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武漢小覃

    選地:燕麥具有耐旱。耐貧瘠的特點,對土壤的要求不是很高,但為了保證燕麥的產量還是應該選擇土壤耕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的平原地區。

    燕麥不適宜連作,否則容易造成嚴重的病蟲害,生成很多雜草,影響產量。

    2

    整地。在種植燕麥前,需要先整地,一般在秋季的時候進行深度25-750px的深耕,在深耕後要及地的耙細。早春進行深度一般為l0左右的淺耕,可根據實際的土地情況靈活掌握。在較為乾旱的土地要多耙耱鎮壓,對於地溫較低的土地,則需要翻耕放墒,提高地溫。

    注意不管深耕淺耕都需要及時把土壤耙平、耙細。

    3

    施基肥。燕麥屬鬚根系作物,有較強的吸收能力,對氮肥非常敏感,對肥力的需求較大,所以要在播種前給土地施足基肥。基肥主要以農家有機肥為主,適當的施加複合化肥加以輔助。施基肥主要在春耕時進行,用量大約在:每公頃有機肥約30t、過磷酸鈣600kg、尿素300kg。其中尿素在播種前施加60%,另外的40%則在燕麥的拔節孕穗期結合中耕追肥用。

    END

    選種與處理

    1

    選種當然要選擇抗病能力強、抗倒的優良品種,同時去除裡面的小粒、秕粒、蟲粒以及雜質,篩選出籽粒飽滿、大的作為種子使用,提高種子的存活率。另外選種還需要根據當地的土壤特點、需求等因素來選擇適合的品種。

    2

    處理。選擇好種子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首先需要在播種前把種子曬一曬,在晴天將種子攤曬2-3天,殺一下種子表明的病菌,提高種子發芽率和成活率,促進苗齊、苗壯的作用。另外,為了減少病蟲害的影響,也可以選擇用藥劑來拌種,以防治病蟲害。如可用播種量的0.3%的樂果乳劑拌種用來防治黃矮病。

    END

    適時播種

    1

    選擇合適的播種期。燕麥的播種期是播種期是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不要超過穀雨,此時的土壤利於種子的發芽,也有利於燕麥的生長。選擇的播種期適宜與否對燕麥的產量影響很大,如果過早,種子不利於發芽,如果過晚,種子品質又會受影響。另外,確定播種期還要結合燕麥的生育期。

    2

    種植密度。如果播種密度過小,則會造成土地的浪費,如果過密,又會相互競爭而導致營養不足而低產。但播種量應該根據所選擇的燕麥品種來確定密度,一般情況下,每畝土地的播種量為l00kg,每畝的苗量為24萬-30萬株時較為合適。如果土壤肥力較好、生產水平較高,那麼可以適當增加播種量。

    3

    播種方法。最好選擇機械播種或者人工開溝條播。播種時要注意播種均勻,使種子與土壤充分的結合,並要防止重播、漏播的情況,播種完要進行耙地,避免種子漏風。

    END

    田間管理

    注意,燕麥不能使用除草劑,所以在燕麥的田間管理的重點是中耕除草。在燕麥漲到10公分左右時,進行第一次除草,並增加土壤的通透性,防止脫氮,從而提高根系的吸收能力。第二次中耕選擇在拔節前期進行,以消滅田間的雜間,疏鬆土壤,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以及抗逆性。另外,可以在拔節的後期進行第三次中耕。

    加強水肥的管理。充足的水分和肥料是高產的關鍵,應在燕麥需水的關鍵期及時的追肥、灌水。一般苗期的需水量較多,根據土壤的情況來適量澆水,每次要求澆透。

    拔節期至抽穗期也是需水肥的關鍵期,也要及時澆水。

    燕麥拔節期需肥量大,要及時追肥,每畝按一定的標準來追施尿素。

    另外在拔節後期、抽穗前期,則要追施一次葉面肥。

    3

    病蟲害防治。病蟲害是任何作物高產的敵人,燕麥生長的中後期為病蟲害的多發期,主要的病害有黑穗病、紅葉病、稈鏽病等。所以在播種前使用藥劑拌種很有必要,另外在害蟲發生的時候及時採取有效的藥物進行防治。

