性;有人斷食、不睡覺;有人練瑜咖式呼吸……有的沒有的一堆。愈跟性對抗的人,就愈會想到性,到最後性變成無所不在。

    當然還有比較具象的控制情緒的方法如下

    (1)學會轉移。當火氣上湧時,有意識地轉移話題或做點別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緒得到緩解。在餘怒未消時,可以用看電影、聽音樂、下棋、散步等有意義的輕鬆活動,使緊張情緒松馳下來。

      (2)學會宣洩。人在生活中難免會產生各種不良情緒,如果不採取適當的方法加以宣洩和調節,對身心都將產生消極影響。因此,如果一個有不愉快的事情及委屈,不要壓在心裡,而要向知心朋友和親人說出來或大哭一場。這種發洩可以釋放積於內心的鬱積,對於人的身心發展是有利的。當然,發洩的物件、地點、場合和方法要適當,避免傷害他人。

      (3)學會自慰。當一個追求某項事情而得不到時,為了減少內心的失望,常為失敗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就像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童話一樣,因此,稱作“酸葡萄心理”。

      (4)意識調節法:運用對人生、理想、事業等目標的追求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知識,提醒自己為了實現大目標和總任務,不要被繁瑣之事所幹擾。

      (5)語言節制法:在情緒激動時,自己默誦或輕聲警告“冷靜些”、“不能發火”、“注意自己的身分和影響”等詞句,抑制自己的情緒;也可以針對自己的弱點,預先寫上“制怒”、“鎮定”等條幅置於案頭上或掛在牆上。

      (6)自我暗示法:估計到某些場合下可能會產生某種緊張情緒,就先為自己尋找幾條不應產生這種情緒的有力理由。

      (7)愉快記憶法:回憶過去經歷中碰到的高興事,或獲得成功時的愉快體驗,特別就該回憶那些與眼前不愉快體驗相關的過去的愉快體驗。

      (8)環境轉換法:處在劇烈情緒狀態時,暫離開激起情緒的環境和有關人、物。

      (9)幽默化解法:培養幽默感,用寓意深長的語言、表情或動作、用諷刺的手法機智、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10)推理比較法:把困難的各個方面進行解剖,把自己的經驗和別人的經驗相比較,在比較中尋覓成功的秘密,堅定成功的信心,排除畏難情緒。

      (11)壓抑昇華法:不受重用,身處逆境,被人瞧不起,感到苦悶時,可把精力投入某一項你感興趣的事業中,透過成功來改變自己的處境和改善自己的心境。

      (12)認識社會,保持達觀態度。古人云:“人有悲觀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確實,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之,歷史上和現實中沒有幾件事是圓滿的。為幾件家中或單位上不順的事就悲觀,情緒低落,甚至厭世,顯然是不合適的。實際生活中哪會有十全十美的事呢?我們在心理諮詢中,就曾遇到很多為家庭條件差或單位人際關係差或疾病糾纏等等而悲觀厭世,甚至想自殺的。生活中,人人會遇到許多坎坷和不順心,平凡人有,名人有,大官者亦有。因此,只要對社會有一個較深刻的瞭解和認識,想想社會上還有許多人不如己,你就會坦然了。故要保持達觀態度。世上不會有永遠美好的事物,今天你身處逆境,情緒不佳,但透過奮鬥,你就可能獲得成功,受人尊敬。社會是在發展變化著的,人應該適應社會,保持達觀態度,對生活、對人生應充滿信心。

      (13)當情緒低落時,不妨去訪問孤兒院、養老院、醫院、看看世界上除了自己的痛苦之外,還有多少不幸。

      (14)提高認識和修養水平。平常,我們能看到,文化素質低的人,不善於控制自己,出口成“髒”。而一個修養高的人,他是無論如何不會去罵大街的。同時,他也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並自我調節。

