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官子霸道曹長卿
-
2 # 才智寶貝學堂
父母要給孩子普及好消費觀念,引導子女善於支配自己的金錢,有合理的理財計劃。懂節制、會消費,會使孩子們一生收益。如果子女們不懂得量入為出,無論他們將來能賺多少錢,也很難讓自己擁有富足的生活。
首先要讓孩子知道正確認識錢財,生財有道,用財有度。錢財是物質生活的保障,雖然家庭經濟好了,可是錢財不能都要花光,得儲蓄一些用於準備未來生活可能需要投資的東西上,如孩子未來的大學學費。
其次要養成勤儉持家的習慣,如記賬、做消費計劃。在保證生活質量的前提下,有節制地花錢,一些不必要的開銷也避免,在花錢前多想想自己是否真的使用花這筆錢。
父母要做好身傳教育,把勤儉持家的理念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可以每週或每月給孩子固定的錢讓孩子自己花,讓孩子在支配自己零花錢的過程中學會勤儉節約。
-
3 # 老張帶你學英語
勤儉持家屬於家庭教育的範圍,也就是父母應該負責的事。如果孩子已經成家,生活會教育他們如何勤儉持家。如果孩子還未成年,家長的言傳身教很重要。身教勝過言傳。孩子是父母最好的名片,他們的行為都是在複製父母。所以,要想孩子勤儉持家,父母必須先做到。
身教也就是以身作則。勤儉可以反應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都可以體現。穿衣不必講究數量多,大方得體乾淨就好。一件衣服完全可以穿幾年,實在不能穿了,捐給山區的老鄉們也不要扔掉。孩子們可以幫助父母捐衣服,全程參與,會給他們留下很深的印象。食品方面健康就好,大魚大肉不要多吃,對身體不好。買菜也不用多,夠量就好,吃不了,只能扔掉,浪費了。住房也別太奢華,傢俱和用品也別太多,空調能不開就不開,原則就是別浪費物資,別浪費資源。出行旅遊也當節省,儘量選擇公共交通,要是開私家車,車裡儘量坐滿人。選擇新能源或者小排量的車。家長的每一個行為都看在孩子的眼裡,記在了他們的心上。
言傳也就是告訴孩子應該做的事。硬幣存在儲蓄罐裡;文具和草紙要用完再買;零花錢可以自己支配,但是每個月只有那麼多;東西壞了不要扔,交給家長修理,修不好再去外面修;孩子要有自己的藏書,但是也沒有必要什麼書都買,可以去圖書館借,種類多而且還不花錢。還有好多事情需要家長指導孩子如何節省,這裡就不一一說明了。
最後,家長只要有培養孩子節儉的意識,就能找到出路。最重要的是家長自身要節儉,形成了節儉的家風,想不節儉都難。
-
4 # 豆子也是醉了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我初次見到孩子的姥姥時,曾陪她一起去買東西。在路上偶然看到一個易拉罐,老人家就彎腰撿起來,拿在手裡繼續走。
然後戲劇性的故事出現了:路邊遇到一個收廢品的大叔,老太太把易拉罐遞給了他,大叔趕緊表示感謝。可謝完了老太太還是不走,她很平靜地對那大叔說:“你還沒給我錢呢!”大叔都暈了,很無語地眨巴著眼睛,拿出一毛錢給了老太太。
其實,最尷尬的不是那大叔,而是我!我打內心深處深深地認為,老太太是在教育我,要勤儉節約!我雖然很理解老人的想法,但還是很尷尬。
回到你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
1、你有你的經歷和生活方式,但不能輕易地否定孩子的生活選擇。你是苦日子裡泡大的,孩子卻是新時代長成的。他們或許不像你一樣節儉,到或許只是對於“節儉”的理解有所不同。你認為錢是省出來的,或許,他們認為錢是掙出來的。關鍵還是掙錢的能力和花錢速度對比。
2、所謂代溝,未必是孩子不理解你,也可能是你落後於時代,需要不忘初心,也需要與時俱進,不輕易就下判斷說孩子是錯的。跟孩子溝通一下,讓孩子給你算筆帳,他打算怎麼賺錢,怎麼花錢,怎麼保障現在和將來的生活。賬算清楚了,你也就明白孩子的想法了。
3、所謂溝通,必然要給自己,同時也給別人說話的機會,並且要認真、平等地傾聽對方的想法,儘量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的溝通效果才好。切記,溝通相互的,尊重也是相互的。切忌倚老賣老,靠自己的身份和威嚴壓服對方,不然的話,你就算鬥嘴贏了,又有什麼意思?
