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水指數。我當年第一次買的帳篷是牧高笛的pro2,金紫尖扎營一夜小雨,早上醒來發覺睡在池塘裡邊。問了一個老驢才知道,這一款的防水指數是底帳3000,外帳是1000,基本上就是個Sunny帳。後來就買了雪狼的珠峰徒步營,防水指數底帳7000,外帳3000。24小時中雨能保證基本不滲漏,但是時間再長就不好說了。
2.搭建方式。基本上分兩種,一種是穿杆式的,一種是掛扣式的。兩者各有優缺點。穿杆式的搭建麻煩,但是抗風性比較好。掛扣式的搭建比較方便,但是抗風效能差。但是話又說回來,這兩者在抗風效能上的差別也是有限的,戶外紮營,抗風主要還是靠地丁和防風繩,但矛盾的就是,並不是所有情況下都有拉防風繩的條件,或者打地釘的條件。我本人更傾向於掛扣式的,主要是能快速搭建帳篷,這在下雨天就很有用,你可以先依靠地席和帳杆先支起外帳,然後再不慌不忙地內帳而能保證乾燥,而穿杆式的帳篷就悲催了,往往帳篷搭好了之後,裡面也已經全溼了。
牧高笛的帳篷都是穿杆式的,雪狼的全是掛扣式的。至於其他的品牌,luxe,msr等價格貴,但是效能也好不到哪裡去,有錢的可以買,沒錢的別浪費錢了。
3.雙層還是單層?老驢可能要鄙夷我了,這個還用得著說嗎?但實際上許多初級驢友都不知道這個問題,以至於經常會發現有人背了個三季帳出來,然後碰到各種問題。即使是對於老驢,也有犯錯誤的,有一次一哥們背了個msr的單層帳,2000多大洋,可實在是不好用,因為不透氣,悶得要死,其實也不是不透氣,只不過是很難在透氣和防水之間兼顧。所以毋庸置疑,戶外紮營一定要雙層帳,兼顧防水和透氣。
4.重量和體積。一般戶外線路都是重灌,你要帶的東西很多,而登山包的容量以及你個人的負重能力都有限,所以帶的東西一般都是在重量和體積上要精打細算,雪狼和牧高笛的雙人帳一般都在2.1到2.6kg之間,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區間,主要還是在於面料,帳桿直徑,地釘方面的差別。面料厚的好處是耐用,但是重量也重,帳杆有六毫米的也有八毫米的,後者自然會重一點,但是其強度也高。地釘一般都採用鐵釘,也挺重的,而且很容易彎折。我一般都是自己單獨配菱形鋁合金地釘,重量輕而且強度高,但是體積大。luxe出了好幾款輕量性的帳篷,最輕的一款單人帳1.3公斤,但是真心不好用,除了要上高海拔地區非常在意重量外,不推薦。
5.雙人還是單人?這個問題實際上跟第四個問題有一定程度的重疊。因為雙人帳的重量自然會比單人帳要重不少,雪狼曾經出過一款1.6公斤的單人帳,但是因為由於過度追求輕量化,導致耐用性太差。所以在每一個維度選擇的時候,也一定要兼顧其他方面的功能或者效能。雖然我各種家裡有好多個,但低海拔地區一般都是帶雙人帳,空間大,穩定性好,舒適性也比較高。一般紮營睡覺的時候,為了防止下雨,或者安全,都要把登山包和各種東西放到帳篷內,如果是單人帳的話就空間很侷促。
6.設計。其實帳篷的設計都大同小異,沒什麼好多講究的。但是還是有一些細節會影響實用性。比如防風繩的勾掛點,這麼多年來的使用經驗告訴我,帳篷外帳四條邊中間一定要設定防風繩的穿掛點,否則的話下雨天,外帳中間很容易和內帳貼合,導致雨水滲進來。可能有人要疑問了,外帳不是防水的嗎?怎麼還會有雨水滲進來?其實防水是個相對的概念,7000的防水指數防得了24小時的中雨,但不一定防得了24小時的大雨,長時間下雨滲漏是肯定的,但是如果內外帳能完全分開的話,那麼滲進來的那一點點水就會順著外帳流淌到地面上,如果內外帳貼合的話,水就滲到內帳裡面了。
其他。除了以上的這些常規帳篷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帳篷,比如棺材帳,露營袋等,這些都是極其追求輕量化以及抗風的東西,低海拔地區一般不建議用,因為實在是大大犧牲的舒適性。而且露營袋的話面部是敞開的,搞不好就爬進來的蟲子,蛇什麼的。不過我有一個朋友牛逼,低海拔地區露營從來就是一個天幕搞定,連帳篷都省了。
另外特別要提醒的是,正要去走戶外徒步線路的話,千萬不要買自動開啟的那種自動帳篷,重量很大,累死你,而且收縮後體積也巨大,攜帶極其不方便,過個叢林灌木什麼的就被樹枝卡住或者勾住了,防風效能又極差,而且還不防雨。帶這種帳篷出去走戶外,你就等著遭罪吧。