  • 2 # 暖心理

    第一,在遇到自己情緒很快就要爆炸,難以控制的時候,馬上離開讓你產生那個情緒的情境。這麼做的一個目的就是躲開刺激你情緒的一些刺激,自己消失了,你的情緒也容易隨之發生變動。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能夠馬上找到一個讓自己心曠神怡的環境,你的心情就可能得到比較好的改善。如果你還能馬上找到三五好友,一起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說,下個棋呀,喝口茶啊,聊聊天啊,等等,那麼你的情緒,你的心情,都會得到比較好的改善。這樣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轉移的方法。但是這個轉移,不是心理上的轉移,而是物理環境上的轉移。這個方法操作的優點是,物理環境上的轉移,可能比心理上的轉移更容易實行,更方便操作。你只需要記住,在讓自己情緒有可能爆發的時候,離開那個環境就可以了。一旦你離開了那個環境,你的情緒自然而然,就得到一個緩解的時間,時間老人很神奇,三五個小時,三五天之後,你的情緒自然會變樣,他不會永葆青春的。

    何況,物理上的轉移,也會很自然地帶來一些心理上的轉移。如果你這個時候還能用上前面所提到的心理上轉移的方法,比如說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那顯然,你情緒改善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你避免情緒失控的可能性自然更大了。

    第二,如果因為某些原因,你不能離開那個場景。告訴自己暫停三分鐘,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在這三分鐘時間裡面,可以做做深呼吸。一般來講,你這麼做過之後,你情緒失控的機率就會下降不少。如果這個時候還不夠,如果你還有一些心理能力想做一些更大的努力的話,你可以告訴自己再靜止三分鐘五分鐘,還是同樣的做做深呼吸,看看遠處的風景。什麼都不用想,什麼都不用說,什麼都不用做。在你完成第二遍這樣的一個過程之後,你的情緒失控的機率還會下降。當然了,如果你還有能力的話,你也可以做第三個輪迴。相信那個時候,你情緒失控的機率,會大大下降。這個方法,是我的一位來訪者告訴我的,我的這個來訪者,他曾經有非常嚴重的情緒失控的問題。在他創造出這樣的一個方法之後,他告訴我,效果非常好,他也喜歡把自己的這個方法,讓更多的人知道,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在此也暗暗的對他表示感謝和祝福吧。

  • 3 # 青音約

    情緒失控一般是指遭受了比較嚴重的打擊,所以導致情緒失控不能自已。這其實是正常的反應,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實在太少了,面對我們從未經歷的事或者突然的打擊,痛哭、流淚甚至崩潰都是正常的反應,也是人的自我保護意識的一種。對於我們日常生活,沒有這麼嚴重的事情,我們需要做的其實就是情緒管理。情緒本身是因為事起來的,別人打你,你控制憤怒,那不是憋屈麼?

    所以我們對於情緒的控制,應該控制因為情緒產生的行為。你生氣和別人鬥個嘴,正常的,但是你生氣了,就大打出手,那就不對了。所以控制情緒,一是怎麼儘量產生少的情緒,提高憤怒的閾限,二是減少衝動的行為。提高憤怒的閾限,不是面對事不生氣,二是減少生氣的頻率,可以轉變想法,發展積極樂觀的心理,有時候一件事換個方式看就不一樣。也可以進行冥想訓練,這個可以有效的觀察我們的內在情緒,有利於改善不良情緒,提高幸福感。對於減少衝動的行為,可以進行健身,跑步或者力量訓練等方式,和諧發洩情緒,把平時的小情緒及時疏解出去。

    對於和別人打嘴仗,其實就是當下控制不住,最有效的辦法是衝動的時候,生氣的時候,閉上眼睛,數到5,如果還是氣憤難消,那該講道理就講道理。一般來說,這5秒時間足夠一般人恢復理智,放棄衝動的拌嘴行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情緒的訓練,是認知的改變和行為的改變,需要時間,因為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需要一步步來,只要有一點進步就是好的,要看到自己的進步。