  • 2 # 陽光男孩lh

    燕麥自身的抗性和適應能力比較強,所以一般的土地都可以種植燕麥,但是為了高產,還是選擇在土壤比較肥沃、土質比較疏鬆的地塊。種植地選擇完成後就要開始進行整地工作了,要把土壤儘量的整細,這樣對燕麥的倒伏能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燕麥最適合生長在十五到二十五度之間的溫度下,這樣能保證燕麥的顆粒飽滿程度。播種的時候要確定種植地的面積,按照實際的面積來確定種植密度。種植的密度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密度太小有些燕麥在生長過程中就不會被Sunny照射到,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造成燕麥的顆粒不夠飽滿,也會降低產量,同時麥田中的溼度也會變大,田間的通透性也會變差,很容易就造成成片燕麥的倒伏現象,這樣對燕麥的產量和質量都有影響。水管理充足的養分和水分是燕麥高產的一個重要因素,燕麥在長苗期的時候對肥水的要求也不是太高,所以在幼苗長到五到十釐米的時候需要補充一次肥料。而燕麥在拔節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和養分,這時一定要及時的進行追肥,不然拔的節會比較少而且非常瘦弱,到時結的穗也肯定會小,就算穗大它也承載不起,穗小的話產量肯定不會高,所以這次的施肥是很關鍵的。最後一次施肥是在開花結穗的時候,可以有效的促使麥粒的飽滿程度,提高燕麥的質量。燕麥最常見的病害有黑穗病、紅葉病和稈鏽病等,這些病症一般都發生在燕麥生長的中期和後期,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拌種處理可以有效的起到防治作用,但是在發病期間要注意觀察田間的變化,一旦出現了就要及時的噴灑專業藥劑。當燕麥在生長期的時候,除草的方法一般都是結合中耕一起的,在燕麥生長到十到十五釐米左右的時候就要進行第一次的除草工作,這樣可以增加種植地土壤的通透性,還能預防病害;第二次是在開始拔節的時候,這個時候要保證土壤的溼潤性,田間還要有一定的水分,滿足燕麥開花結穗即可,最後還可以在拔節完成後進行一次除草。燕麥成熟的季節一般都是每年的八月份,麥粒是不可能完全成熟的,所以一般都是在麥苗上百分之八十的麥粒變硬且成黃綠色就可以收割了,收割後要進行曬麥和脫粒處理,把麥粒都打落後進行曬乾,最好把麥皮脫掉,就可以打包入庫了

  • 3 # 吳世煒

    燕麥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作為一種營養極高的雜糧作物,對人體健康有非常大的好處。它還有著降低膽固醇和血糖的功效,燕麥的種植在中國有比較廣泛的面積。種植燕麥也成為了許多人的脫貧專案,不過燕麥對生長環境有一定的需求。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燕麥種植的生長環境,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1、溫度

    燕麥的生長對溫度有較大要求,燕麥適宜生長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下,但是溫度卻不能太低。因為燕麥不耐寒,溫度太低將會導致燕麥出現凍害現象。在中國的北方地區是最適宜燕麥生長的,種子發芽的溫度最低不可低於3度,幼苗的生長溫度最低也不能低於零下1度,否則種子的發芽率與幼苗的成活率都會嚴重下降。南方地區種植的話必須要在秋冬春三季完成播種採收,否則夏季溫度過高會導致燕麥大面積死亡。2、土壤

    燕麥對土壤的要求其實不是很大,只要周圍環境適宜,並且有一定的種植技術,燕麥在任何土壤上都可以正常生長。但是想要種植出高產高質的燕麥,還是要儘量選擇腐殖質充足的土壤,讓燕麥種子有充足營養吸收,提高種子的發芽率,保證幼苗的健壯生長。其次,還要控制好土壤的酸鹼度,燕麥可以良好的適應酸性土壤,但是土壤PH值不可過鹼,否則燕麥的生長將會受到嚴重的阻礙。3、水分

    野生燕麥一般都是在低溫沙漠地區,這些地區含水量都較低,但是燕麥的生長需要較多的水份。燕麥種子發芽就需要大量的水分,其水分至少要保證有種子總重的1/2。並且燕麥的蒸發能力比其它的糧食作物都要強,所以水分的消耗量極大。如果在燕麥的生長過程中水分不足的話,會導致燕麥出現空粒、麥粒瘦小等現象。使燕麥產量嚴重下降。所以在種植中一定要保證燕麥有充足的水分,促進燕麥的生長。4、營養

    燕麥的生長能力強,透過正常的種植技術其產量也比較高,所以對營養的需求量比較大。在種植的時候不僅要施足底肥,給予種子發芽充分的營養,還要在燕麥的生長過程種植及時追肥。特別是在燕麥拔節期與開花灌漿期時,這兩個階段是燕麥需肥量最大的時候。根據植株生長情況適時追肥,控制好肥料用量,不可過多過多少。並且還要噴灑適量的葉面肥,促進燕麥的葉片肥大,增強光合作用能力。以上就是燕麥種植生長環境的簡單介紹了,雖然燕麥的適應能力比較強,能夠在各種環境中快速適應。但是其產量與質量是肯定會有較大差異的,所以大家在種植前一定要儘量保證種周圍的種植環境。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燕麥產量,增強其品質。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了!

  • 4 # 豔陽高照168888999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在優良的栽培條件下,各種質地的土壤上均能獲得好收成,但以富含腐殖質的溼潤土壤最佳。燕麥對酸性土壤的適應能力比其他麥類作物強,但不適宜於鹽鹼土栽培。、溫度:燕麥喜涼爽但不耐寒,溫帶的北部最適宜種植,種子在2~4℃就能發芽,幼苗能忍受-2~-4℃的低溫下環境,在麥類作物中是最耐寒的一種。中國北部和西北部地區,冬季寒冷,只能在春季播種,較南地區可以秋播,但須在夏季高溫來臨之前成熟。

    2、水分:燕麥生長在高寒荒漠區,但種子發芽時約需相當於自身重65%的水分,蒸騰係數比大麥和小麥高,消耗水分也比較多,生長期間如水分不足,常使子粒不充實而產量降低。因此燕麥的根莖往往長達一米左右,以便能汲取更多的水分。

    3、土壤:燕麥在優良的栽培條件下,各種質地的土壤上均能獲得好收成,但以富含腐殖質的溼潤土壤最佳,對酸性土壤的適應能力比其他麥類作物強,但不適宜於鹽鹼土栽培。

    燕麥的播種技術

    1、種子處理:燕麥播種前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將種子攤薄2~3釐米厚,曬種3~5天。曬種可促進種子早萌發,提高發芽率,提早出苗,並且Sunny中的紫外線殺死種子表皮上的病菌,可減輕病害。用種子量0.2%的拌種雙或多菌靈拌種防止燕麥絲黑穗病、鏽病等,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區也可用辛硫磷或呋喃丹拌種。

