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宇武器速覽
-
2 # 不正經的軍棍
不可以,一個完善的海上力量,就要有核潛艇、航母、兩棲攻擊艦。
我們先看看航母和兩棲攻擊艦,這兩個東西雖然有一定交集,但是並不是並列存在的武器,而是先後使用的武器。
航母作用你看航母的作用,他的主要任務是搭載艦載機、領著一個裝備有驅逐艦、巡洋艦、核潛艇的編隊去遠洋作戰。主要作用是在大洋深處,建設一個移動的機場,透過編隊,建立一個完備的海空作戰體系。
他的主要任務是在大洋深處、千里之外和對方海軍進行決戰,消滅對方的海上力量。等壓到對方海岸線的時候,透過艦載機、防空導彈去壓制對方陸基的戰鬥機。這裡面可以看出,航母主要作用就是奪取制海權、制空權,進行推進。
而航母編隊的另外一個作用是對地攻擊,航母有艦載機,隨行編隊的有驅逐艦、巡洋艦,這些艦艇可以發射巡航導彈去對地攻擊,艦載機一樣可以對地攻擊。可以透過這些東西,去攻擊對方地面的軍事設施。也就是說,航母的目標,不只是海面的力量,還有地面的力量。
兩棲攻擊艦作用兩棲攻擊艦和航母不同,兩棲攻擊艦雖然和航母有一定的交集,但終歸不是一個東西。兩棲攻擊艦前面有個兩棲二字,這說明兩棲攻擊艦是用於兩棲作戰的武器,配備給兩棲攻擊編隊所用的,這個部隊叫海軍陸戰隊。
咱們很多人這兩年很顯然被美軍的F35B這類垂直起降戰機給迷惑了,忽略了兩棲攻擊艦的另外的作用。兩棲攻擊艦雖然有艦載機,但是還有船塢,還有個分類叫船塢登陸艦。兩棲攻擊艦是可以透過投放登陸艇等小型艦艇,去進行登陸作用的,除了運兵,還需要運送一定的物資。
你兩棲攻擊艦上雖然搭載艦載機,但是其艦載機的主要任務並不是去和對方空軍打架去奪取制空權,而是進行空中壓制作用的。其實不光有垂直起降戰機,他還有攻擊直升機去進行空中打擊,還有運輸直升機去投送兵力投送物資。這裡面,攻擊直升機和垂直起降戰機乾的活很類似,都是空中壓制。
比如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其搭載F35B總共就6-10架,數量非常低,這個數量很難去打空戰。其作用,就是空中壓制,空中壓制不是去奪取制空權,而是壓制對方地面火力,去掩護登陸部隊。為啥不用航母艦載機啊?很簡單,調配麻煩。
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的搭配航母在前面消滅了對方海軍,奪取了制海權和制空權,然後兩棲攻擊艦才出動。沒有航母奪取制海權制空權,你兩棲攻擊艦搭載幾千士兵還有坦克裝甲車什麼的在海上飄蕩,那搞不好就是個靶子。
等你航母把自己該乾的都幹完了,那麼兩棲攻擊艦才可以出動,去登陸,把兩棲作戰部隊送上去,去衝上去打陸戰。這裡面,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在使用上是一先一後的,不是並列的。
我們看啊,出動航母去作戰,這陣仗非常大了,小衝突不會用航母。你要不遠萬里,到大洋彼岸去攻擊對方,去推翻對方政權。你只打海戰夠麼?不夠。你不光要消滅對方海軍,你還要登陸,等你登陸的時候,兩棲攻擊艦的作用也就體現出來了。
