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露育兒
-
2 # 朋克育兒
孩子三月入園,三歲整。先說一下,我娃上的是私利園,15個孩子一個班一個外教兩個中文助教,中文老師主導。
英文:小班入學主要學習字母已經簡單的單詞和日常對話,每週反饋給家長一週的學習內容,我大概看了一下主要是對話、英文歌曲、簡單的自然拼讀。
數學:主要教材是蒙氏數學,數學遊戲以邏輯狗為主要載體,體系很主流
中文:老師節選弟子規,主要是注重儀表、尊師為主,據說升小班後會開始唐詩宋詞的教學,雖然孩子在家已經開始背誦唐詩宋詞了但是老師教的還是很不一樣,每一首唐詩都會讓小朋友們畫出來理解。
繪畫:剪紙繪畫為載體每次都有節日主題,
音樂課:奧爾夫音樂,以節奏為基礎,展開舞蹈表演等等。
安全教育:每週教育小朋友遇到火災,地震等大型災難的應對辦法,還有生活中的安全知識等等
看這幾個月孩子的變化我還是很滿意的,我身邊有很多家長為了語言送孩子去了全英文的幼兒園我覺得也非常不錯,前提是孩子以後去國際學校,如果以後想在國內基礎教育還是要做一個有文化背景的華人。
-
3 # 小鎮娟子
小班的學獨立,學會表達日常,學會簡單的認知事物,中班開學認知事物,表達事物,大班開始學寫漢字,10以內算術,學前班班拼音,漢字,20以內算術
-
4 # 懶媽育兒路
按照教育部的規定,幼兒園是不需要學習任何知識的。孩子在幼兒園,更需要學習的能力,比如交際能力,自理能力,情緒管理能力等等。說白了,就玩,玩,玩!
不過,如果現在的幼兒園不教一些知識給孩子,反而會讓很多家長覺得幼兒園不好,好像孩子認識的字,學過的加減法,拼音字母等,才是衡量一個幼兒園好壞的標準。
所以,就會出現很多不同的幼兒園,有的幼兒園關注孩子的成長,有的幼兒園關注孩子的知識,有的幼兒園提倡孩子玩,有的幼兒園提倡孩子學…
選擇什麼樣的幼兒園,也是家長教育孩子理念的一種表現,從現在來看,好像沒有對錯之分。
-
5 # 久明教你管孩子
第一、做好思想準備,也就是你要和孩子有了人生第二次分離(第一次斷奶)
第二、讓孩子知道他要上幼兒園了
第三、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是一個很好玩的地方,除了沒有媽媽之外,那裡有很多小朋友、很多玩具、很多喜歡他的老師等等。
第四、孩子要獨立,自理能力,比如知道大小便跟老師說,渴了餓了跟老師說,能自己吃飯等。
第五、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即使孩子哭鬧也要 堅持送。
分享一下久明老師的建議:
第一、狠下心來堅持送孩子去幼兒園,不管內心多麼焦慮都不要表現出來,尤其每天在幼兒園和孩子分別的時候,要告訴孩子,媽媽幾點來接他。一定不能偷著走或者和孩子撒謊,更不能用什麼物質獎勵誘惑他,透過這樣的堅持就是要堅定的讓孩子知道,上幼兒園是必須的事情。
第二、把孩子喜歡吃的和玩的東西每天挑兩樣送給幼兒園老師,記住這個階段的孩子雖然有了自己的意識。但是“有奶就是娘”這句話,對他們是殺手鐧,老師就利用他貪吃、貪玩的特點。用他喜歡的東西拉近和孩子的距離,用不了多久,孩子就會喜歡老師。只有對老師的依賴上升到產生依戀的情感時,才能代替對媽媽的單一依戀,那對幼兒園適應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
6 # 嘻嘻啊啊
轉自網路:
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物色好了幼兒園,並且提前跟孩子講了很多關於幼兒園生活的知識。可是,當入園日期臨近,心中依然會忐忑不安,就怕看到孩子委屈、無助的小眼神,和撕心裂肺地哭喊。
父母做好這3個準備,孩子入園會更輕鬆。
一、讓孩子相信,放學時你會準時來接他
很多孩子其實特別喜歡幼兒園,但就是不願意去,其實他們主要害怕媽媽一去不回。這種擔心,會讓他們在幼兒園時感到緊張、焦慮、無法安心做事情。
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讓孩子知道,他在放學的時候,你會準時來接他。
大部分父母常用的方法,就是“說教”,把一大堆道理講給孩子聽。表面上,孩子點頭的樣子,似乎都聽懂了,但實際上他們根本無法切身感受。所以,我認為父母應該拿出一段時間,循序漸進地和孩子練習分離。
比如,一開始媽媽故意去洗手間,把門關住,告訴孩子:“我去衛生間一趟,5分鐘之後就會出來。”等孩子適應以後,你再告訴孩子,我要去樓下送垃圾,15分鐘後回來。接著,你再找各種藉口,把時間逐漸延長。最好延長到找一個親屬,幫忙照看孩子半天,這樣孩子就基本適應了。
另外,你離開的前,最好給孩子佈置一些具體的任務,這樣可以讓孩子更輕鬆地適應。整個過程,我們都是為了讓孩子知道,你離開後一定會回來。
二、積極看待分離焦慮
當媽媽看到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的時候,肯定會有一些擔心,怕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但兒童心理學家表示,適度的分離焦慮對孩子並不會產生影響,甚至能提高孩子內心抗壓能力。
