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南山禪月

    菩薩蠻•北固題壁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

    儂也替江愁,山山不斷頭。

    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

    畢竟笑山孤,能留儂住無?

    是清代詞人郭麟所作的一首詞,從“青天”與“青山”入筆,頗有情致的描寫景物,表達了作者情感的廣闊和對人生的感受。全詞不落筆痕,自然流暢,情景交融,情理隨意而生,三者渾然而成,天然一體。

    上片前二句以寫景,“青天欲放江流去“,用擬人的手法,把自然造化寫得豪放多情,豁達灑脫,生動自然。一個”放“字,寫盡了博大寬廣,空闊大氣的風度。

    青天有意,青山有情,“欲截江流住“仍用擬人的手法,把山阻江流的客觀事實人情化,一個“截”字陡增了畫面感,讓人想到水湧山攔的情感場景。縱然是“驚濤拍岸”,在這一“去”一留之間也多了幾許情懷,有了萬縷溫情。

    三四兩句筆法一轉,直抒情懷。“儂也替江愁”,寫詞人面對此景無限感慨。而這個“愁”字是無關個人得失的愁緒,“山山不斷頭”。寫出了群山逶迤綿遠的風光,自筆下真情,流露出對大好江山熱愛和憂愁。

    下片一二句寫景,用“落鳥”比喻小船“片帆”。寫出了江面上片片白帆如鳥一般輕靈,襯托出江面的長闊平遠。“江住”,江水好像靜止了,“船泊”,船也似停泊,用假“靜”來寫江流平緩的“動”,可謂妙筆有神,大境無心。

    三四句以抒情為主,靜水流深,唯山的千年孤獨。作者抑止不住發出“笑”青山阻截江流,希望江流停滯,可是因為自己如此孤寂?結句反問,“能留儂住無“,留得住?滾滾江水東逝去,一去復返,能留住嗎?給讀者也留下了一縷哲學思考,真是耐人尋味啊。

    郭麟(1823~1893年),字子嘉,自號望三散人.清末學者、書法家,濰縣(今濰城區)人.出身於沒落的書香門第。他幼承家學,酷愛金石文字,棲居鄉間,悉心考古,精研六書。數十年蒐羅金石不輟,鑑賞能力為陳介祺所推服。性情傲僻,不隨俗流,潔身自好,嚴於律己,份外之財毫釐不取.雖貧困,而不移其志,著有

    “靈芬館詩初集”四卷。

  • 2 # 亦有所思

    這首詩寫得好激憤哪!

    倘若不是作者生在乾隆年間,小可甚至懷疑這首詩涉嫌“反清復明”,讀了兩三篇,真可謂句句不屑,字字孤高,就像是一個嬌蠻可愛的少女生了情郎的氣故意耍小性子一般。

    全詩用了比喻手法,比較讓人費解的是,哪一個意象指的是“我”?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

    儂也替江愁,山山不斷頭。

    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

    畢竟笑山孤,能留儂住無?

    小可認為,作者在這首詩裡把自己比喻成“江”,所以這首詩的潛在解釋應當如下

    青天欲放江流去,以青天比喻人間,此句即為人間總有我的一席之地,因此,這個去指的就是歸去,是作者依照本心的生活方式。

    青山欲截江流住。以青山比喻世事,這個世事可以是悲歡離合,也可是功名利祿,甚至人間的各種誘惑和苦難。潛臺詞就是生活偏要我無法隨心所欲,偏要我低頭求饒。

    儂也替江愁,江山要衝突青山的阻礙,順著自己的方向流出去。作者自己也彷彿在和整個世事爭鬥,所以所以在作者眼裡,“我”和江水產生了同感,從而產生了共鳴。因此愁,所愁為何?怕江山流不出去,怕自己被命運擊倒。

    山山不斷頭。所以,這個山山指的就是生活,是磨難,是命運,是所有阻擋自己前行的客觀存在,它們不停不止,無斷無休。

    片帆如鳥落,一個落字,指的江水很急,只有江水急,船才能在江面上忽上忽下,看起來就像“落”一般,這一句是寫實,也可以形容世事的艱辛程度,

    江住儂船泊。顯,作者在船上,用了一個反向描寫,實際上是因為風浪太大,所以不得不停了下來。反向就成了江水停了下來,為什麼停了下來?因為看到了我,看到了和它命運相同卻不甘屈服的人!

