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卿灼灼文史錄
-
2 # 笑談文史生
鄒忌,生於大約公元前385年,死於公元前319年,戰國時期齊華人,《史記》亦作騶忌,齊桓公田午時的大臣;齊威王田因齊時期,以鼓琴遊說齊威王,被任相國,封於下邳(今江蘇睢寧古邳鎮),號成侯;後又侍齊宣王田闢疆。鄒忌在齊國的改革,發生於齊威王在位期間。
一、鄒忌改革時的齊國
鄒忌改革是他被齊威王任命為丞相之後。而當時的齊國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呢?
據《史記·田仲敬完世家》記載:“威王初即位以來,不治,委政卿大夫,9年之間,諸侯並伐,華人不治。”
不難看出,當時的齊國可為內憂外患。
外患:時常遭到別國“欺負”。據《史記·田仲敬完世家》記載,“齊威王元年,三晉因齊喪來伐我靈丘”。說的就是齊威王剛繼位,老子齊桓公還沒有發喪,韓、趙、魏三國趁齊國國喪之機,出兵攻打齊國的靈丘。
內優:卿大夫專權、國力不強。
而此時的齊威王整日也是花天酒地,不理朝政。“威王初即位以來,不治,委政卿大夫”。
這就是當時的齊國,一個內憂外患、君主無所作為、江河日下的昔日霸主。
二、鄒忌改革。
鄒忌透過說琴諫齊王而得到齊威王賞識,很快得到齊威王重用,“騶忌子見三月而受相印”。當上齊國丞相後,鄒忌針對齊國的弊病進行了改革,內容可概括為鼓勵群臣吏民進諫,主張修訂法律監督官吏,嚴明賞罰,並選賢任能等四個方面。
1、鼓勵臣民進諫。就是勸說齊威王廣開言路,聽取不同人的意見。我們大家小時候學的那篇《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講得就是這件事情。齊威王聽取了鄒忌的意見,廣開言路。據《戰國策·齊策一》記載,"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據說,令剛下時,群臣前來進諫的門庭若市;幾個月之後,還有時有人進諫;一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所謂“凡上下之情,通則治,不通則不治”。正是廣開言路,為齊國不斷強大創造了良好的政治環境。
2、重視人才。鄒忌很重視推薦人才,齊威王也很重用這些人才,把他們都看“寶”。據《史記·田仲敬完世家》記載:威王23年,與趙王會平陸。二十四年,與魏王會田於郊。魏王問曰:"王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梁王曰:"若寡人國小也,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餘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將以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梁惠王慚,不懌而去。
這時齊國的人才很多,孫臏也由於田忌的推薦而擔任軍師。這都是鄒忌推行法家“謹擇君子”政策的結果。
三、改革成效。
齊威王透過鄒忌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由開始稱雄於諸侯。“齊國大治。諸侯聞之,莫敢致兵於齊20餘年。”
可以說,鄒忌的改革是成功的,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只不過,等齊威王死後,這些改革措施並沒有能使齊國走上歷史的巔峰,好像只是臨死前的“迴光返照”,曇花一現之後,最終被另一場變法而強大起來的秦國所滅。
四、改革和變法。
鄒忌在齊國搞得這一套叫改革,而同一時期的申不害、商鞅在南韓和秦國搞得那一套之所以叫變法,其本質不同就在於是否動搖了社會性質。
鄒忌無論是重用人才也罷,還是“請謹修法律而督奸吏”等,都是對奴隸社會的修修補補,沒有打破推翻奴隸制度的意思,而商鞅和申不害搞得那套,可是從根本上推翻舊制度,要建立一個新制度,打破固有的利益,推到重來。比如商鞅提出的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等等措施,就是要徹徹底底打破奴隸制度的束縛。這正是因為這樣,在最終的較量中,齊國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
3 # 東東818
鄒忌是春秋戰國四大美男之一,他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偏偏要靠才華!年紀輕輕的當上了齊國的丞相,據說他在床上睡覺的時候也在想著齊國的安危,鄒忌是一個賞罰分明的人,齊國在他的輔佐下變得富強,但他也做過錯事,但是,歷史人物不能只用一方面去看,歷史人物是不分好人、壞人的,他們都有好幾面,所以說,歷史人物還是要多分析的!
鄒忌逼走孫臏,趕跑田忌、晚年起兵造反.比之孫臏、田忌文治不如、武功更是不知,卻鳩佔鵲巢,霸著相國的位置不肯讓賢,跟齊威王空談所謂的廣開言路,不正是沽名釣譽、……!