就像孩子學走路時會摔倒,學游泳時會嗆水,任何一項本領的學習,都會存在艱苦的過程。
分離本身不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問題,關鍵要看孩子所處心理環境。比如幼兒園老師是否稱職,有的幼兒園老師很好,她會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想媽媽,你可以稍微哭一會兒,等會兒咱們一起做遊戲,等放學的時候媽媽會準時來接你。”
而極個別的幼兒園老師,會告訴孩子:“你媽媽已經走了,別哭了,再哭我就不讓媽媽來接你了。”這種嚇唬孩子的方式,才是真正導致孩子心理出現問題的原因。
另外,家長這些不積極的訊號,也會把壞情緒傳達給孩子:
1、面容憂慮,一副擔心的樣子;
2、不敢看孩子的眼睛,怕孩子哭,也怕自己會哭出來;
3、說話的語氣中,帶有明顯的焦慮不安;
4、平時在家很少說再見,但到了幼兒園卻千叮嚀萬囑咐,遲遲不肯離開。
家長的上述行為,都在告訴孩子:
我不放心你,我覺得你還不能應付接下來的事情;我不放心這裡的老師,我不知道她們會不會把你照看好;我不放心這個環境,我不確定你在這裡是否會開心……這些訊號都將影響孩子的心情。
正確的方法,應該信任老師和幼兒園,和孩子說話的時候眼神堅定,並且保持微笑,用平常心對待孩子的情緒,從容和孩子說再見,千萬不要依依不捨。
三、孩子哭的時候,不要跟著一起哭
很多父母特別心軟,看到孩子哭,自己也跟著哭,然後兩個人抱頭痛哭。這種行為只會告訴孩子,我們將要面對一場非常盛大的“母子分離”,這將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
所以,父母做好心理準備,當孩子哭的時候千萬別驚訝,而是要沉著應對,讓孩子從你的眼神、態度中讀取到,上幼兒園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
不要用太過強硬的力量,去阻止孩子哭泣,因為傷心時哭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你越是阻止孩子哭泣,孩子的心裡就會越覺得委屈。
送孩子時,大聲告訴孩子你一定會準時來接他;放學時,可以留在後面跟老師聊聊天,要讓孩子看到你和老師之間有說有笑。
當你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後,孩子會很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孩子步入社會、開始集體生活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請放鬆心態,一起享受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快樂吧!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
回覆列表
園前準備充分,孩子到入園的時候就會省心很多。但具體要做哪些必要的準備呢?
一 對幼兒園環境的熟悉。經常帶寶寶到幼兒園附近玩一玩。一般進不去也可以在外面看到裡面孩子玩耍的情況。幼兒園裡面有很多供孩子玩耍的設施,很多孩子在裡面玩,而且玩的很開心,對你的孩子可以說是一種吸引,傳遞給他的資訊是,這兒跟遊樂場差不多。等到入園的時候送他來,有印象就不會抗拒。客觀上可能會出現一些些小的分離焦慮,但會好很多。
二 入園前要經常性地,有意識地把孩子放在奶奶那兒帶一下。早上上班的時候送去告訴孩子,晚上媽媽下班會來接你,讓孩子熟悉和了解這種模式,離開媽媽一樣可以得到快樂。
三 培養群體生活的適應能力。比方說多帶孩子走走親戚,串串門,逛逛超市、遊樂場。若是有飯局了,在不影響的情況下也可以帶孩子去呀。這些群體活動的場合孩子接觸多了,不感到陌生了,就能適應幼兒園的群體生活了。
四 在家還等著喂吃飯的習慣要改改了,要教會孩子自己拿勺子吃飯。幼兒園那麼多孩子,老師不可能一個一個的去喂。
五 把氣球當pp教會孩子擦屁屁。孩子小便可能不成問題,大便也能自己解決,關鍵是擦屁屁。孩子會說,我怕弄髒手。孩子說的也對。可以把兩個氣球綁在凳子後面,在氣球上塗上顏料,然後讓孩子坐在凳子上,拿著紙去把氣球上的顏料擦乾淨。反覆多練習幾次,孩子就熟練了,就有信心了。
如果在家不能教會孩子如廁,孩子又不好意思找老師,就會一直憋著,老是這樣憋著對身體是不好的。
六 教會孩子要講文明,懂禮貌。別人玩的東西自己也喜歡,要徵得別人的同意才可以玩,不可以搶。
七 要教會孩子怎麼脫穿衣服怎麼脫衣服,怎麼穿鞋子?衣服要寬大一點,鞋子不要鞋帶的那種。
八 制定作息時間。幼兒園上學放學都是有時間的。培養孩子時間觀念。按時睡覺按時起床。保證孩子10個小時睡眠就可以。
九 告訴孩子小朋友之間要注意團結友愛。
十 學會表達自己的意見,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在幼兒園很多時候是需要老師幫助的,不會表達意思,老師就沒辦法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