    畢竟笑山孤,誰在笑?是江水,還是我?都是!這個孤指的不是孤獨,而是一個,數量極少的意思,大意就是,我心如鐵,這麼幾座山就想把我阻截在此,腫麼可能?

    能留儂住無?借古人句作解釋——雖千萬人,吾往矣!

  • 3 # 翻書君

    鑑賞一首古詩詞,一定要找到一個抓手,不然很容易說不清楚。

    菩薩蠻 北固題壁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儂也替江愁,山山不斷頭。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畢竟笑山孤,能留儂住無?

    這是一首詞,詞牌是菩薩蠻,這個詞牌又叫“子夜歌”、全詞44個字,共用四個韻,上闕後兩句“儂也替江愁,山山不斷頭”與下闕後兩句“畢竟笑山孤,能留儂住無”字數、平仄相同。這是《菩薩蠻》的詞牌透露給我們的基本資訊。

    一、從意象、意境來看

    這首詞使用的意象有“青山”、“江”、“青天”、“儂”、“片帆”等,空間上從天,到山,到江,到船,再到儂,一步步由開闊聚焦到渺小的“儂”上來,從自然外物轉到個體上來。壯闊宏大的意象,組成一幅開闊雄偉的碧水青山圖,意境既不失清新自然,也不失奇偉,體現出作者廣闊的胸襟和獨特的慧眼。

    二、從景與情的關係看

    詞的上片和下片都是寫景與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方式,上片講青天下的清江水向東流去,去無助地被屹立不倒的青山留住了,面對江流的困境,詞人也為流水發起愁了,這是由景引發的愁思。

    下片講自己的船靈動地漂浮在江上,隨波逐流,但是江水緩慢,行船總是不走,與江流的無助不同,詞人不會為自己的困境發愁,因為他有信心自己能夠突破這種困境。

    這也從側面透露出無論青山多麼堅固挺拔,但水的勢力是不可阻擋的,就像詞人,無論何種困境,總是留不住、困不住他的。

    以上是寫情抒情相結合,詞的最後一句則是直接抒情,將自己堅定的信心直白的表露出來。

    三、從手法上來看

    詞人用“欲放”、“欲截”、“住”等動詞,將青天、青山、江流等自然景物擬人化,使得景物具有人的情感,將困難險阻擬生動的表現出來。

    又將行船比喻成靈動的鳥,既表現了行船前進的快速也靈動,又表現出船的小巧,與廣闊的天地山川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儂”雖小,但有不可擋的雄心。

  • 4 # 思樂林

    菩薩蠻•北固題壁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

    儂也替江愁,山山不斷頭。

    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

    畢竟笑山孤,能留儂住無?

    這首詞詩是清代郭麟所做,《菩薩蠻》是一個很常見的詞牌名,原本為唐代教坊用曲名,後來經過不斷流傳,成為詞牌名。本是唐宣宗李忱時期,外來使者來到中土,像皇帝進貢,這些使者頭上梳高髻,戴金色頭冠,身上披著鑲嵌珠寶的衣服。該隊使者稱為菩薩蠻隊,於是當時教坊樂工創作了《菩薩蠻曲》,又稱《重金疊》或者《子夜歌》。花間鼻祖溫庭筠就做過十四首《菩薩蠻》。

    《菩薩蠻•北固題壁》押四韻,上下兩闕各押兩韻,分別為u、ou、o、u,其中上闕後兩句和下闋後兩句字數相等,平仄相對。

    詞之景

    郭麟作詞不雕琢、不餖飣文字,純出以自然抒寫,似若略不經意,實則平易中見清折,辭隨意行,委曲傳神。這首詞中同樣選用了平常所見的景物:“青山”、“江”、“青天”、“儂”、“片帆”,而且從空間來看,從上到下,從物到人,給讀者描繪了一幅意境開闊、山水青秀的山河圖。

    詞之情

    作者乘舟遠行,江水不斷奔流向前,可是遠處的青山似乎想要將江水截住,此時詞人也替江水憂愁,那連綿不斷的青山將要截住我前行的路啊。片片帆影像鳥兒降落,江水與船隻似乎合二為一,一動不動,詞人嘲笑青山畢竟是勢單力薄,怎麼會留住我前行的腳步呢?

    這首詞要表達什麼?是表達他喜愛山水?還是要表達什麼?