以上,供參考。
-
5 # ABC卡卡2019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物質越來越豐富的年代,我們逐漸變得鋪張浪費起來,在下一代的教育裡建議家長從我做去,從小培養孩子的美德,從傳統小故事講起,慢慢結合社會上的現象,比如我們日常生活產生的垃圾會去哪裡,然後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什麼影響,周圍環境差了又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如此循序漸進的地給孩子教育,慢慢地孩子就會領悟鋪張浪費的結果了,自然就會慢慢地勤儉節約起來了。
-
6 # 文竹1234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們卻養成了奢侈、浪費的習慣。作為家長就要有針對性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了。如果孩子是在花錢上不節儉,作為家長要控制孩子零花錢了,什麼東西可以買,什麼不可以買,都要對孩子進行約束,否則,孩子從小就養成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對孩子一身都有害處。我教過的學生裡就有一個男孩子,一開始他喜歡買學校門口的零食吃,用的是自己儲蓄罐裡的零錢。過段時間,他把自己買的很多零食分給其它孩子吃,隨著量的增加,壞習慣的養成,自己的零花錢已經全部沒有了,就開始問班級年小體弱的一個學生要錢,這個孩子害怕不給他錢,會被這個孩子打,結果,定期從家裡拿錢交給這個孩子。拿的錢越來越多,有一次,孩子奶奶發現自己賣菜的錢怎麼少了幾百元,最後在反覆家長反覆追問下,這個學生才承認錢的下落,當我聽到家長的電話時大吃一驚。後來,我找來雙方家長,對這件事進行了處理,並在全班警示了孩子們,也告誡這兩個學生家長,發現孩子一點不對的苗頭,都要及時和班主任取得聯絡,把孩子犯錯的意念儘早扼殺在搖籃裡,防止不堪設想的後果發生。
回覆列表
咱們就圍繞著消費來展開,今天的探討。我們怎樣要引導孩子合理消費呢?大家都知道,隨著生活,咱們狀態、層次、收入,在不斷地增長的前提之下,孩子消費行業目前來說也出現了增長的趨勢,當孩子有消費的膨脹心裡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要怎樣來引導呢?在孩子出現消費心理不平衡的時候,作為家長我們怎樣找到一個新的引導點,幫助孩子擁有健康的消費心理呢?
