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賢心理

    很多家長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都會有這樣的體驗:感覺孩子一下子不聽話了,而且軟硬不吃,跟他講道理都是完全不聽。那麼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我們如何能做到心平氣和且有效地溝通呢?

    首先,理解孩子的變化

    孩子為何會突然變成這樣,根源就在於其急劇的生理變化引起心理變化,孩子自己也需要時間去適應。生理上的變化一個是第二性徵的出現,還有一個很多父母比較容易忽略的是孩子的身高急劇增長,這種身高的增長帶來的變化就是孩子由原先的仰視父母到平視父母,而這也會同時帶來心理上的變化。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改造、改變這個世界,總想做點什麼,而作為父母的成年人絕大多數只是希望事物保持不變,這時候衝突和矛盾就會加劇。

    第二,正確看待孩子進入青春期這件事

    很多父母意識到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會有一種濃濃的失落感,因為孩子不再是原先那個乖乖聽話的小孩子了。對於很多自身有分離焦慮的父母來說更是如此,因為他們很難接受孩子長大與自己分離,無論是物理距離上還是心理距離上。比如很多上了中學的孩子想要住校,有的父母就不讓啊,覺得還是家裡照顧得到位,孩子離開了家沒辦法照顧好自己。事實上,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另外,青春期很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叛逆。很多父母對叛逆的態度也是如臨大敵,其實叛逆代表著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和力量感,父母應該感到慶幸。你想啊,一個沒有安全感和力量感的孩子,他如何敢叛逆,又哪裡有資本叛逆,因為他擔心極有可能當自己提出反對意見或者離家出走之後,父母就再也不要自己了。有一句話叫“被偏愛的才有恃無恐”,正是因為孩子確信父母是愛自己的,有足夠的安全感,才敢叛逆地“作”。

    最後,父母在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要扮演不一樣的角色

    父母與青春期孩子衝突頻發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父母仍然用對待小孩子的方式對待他們。下圖是關於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父母角色的轉變。

    那麼對於12-18歲的青春期孩子來說,我們建議父母扮演的是一個軍師的角色,也就是說你需要多角度地提供給他一些選擇,把最終選擇權交給你的孩子。而不是,你直接告訴他事情應該要怎麼做,你要照我的方式去做。如果這樣的話,就會最大程度激起他孩子的逆反心理。

    那麼當然,有可能你會發現多角度的選擇給了孩子後,他還是沒能去做。那麼你就要去看一看,在他前面的幾個階段,是不是你有一些事情是做得不夠的。包括是否創設了一個比較安全和舒適的家庭氛圍、親子溝通環境?還有有沒有在他小學或者是幼兒園的階段建立一些規則和界限?比如說玩遊戲一定要設定規則和界限?

    如果說你在前面幾個階段都做得比較好的話,那麼我相信,即使到了青春期,就算有矛盾也是能夠調整的。如果說你發現在這些方面做得不夠,就慢慢地去補,親子關係包括溝通,它不可能一蹴而就。

  • 2 # 小嚴論

    青春期,還是要多跟孩子交流。

    多傾聽,而且要尊重

    畢竟我們都從青春期走過來的

    多換位思考

  • 3 # 果農阿丹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我們作為家長要給予平等。這個時候的孩子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是一個大人了,不想再受父母的控制。如果拿出父母的權威在他們面前處處壓制的話,只能引起他們更加的反感。所以和他們交流溝通的時候,一定要像朋友一樣商量

  • 4 # 家庭教育心法

    感謝邀請,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的話。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說真心話,不要講大道理,真心話是什麼?就是實事求是的說,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不要藏著掖著捂著蓋著。很多的家長喜歡用頭腦說話,不會用心說話。孩子總嫌棄很嘮叨,青春期的孩子要同理他,用心說話,說心的語言,比如說,媽媽很心疼你,你回來晚了媽媽很著急,而不是說你為什麼回來晚了,回來晚了會怎麼怎麼樣的,假設一大通。第二,對青春期的孩子說話的時候,要以孩子為主。就是要先問你是怎樣認為的,你這樣說的把說話語權主動權放給孩子而不是自己,自己退居二線,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就想我說了算,我來做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干預太多。第三,與青春期孩子溝通要溫和而堅持,心態平和。