    2、播種時間:早春土壤解凍10釐米左右時即可播種。燕麥的適宜播期在3月25日至4月15日,最佳播期為清明前後,最遲不要超過穀雨。根據降水情況,搶墒播種尤為關鍵,抓苗是旱地燕麥高產的一項主要措施。

    3、播種方法:燕麥最好採用機械播種或人工開溝條播,不宜撒播。條播行距15~20釐米,深度以3~5釐米為宜,防止重播、漏播,下種要深淺一致,播種均勻,播後耱地使土壤和種子密切結合,防止漏風閃芽。每畝播種量10~15公斤,收籽粒的可酌減。

    燕麥的田間管理

    1、鬆土除草:燕麥出苗前若遇雨雪,要及時輕耱,破除板結。在整個生育期除草2~3次,三葉期中耕鬆土除草,要早除、淺除,提高地溫,減少水分蒸發,促進早紮根,快紮根,保全苗。拔節前進行2次除草,中後期要及時拔除雜草。種植面積不大,可選用人工除草。種植面積較大時可採用化學除草劑,在三葉期用72%的2,4-D丁酯乳油60毫升/畝,或用75%巨星幹懸浮劑1—2克/畝,選晴天、無風、無露水時均勻噴施。

    2、施肥灌溉:燕麥分櫱拔節期結合灌水每畝追施硫酸銨25公斤,旱地應就雨追肥。燕麥開花灌漿期,可用0.2~0.3%磷酸二氫鉀水溶液,與20%的尿素溶液混合根外追肥,每畝噴藥液70公斤,7天后再復噴一次促進灌漿,適時追施葉面肥,提高粒重。有灌水條件的地方,如遇春旱,於燕麥三葉期至分櫱期灌水1次,灌漿期灌水1次。

    3、收穫貯存:燕麥可在拔節至開花時期2次刈割作青飼料。第一次在株高50~60釐米時刈割,留茬5—6釐米,隔30~40天刈割第二次,不留茬。燕麥青貯可在抽穗至蠟熟期收穫,如需用帶有成熟籽的燕麥全株青貯,可在完熟初期收穫。燕麥籽粒在蠟熟期收穫。

    燕麥的苗期管理

    1、中耕除草:按燕麥苗期生物學特性,由淺入深,從幼苗期到拔節期視苗情進行2~3次薅除,冬前要培土保蓄水分,促根養櫱。

    2、巧施苗肥:從四葉期至冬前這一段時期要酌情早施苗肥,分櫱肥1~2次,促分櫱早生壯發。苗期追肥以氮肥為主,結合中耕除草每畝追施尿素5~7.5千克,或追施氮磷複合肥料10~12千克/畝。

    拔節孕穗期管理

    1、中耕培土:根據中國山區燕麥地春旱較重,在燕麥拔節後至封壟前,中耕一次,深度3~6釐米,並輔之以適當培土,達到減輕地表水分蒸發,控制基部莖節徒長。

    2、施拔節肥:在燕麥基部第一節間定長後,及時增施拔節孕穗肥,追肥應視苗情而定,壯苗可在基部第二節基本定長時追施一次,弱苗可分別在拔節期至孕穗各追肥一次,每畝用尿素5~8千克,磷肥5千克。對於生長良好的燕麥,拔節孕穗的追肥要以控為主,促控結合,切忌過量施用氮素化肥帶來的後期倒伏。

    抽穗成熟期管理

    1、抗旱防澇:燕麥可視乾旱出現時期及程度澆灌1~2次抽穗揚花水,做到以水養根,保護葉片防早衰,達到以葉保粒的目的。同時注意在灌漿後期若遇雨水偏多,應做好排水防澇,預防貪青晚熟或倒伏。

    2、施葉面肥:燕麥要視情況酌情進行葉面追肥,各種葉面噴肥濃度為氮肥1~2%、過磷酸鈣浸溶液2~4%、磷酸二氫鉀為0.1~0.3%、尿素與過磷酸鈣溶液混合施用濃度為3%,每畝葉面噴肥施用量在50~75千克。

    燕麥病蟲害防治

    1、黑穗病選用拌種雙、多菌靈拌種進行早期預防。

    2、冠鏽病和稈鏽病在大發生前,用0.4~0.5%的敵鏽酸或敵鏽鈉水溶液噴灑2~3次,在病害流行期間7~10天噴藥一次,每畝噴藥75~100千克。

    3、粘蟲用2.5%敵殺死乳油2000倍液噴霧防治。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5 # 鄉下二妹子

    燕麥原為雜草,2000餘年前才成為農作物,世界上主要有四個栽培品種,主要分佈在北半球溫帶地區。按區域可劃分為春性和弱冬性兩大生態區,北方為春性,南方為弱冬性,以春性為主。燕麥的生長環境是什麼樣的?