  • 4 # 鵜鶘心理

    隨著社會變遷的節奏日益加快、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地愈演愈烈,很多人在高壓引發的緊張焦慮中,陷入到彌散型不良情緒的深淵不能自拔,天天承受著不良情緒的左右和影響,以致於痛苦萬分。我們要清除不良情緒的垃圾,減輕自己的精神壓力和負擔,這樣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擁有健康輕鬆的生活。

    最為常見的情緒失控毫無疑問是憤怒,控制憤怒是人類社會生存智慧的體現,首先來自於冷靜。人一旦冷靜下來就為大腦提供了思考空間,頭腦一發熱,大腦中思考的空間就狹小了,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意氣用事,無端發脾氣,結果將人際關係帶入不可追悔的地步。

    除了讓自己先冷靜下來,接下來就要趕緊思考一下情緒失控後行為所帶來的後果,計算一下利害得失等等,這樣就基本上將情緒控制住了,事態不會朝自己願望的背面發展下去。

    如何讓自己能在情緒的火山口上冷靜下來,答案是逆向思維。逆向思維方式可以讓我們冷靜。一定要勸說自己回頭想想自己為什麼與人發生衝突,是不是自己太沖動才會這樣,能夠實現思維角度的變換,那一刻的頭腦就會較為冷靜,較為理智,看問題就會比較積極客觀,從而避免做出過激的舉動和後悔莫及的言行。

    有的時候,憤怒的情緒已經產生,要做的不是控制和壓抑,因為已經來不及了。要做的是轉變一個角度去思考,想想發怒後的後果,這樣你就能讓自己冷靜、平和和寬容了。

  • 5 # 夯七婚戀指導

    對待周圍的讓你不舒服的人,能遠離就遠離,何必為難自己去忍受他們。與其事後不斷的安慰自己“他們都是嫉妒我的才華”,何不在一開始的時候就不給他們傷害你的機會。

    如果你遠離不了,論語有云: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我們就需要這樣的生活。生活中有那麼多愛我們的,也值得我們去愛的小夥伴,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和他們一起玩耍上,多看看世界的美好,生活也會變得美好。對待那些動不動就惹你生氣的小壞蛋們,你可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他們怎麼對待你,你就怎麼對待他們。有修養的行為是要看對誰的,對待壞蛋們,沒必要寬容和大度,惹自己一肚子氣。

    對於領導、老闆這些“不懂百姓疾苦”的上級們,經常會讓你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你很抓狂,但反抗又容易砸飯碗,這時候就要學會傾訴。我相信你可以輕易的找到一群跟你有相同不滿的小夥伴,大家圍在一起吐吐槽,抱怨下領導,把個人的矛盾轉換成集體的矛盾,獲得團隊的支援,自然心情就順暢了。

    對於家人、孩子,有時候會“搗個蛋”,鬧氣一下,也可能讓你情緒崩潰。對待家人,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對於他們的憤怒是完全針對他們本身的,還是將對別人的憤怒轉嫁到了他們身上。很多父母會打罵孩子,覺得孩子不乖,不打不會成才,還說自己小時候也是這麼被打大的。那我覺得你是不是將自己之前被打的記憶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自己小時候犯了錯就會被打,所以現在也要打自己的孩子。還有的家長工作或者婚姻不順遂,就會拿孩子或愛人出氣,或者過度的要求孩子做這個、做那個,這其實都是不可取的。

  • 6 # 鵜鶘心理陳小康

    是人就會有情緒上的波動,而且往往都有過情緒失控的體會,在社會上生活,誰沒點讓人控制不住自己的事情呢。但是,對成熟的人而言,很重要的一個成熟方面就是情緒的有效調控,可以在日常生活和關鍵時刻把握住自己,做應該做的事情、不去做不該做的事情。在此,提供幾個較為有效的情緒調控方法吧。

    一是脫離戰局。有時候和討厭的人對陣,他開始了挑釁,你開始了反挑釁。他準備開始和你的戰鬥,這個時候,你說:“我沒空陪你玩,我得上個廁所。”戰爭的導火索,瞬間就熄滅了。一個巴掌拍不響。為了防止你這隻巴掌回來之後繼續拍,那就趕緊去廁所宣洩或冷靜一下吧,可以捶牆、可以洗臉、可以出去做別的事情,總之就是不要繼續停留在戰局裡面,那樣很有可能繼續開戰。