打海戰,你不直接將兵力投送進入對方國土,這仗屬於沒打完。你只有把兵力送上去了,才能更好地迫使對方投降。你比如海灣戰爭,那會兒美國轟炸42天,最後還是把地面部隊派出去打了。你不地面出兵,對方很難屈服。
當然,你可以透過陸軍的方面地面出兵,但是你要是能從海上登陸,效果是不是更好?是不是威力更大?登陸的效果都在那明擺著呢,那登陸最好的裝備就是兩棲攻擊艦了。
-
3 # 咖哩咖哩醬
只要航空母艦不需要兩棲攻擊艦,或者只要兩棲攻擊艦不需要航空母艦,就取決於該國海軍的發展需求。當前,航空母艦和兩棲攻擊艦(碼頭登陸艦)必須具備世界上的藍色海軍,因為它們必須具備進入深藍色的能力並具有從海到陸著陸的能力。例如,英國擁有波塞冬(Poseidon)碼頭登陸艦的兒子和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海軍陸戰兩棲攻擊艦已移交給巴西),法國擁有夏爾·戴高樂航空母艦和西北風級兩棲艦美國擁有“黃蜂”號,美國級兩棲攻擊艦以及“尼米茲”號和“福特”級核動力航母。這三個國家的海軍是藍色海軍。這表明了對兩棲登陸和海上作戰能力的整體追求。但是,藍色海軍或遠洋海軍並不多。當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仍是黃水或綠水海軍。遠洋海軍的規劃和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由於遠洋作戰能力和兩棲攻擊行動的重要性,因此當然存在捷徑。例如,西班牙和澳洲的胡安·卡洛斯I級戰略交付艦和堪培拉級兩棲攻擊艦都是輕型航空??母艦和兩棲攻擊艦。功能,在實現全能的同??時,還可以快速更改功能。因此,大多數國家將竭盡所能發展航空母艦和兩棲攻擊艦。目前,世界上有更多的人,既沒有航空母艦也沒有兩棲攻擊艦。當然,還有像巴西這樣的只發展航空母艦而不發展兩棲攻擊艦的國家。還有一些只發展兩棲攻擊艦而沒有發展航空母艦的國家,例如埃及和南韓。航空母艦和兩棲攻擊艦是數萬噸的尖端武器,這是普通國家所無法承受的。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無論是隻發展航母還是隻發展兩棲攻擊艦,都需要根據該國的實際海軍戰略需求和實際能力來決定,同時擁有兩棲攻擊艦和航母是很普遍的。追求所有藍色海軍。 。
-
4 # 嘯鷹評
能不能把航母當兩棲攻擊艦用?當然可以,畢竟你也可以將超級跑車當皮卡用。
航空母艦的一切設計圍繞著艦載機展開,當艦載機翼展逐步增加時,航母的尺寸需要同步增加,所以航空母艦的噸位由二戰中的2-3萬噸增長到了如今的四萬噸起步。
艦載機大型化導致艦載機短距起降能力下降嚴重,難以憑藉自身動力實現起飛與著陸,所以航空母艦普遍搭載了滑躍甲板或者彈射器等起飛輔助設定和攔阻索這種輔助降落設施。以及圍繞艦載機展開的機庫設計,飛行甲板設計,上層建築設計。
如果要將航空母艦修改為兩棲攻擊艦。
首先需要在航空母艦多側舷開挖車輛滾裝跳板,畢竟兩棲攻擊艦就是在敷衍也得搭載一定數量的車輛吧?
