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近期重慶茶園新區的楓丹江嶼(遠洋•合能),全重慶主城唯一用瀝青代替石材鋪設人行路面的“品質”洋房,唯一沒有入戶大廳的“品質”洋房,唯一用不鏽鋼薄板拼焊的滑滑梯作為兒童遊樂設施的“品質”洋房,數百業主半年談了九次,合能沒有任何誠意整改。而旁邊的千嶼樓盤,一次反映問題,馬上就整好。
回覆列表
-
1 # 一丶走天涯
-
2 # 譽宅說
品質換一個說法叫成本,開發商也是要賺錢的,當開發商以一個很低成本拿到土地時候 大多數位置不好,為了吸引客戶,後期獲得高溢價,那就砸園林設計,景觀綠化,外掛石材,這些都是很貴的,所以在一些地價過低的小城市你看不到這種。
後來地價越來越貴,在一個還可以的地方你只要蓋個房子就有人搶,那些綠地換成房子又可以多造一棟,還要什麼品質設計。
在加上一段時間政府限價,賣地是拍賣,價高者得,賣房是指導價,開發商不會做慈善的,那我為了利潤只能壓縮成本,只要符合國家標準就行。反正總有客戶買單。
-
3 # 建築師Peter
一、名義上遠洋.合能共同開發,實際上遠洋只是掛牌,不參與具體開發,專案由合能全權操盤。就像前段時間維權鬧得很兇的遠洋九公子,大家都是看遠洋太古裡的名氣,選擇信任來買的房子,但實際上該樓盤是由成都朗基地產操盤。
二、小開發商無論是老闆的決策,還是員工的執行都不專業。就像楓丹江嶼一味的為了省成本而無底線降低小區的品質,換成大開發商是絕對做不出來的。小開發商在向萬科龍湖等學習的過程中學走樣了。
三、房價雖然越來越貴但房地產的毛利率越來越低,成本是企業活下去的關鍵一環,精細化摳成本是每個開發商都要遇到的問題,品質與成本相平衡企業才能走得更遠。
-
4 # 愛德地產研究院
跟某大型國企開發商一位副總聊過此事,他表示這兩年控房價是政治任務,政府直接限售價,按照往常的做法都要虧錢了,因此只能壓縮成本。
當然建築主體結構的質量是不會偷工減料的,質量差主要體現在一些附屬裝置上。比如門窗選最便宜的,電梯用便宜的,外牆保溫變薄,瓷磚換成水泥地,綠化就隨便搞搞,精裝變簡裝等等。
一分價錢一分貨,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本來應該值10塊錢的東西,非要別人賣8塊,結果要麼沒人賣,要麼把這東西變成只值8塊錢。
品質,是一個企業長久生存下去的根本。在此,個人必須讚歎一下:隔壁的日本,百年以上的品質門店是全球數量最多的。只是近幾年,在全球經濟下行的背景下,破產的很多,是一種品質至上的悲哀,也是這個金錢社會的悲哀。
房地產行業,在中國滿打滿算也就四十年左右,經過了原來質樸的一代人陸陸續續到了現在,隨著經濟化、金錢至上的背景,變質了。房地產行業因為前期需要投入資金比例較大,主要有土地出讓金、建安成本、設計費用、以及融資成本,且投資回報期比較長。房地產公司為了更快的回籠資金,降低融資成本,才更快的進行高週轉。融資成本年化13%~15%不等,排名靠後的更多,為了謀取更大的利潤空間,只能從高週轉中做文章。
不管是管理出效益,還是盲目化追求進度,總之,目前市場上的房屋質量的確大不如前。
當然也有不少小而美的房地產企業,追求的是品質至上,比如康橋、越秀等,因為我是河南的,就拿永威來說,鄭州市場上永威的樓盤比周邊品牌開發商的均價高,正是從品質、環境等各方面作為切入點去建設。
現行行業的大背景下,在新型理念建築陸續智慧化、生態化、模組化(裝配式建築)等,在同等的規劃理念中,只有從品質特色才能凸現出來。
有個想法,僅代表個人:裝配式出來的是模組化的東西,是批次的建築,恐怕會失去建築美觀等功能性價值,畢竟每個建築師的理想是建設品質、優秀而且具體其他屬性的產品,而不是一味地冷冰冰的鋼筋混凝土。
不由想起一個笑話:一個人喝酒喝醉了,在小區裡面大喊:都開啟窗看看我是誰家的,我分不清哪個是我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