    知人論世 : 郭麟“少有神童之目。一眉瑩,舉止不凡,極稱許之。家貧客遊,文采照耀江、淮間。負才不遇,其憤鬱無聊之感,時寓於歌詠。醉後畫竹石,別有天趣。晚歲,僑居嘉善以終。”

    從詞人的簡介中可以看出他仕途不達、憂憤無聊,作詩以寄情感。所以,這首詞作者以江流被山阻止喻命運不暢,暗寫自己的壯志難酬。

  • 5 # 三點水981

    【清】郭麟 菩薩蠻•北固題壁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儂也替江愁,山山不斷頭。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畢竟笑山孤,能留儂住無?

    釋義:藍天想放任江河順流而去,但兩岸的青山卻想截住江流讓它停下來。我也替江流發愁呢,那一座座連綿不斷的山脈一眼望不到頭。遠處的片片船帆猶如飛鳥一樣在江面停落了下來,江水似乎停止了流動船也似乎靜止不動。可笑青山畢竟孤立無助,又怎麼可能把你留住呢?

    賞析:《菩薩蠻•北固題壁》這是一首借物抒情、託物言志的詞作,題壁於北固山。上闋因詩人同情江流被群山所阻,所以為之“愁”;下闋看到山勢孤立,無法阻擋舟船的前行,自信而“笑”。詩人的情感因山勢水形的變化,從最初擔憂的“愁”過渡到釋然後的“笑”,表現了作者直面困難、豁達自信的胸襟。

    整首詞以江流、船帆與飛鳥的“動”、襯托青山的“靜”,假以擬人化的遐想,為我們描繪出一幅情景交融、詩情畫意的美麗畫卷。揭示了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自然規律,沒有什麼可以阻滯江河奔流的哲學意蘊。

    郭麟: (公元一七六七年至一八三一年) 清代詩人、詩論家,字祥伯,號頻迦,因右眉全白,又號白眉生,江蘇吳江人。生於清高宗乾隆三十二年,卒於宣宗道光十一年,年六十五歲。著有《靈芬館詩話》、《雜著續編》、《江行日記》、《樗圃消夏錄》、《蘅夢詞》、《浮眉樓詞》、《懺餘綺語》,均與《清史列傳》並行於世。

  • 6 # 大晟府小書僮

    清朝詞史上衍變時間最長的一個流派浙西詞派,自康熙朝由朱彝尊創立,歷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朝,到道光時仍餘風未衰,是清朝詞史第一大流派,影響深遠,名家輩出。代表詞人除朱彝尊等“浙西六家”外,還有中期接棒者厲鶚、王昶、江昉等。

    郭麐是浙西詞派的殿軍人物,在清朝詞史上有一席之地。

    鎮江北固山

    郭麐是乾、嘉之際的“性靈派”詩人的傑出代表,他的詩學觀念對於詞創作有一定影響。他早年詞學《花間》,現存詞集《靈芬館詞》中,大量小令有著明顯的《花間》痕跡。但這首《菩薩蠻.北固題壁》卻是一個例外,應該是中年所作。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儂也替江愁,山山不斷頭。 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畢竟笑山孤,能留儂住無?

    這首小令,筆法靈動圓轉,輕捷流利,自成一格。

    題名“北固題壁”,也就是北固山題壁之作。郭麐是江蘇吳江人,後遷居浙江嘉善,活動的範圍在江淮間,這首詞是經鎮江北固山時所作。

    詞以擬人手法寫成,頗具意趣。青天遼廓,江流浩蕩,青天不欲阻止大江流去,但江上的重重青山,卻像意欲截住江流一樣。所以我也替江發愁啊,你看這青山千萬重,望不到頭,大江要東流恐怕不容易啊。我乘坐的船,風帆如一隻落在江上的大鳥。萬一江流被青山截住,我的船也只能泊岸了。然而眼前的這個北固山,你真能把我留住嗎?

    郭麐的詞風,吳衡照《蓮子居詞話》評為“清折靈轉”,即靈動圓轉,輕捷自然,無塗飾痕跡。這首《菩薩蠻》,通篇自然清爽,句與句之間轉折極為靈動,多次使用吳語“儂”字,淺如口語,似不經意而出,但細味之下,極具意趣和哲理。

    江要流去,山要把江留住,江和山是一個矛盾對立,這似乎具有某種寄託。但是,大江東去,任它千山萬山,也是不可能留住的,所以,詞裡雖然提出這一對矛盾衝突,但基調卻是透著豪邁樂觀。畢竟笑山孤,“畢竟”二字表達了對山的輕蔑、對江流的信心。

    明末清初詞人金堡《滿江紅.大風泊黃巢磯下》有一句與此作相近:“雨欲退,雲不放。海欲進,江不讓。”金堡該作是借懷古來寄託身世,結合後面說的“老去已忘行止計,病來莫算安危帳”,感慨明顯。那麼,郭麐此詞有沒有寄託?