  • 5 # 自由的玩巧妙的引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衝動、浮躁、愛發脾氣。他們青春期的叛逆,讓全身心愛她們的父母手無足惜,日夜難眠,有的甚至上升至斷絕父子關係的程度。面對雙方不同時期不同方式的愛的表達,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和後果,以下幾點小常識也許能幫到您的孩子。

    1/5家長放下你高貴的心,做孩子的朋友,知心朋友。不能以大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對待青春期的孩子,此時的孩子對比自己大的東西都反。叛,敵意,只想超越,你的真誠可以讓孩子放下戒心,可能會與你促膝長談。

    2/5當孩子不讓你成為他的qq好友時,你不要勉強,不要怕失去孩子的生活資訊,而掌控孩子的一切,不給孩子自由的空間,換位思考,大人需要的也是理解和信任。

    3/5面對孩子的先斬後奏,不要火山爆發,孩子抉擇的對錯,不是主題,孩子們的成長是主頁。讓他們在親春叛逆期。自己任性的代價,心裡有對父母愛的歉疚,比我們與孩子吵架要有價值。

    4/5

    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早戀,不要大驚小怪,小題大做,弄得滿城風雨,把孩子逼上不歸路-----我就要戀愛。此時的孩子對理解、情感是非常渴求的,她們需要被認證。家長需要的不是強制,試著跟孩子聊聊對方的情況,讓孩子看到你的誠意,在確定對方不壞人的基礎上,勸其先做普通朋友,告訴孩子過早確定戀愛關係,不僅對自己有壓力,對對方也不負責任,這樣的戀情不會長久,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5/5面對孩子無緣由的發脾氣,不要以唯父母是教的心態去直面“衝突”,試著從孩子興趣點入手,投其所好,讓孩子抑鬱的心得以釋放,再談情結。此期的孩子雖不算成熟老練,但對父母愛的感恩還是有的,面對父母用心的付出,孩子會開啟心結,匯出緣由,這樣既避免無價值的唇齒之戰,還化干戈為玉帛,願青春期的孩子安全度過人生最重要的情感階段!

  • 6 # 浮塵微草

    應該說,在和孩子的溝通中,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是最難的。

    青春期孩子難以溝通交流的原因分析。

    由於身體的發育、思想的成熟、心靈的複雜,青春期的孩子進入自主、苦悶、迷茫、躁動和敏感的人生關鍵期。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不穩,極易衝動。也許是體內荷爾蒙在作怪,一句話不對就和父母槓上,而且不會屈服。有時說急了,在感情衝動之際會說出讓父母心碎至極的傷心話。尤其是一些男孩子,衝動起來不考慮後果。

    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崇拜父母,開始意識到父母的不完美,且常常指責父母,且有理有據得讓父母面紅耳赤、啞口無言。

    青春期的孩子不再親近、粘乎父母,彷彿有意無意地在疏遠父母。以往父子、母女無話不談的親密熱情,一下子變得僵化至冰點。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有自己的隱私空間,極力想擺脫父母的控制和束縛;而父母卻恰恰擔心長大的孩子會變壞、受騙,極力想了解孩子的一切。這一會矛盾愈演愈烈。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注重儀表,開始花心思打扮自己,花在鏡子前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長;父母卻埋怨孩子不把心思放在學業上,不操正經心,孩子的完美主義傾向讓父母難以接受。

    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注重交友,志趣愛好一致的孩子往往形成一個小團體,和自己合不來的同學則相互排斥。這個時候父母自然擔心孩子交友不慎。特別是看到孩子和一些父母看不慣的孩子交往時,就氣不打一處來,於是干涉、去阻止,自然也增加了父母與他們的矛盾。

    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交流之建議。

    其一、家長要充分了解自家孩子的脾性,對症下藥。比如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一切事喜歡藏在心裡,一個人自我咀嚼。父母問什麼答什麼,或者問也含糊其辭、迴避躲閃,對這類孩子,父母也不必生氣,因為這與父母早期的家庭教育有關、父母的性格有關。父母除了鼓勵孩子和他人交流之外,更有效的方式是“文字交流”。真正說,這類孩子並不是不想和人交流,只是很難開啟他們的心扉。而不直接的“文字交流”——書信、微信等等,能讓他們避開“尷尬”局面,從而能推心置腹地將心裡話和父母講出來。