    二是及時宣洩。戰爭是沒打起來,但火氣是忍住了而不是消失了,所以還是需要透過合理的方式將其宣洩出來。可以時常進行一些劇烈的運動、放聲歌唱、參加極限挑戰、做一些破壞性運動如打沙包,等等。就是把自己火氣透過一種較為劇烈的方式宣洩出來,讓自己在極度的激動之後迴歸平和。

    三是替代補償。你惹我生氣了,你讓我很不爽了,那很好,我就做到各方面比你強,讓你更不爽。這是很常見的邏輯。雖然有失狹隘,但從一個正性的、競爭性的路徑擊敗對方,不就是比罵幾句、打幾拳更解氣麼,何況有時候還罵不過打不過呢。

    四是轉移注意。我們都很忙,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何必糾結於和這麼幾個人置氣?當你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些具體的事情上(最好是有益於個人發展和積極向上的事情)時,在一些衝動起來的關鍵時刻,你的潛意識就會告訴你,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你做,不要犯傻。你就更加容易控制住自己了。

  • 7 # 知我心理學

    當我們談到情緒失控時,往往指的是負面情緒的爆發,比如悲傷、憤怒、厭惡、尷尬等。儘管大多數負面情緒本身具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快速預警、自我保護等,但是當它們失控時就會干擾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那麼,我們要如何避免情緒失控呢?1. 學會標記情緒

    想要避免情緒失控,首先要做的就是辨識出你的情緒,這樣你才能明白什麼行為能夠緩解它對你造成的影響。

    當你感受到自己的情緒波動時,不要簡單地概括為“我心情好”或“我心情不好”,而要試著準確地去描述你感受到的情緒,越具體越好,並給它們命名。

    如果你覺得識別情緒有困難,那麼可以試著靜下心來,深呼吸,覺察你的生理反應。比如,心跳很快可能是焦慮,心胸格外沉重可能是悲傷,下巴不由自主繃緊可能是憤怒……

    當然,學習並掌握更多情緒詞彙也能夠幫助你更準確地識別情緒,從文學作品裡去了解各種細膩的情緒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 接受一定程度的負面情緒

    正如開頭提到的,負面情緒本身具有一定的功能,我們不可能完全避免負面情緒的產生。因此,不要因為感知到一點負面情緒就焦躁不安,使得它愈演愈烈,而是要意識到“一定程度內的負面情緒是可以接受的”、“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

    比如說,你因為明天的考試感到恐慌、擔憂,這些情緒本身是很普遍的,但如果你過度關注它們,就可能會演變成為“負面情緒”而焦慮,最終導致情緒失控。

    3. 傾聽內心的“應該”

    我們在感受到負面情緒時,內心常會有一些告訴我們“應該”做什麼的聲音,在恰當的時候聆聽它們很重要。比如,在同學聚會上,一個許久不見的老同學興奮地和你分享她的喜事——最近工作升職了,戀愛了,過幾天要和男友一起去度假。

    你越聽越不爽,甚至突然不太待見這個人了。那麼,你可能是在嫉妒。而你內心的聲音在說:你應該更加努力工作,應該多社交才有機會脫單,應該對自己好點……此時,將注意力從你的嫉妒情緒上移開,專注在這個內心的聲音更重要,因為它可能是在指導你下一步應該怎樣做,而這個指示常常是有價值的。

    4. 想象“與孩子對話”

    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當你陷入負面情緒時,你可以想象如果一個孩子和你身陷同樣的情緒中,而你需要幫助他,那麼你會怎樣寬慰他[z2] ,給他什麼樣的建議?比如當孩子因為自己最好的朋友懷疑自己而憤怒,你可能會先表示理解,建議他不要在憤怒的當下做衝動的決定,會陪他一起梳理這件事情的起因經過,看這件事可以如何解決,憤怒如何消散。

    然後,你需要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沉浸在負面情緒中的自己。

    你是否是一個情緒很容易失控的人呢?希望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Reference:

    Delistraty C. (2017) You"ll be happyier if you let yourself feel bad.Science of Us.