作為一艘兩棲攻擊艦還需要搭載一部分的機械化登陸艇或者氣墊登陸艇,很明顯航空母艦上沒有兩棲攻擊艦的塢艙設計,所以航母兩棲攻擊艦化時,登陸艇的搭載形式只能是龍門架式的外掛搭載(參考澳洲悉尼號航母/快速運輸艦)
斜角甲板,彈射器,攔阻索等航母特徵在兩棲攻擊艦化之後也屬於溢價配置,拆了就行。
澳洲的悉尼號航母在澳洲海軍服役生涯的第二階段,拆除了蒸汽彈射器,攔阻索,並在飛行甲板上安裝四臺大型起重機與6架吊掛小艇的龍門吊,機庫用於存放車輛與物資存放,澳洲海軍廢物利用讓悉尼號換髮了第二春,但是沒有車輛跳臺導致車輛上下母艦需要透過吊車吊運,至於航速,倒是無所謂,畢竟航速快點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運輸速度。
可是但是砍了這一大群之後得到了什麼?一艘設計不合理,造價極高且無法滿足設計要求的艦艇。
兩棲攻擊艦是航空能力強化的船塢登陸艦,而非加裝塢艙的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需要提供的是由艦到岸的運輸能力 為此兩棲攻擊艦需要在船艙內部設計車輛甲板。兩棲攻擊艦需要車輛裝卸能力 所以兩棲攻擊艦需要車輛跳臺。
從近海到岸邊的過程兩棲攻擊艦需要向陸地投射單位,所以兩棲攻擊艦需要透過塢艙的形式搭載氣墊登陸艇或者機械化登陸艇。
但是單一依靠兩棲車輛和氣墊艇登陸效率過低,並且氣墊艇使用條件較為苛刻,所以兩棲攻擊艦要求有一定的運輸直升機搭載能力,(由船塢登陸艦向兩棲攻擊艦演進的理由)為了掩護運輸直升機需要搭載少量的作戰飛機(可以是戰鬥機 也可以是武裝直升機)
因為兩棲攻擊艦多主要職責是兩棲作戰任務,所以兩棲攻擊艦不需要像航母一樣常態化搭載大量戰鬥機,因此可以相對應的縮小航空燃油的儲備量,可以降低航空指揮設施的數量,以及降低甲板的結構強度,甚至於直接使用民用標準,因此同噸位的兩棲攻擊艦的價格遠低於航空母艦。更何況更加廉價的兩棲攻擊艦也更適合執行兩棲作戰任務。
兩棲攻擊艦與航空母艦形雖相似,然術業有專攻初代兩棲攻擊艦出現了航母降級使用的情況僅僅是因為二戰時期航母造的太多了,根本用不過來,在新銳航母出現之後,老式航母更顯得大而無當,所以將老式航母作為兩棲攻擊艦使用,是一種廢物利用行為,而非老式航母效能不俗!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製造全新的,維護與執行成本更低的兩棲攻擊艦才是適合大國海軍的選擇。能夠搭載垂直起降戰鬥機甚至是加裝彈射器與攔阻索的無人機兩棲攻擊艦攜帶各式各樣飛行器的原因,僅僅是更好的執行兩棲作戰任務以及最大限度的降低航母壓力僅此而已!
-
5 # 西涼宣撫使
只要航母不要兩棲攻擊艦或者只要兩棲攻擊艦不要航母,這需要看這個國家海軍的發展需要。目前世界上的藍水海軍必然是航母和兩棲攻擊艦(船塢登陸艦)都必備,因為既要有挺進深藍的能力也要有由海向陸的登陸能力,比如英國有海神之子船塢登陸艦和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海洋號兩棲攻擊艦已經轉手巴西),法國有戴高樂號航母和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美國有黃蜂、美國級兩棲攻擊艦和尼米茲、福特級核動力航母,上述三個國家海軍都是藍水海軍。足見對於兩棲登陸和遠洋作戰能力的全面追求。
而藍水海軍或者說遠洋海軍並不多,當今世界上多數國家還是黃水或者綠水海軍,遠洋海軍的規劃和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程序,不是一蹴而就的。由於遠洋作戰能力和兩棲攻擊作戰的重要意義,當然也有走捷徑的,比如西班牙、澳洲的胡安卡洛斯一世級戰略投送艦和堪培拉級兩棲攻擊艦,兼具了輕型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的功能,實現了多面手的同時也可以快速轉變職能。所以說,能夠發展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多數國家還是會盡力追求的。