    郭麐少年時即已顯露文才,有神童之稱,但其後負才不遇。早期詞風不離《花間》綺麗一路,“中年以往,羈旅寥落,死生離合,窮鬱悲憂感其中而事物是非接其外,以為詩歌雜文有不足以曲折達意者,遂有會於南宋諸家之作。”(《秋夢樓詞序》)。可見他中年人生並不如意,詞風也轉向南宋感慨一路。

    郭麐詞還有一個特點:以輕快語寫抑鬱情。如《水調歌頭.望湖樓》下片:“酌寒泉,薦秋菊,問坡仙。問君何事,一去七百有餘年?又問瓊樓玉宇,能否羽衣吹笛,乘醉賦長篇?一笑吾狂矣,且放總宜船。”看似清狂,實是鬱塞之情以長嘯發之。

    這首《菩薩蠻》的疏放調子跟《水調歌頭》相近,詞意亦當有所寄託。但具體寄託什麼呢?並不可知。實際上,詩人寓於詩詞中的感慨寄託,往往並無實指,大多出於對身世遭遇、人生經歷的感慨,具有廣泛性和不確定性。也正因為這種廣泛性和不確定性,詩詞才能給讀者以聯想和想象的空間,而有相近人生經歷的讀者,能從中獲得共鳴。

    所以讀這一類詩詞,有時候並不需要知道有何實指,想象的空間,才是詩詞的魅力所在。

    郭麐詞風格的形成,與他的詞學主張有關。

    浙西派發展到後期,徒重字句聲韻,意旨枯槁,頹衰日甚。謝章鋌批評:“大抵今之揣摩南宋,只求清雅而已,故專以委夷妥貼為上乘,而不知南宋之勝人者,清矣而尤貴乎真。真則有至情......若徒字句修潔,聲韻圓轉,而置立意於不講,則姜史之皮毛,周、張之枝葉而已。雖不纖靡,亦且浮膩;雖不叫囂,亦且薄弱。”

    郭麐是深知這種弊病的,因此他提出創作應重性情抒寫,寫真感情,強調作者的個性, “一人有一人之獨至”。他說:“夫人心不同,所遭亦異。託物造端,惟其所適。但論真贗,不問畛畦。”每個人有不同的人生遭遇,所以要創作要寫真實的感情和人生體驗。但論真贗,不問畛畦,就是寫真性情,不死守過往的套路。這是對浙派流弊的批評。

    另外,他還指出浙派末流“淺、薄、意不逮”的缺點,批評“後之學者徒彷彿其音節,刻劃其規模,浮游惝恍,貌若玄遠......性靈不存,寄託無有......問其何語,卒不能明。”

    郭麐對詞的各種風格流派也不崇“正”抑“變”,持開放包容的態度,他說:“是在學之者之心思才力,足以與古相深而能自抒其襟靈,方為作者。其有謂當以忠孝立意而流連光景者不足與,或又謂必其聲調合乎大晟之譜,皆謬論也。”再次提出作者應抒寫心靈,而並非立意非要有多高,甚至音調有多嚴格為標準。與古相深,自抒襟靈,是說用古但不泥古,要以自己出之。這些觀點無疑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另外,郭麐對於浙派一向所輕視的蘇、辛詞風,也有從輕視到認同的一個轉變。他說:“蘇、辛以高世之才,橫絕一時,而奮末廣憤之音作。”這是一個重大的進步,而且對郭麐的創作也產生一定的影響。他有些長調,就具有蘇、辛疏宕狂放的風格。從這首《菩薩蠻.北固題壁》,我們也能看到蘇軾的疏放之氣。

    清詞是繼宋詞後詞的第二個高峰,名家輩出,成就很高,影響及於近代。尤其是詞的理論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郭麐本人也是一個傑出的詞論家,著有詞論《詞品》一書,是詞史上第一部按風格分類品評的著作。《詞品》將詞的風格分為12例,其後楊夔生《續詞品》又再加入12例,說明詞發展到清代,風格已經非常繁複多樣。因此,期望詩詞愛好者不要僅將眼光放在五代兩宋,清詞也是中國文學遺產中極為珍貴的一部分。

  • 7 # 蘋說

    原文

    菩薩蠻·北固題壁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儂也替江愁,山山不斷頭。   

    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畢竟笑山孤,能留儂住無?