  • 8 # 吳智勇905

    謝謝邀請。遇到自己情緒很不好的時候,一定心裡一直暗示自己靜,要使自己安靜下來。或者暗示自己不要發脾氣,不要生氣不要冒火,使自己情緒穩定下來。平時要修心養性,養成一個好的心態,良好的性格和好的脾氣。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對任何事情要看得開、想得開、放得下。

  • 9 # 快樂抗癌的Ms陳

    我們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負面情緒,每個人的性格,脾氣,為人處世的方式,是否內向,是否外向,是否堅強,是否脆弱,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反應能力是強還是弱,當被人羞辱的時候,你如何平復你的心情,消化吸收。

    假如你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瞭解,我想你就會有了答案,情緒失控的時候,一定也是最無力,最痛苦,最難過的時候,或者最憤怒的時候,失控是為了將內心的壓力宣洩一下,如果沒有適當的失控,那麼也就沒有適當的宣洩,這對任何一個人都會產生很嚴重的心理影響,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最後可能會因為負面情緒不能及時宣洩,而變的抑鬱。

    偶爾情緒失控一下,無傷大雅,甚至還對身心有利,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人無完人,誰也不是完美的,誰也不敢保證,人生中就一定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無論任何時候都不失控,那不是人,是神。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心理負擔,遠離那些會讓你生氣,讓你討厭的人,遠離事非,保持一個好心情,自然可以迴避情緒失控。

  • 10 # 照見

    我會給出方法、參考書目,介紹有關的理論。

    避免情緒失控的總原則有兩條:

    及時疏導情緒。不要擠壓了很多情緒後才處理,否則容易失控。——兵貴神速。

    不要處於讓你會情緒失控的環境下。——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在談論「情緒失控」前,我們有必要先定義一下,什麼叫做「情緒失控」?

    定義一:一個人有很強烈的情緒反應(比如,憤怒到想打人),並且決定了他的行為(他真的去打人了)。

    定義二:一個人有很強烈的情緒反應(想打人),但是並沒有決定他的行為(沒有打人)。

    顯然,定義二更合適。所以準確的說,我們的目標不是「避免情緒失控」,而是「避免情緒控制我們的行為」。

    因為情緒說到底,是無法控制的。

    比如,我如果當面打你的爹媽和孩子,你肯定會憤怒的——這是無法控制的。

    比如,我無條件給你一百萬,還給你介紹了一個情投意合的物件,你肯定會開心得合不攏嘴——這也是無法控制的。

    承認「完全控制情緒」是不可能的;但是「避免被情緒控制」這個目標才是合理的,是管理情緒的核心要點!

    及時疏導情緒——兵貴神速

    這個是情緒調節的微觀層面,屬於直接處理。

    很多人平時習慣壓抑、迴避自己的情緒反應,或者否認自己有情緒,直到爆發的時候才驚訝於自己情緒的失控。

    我們要做的有五步:

    ①覺察到自己情緒存在,敏銳地覺察。一出現就發現是最好的。

    ②知道自己為什麼有這個情緒。接納自己有這些情緒,不要想徹底改變或者消滅它們。

    ④如果是客觀原因造成的、與他人無關的問題(比如成績不好),那就努力解決客觀問題。

    ⑤無論如何,都要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而且這些開心的事,不會給自己帶來其他麻煩。比如喝酒、抽菸,會損害健康或者被家人反對——所以它不合適。花太多錢的活動都不太合適。比較合適的是,像是聽音樂、看電視劇、做運動等。

    具體方法,可以參考這本書——

    書裡面介紹的「正念」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促進情緒覺察能力、情緒調節能力的方法。正念練習過程中可能你會覺得「不耐煩」「無聊」「著急」「想起某件事情很難過或生氣」,這些其實都是情緒反應,所以正念練習是給你一個機會,去學會和這些情緒共處。——所謂熟能生巧。