    燕麥的生長跟溫度、水分、日照、養分及土壤有密切的關係。

    (一)溫度

    燕麥喜涼爽和溼潤環境,適宜在氣候涼爽,雨水充足的地區種植。與其他穀類作物相比所需溫度較低,整個生育期所需溫度為前期低、中期高、後期低。發芽最低溫度為3℃~4℃、最高溫度為30℃,適宜溫度15℃~25℃;幼苗耐-4℃~-2℃的低溫,拔節至抽穗適宜溫度為15℃~17℃。開花適宜溫度為20℃~24℃,如遇到16℃以下的溫度就會延長開花,遇到35℃以上高溫又破壞受精過程影響結實。在籽粒灌漿期,高溫乾旱影響更大,常造成籽粒皺縮和空殼秕粒,若氣溫劇降到10℃以下,籽粒灌漿完全停止。

    (二)水分

    燕麥是喜溼性作物,整個生育期需水較多,發芽時吸收水分佔種子重量的60%~65%,幼穗分化期遇乾旱,小穗不能正常發育,灌漿期水分不足,影響籽粒飽滿度,空殼秕粒增多,所以,在乾旱缺雨、氣候酷熱的地區種燕麥產量較低。

    (三)日照

    燕麥是長日照作物,日照時間不足,生長髮育減慢,抽穗延長,增加日照時間,可縮短髮育過程。在高溫條件下,燕麥發育階段所需的日照時數少,在低溫條件下則相反,不同季節播種燕麥生育期有很大差異,如春播燕麥生育期75~125天,秋播則需250天以上。

    (四)養分

    燕麥在良好的營養條件下,增產潛力大。據研究分析,畝產250kg的情況下,籽粒中含氮素5.9kg、磷素1.8kg、鉀素1.5kg,莖稈中含氮素2.6kg、磷素1.1kg、鉀素9.3kg。這樣可以看出,燕麥在籽粒形成階段需要較多氮素,秸稈生產需較多鉀素。在當前生產條件下,燕麥施氮磷、鉀肥料較少,比例也不適當,這是限制燕麥增產的原因之一。

    (五)土壤

    燕麥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除乾燥的沙土外,在黏土、壤土上都能種植,以有機質豐富的黏壤土生長良好。在山坡地、梁峁地也能良好生長。燕麥對酸性土壤的適應能力比其他麥類作物強,但耐鹼性弱。

    燕麥如何種植管理?

    一、合理輪作

    燕麥同其他多數作物一樣,不宜連作。長期連作一是病害多,特別是堅黑穗病。條件適宜的年份往往會造成蔓延,嚴重時發病率可達15%以上;二是雜草多。因燕麥幼苗生長緩慢,極易被雜草危害,特別是使野生燕麥增多,嚴重影響燕麥生長;三是不能充分利用養分。燕麥連作,每年消耗同類養分,造成土壤中部分養分嚴重缺乏。燕麥是一種喜氮作物,需要較多氮素,如果長年連作,造成氮素嚴重缺乏,就會使燕麥生長不良。在水肥不足的情況下,影響更大。因此,種植燕麥必須進行合理的輪作倒茬。燕麥屬於鬚根系作物,一般只吸收耕作層養分,因而不太費地力,茬口好,便於和小麥、玉米、穀子、馬鈴薯、胡麻、豆類、糜黍等作物輪作倒茬。

    二、整地與施肥

    旱地整地應把秋耕、施肥、蓄墒和三九滾壓、春季整地保墒工作結合起來。

    1、深耕土地:秋深耕是燕麥產區抗旱增產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前作收穫早,應進行淺耕滅茬並及早進行秋深耕。如前茬收穫較晚,為了保蓄水分,可不先滅茬而直接進行深耕,並隨即耙耱保墒。秋耕施肥是抗旱的重要措施之一。燕麥多在旱地種植,水源奇缺,提倡改春耕為秋耕,耕地時間比過去提前,耕翻深度由過去的10~13cm加深到25~30cm。春耕深度應以不超過播種深度為宜。如果春天深翻容易跑墒,影響出苗。

    2、秋耕施肥:前作物收穫後,應當先進行淺耕滅茬。經過耙耱,清除根茬,消滅坷垃,然後準備施肥。施足底肥對燕麥增產極為重要。每畝施用腐熟的優質農家肥料2500kg,施肥要均勻。較大的糞塊要打碎打細。為了保證短時間完成全部燕麥地的秋施肥任務,應在秋收之前將肥料運到地頭,做到邊收、邊滅茬、邊施肥、邊秋耕,達到速度快、質量高。

    3、耙耱:秋耕施肥後,土壤封凍前耙耱與否,要因地制宜,針對不同情況決定。一般來說應該耙耱。二陰地因土質黏,坷垃多,要耙耱結合。坡梁地因土質鬆散,應以耱為主。秋耕耙耱後,到春天坷垃少。在一些高原地區沙多土層薄的情況下,應當多耙多耱。有的地區為促進土壤熟化,保留積雪,耕後不耙不耱,第二年春天及早頂凌耙耱。有的秋耕地後,第二年春天不再耕翻,播種前只用犁串地6~8cm。串地是為了活土除草,提高地溫,減少水分蒸發,並結合施入淺層底肥。串地後經1~2次耱地,即可播種。在春季十分乾旱的情況下,一般只採取耱地,不再串地。但什麼事情也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應靈活掌握,因地制宜,如遇個別年份,春播時土壤過溼,就得耕翻晾墒。