    賞析

    "住"字寫出了因看不見江水流動而產生的錯覺,也形象地表現出水流平緩之狀。詞人從"流"與"留"一對矛盾上盤轉寫來,別有所感。"山"為"留"一方,人生之阻力意象;"江"為"流"之大勢,合乎"天"意。"船"為"儂"之載體,順"江"而"流"。詞寫出了:"留"總只能是暫時的,相對的;脫羈而去的"流"是永恆的、絕對的。

    上片,一二句寫景,起筆氣勢恢弘。"青天欲放江流去",用擬人的手法,把自然造化寫得有情有味,生動多姿。"放江流去"的一個"放"字,寫盡了江流肆意縱情,奔放流淌的氣魄。天高水闊之際,意境宏大。青天有意,青山卻也有情,"欲截江流住"仍用擬人的手法,把山阻江流的客觀事實人情化,一個"截"字陡增了動態感,令人想到水湧山擁水躲山攔的遊戲場面。所以即便是有"驚濤拍岸"的奇險,在這一"去"一留之間也多了幾分情致,生出幾縷溫情。

    三四兩句抒情。"儂也替江愁",寫詞人面對山水的這個態勢引發的感慨。而這個"愁"絕非關涉個人得失的真的悲愁,"愁"的原因是下句--"山山不到頭"。這裡既寫出了群山逶迤、江流綿遠的自然風光,又筆底含情,流露出對這片山水的熱愛和思考。

    下片,一二句寫景,立足江面,寫小"船""片帆"。用"落鳥"作比,既寫出了江面上片片白帆的輕靈躍動,更以小襯大,突出江面的平闊遼遠。"江住",江水好像凝滯不動,"船泊",船也似江流中停泊,用假象的"靜"來寫江流平緩的"動",可謂別有新意,獨具匠心。三四句抒情,只是這兩句感情來得突兀。它是在對前面兩處景物描寫的關照基礎上而產生的。靜水流深。水的胸懷足以容納天地乾坤,水的流轉足以帶動古往今來,唯有的山的佇立,一立千載,由此顯得單薄孤寂。所以舟行江上,詞人抑止不住發出洞察玄機的微"笑"--青山阻截江流,希望江流停滯,是因為自己孤寂啊。結句反問,"能留儂住無",問中有答,留得住?留不住。一種水流勢不可擋的必然,使這首題壁詞立時有了發人深省的哲學意蘊。

    全詞詞寫景與抒情相結合,上下片景景相稱,情情相依,在直接的歌頌山水自然風光的背後,更含有水總要向前流動、勢不可擋。

    "平淡而富機趣,輕捷流利中見人生哲理。"——嚴迪昌《金元明清詞精選》釋義

    上天(大自然)要讓江河流下去,但旁邊的青山卻想要江流停下來。誰不替江流發愁呢,那一座座連綿的山川一眼也望不到頭啊!遠處的船帆如飛鳥一樣的落停了下來,船停泊不動的時候似乎江流也停住了流逝。可笑群山依然顯得無力和自作多情,又怎麼能把她留住呢?

    作者介紹

    [清](公元一七六七年至一八三一年)字祥伯,號頻迦,因右眉全白,又號白眉生,江蘇吳江人。生於清高宗乾隆三十二年,卒於宣宗道光十一年,年六十五歲。諸生。少有神童之目。一眉瑩白如雪,舉止不凡,姚鼐極稱許之。家貧客遊,文采照耀江、淮間。負才不遇,其憤鬱無聊之感,時寓於歌詠。醉後畫竹石,別有天趣。晚歲,僑居嘉善以終。麟工詩詞古文,所作皆清婉穎異。著有《靈芬館詩初集》四卷,《二集》十卷,《三集》四卷,《四集》十二卷,《續集》八卷,《雜著》二卷,《雜著續編》四卷,《江行日記》一卷,《樗圃消夏錄》三卷,《靈芬館詩話》十二卷,《續詩話》六卷,及《蘅夢詞》、《浮眉樓詞》、《懺餘綺語》各二卷等,均《清史列傳》並行於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牛大力什麼時候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