    簡單來說,正念練習是這樣的:

    找個相對安靜的地方,給自己10-30分鐘時間,把注意力放在身體感覺或者放在呼吸上,不管身體發生什麼感覺(或者沒有感覺),都只是去覺察而不去改變它。

    這個「不去改變它」,就是練習「接納」。

    「注意身體感覺」,是因為身體感覺是情緒的一大組成部分:生理喚起(生氣會心跳加快、緊張會手腳冰涼,等等)和表情動作(皺眉頭、微笑、向人靠近等)

    情緒的外部表現,通常稱之為表情(emotionalexpression)。它是在情緒狀態發生時身體各部分的動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態表情和語調錶情。面部表情是所有面部肌肉變化所組成的模式,如高興時額眉平展、面頰上提、嘴角上翹。面部表情模式能精細地表達不同性質的情緒,因此是鑑別情緒的主要標誌。姿態表情是指面部以外的身體其他部分的表情動作,包括手勢、身體姿勢等,如人在痛苦時捶胸頓足,憤怒時摩拳擦掌等。語調也是表達情緒的一種重要形式。語調錶情是透過言語的聲調、節奏和速度等方面的變化來表達的,如高興時語調高昂,語速快;痛苦時語調低沉,語速慢。生理喚醒(physicalarousal)是指情緒產生的生理反應。它涉及廣泛的神經結構,如中樞神經系統的腦幹、中央灰質、丘腦、杏仁核、下丘腦、藍斑、松果體、前額皮層,及外周神經系統和內、外分泌腺等。生理喚醒是一種生理的啟用水平。不同情緒的生理反應模式是不一樣的,如滿意、愉快時心跳節律正常;恐懼或暴怒時,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呼吸頻率增加,甚至出現間歇或停頓;痛苦時血管容積縮小等。

    為什麼我們要疏導情緒,接納情緒,而不是著急地去消除情緒呢?

    因為其實不可能完全消除。

    如果我們給自己設立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我們就一定會遭受到「不可避免的挫敗感」。這就導致——本來我們是要減少情緒,可是因為這種「不合理目標帶來的必然的失敗」,我們又增加了「挫敗感」「失望」的情緒。反而增加了情緒調節的困難!

    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情緒調節是需要時間的。

    情緒會持續一段時間,如果我們太著急調節它,也是必然會失敗的。著急本身也是種情緒,這又再次增加了我們調節情緒的負擔了。

    不要處於讓你會情緒失控的環境下。——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剛才我舉了兩個例子

    比如,我如果當面打你的爹媽和孩子,你肯定會憤怒的——這是無法控制的。比如,我無條件給你一百萬,還給你介紹了一個情投意合的物件,你肯定會開心得合不攏嘴——這也是無法控制的。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注意情緒調節的微觀層面(上一個方法),但是忘記了,要調節好情緒,最好的方法就是選擇接近或迴避特定的情景。

    這也是古人的智慧——

    《孟子·盡心》上,第二句中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梏桎死者,非正命也。」還有一句不知出處:防禍於先而不致於後傷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焉可等閒視之。

    簡單說,就是要防範於未然。我們要知道,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有孟母三遷的故事。而現代心理學,則進一步驗證了環境對人行為、情緒的影響力。

    斯坦福監獄實驗——「好人」怎麼變成了「惡人」?