    其二、營造溫馨、溫暖、健康的家庭氛圍。父母要尊重孩子,從理解的角度和孩子交流。對他們的叛逆之舉、打扮之行等等,要給予理解、接受、引導,不可進行冷嘲熱諷,責罵侮辱。否則開口就會吵,閉口則不說話,讓孩子在孤獨、煩躁、反感、倍受壓抑的環境中煎熬地度過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健康就會出問題。

    其三、父母要杜絕碎嘴式的嘮叨,這是青春期的孩子最煩父母的一點。青春期的孩子奉行的是“我的青春我作主”,他們這個年齡最大的願望是想自由,擺脫父母的控制和束縛。而父母的嘮叨無疑是因為孩子不聽話,想讓孩子按自己的意願行事,所以愛嘮叨的父母和孩子必然會產生矛盾。關鍵是嘮叨解決不了問題,只能帶來了他們的反感。所以父母切忌,面對青春叛逆的孩子,儘量剋制自己,不要多嘴,不要嘮叨。

    其四、父母要改變說話時命令式語氣和高高在上的姿態。和孩子交流時,用和孩子商量式語氣,讓孩子感到被尊重感覺。比如,不要命令孩子:“不把房間整理好今晚就不要睡覺!”而要給孩子提出建議:“你的房間有點兒亂,晚飯後抽空收拾一下好嗎?”而孩子陳述的時候,父母一定要認真傾聽,不要隨意打斷、評判,讓他們覺得你很重視他們的想法,他們才會逐漸信任你,有心事才願意和你交談。其實,孩子什麼都懂,就是要面子,要自尊,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大人了,不是小孩子了。

    第五,當青春期的孩子內心困惑、焦慮時,父母要主動地將青春期相關知識教給他們,把自己的人生體驗告訴給他們,適時適當地對孩子進行青春期性的教育,以及對孩子進行異性情感方面的開導,消除孩子對這些話題的神秘感,解決孩子思想、心理方面的困惑。

    結束語:有人說,孩子的青春期,代表著父母方的不解、棘手、憤恨和難熬,

    但父母只要有愛心、耐心,因勢利導,掌握家庭教育之 “道”,摸索出適合教育自己孩子的具體有效的 “術”,就能和孩子成為真心的朋友,如此一切就因刃而解了。

  • 7 # 米果老師

    與青春期的孩子,達到良好的溝通,需要家長們瞭解孩子在這個時期的特點。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表現,就是愛發脾氣。為什麼會這樣?

    青春期的孩子愛發脾氣,一方面是因為大腦主管情緒的區域發育還不成熟,對情緒的控制力差;另一方面是因為他認為發脾氣是一種很好的情感表達方式,不分青紅皂白地大聲喊,比好好說話更能表達自己的意思。

    作為家長,我們要理解一點,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發火,所以,家長們不應該指責孩子不懂事,不體諒家長,而應該告訴孩子表達不滿情緒的方法。

    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您是否說過這樣的話?

    1.你這孩子怎麼了,動不動就發脾氣?

    2.這麼點小事,為什麼還衝著媽媽大發脾氣?

    3.對媽媽是這種態度,像話嗎?

    4.以前你從來不這樣,為什麼今天忽然就這樣了?

    5.為什麼你總是愛發脾氣?

    孩子會認為,家長非但不關心他,反而指責他,他對家長髮脾氣,是因為他認為家長在干涉他。

    那麼怎樣做才能達到與孩子更好的溝通呢?為了使交流更有成效,家長們需要提前做好這幾項準備。

    1.坐在孩子的右側。

    心理學研究發現,對著人的右耳說話更能說服對方,大腦不但會優先處理右耳聽到的資訊,而且會把資訊傳到坐著的順從區,這就是所謂的右耳優勢,所以僅僅是坐在孩子的右側,就能發揮雙重的說服效果。

    2.交流時家長們要遠離手機。有些家長習慣邊看手機邊教育孩子,或是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手機響了就馬上中斷交談去接電話。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覺得你根本不在乎他,只是在無聊時找個人說幾句話而已。

    交流可以顯得重要,但不能顯得很嚴肅,所以在交流前,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杯熱飲料或者一些小甜點。這兩類東西能使孩子更願意接受你的意見。

    3.在交流時指出孩子的錯誤,不能長篇大論,在談自己的想法時也要停下來詢問孩子的想法,一定記住,你們進行的是一種對話,而不是讓他“聽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產後溼氣重,怎樣祛溼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