    4、整地保墒

    (1)耙耱保墒:經過耙耱的土地,切斷了土壤毛細管,消滅坷垃,彌合裂縫,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特別是頂凌耙地,可使土壤保持充足的水分,保墒的效果更好。耙耱多次比耙耱一次的地塊,乾土層減少10cm左右,土壤含水量提高4.2%左右。

    (2)早犁塌墒:有的地方土地剛解凍就進行淺耕,並結合施肥,即把漚好的農家肥料和一部分氮、磷肥均勻撤開,而後淺串,深度10cm左右。有的在播前7~15天淺耕、細耕,耕後耱平。

    (3)鎮壓提墒:串地後氣溫升高,正是春旱發生的時期。土壤水分以氣態形式擴散,土壤中的含水量迅速減少,這時候單純耙耱就不能有效保墒了,必須耙耱結合鎮壓,先鎮壓碾碎坷垃,減少土壤空隙,減輕氣態水的擴散。加強毛細管作用,把土壤下層水分提升到耕作層,增加耕作層的土壤水分。鎮壓後耙耱,切斷土壤表面的毛細管,有效儲存土壤水分。

    5、施肥技術

    燕麥根系比較發達,有較強的吸收能力,增施肥料,並施用質量較高的有機肥料是確保燕麥苗壯、稈粗、葉綠、穗大、粒多、粒飽及增產的主要措施。許多燕麥高產田一般都用大量的農家肥料做底肥。要採取以施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分期分層的科學施肥方法。

    (1)施足底肥:農家肥料做底肥,不僅有後勁,肥效持久,而且可以使土壤形成團粒結構,使土壤疏鬆、透氣,有利於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有條件時每畝施2~3t土雜肥、羊糞等,混施磷肥25~50kg做底肥,效果良好。

    (2)科學施肥:多施肥、施好肥固然可以增產,但如果科學施肥,增產的效果會更好。生產100kg燕麥籽粒需要氮3kg、磷1kg、鉀2.5kg。將多種肥料混合在一起,製成混合肥施用;背陰和冷性地增施騾馬糞、羊糞等熱性肥料;沙地多施土雜肥等涼性肥料;高寒地區為了提高地溫,可大量施用炕土、羊糞、騾馬糞做基肥。

    (3)施肥方法:為了提高肥效,要提倡集中施肥。肥多的地方,可結合秋耕或春耕撒施底肥。地多肥少的地方,為使肥料充分發揮作用,可採用溝施辦法,把肥料集中施於播種行內。還可以用穴施肥的辦法:施用細碎腐熟有機肥,播種時按穴施一把肥料,再播種幾顆籽。在條件較差的旱地,一定要堅持帶種肥。

    各種有機肥要充分漚制腐熟。磷肥做底肥,要在施用前和農家肥混合漚制,如果直接施用,易在土壤中固定,不便於燕麥吸收。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燕麥分櫱階段和拔節後、抽穗前,應視苗情和土壤墒情,結合降雨,適量追施一兩次化肥(尿素),以保證燕麥生長不缺肥。

    三、播種技術

    播種是燕麥栽培技術中的重要一環。搞好播種,是獲得燕麥高產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須精益求精,認真做好。

    1、選種:不管哪種作物,播前對種子做進一步的精選和種子處理,都是提高種子質量,保證苗全苗壯的有效措施之一。“母壯兒肥”“好種出好苗”就是這個道理。燕麥的選種更為重要。因為燕麥是圓錐花序,小穗與小穗間,粒與粒間的發育不均衡,小穗以頂部小穗發育最好,粒以小穗基部發育最好,所以應透過風選或篩選,選出粒大飽滿的種子供播種使用。

    2、曬種:曬種的目的,一是為了促進種子後熟作用,二是利用Sunny中紫外線殺死附著在種子表皮上的病菌,減少菌源,減輕病害。種子經過冬季庫存,溫度較低,透過曬種,能使種子內部吸熱發生變化,促進早發芽,提高發芽率,這是一個經濟有效的增產措施。曬種方法很簡便,根據群眾的經驗,播種前幾天,選擇無風晴天,將種子攤在席子上曬4~5天,即可提高燕麥種子的活力,提早3~4天出苗。

    3、發芽試驗:燕麥較耐貯藏,儲存多年後,仍可發芽,一般頭年收穫的燕麥可不做發芽試驗。但是,如果收穫時遇雨或貯藏條件不好,因潮溼而發生變質現象,就應做發芽試驗。從外地引進的種子,都應該在播種前做發芽試驗。發芽率在90%以下,要適當增加播種量。發芽率在50%以下者,不宜做種子施用。

    4、拌種:燕麥堅黑穗病近年又有回升,發病較普遍,因此必須大力推廣藥劑拌種,拌種藥劑用0.3%的“菲醌”或“拌種雙”。同時用5%的七氯粉煮制的毒谷或毒土隨種播入土壤,防治地下害蟲。

    5、播期:選擇適宜播期,充分利用自然條件,是目前奪取燕麥高產的又一項重要措施。在燕麥生長髮育過程中,最主要的是播種、分櫱、拔節、抽穗和成熟五個時期,而播種期又是前提和基礎。俗話說:“見苗一半收”。說明播種不僅影響苗全苗旺,同時對之後的四個時期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6、合理密植和播種方式:確定具體的播種量時,必須根據不同的耕作條件來確定。一般在高水肥力土地,播量應為127.5~142.5kg/hm2。中水肥地畝播量為112.5kg/hm2~127.5kg/hm2。旱薄地播量為90kg/hm2左右。另外,在推遲播種的情況下,播量要適當增加30kg/hm2~45kg/hm2。