    這個實驗非常深刻地告訴我們——我們對別人的敵意(這是一種情緒),很容易受到環境影響。本來相安無事的、沒有恩怨的兩群人,因為「監獄」這個環境而產生了大量的負面情緒。請看簡介——

    1971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主持了“斯坦福監獄實驗”,引發了全球心理學界重新審視以往對於人性的天真看法。實驗中,透過專門測試挑選了徵募來的受試者,即身心健康、情緒穩定的大學生,這些人被隨機分為獄卒和犯人兩組,接著被置身於模擬的監獄環境。實驗一開始,受試者便強烈感受到角色規範的影響,努力去扮演既定的角色。到了第六天,情況演變得過度逼真,原本單純的大學生已經變成殘暴不仁的獄卒和心理崩潰的犯人,一套制服一個身份,就輕易讓一個人性情大變,原定兩週的實驗不得不宣告終止。

    群體失控:法不責眾、匿名性

    這是社會心理學的一個經典發現,也符合我們日常的常識。就像電影裡打劫的人總要蒙面一樣。如果一群人做事情,因為藏身於群體之中,人就有了「匿名性」。

    追究責任是困難的,群體中的個體就更不害怕承擔責任,就容易出現違法犯罪或不文明的行為了。

    群體極化:群體對我們情緒和觀點的強化

    這是社會心理學的另一個經典理論。如果我們將一群觀點相似的人放在一起,他們的觀點就會越來越激進。比如本來只是有點討厭某某人,但大家一起聊天的時候,就會越說越誇張。最後把某某人說的一文不值,甚至可能計劃去欺負那個人。

    這是因為,大家觀點類似的時候,為了吸引人矚目,你就只能更加誇張地表達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有誰說話大聲就容易被聽見、誰情緒更激烈就更容易被注意的現象。

    交友須謹慎——要和懂得反思的人在一起

    我們前面說了,要和「成熟信任的人」傾訴。原因就在於,如果你和一個不成熟的人傾訴。他可能「理解支援」你的情緒,但是不一定能夠幫你換個角度想、不一定能夠幫你調節情緒。反而可能出現「群體極化」的類似現象!

    參考文獻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社會心理學》第11版·人民郵電出版社·第274-287頁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新世紀高等學校教材,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心理學基礎課系列教材)(pp.407-408).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Kindle版本.

    《八週正念之旅——擺脫抑鬱與情緒壓力》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 11 # 星遠xingyuan

    避免情緒失控不是一瞬間的控制、隱忍就可以達到的,而是要長期養成"我可以控制情緒"的思維,如果這成了習慣,遇到什麼事情都不會情緒失控,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來。如果一個人以前出現過情緒失控,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理解,然後接受,再改變。先理解,就是努力理解自己為什麼想發洩這種情緒,接受就是接受自己產生這種情緒的原因,最後是改變,讓自己內心更和諧。

    我們舉個例子,一個20多歲的女生想要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她對同事朋友非常地好,做任何事替所有人想的特別周到。但是沒有人喜歡她,因為她的行為太刻意了,像是在討好他人,受到了所有人的排擠。她看不到人生的意義,不想活下去了,一個人在家裡大哭,想要自殺,這是第一點,先理解自己難受的原因。

    她哭了很久,慢慢地想明白了自己是怎麼走到今天這一步的。小時候父母離婚,都不要她,只有奶奶對她好,後來8歲時奶奶也去世了,再過了兩年爺爺也去世了,好不容易長大。所以她從小就很敏感,內心脆弱不堪,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來讓周圍人不要再像親人們一樣嫌棄自己。她的過度對別人好,也給別人造成了壓力,覺得她太傻了!如此低下的刻意討好,沒有人會珍惜,自然也不喜歡她。這就是第二步,理解自己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緒。

    第三步,改變。她內心有一個聲音不斷地對自己說,你確實很悲慘,但是也要努力活下去啊。從那以後,她變得不再卑躬屈膝,而是從容自信地過自己的生活,不再在乎別人的眼光,心情也好了不少,也輕鬆了許多。同事朋友們發現她越來越真實,結果更願意跟她交朋友了。

    就這樣,她很少再有悲傷過度的情緒,相反,她學會了接納自己的過去,珍惜當下,反而過得更快樂。

    其實這個方法也可以用在憤怒、內疚、後悔、嫉妒等不良情緒上,關鍵是要疏通內心,心情才能暢快。這個方法來自於心理學家武志紅的《心靈的七種兵器》,有空的可以去看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逾期後可以跟銀行說直接起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