而目前國際上更多的,是航母和兩棲攻擊艦都沒有的。當然,也有隻發展航母不發展兩棲攻擊艦的,比如巴西;也有隻發展兩棲攻擊艦而不發展航母的,比如埃及、南韓。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均是數萬噸的尖端武器,不是一般國家玩得起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無論是隻發展航母還是隻發展兩棲攻擊艦,都需要根據該國實際海軍戰略需要和實際能力來決定,而同時擁有兩棲攻擊艦和航母是所有藍水海軍的共同追求。
-
6 # 大志遠思想空間
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船塢登陸艦,這是一個藍色海軍的標誌和主體,三者缺一不可。他們各有分工,各有側重,都有重疊,互相支援,這是真正的大國標誌。
航母的主要作用是奪取制空權,實行空中打擊,就是移動的空軍飛機場。排量從2萬噸到10萬噸,作用都差不多,只不過是有強有弱,也是強國的明顯標誌。後兩種艦艇相對來說有些不露身不露水了。
船塢登陸艦人們比較熟悉的是中國的幾座大山,崑崙山級。所謂船塢登陸艦裡面是裝備有登陸的氣墊船的,能夠實行水面登陸。氣墊船上帶有各種武器和人員,一般是500人左右,一個營的編制。
兩棲登陸艦就是剛下水的075,也可以叫兩棲攻擊艦,只是叫法不同,船塢登陸艦也可以叫船塢攻擊艦,區分在前面的定語:船塢,兩棲,航空。兩棲攻擊艦顧名思義,就是可以從兩方面進攻,以空中為主。後面兩種艦艇都能夠開後門兒,可以下海登陸,而航母只是空中打擊,不開後門兒。
美國海軍最新的美國級船塢登陸艦,開始艦艇沒有裝備登陸艇,只有登陸攻擊車輛,後來發現太吃虧了。於是最新型的美國登陸艦又重新裝備了登陸艇,使戰鬥力更加全面。
三種軍艦怎麼分呢?還不太清楚,打個比方,可以按照國力來分,一般有點錢的裝備船塢登陸艦,就像老百姓家買了一輛10萬以內的車。再有點錢的裝備兩棲攻擊艦,就像個小老闆花30萬買輛小奔級別的車。再有錢的就是大老闆了,裝備航空母艦,花百八十萬買輛大奔,在世界上轉一轉,保衛世界和平。
我解釋的清楚嗎?
-
7 # 銳度何老師
航母是遠洋決戰,爭奪制海權的裝備。
攻擊艦是由海到陸,投送地面部隊的裝備。
簡單的講,用航母,是為了在海洋上擊敗、殲滅敵人的艦隊。我們經常看見美國的航母艦載機去轟炸地面目標,但這就屬於幹副業了,欺負小國。
攻擊艦是拉這自己家的步兵,不遠萬里的去敵人沿海,然後登陸,向內地進攻。
所以,航母和攻擊艦的使用是有先後順序的。先由航母奪取制海權,然後才能派出攻擊艦拉著部隊登陸。注意,這是:必須滴!必須是先奪取制海權然後才能登陸,不能掌握制海權不能登陸。就像二戰,雖然在歐洲大陸德軍擊敗了英國陸軍,但由於沒有制海權,一直不敢派出陸軍坐船登陸英國。
在沒有制海權的情況下,登陸部隊就是人家海軍的靶子,一艘船上裝幾千士兵,這個險誰也不敢冒。之前探討過這類問題,然後就又把愛國青年引出來了:我們華人不怕死,沒有制海權也要出海......哎,遇到這人咱也只能迴避了。
在擁有攻擊艦之前,一定要先擁有航母。一個國家海軍核心裝備的擁有順序應該是:戰略核潛艇→攻擊型核潛艇→航母→兩棲攻擊艦。只有在航母打了勝仗以後,攻擊艦部隊才能出發。
想擁有攻擊艦必須先擁有航母。有了航母不要攻擊艦可不可以呢?可以,但非常不划算。戰爭的目的就是要對方屈從於自己的意志(這臺詞專業不?)。用人話講就是:讓對方服你。