1.防水指數。我當年第一次買的帳篷是牧高笛的pro2,金紫尖扎營一夜小雨,早上醒來發覺睡在池塘裡邊。問了一個老驢才知道,這一款的防水指數是底帳3000,外帳是1000,基本上就是個Sunny帳。後來就買了雪狼的珠峰徒步營,防水指數底帳7000,外帳3000。24小時中雨能保證基本不滲漏,但是時間再長就不好說了。
2.搭建方式。基本上分兩種,一種是穿杆式的,一種是掛扣式的。兩者各有優缺點。穿杆式的搭建麻煩,但是抗風性比較好。掛扣式的搭建比較方便,但是抗風效能差。但是話又說回來,這兩者在抗風效能上的差別也是有限的,戶外紮營,抗風主要還是靠地丁和防風繩,但矛盾的就是,並不是所有情況下都有拉防風繩的條件,或者打地釘的條件。我本人更傾向於掛扣式的,主要是能快速搭建帳篷,這在下雨天就很有用,你可以先依靠地席和帳杆先支起外帳,然後再不慌不忙地內帳而能保證乾燥,而穿杆式的帳篷就悲催了,往往帳篷搭好了之後,裡面也已經全溼了。
牧高笛的帳篷都是穿杆式的,雪狼的全是掛扣式的。至於其他的品牌,luxe,msr等價格貴,但是效能也好不到哪裡去,有錢的可以買,沒錢的別浪費錢了。
3.雙層還是單層?老驢可能要鄙夷我了,這個還用得著說嗎?但實際上許多初級驢友都不知道這個問題,以至於經常會發現有人背了個三季帳出來,然後碰到各種問題。即使是對於老驢,也有犯錯誤的,有一次一哥們背了個msr的單層帳,2000多大洋,可實在是不好用,因為不透氣,悶得要死,其實也不是不透氣,只不過是很難在透氣和防水之間兼顧。所以毋庸置疑,戶外紮營一定要雙層帳,兼顧防水和透氣。
4.重量和體積。一般戶外線路都是重灌,你要帶的東西很多,而登山包的容量以及你個人的負重能力都有限,所以帶的東西一般都是在重量和體積上要精打細算,雪狼和牧高笛的雙人帳一般都在2.1到2.6kg之間,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區間,主要還是在於面料,帳桿直徑,地釘方面的差別。面料厚的好處是耐用,但是重量也重,帳杆有六毫米的也有八毫米的,後者自然會重一點,但是其強度也高。地釘一般都採用鐵釘,也挺重的,而且很容易彎折。我一般都是自己單獨配菱形鋁合金地釘,重量輕而且強度高,但是體積大。luxe出了好幾款輕量性的帳篷,最輕的一款單人帳1.3公斤,但是真心不好用,除了要上高海拔地區非常在意重量外,不推薦。
5.雙人還是單人?這個問題實際上跟第四個問題有一定程度的重疊。因為雙人帳的重量自然會比單人帳要重不少,雪狼曾經出過一款1.6公斤的單人帳,但是因為由於過度追求輕量化,導致耐用性太差。所以在每一個維度選擇的時候,也一定要兼顧其他方面的功能或者效能。雖然我各種家裡有好多個,但低海拔地區一般都是帶雙人帳,空間大,穩定性好,舒適性也比較高。一般紮營睡覺的時候,為了防止下雨,或者安全,都要把登山包和各種東西放到帳篷內,如果是單人帳的話就空間很侷促。
6.設計。其實帳篷的設計都大同小異,沒什麼好多講究的。但是還是有一些細節會影響實用性。比如防風繩的勾掛點,這麼多年來的使用經驗告訴我,帳篷外帳四條邊中間一定要設定防風繩的穿掛點,否則的話下雨天,外帳中間很容易和內帳貼合,導致雨水滲進來。可能有人要疑問了,外帳不是防水的嗎?怎麼還會有雨水滲進來?其實防水是個相對的概念,7000的防水指數防得了24小時的中雨,但不一定防得了24小時的大雨,長時間下雨滲漏是肯定的,但是如果內外帳能完全分開的話,那麼滲進來的那一點點水就會順著外帳流淌到地面上,如果內外帳貼合的話,水就滲到內帳裡面了。
其他。除了以上的這些常規帳篷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帳篷,比如棺材帳,露營袋等,這些都是極其追求輕量化以及抗風的東西,低海拔地區一般不建議用,因為實在是大大犧牲的舒適性。而且露營袋的話面部是敞開的,搞不好就爬進來的蟲子,蛇什麼的。不過我有一個朋友牛逼,低海拔地區露營從來就是一個天幕搞定,連帳篷都省了。
另外特別要提醒的是,正要去走戶外徒步線路的話,千萬不要買自動開啟的那種自動帳篷,重量很大,累死你,而且收縮後體積也巨大,攜帶極其不方便,過個叢林灌木什麼的就被樹枝卡住或者勾住了,防風效能又極差,而且還不防雨。帶這種帳篷出去走戶外,你就等著遭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