今天我們就為了這樣的話題展開探討。我們都知道現在獨生子女居多,雖然已經放開了二胎,但是二胎的小寶寶很小,所以更多的關注點可能仍然在大寶的身上。如果說沒有二胎的話,關注點肯定是百分之百,放在了家裡唯一的孩子身上。
隨著經濟的發展,作為個體的家庭,家庭條件也在不斷的提升,我們對我們關注的孩子,在物質上也就寬放了選擇條件。還有些家庭內,孩子喜歡什麼,要什麼,就會給什麼,這樣的話孩子就會不知道愛惜,不知道節儉,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點,從小學到大學都會存在這樣的問題,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
我們從網上搜索一下的話,你會發現節儉兩個字,如果敲在百度上你就會發現各種關於節儉怎樣創辦相應的活動,主題班會,以及老師設計的各種課件很多。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內容呢?目的其實只有一個,怎麼幫助青少年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正確人生觀。
從社會要到家庭,各個層次,合理消費都是相當的注重,我們一起分析一下造成孩子消費膨脹,浪費行為的原因究竟有哪些表現呢?我們從外在的原因分析,也叫做社會原因和社會因素,第一個,家庭條件太優越,家庭條件優越當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因為這個好事而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影響的話,就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了。有的孩子家庭條件非常好,從出生起他就浸泡在了極度豐富的物質生活當中,家裡的東西應有盡有,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而且都是最好的。這樣過度的物質生活會讓孩子根本不懂得什麼叫做貧窮,也不懂得什麼叫做珍惜。
前段時間我聽我家一位鄰居跟我說他家一個親戚,小的時候家裡特別貧窮,然後經過自己的不斷的努力奮鬥,經過了各種挫折之後現在小有成就,他說我將來有孩子我一定不讓他吃苦,結果給孩子買各種名牌衣服,各種用的東西,就包括學圍棋選的旗子,都是玉石的,我們可想而知他對孩子的付出,但是越是這樣的家庭,越應該讓孩子感受到來之易。
我們小的時候覺得不容易,衣服、食物等等,包括上學用的一些用具等等,各種物品來的非常不容易,所以我們長大之後,就發誓一定要讓我們下一代怎麼怎麼樣,但是到我們下一代的時候,反而形成了180度的轉彎,什麼都很容易得到。如果出現這種狀況的話你可想而知我們的孩子,她的感受是什麼。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富人的孩子在街上看到了一個乞丐,然後這個乞丐奄奄一息非常虛弱,在大街上,孩子就問這個打人的說,喂,他怎麼了,指著這乞丐問他怎麼了,那大人說,他是太餓了,然後接下來孩子指著乞丐說,他真笨,為什麼不吃些魚和肉呢?
一個最貧窮,一無所知的孩子要讓他明白節儉的含義,可以說還是相當的困難的,事實證明了過度的浮雲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的不利。特別容易使孩子養成揮霍,或者是不勞作的這種寄生的習慣,我們經常說,啃老族、挖草莓族等等這族那族的,其實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家裡因為有這樣的條件讓他可以寄生,所以孩子就不願意透過自己的努力或者是奮鬥來爭取,如果說家裡一貧如洗,不出門就沒有下頓,你看孩子一定會不用你說他也會自己去想辦法。
在美國的華爾街有兩家銀行,這兩家銀行推出了一項金融父母的父母服務,它是專門用來服務於億萬富翁的。它的目的是幫助並指導這些富人家的子女參與經商、慈善的各種捐助,然後樹立起正確的金錢價值觀,也可以防止比如說,墜落誠信等等。我們有一句古話,再富不能富孩子,就是說不管我們現在的成就有多高,不管我們現在在經濟上有多富饒,也不能讓孩子覺得得來是那麼輕易的。
第二個社會因素是過度的溺愛,無條件的滿足。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的提升,尤其是家裡只有一個孩子的。有的一些家庭甚至是五口之家,然後四個大人。四個大人一個孩子,有的甚至是更多然後只有一個孩子,這樣的情況下,既不缺錢又不缺人,就盡力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想要什麼就買什麼。還有的孩子,雖然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但是家長也會格外的溺愛,恨不得去摘星星。這樣的家長對孩子幾乎是有求必應,有的家長甚至還會借錢來滿足孩子的各種心願。
任何一件東西如果來的太容易了,對方就不會太用心來珍惜,這都是人類的普遍心理,並不是我們大人的心靈。是不是女生談戀愛的時候經常會用各種難題來為難一下這個男生呢?總會覺得如果太容易的話,對方就不會珍惜我,反正我們那個年代的女孩子,都會有這樣的心理,故意出些小難題來為難對方來證明一些什麼,其實這都是人類的普遍心理,你如果讓對方覺得很容易沒有挑戰性可以很容易就得到,就像撿塊石頭那麼容易的話他就不會那麼用心來珍惜,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在這種有求必應的物質條件中成長,自然就不會體諒父母的各種辛苦,當然也不會懂得珍惜和節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