在海戰中,用航母編隊摧毀敵方艦隊,獲得制海權,是一個很輝煌的成果。但僅憑這點恐怕也很難讓對方屈服。想讓對方徹底屈服,就得派出兩棲艦隊,派出攻擊艦,遠征軍,在敵方的國土登陸,兵臨城下,打到它的首都,這他才能徹底的服你。
如果只海戰不登陸,仗屬於只打一半。
如果想登陸,想徹底打服對手,需要登陸作戰。而航母自身是無法進行登陸作戰的。它體積太大,吃水太深,離海岸近,容易觸礁擱淺,也容易遭到導彈、魚雷、水雷的襲擊。頂多能用直升機投送步兵,不能放出裝載車輛的氣墊船。
現在實施登陸作戰最好用的裝備就是兩棲攻擊艦。
可以搭載直升機進行越點攻擊,把步兵直接投送的敵人背後。也可以放出兩棲戰車、氣墊船直接進行搶灘。
而且對於兩棲攻擊艦大家估計都會有個誤解,這是一款非常高大上的武器,很貴:不對!兩棲攻擊艦不貴。它是一款比較便宜的艦種,儘管看著很科幻。
攻擊艦不需要起降大型戰鬥機,不用彈射起飛,沒有攔阻降落。它甲板承受的重量和衝擊、燒蝕要比航母小很多。也就是起降直升機、無人機、垂直起降戰機,這些飛機對甲板強度的要求不高。所以攻擊艦採用的鋼材不用航母那樣好,也不用那麼厚。這就減少了很大一塊成本。
攻擊艦不用裝彈射起飛裝置,不用裝攔阻鎖。也不用裝大型的相控陣雷達,沒有垂直髮射裝置,更沒有那些大型的防空、反艦、反潛導彈。頂多安幾門近防炮,近程防空導彈。這都是軍艦成本中佔大塊的。
驅逐艦、航母對速度要求高,必須在30節以上。攻擊艦則不需要這麼高的速度,通常只有20節的航速。在動力系統這塊,攻擊艦也用不上頂尖的。
美國的重型航母排水量10萬噸以上,中國的中型航母排水量6萬多噸,攻擊艦的排水量也就是3萬多噸到4萬噸。它的主要成本就是船體材料,鋼材、符合材料。而這些東西本身就不算高科技產品。
一艘兩棲攻擊艦的成本肯定不到中國產航母的5分之1(這是高估的價格)。而未來20年,中國有4艘兩棲攻擊艦應該是夠用了。不到1艘中國產航母的錢。
法國出口俄羅斯的西北風單價不到6億美元,這還是法華人的要價,俄羅斯人要還價。法華人的東西本來就死貴死貴的,再加上出口,還要賺一筆。要是咱們國家自己造西北風,自己用,最起碼也得打個對摺,3億美元。算上這些年的通貨膨脹,咱們的艦比西北方還要大一些,再使勁漲個價,也就是6億。中國產航母的價格是將近40億美元。
中國的兩棲攻擊艦的造價應該低於055驅逐艦,不貴。
我們國家最近才開始搞兩棲攻擊艦,並不是說這東西有多高階,有多難,有多貴。主要是咱們上面說的,得先把核潛艇造好了,再把航母搞出來,然後才能做攻擊艦,都得按套路來。先造攻擊艦沒用。
造攻擊艦花不了多少錢,如果不造,打起仗來還欠缺。所以也只能造,不差那幾個錢了。
-
8 # 海事先鋒
只要航母而不要兩棲攻擊艦究竟行還是不行,主要看是對哪個國家而言了。不同的國家對於其海軍承擔的作戰任務有不同的要求,航母和兩棲攻擊機雖然有相同之處,但其實是根據不同的任務要求設計的,需要這兩種裡的哪一個,還得看海軍的需要。
上圖為義大利海軍最新的第利亞斯特號兩棲攻擊艦,下圖為義大利海軍加里波第號和加富爾號兩艘航母組成編隊。
這個世界上有些國家只有航母,比如俄羅斯、英國、印度等,有些國家則是隻有兩棲攻擊艦,比如西班牙、澳洲、南韓、巴西,還有些國家則是航母和兩棲攻擊艦都有裝備,比如中國、美國、法國、義大利等。總體來看,只擁有航母的國家,大都是對大規模兩棲作戰需求有限,但是對海軍遠洋作戰有一定需求的國家,而只擁有兩棲攻擊艦的國家,則更多是因為裝備不起航母,他們其實也想要航母。
圖為美國兩棲攻擊艦,美國是世界上兩棲攻擊艦和航母最多的國家,而且美國的兩棲攻擊艦是屬於海軍陸戰隊。