-
4 # 夕陽紅遊天下
齊國改革的歷史書籍我學生沒見讀過,我只在史記和列國志兩書裡知道管仲為齊相,致桓今稱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也應該是改革之治的結果。不用原來的,採用,制訂新的適應國情的管理辦法,才有新的成效,這誰都不會否定。但法治也要跟上。只是商鞅,不是一般的改革,他特別強調法治來實現他的改革。《史記》索引述贊:衛鞅入秦,景監是因。王道不用,霸道見親。政必改革,禮豈因循。既欺魏將,亦怨秦人。如何作法,逆旅不賓!實際上,商鞅變法,也是一次徹底的改革,連刑法都改革了。一,真正做到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法太子,黥其師公孫賈,兩次刑其傳公子虔,劓之,殺祝懽。二,觸動了貴族的切身利益。故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有怨望者。三,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者同賞,匿奸者與降敵者同罰。故稱這次改革為變法。以突出商鞅這次改革,禮豈因循,政必改革。所以說變法和改革是統一的。
回覆列表
說到鄒忌,最先想起的是中學時學的一篇文章《鄒忌諷齊王納諫》。
文中的鄒忌從妻子說他長得比別人好看聯想到了齊王也會因為別人的誇獎迷失方向,找不到自己的缺點,然後以為自己一直是對的,於是就去勸誡了齊王,讓他設立制度,如果有人願意說出他的不好,他的缺點,所說的話是正確的話,就獎勵他,齊王也聽取了他的意見照做了,後來齊國慢慢強大了起來。
這不能不說沒有鄒忌的功勞,如果沒有鄒忌的進諫,也許齊王就會一直沉迷在自己什麼都很好的情況下,盲目自信,不聽取諫言,這樣的國家遲早要滅亡。同樣的,齊王也有功勞,他能夠積極聽取並且採納鄒忌的建議,也不會因為別人說他不好就生氣,他是個有眼見的明君,知道怎麼樣好怎麼樣不好。
賢臣明君,國家才能慢慢變好。
鄒忌做了相國以後,就開始著手製定新的法律法規,分清賞罰,監督官吏,還讓那些比較靠譜的大臣去駐守邊境,齊國慢慢的開始變得強盛了起來。
他提出的法律,使得官場原本阿諛奉承,不正的風氣逐漸變好,官員們也不敢在昧著良心做壞事,政治逐漸清明。
逼走田忌鄒忌雖然是一個賢臣,但是並不代表他就沒有自己的私慾,他身居相位,想要坐穩自己的位置,不僅要時時刻刻給齊王提供建議,讓齊國強大,讓齊王知道他是十分有用處的,他還要提防著下面的人爬上來,威脅到他的位置。
田忌就是他提防的人之一。
田忌是齊國的大將,一個武夫,而鄒忌,應該算是一個文官,自古以來文武就是不相和的,鄒忌和田忌也是如此,倆人感情不和,不和到鄒忌想要除掉田忌卻又始終沒有好的方法。
公孫閈於是就給他提了個建議,要鄒忌向齊王提建議,讓田忌去率領士兵攻打魏國,如果攻打失敗,田忌肯定會戰死沙場,就算不戰死沙場,也會因為戰爭失敗也會死於軍法,如果攻打成果,那麼鄒忌也可以名利雙收,得到齊王的獎賞,因為提議是他提的。
鄒忌於是這麼做了,田忌也被派去攻打魏國了,他們打了三次,三次都是成功的,田忌戰勝回來,毫髮無傷。鄒忌慌了,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個時候公孫閈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打扮成田忌的手下,去找了算卜的人,和他說:"我是田忌的手下,我們將軍攻打魏國三次都是成功的,我想找你卜卦,看看如果我要做大事的話,能不能成功。"問完以後他又派人去逮捕了田忌,然後在齊王面前驗證這番話,要汙衊田忌想要篡位,田忌為了躲避禍事只好離開。
以言論服人鄒忌剛剛來到齊國做相國的時候,其實並不是十分受人尊敬的,因為他不和別人一樣靠科舉選拔,也沒有什麼雄厚的背景,他只是彈了個琴就被齊王賞識了,自然就有人不服氣並且嫉妒,那些人覺得鄒忌不配做這個位置。
於是他們就約好了在某一天一起去拜訪鄒忌,出題為難他,好讓他清楚自己的地位,能知難而退,他們到鄒忌家裡的時候,都表現得十分高傲,而鄒忌則表現得十分卑微,他們問鄒忌:"如果在一塊上好的狐狸皮上填補一塊破爛的羊皮,你覺得怎麼樣?"
鄒忌回答說:"這樣不行,不能這樣把東西弄壞。"
他們問:"對內剛強而對外圓滑,你覺得這樣可以嗎?"
鄒忌回答:"這樣的人十分謹慎,輕易不會給外人機會。"
他們問:"那如果一隻羊要讓三個人來圈養,如果羊沒有吃飽的話,人也不能休息,你舉得怎麼樣?"
鄒忌回答:"那應該要減少稅收,減少官員,這樣百姓之間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三個問題的回答都得到了他們的稱讚,至此,他們對鄒忌算是心服口服了,走的時候變成了鄒忌一臉高傲而他們一臉卑微的樣子。
其他功績除了以上這些以外,鄒忌還有其他功績,那個時候正是群雄崛起的時代,正所謂時勢造就英雄,鄒忌有一個能夠慧眼識英雄的皇帝,自然是最好地發揮了自己的效用,他才貌兼備,又深明政治,可以說是齊威王的左膀右臂,幫助齊威王出謀劃策,堅守邊境,推行改革,強盛齊國。
結束語:鄒忌也算是戰國時期的美男子之一了,他身材高挑相貌俊秀,也有真才實幹,也有幸遇見了一個能夠聽得進諫言的皇帝,可以說他是十分幸運的,生在亂世,一身才華全都有用武之地,也能夠得到賞識,不像別的一些人不能得到賞識一生抑鬱不得志,他也的確為齊國做出了十分卓越的貢獻,齊國的強盛可以說是他一手造就的。
但是,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赤足,鄒忌有這麼多優點,他也有自己的缺點,他也會害怕別人搶佔了他的位置,他也有一己私慾,也會因為擔心,和因為與別人不和而耍手段把人趕走,田忌就是被他趕走並之後被他害死的人。
所以說,鄒忌這個人,可以說是萬千平凡人中最不平凡的一人,也可以說是萬千不平凡的人之中最平凡的一人,他有普通人所沒有的相貌與才幹,有卓越的語言功能,他也有普通人所擁有的自私與恐懼,會著迷於眼前的利益,也會昧著良心冤枉他人。趕走田忌,也許是鄒忌做的最錯誤的事情,因為田忌是大將也是賢臣,但所幸這一舉動最終沒有釀成什麼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