    7、播後鎮壓:燕麥無論採用何種方式播種,在土壤乾旱情況下,播後均需鎮壓。作用不僅在於使土壤與種子密切結合,防止漏風閃芽,而且便於土壤水分上升,有利發芽出苗。灘地和緩坡地隨播隨鎮壓。坡梁地因受地形限制,一般情況下鎮壓要比耱地有利於獲得全苗、壯苗。

    四、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

    燕麥苗期田間管理的中心任務是保全苗、促壯苗。為使小苗蹲實茁壯,在播種之前就要做好整地精細、科學施肥和種子處理等工作為壯苗打下基礎。在此情況下,要及早加強苗期的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燕麥苗期田間管理的主要措施是早鋤、淺鋤。一般燕麥區,春季乾旱,燕麥生長緩慢,雜草極易混生,第一次中耕鋤草不僅能鬆土除草,提高地溫,切斷土壤表層毛細管,減少水分蒸發,達到防旱保墒,而且能調節土壤中水分、溫度和空氣的矛盾,促進根系發育,早紮根、快扎次生根,形成發達的根系,加強根系吸水與新陳代謝的作用。尤其是二陰地和下溼鹽鹼地,第一次中耕鋤草有提溫通風、切斷毛細管、防止鹽鹼上升發生鏽苗的作用。寧夏地區,一般在3~4葉時第一次中耕。拔節期第二次中耕,中耕要深,以3~5cm為宜。抽穗後,視田間雜草情況,人工拔除大草。

    (2)病蟲害防治:近幾年春季溫度高,便有蚜蟲苗期傳毒造成早期幼苗紅葉枯萎現象和地下螻蛄、蠐螬傷苗等問題,因此在早鋤的同時,還應注意防治苗期的病蟲害。

    總之,苗期根系發達,植株茁壯,就為後期壯株大穗打下了基礎。如果雜草叢生,燕麥生長弱小,根系少,莖葉細弱,就不能有效地抗病、抗倒。

    2、分櫱抽穗期的田間管理

    燕麥主要是旱地種植,當前,水地燕麥栽培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倒伏與豐產的矛盾,這是限制水地燕麥產量提高的一個主要因素。據調查,倒伏一般減產10%~40%,而且降低燕麥品質和秸稈的飼用價值。

    (1)防倒伏:燕麥倒伏有莖倒和根倒兩種,常見的是根倒。造成倒伏的外界因素是栽培密度不當,施肥澆水不科學,以及不良氣候(大風、暴雨)等的影響;內在因素是植株的抗倒能力弱,不能適應外界的自然條件。因此,防止倒伏要從內在因素出發,採取綜合措施,提高植株的抗倒能力。

    (2)巧施水肥:後期如果施肥澆水不當,必然造成倒伏。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必須採取前促後控的辦法,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氮、磷、鉀相互配合,防止營養失調。有的地方施基肥,一般很少施追肥,特別是孕穗後,更注意少施或不施氮肥,對防止倒伏有明顯的作用。在澆水上,要“頭水早,二水遲,三水四水洗個臉”。早澆水既能滿足幼穗分化對水肥的要求,又能達到壯而不狂,高而不倒的目的。有的地方在分櫱到孕穗前,澆二至三次水,孕穗後即停止澆水。澆後深鋤兩次,促進根壯。

    3、開花成熟期的田間管理

    燕麥從開花到成熟需40天左右。這個時期雖然穗的數目和穗的大小已經形成,但仍是提高結實率,爭取穗粒重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管理目標是防止葉片早衰,提高光合功能,使其能正常進行同化作用,促進營養物質的轉運積累,提高結實率,增加千粒重,保證正常成熟。具體措施是“一攻二防”,即攻飽籽、防倒伏、防貪青。

    五、病蟲害防治

    1、燕麥黑穗病防治:可用40%拌種雙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按種子重量0.2%~0.3%的用藥量拌種防治。

    2、燕麥紅葉病防治:用40%樂果乳油2000~3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防治。

    3、黏蟲防治:可用80%敵百蟲乳油500~3000倍液,或20%速滅殺丁乳油400倍液等噴霧防治。

    六、及時收穫

    1、採收標準:燕麥的生長髮育過程到蠟熟中期基本結束,這時根系的呼吸作用完全停止,葉片包括旗葉在內已經全黃,籽粒幹物質積累和蛋白質含量達到最大值,實際上已經成熟,但植株含水量仍比較高、籽粒含水量仍在30%以上;進入蠟熟末期,植株全部轉黃、籽粒含水率迅速降低到20%以下。燕麥成熟很不一致,當穗下部籽粒進入蠟熟中期即應開始收穫,在當地有“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兩成丟”的說法,所以收割燕麥必須強調適時、及時。

    2、採收方法:收穫燕麥應根據籽粒成熟度、品種特性、收穫方法、勞力機具和天氣條件等確定適宜時間集中搶收。地多人力少的,可在蠟熟中期收穫,收割後經過一個自然脫水的過程再進行脫粒;地少勞力多的可從蠟熟後期開始;在天晴少雨時,採取割曬的方法,先將燕麥割倒,在田間晾曬一兩天,然後打捆運回;如遇陰雨天氣,要即割即運,注意翻晾,防止雨淋,否則會導致麥堆內溫度過高,燕麥受熱變質,造成黴壞損失。種子田要在抽穗後期到成熟期間認真去雜去劣,搶晴收穫,最大限度地提高種子生命力和發芽率。燕麥收穫既要爭分奪秒搶時間,做到及時收割,又要講究質量,保證顆粒歸倉。