至於世界海軍力量最強的中美兩國,則是對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同時有需求,而且有足夠的實力支援同時發展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就拿美國來說吧,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是兩個不同的軍種,雖然海軍陸戰隊誕生自海軍,但是目前也獨立成家,在實際作戰中,經常需要單獨面對敵人,發起海空攻擊作戰,因此美國的海軍陸戰隊就需要給自己購置兩棲攻擊艦,而且是可以起降垂直起降固定翼艦載機的兩棲攻擊艦,比如塔拉瓦級、黃蜂級和美國級。
圖為俄羅斯海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俄羅斯只有1艘航母,沒有兩棲攻擊艦,俄羅斯需要兩棲攻擊艦,但是購買的3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被法國扣貨了。
對於美國而言,其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經常執行遠征作戰,總是脫離本土和後方,需要建立一種基於海洋的、系統完整的海上力量體系,用美國的話說就是要把戰爭從海上發起、返回海上,海洋就是機動、作戰的支撐點,因此美國需要在海上構建起完整的反導、制海、制空、運輸、兩棲作戰、戰略打擊、海上防禦等任務體系,航空母艦可以為這個體系帶來完整空中力量,而兩棲攻擊艦則是投送部隊的主力,所以對美國而言,這兩者缺一不可。
圖為法國海軍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法國海軍有4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還有1艘戴高樂號航母,武力投送能力較強。
除了美國外,義大利海軍也是兩棲攻擊艦和航母同時裝備,對於義大利而言,他們的航母需要具備兩棲作戰能力,而他們的兩棲攻擊艦則需要具備執行航母任務的能力,算是世界海軍中一個奇特的存在。義大利海軍之所以要求這麼獨特,是因為其所處的地中海環境就非常特別。地中海非常狹小,從任何一點出發到另外一點都不會超過1天時間,海軍在這裡作戰根本就施展不開,反倒是沿海岸兩側的空軍基地會對地面部隊構成威脅。
圖為義大利海軍加富爾號航母,他具有一定的兩棲作戰能力,有大型滾裝通道。
地中海沿岸地區又是如今國際事件的熱點區域,在地中海周邊有埃及、利比亞、敘利亞、以色列、約旦、黎巴嫩、土耳其、希臘、塞普勒斯、南斯拉夫、波黑等國,還有歐洲幾個大國比如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可以這麼說,環繞地中海的區域就是如今世界大國國際戰略的交匯處,對於義大利海軍而言,要在這裡立足需要具備快速的打擊和兵力投送能力,對周邊局勢進行快速的干預,要具備這個能力,自然是航母和兩棲攻擊艦都需要裝備。
圖為中國海軍的遼寧艦和075型兩棲攻擊艦,中國也是同時擁有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的國家。
至於中國而言,中國是一個海陸並進的世界大國,如今也是一個擁有第二強海軍力量的大國,中國也面臨著遠端兵力投送能力不足的困境,同時也需要發展強大的遠洋海軍,去保護漫長的海上生命線。在中國面臨的海上作戰任務中,兩棲登陸作戰是繞不過去的需求,也是中國海軍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兩棲攻擊艦又是非常需要的,所以總的來說,中國同時需要航空母艦和兩棲攻擊艦兩種大型戰艦,這是毫無疑問的。
回覆列表
絕對不可以,因為只要大哥不要小弟就太不划算了,再者他們的作戰任務不同,一個是主要出動艦載機對敵軍進行攻擊,一個是以艦載機為輔助進行兩棲快速登陸。另外,像美國這種的土豪軍隊的都沒放棄兩棲攻擊艦,還在繼續發展,可見兩棲攻擊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