    3、儲藏及留種:燕麥收穫脫粒以後必須儘快曬乾,揚淨雜質,篩除秕粒;無論是機械或畜力打場,都要做好細打和復打的工作,儘量減少丟失,顆粒歸倉。入庫前的籽粒含水量應降到13%以下。作為種子必須單收、單運、單曬、單脫,嚴格防止機械混雜,充分曬乾、揚淨,入庫種子含水量要求在12%左右,標明品種名稱,妥善保管並採取嚴密的防蛀、防黴措施。

    【結束語】:燕麥籽粒含蛋白質12%~18%,澱粉21%~55%,脂肪4%~6%(其中38%~52%為亞油酸),鈣、磷、鐵、核黃素含量為各穀物之冠。裸燕麥曾是中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和重要的保健食品。燕麥莖葉柔軟多汁,適口性好,蛋白質、脂肪、可消化纖維含量高於其他作物秸稈,是理想飼草。用青刈燕麥或燕麥乾草餵乳牛,可提高產奶量。籽粒用作補充飼料,可提高家禽產蛋量。稃殼做飼料填充物可防止雛雞因營養不良造成的羽毛脫落。

  • 6 # 茶鄉梅子

    1、種植技術

    燕麥忌連作,可與馬鈴薯、豌豆、甘薯、玉米、高粱、花生、甜菜等作物輪作。燕麥以春播為主,播種燕麥,整地質量要良好,播前秋季深耕是豐產的重要條件之一,每畝可施有機肥1500~2500kg。播種時期因地區和播種目的不同而異,在北方通常從 4 月上旬開始至 6 月上旬結束。溫暖地區可在夏季收穫後複種。燕麥單播播種量 10 ~ 15kg/畝,青割燕麥可適當密植,播種量增加 20%~ 30%,一般採用條播,行距為 15 ~ 20cm,覆土深度 3 ~5 cm。

    (1)整地:整地。整地要點是深耕和施肥,應做到早、深、多、細。形成鬆軟細綿、上虛下實的土壤條件,做到深耕、細耙、鎮壓。深耕不僅能保蓄土壤水分,且有消滅雜草、促進根系發育、防倒伏的作用,一般深耕20釐米。(2)施肥:燕麥是一種既喜肥又耐瘠的作物,根系比較發達。喜土層深厚的土壤,有較強的吸水能力。增施肥料有顯著的增產效果。燕麥施肥以基肥為主(苜蓿基施的磷肥、有機肥在燕麥播種前施入),主要是二胺(種肥)、有機肥。根據測土的結果確定施肥的具體數量,初步估計二胺15公斤(種肥),過磷酸鈣50公斤(苜蓿基肥),有機肥100—150公斤(燕麥、苜蓿基肥)。施肥方法是先將基肥撒施在地表,然後翻入土壤中,種肥隨播種機播種時播入土壤當中。(3)播種:播期:早春土壤解凍10釐米左右時,即可播種。

    燕麥的適宜播期在3月25日至4月15日,最佳播期為清明前後,最遲不要超過穀雨。阿旗地區在3月15日即可播種,考慮到我公司今年預徵地(二梁壕土地未平整)平整工期,土地平整時間大約在3月10日左右,燕麥播種時間初步定於3月25日左右(清明前10天)。 播量:每畝播種量進口品種10—12公斤,12公斤為佳,中國產品種15-16公斤。播種方法:採用機械播種,條播行距15-20釐米,深度以3-5釐米為宜,防止重播、漏播, 下種要深淺一致, 播種均勻, 播後鎮壓使土壤和種子密切結合,防止漏風閃芽。

    2、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主要是追肥和灌水。施肥的原則是前期以氮肥為主,後期以鉀肥為主,以防造成陡長而引起倒伏。從分孽到拔節是需水分最多的時期,要注意充分供水,燕麥的病害主要是堅黑穗病和鏽病等,蟲害主要是粘蟲、土蝗、螻蛄、金針蟲等,應及時發現並預防。

    (1)除草:種植面積不大, 可選用人工除草。種植面積較大時可採用化學除草劑, 在三葉期用72%的2,4-D丁酯乳油60毫升/畝, 或用75%巨星幹懸浮劑1—2克/畝, 選晴天、無風、無露水時均勻噴施。

    (2)施肥:分櫱拔節期,結合灌水分2次每畝追施尿素12—16公斤。

    (3)灌溉:有灌水條件的地方,如遇春旱,於燕麥三葉期至分櫱期灌水1次,從分孽到拔節是需水分最多的時期,要注意充分供水。

    3、病蟲害防治

    常見的病蟲害種類有堅黑穗病、鏽病、紅葉病、金針蟲、蠐螬、螻蛄、蚜蟲、粘蟲、土蝗等。病蟲害的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根據有害生物綜合防治的基本原則,採用抗(耐)病品種為主。以栽培防治為重點,物理、化學防治有機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

    ⑴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加強田間管理,適時追肥澆水,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蟲能力;燕麥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株殘體,清除田間雜草,耕翻滅茬,拔除田間野生燕麥雜草,消滅越夏病源和蟲源。

    ⑵ 藥劑防治

    蚜蟲防治:孕穗抽穗期百株蚜量達500頭以上時,每畝用50%抗蚜威可溼性粉劑4—8克,對水40~50公斤均勻噴霧,殘留期7天,可滅蚜蟲。

    粘蟲防治:用90% 的敵百蟲1200倍液,或50%敵敵畏2000倍液噴霧,每畝噴50公斤藥液。

    雜草防治:每畝用25%的綠麥隆0.4~0.5公斤,對水25公斤,也可用40%的野麥果0.2公斤,對水25公斤,或對細土20公斤,於播前或播後噴撒地面,然後耙地,對野燕麥的防治效果達96%以上。

    4、收穫與貯存

    大約在播種後生長70天左右,在6月中旬抽穗剛開始時即可收割,割茬10cm,收割後需要翻曬2次,然後摟草、打捆。

  • 7 # 鄉村張婷

    1~生長環境:首先世界上公認的燕麥黃金生長緯度帶是北緯41度到43度。那裡是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年平均溫度為2.5度。平均每天的日照時長可達16個小時。是燕麥生長的最佳的自然環境。在中國主要種植在內蒙古,河北,河南,陝西,甘肅等。

    因為燕麥喜涼爽但不耐寒冷。所以大多數在中國的北方和西部地區,冬季比較寒冷,只能在春季播種。如果是中國較南的地區可以在秋天播種,但必須在夏季高溫來臨之前成熟。

    2~如何管理:燕麥是長日照坐,喜涼爽溼潤劑,高溫乾燥生育期間需積為較低,但不適合寒冷氣候。種子在一到二度開始發芽,幼苗能耐短時間的地位,絕對最高溫度25度以上是光合作用受阻。播種期因地區而異,中國華北西北,東北為春播區。西南為東坡區。燕麥需水較多,而中國主產區又屬於旱作農區,因此透過早秋更把鎮壓等辦法。蓄水保墒極為重要。

    還有就是病蟲害的防治。燕麥主要病害是件黑穗病,散黑穗病。和紅葉病。區域性地區有幹鏽病。觀秀病和葉斑病等。都使用抗病糧種即採取播種前種子消毒,早剝輪作排除積水等措施防治。

  • 8 # 鄉下曹十一

    你好,感謝提問。

    燕麥是一種低糖、高營養的食品,營養價值較高,有益脾養心、促進腸胃蠕動作用,也是較為常見的營養滋補品。此外它耐旱力強,對土壤適應力強,能自播繁衍。那麼燕麥怎麼種植?

    1、選土整地

    燕麥適應力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在貧瘠乾旱的地帶也能生長,但為了提高燕麥的產量,適宜種植在土層深厚、地勢平坦、疏鬆肥沃的土壤中。此外燕麥忌連作,否則病蟲害較嚴重,不利於種植。種植前將土壤深翻曬白,視種植時間來選擇時深耕還是淺耕,一般秋季種植是深耕,春季淺耕,耕後一定要耙細,這樣可以起到保墒的作用,從而提高播種成活率。

    2、選種和處理

    選擇適應力強、抗病性高、產量較高的優良品種,此外在選種時還要皆可當地的環境、氣候、土壤等條件選擇。選擇其中顆粒飽滿、大的種子播種,剔除小粒、蟲粒的。播種前先將種子放在太陽下暴曬2-3天,可滅殺一些病菌,提高發芽率,還可促進苗齊,為了避免病蟲害的影響生長和產量,可用一些藥劑來拌種,防止病蟲害。

    3、播種

    播種時間對於產量影響較大,如果播種時間過早或過遲,會影響種子的品質和不利於發芽。最佳播種時間在3-4月,清明節左右,這時的溫度和雨水皆有利於種子的發芽。播種時要注意播種密度,播種密度較大,會導致苗多而出現掙養分的現象,不利於生長髮育,造成減產。播種時可用人工或機械開溝進行條播,播種要均勻,播種後及時耙地。

    4、田間管理

    為了實現高產優產,在種植過程中儘量不適宜除草劑,所以田間管理重要的是中耕除草,在幼苗長至8-10cm,進行一次中耕除草,增加土壤通透性,肥水促進根系生長。第二在生長到第一節時,這在除草一次,疏鬆土壤。還要加強肥水管理,肥水是高產的關鍵點,要根據燕麥的生長情況介紹澆水、追肥,每次澆水要澆透,施肥要按標準來,不宜過多過濃,以免對植株造成傷害。

  • 9 # 嬌玲玉醉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假期一推再推,往年這個時候大部分人都已經在工作崗位上了,而今年是特別的一年,不管那個行業都一推再推,大部分人都是老老實實待在家,只為了早點戰勝疫情,早點回復平靜。在這場疫情中每個人經濟上都收到損失,特別是農民朋友,比較擔心,畢竟以務農為主要來源,“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季不做將影響大半天甚至一整年的收入,春耕即將開始,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農民朋友不需要擔心,現在除湖北外,全國各省感染新冠肺炎每日都在下降,說明疫情控制還是有效果的,在疫情控制的同時,國家為發下通知,為農民春耕保駕護航。所以不必過於擔心,只要我們做到幹活時要分散,不得大量聚集。農資物品要消毒,做好疫情自身防護措施,戴口罩,勤洗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期中,主管叫你離職,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