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啟優思高階託教官方

    家裡有個拖延症的孩子讓很多家長覺得苦惱,慢吞吞地吃飯、磨磨蹭蹭地去學校,做個作業要到半夜12點……大人已經急的不行了,孩子還在磨磨蹭蹭,看到這種情況家長忍不住發上一頓脾氣,結果孩子被罵哭了,大人心裡也不好受。

    很多家長心裡不斷告訴自己:“不要對孩子發脾氣。”但是看到孩子磨磨蹭蹭,做事拖拖拉拉,這樣的情景天天上演,實在是身心俱疲。時間久了也就聽之任之,孩子慢就慢吧,也許到了學校能好一些呢呢?結果這樣的孩子往往在學習上不夠細心,做卷子也很慢,寫作業到很晚,總是在一些簡單的題目上出錯。

    孩子的拖延症越早糾正效果越好

    一些家長髮現了自己的孩子有拖延症,剛剛開始還總是進行勸導,後來找不到好的方式,又不想打罵孩子,於是慢慢就不管了,把希望寄託於學校的老師。

    拖延症的壞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改善,但並不是說不能改善。有很多孩子在文啟,慢慢改變了拖延的情況,在學習和生活上都變得自律。

    孩子的年齡越大,拖延症的情況越不好改善,而且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嚴重,影響到自己的學習。一些孩子拖延習慣了,將來到了工作上也非常拖延。

    01.改變環境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對新事物有很多的好奇,有的時候看到一塊橡皮都能玩半個小時。他們的好奇心太重,對於家長來說,千萬要給孩子一個好的完成作業的環境。

    在家裡給孩子準備一個學習環境。

    學習的地方就是學習的地方,給孩子配備書桌、椅子,讓孩子處於學習環境狀態中,而不應該讓孩子在客廳裡做作業。客廳裡的誘惑太多了,電視、玩具……這些會讓孩子不專心。

    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不要打擾。

    如果自己的孩子在學習,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打擾孩子,不要給他拿好吃的,也不要在孩子身邊玩手機。一些家長美其名曰是監督孩子做作業,其實自己在一邊玩手機,這樣極其不好。

    學習的時候儘量遠離電子產品。

    學習的時候把孩子的ipad、遊戲機等都要拿開他的視線範圍,學校用什麼學習工具,家裡也用什麼學習工具。

    02.改變計時方式

    對有拖延症情況的孩子,切記不要規劃到每一分每一秒。因為拖延症孩子之所以拖延,就是因為想要逃避這些事。越精細的時間規劃,孩子會越緊張。

    03.注重過程而非結果

    請各位家長一定要注意:改善孩子的拖延症,不是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絕對嚴格要求。

    注重過程而非結果

    比如孩子在吃飯的時候總是拖拖拉拉,家長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就會盯著孩子吃飯,直到孩子吃完。這樣沒有用處,孩子以後吃飯還是拖拉。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就要和孩子一起吃飯,當他在吃飯的時候有一些不專心的情況,比如吃飯的時候玩勺子、玩筷子、甚至隨意扒拉飯菜,在這些不良行為的時候給他提醒。

    當孩子抗拒某件事情的時候要提供獎勵

    比如有的孩子非常不想寫作業,就一直拖著不願意去。作為家長在這個時候要用提供獎勵的方式去給孩子動力。只要孩子按時去做了,結果並不重要,因為以後可以慢慢指導。而如果因為過於苛求結果而讓孩子產生緊張心理從而導致拖延,這種壞習慣一旦養成就太麻煩了。

    家長常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做到“今日事今日畢”,但捫心自問,有幾個大人可以做到?拖延症一旦形成,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深遠影響,發現了這種問題就要及時糾正。不要聽之任之,也不要過分嚴厲。正確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幫到自己的孩子克服壞習慣。

  • 2 # M城李有才

    舉手即可完成的事情,卻總是拖著不辦;明明一個小時可以寫完的作業,總要拖到兩個小時以上……不少家長髮現,生活和學習的節奏越來越快,但拖延症卻在孩子們中間日趨蔓延。更為嚴重的是,如果父母不管不問,兒時的拖延症甚至會成為影響孩子一生的壞習慣。

    孩子的拖延習慣和父母分不開

      有拖延習慣的孩子,一定有一個急性子的媽媽或者爸爸,並且父母一般都有強烈道德和責任感。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孩子在被不斷要求下,完成事情無法獲得主觀的心理滿足感,而只是“脫罪”感,意思是我完成的事情都是別人需要我完成的,但不完成會受到懲罰。這樣的孩子往往會有拖延行為。那焦慮又很負責的父母恰恰是下達指令的人,更多的父母可能是為了要完成“負責的父母”的角色,忽略孩子的需要催促孩子,這樣的孩子會慢慢產生拖延現象。

    拖延症會讓孩子變得自閉

      拖延的孩子像個“為別人打工的人”去對待自己的事情,可想而知,沒退路才完成的是任務,沒有自我滿足。並且,這樣的孩子有自責心理和“反抗後的愉悅”的心理衝突,一方面拖延是自主行為,可以享受自主的快樂,另一方面被自己認同的“害怕被懲罰”的感覺轉換為自責。拖延會讓孩子缺乏創造力,越來越不自信,同時對事物缺乏興趣,對要做的事情輕易放棄,有些孩子會產生厭學等現象。最重要的是,孩子不能自我負責,容易找藉口。自責會讓孩子比較敏感,而放棄與人交流,會越來越封閉自己。

    生理原因

      不少家長想當然地以為,拖延症只是隸屬“壞習慣”範疇,但諸多研究表明它也有可能是生理原因造成的。符欣說,在大腦功能分割槽中,與計劃、控制、注意力和執行有關的腦區,是大腦前額葉皮層功能區。當這部分割槽域功能受損或不活躍的時候,大腦排除雜擾事物的能力就會降低,注意力也會嚴重受到影響,做事效率會顯著降低。如果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注意力以及反應能力比同齡人遜色,一個最直接的後果便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彷彿“慢半拍”。

    應對策略

      如果孩子在運動協調能力、注意力和反應能力方面,明顯比同齡人遜色,那麼父母應該讓孩子多參加諸如跳繩、打球、下圍棋或者游泳等運動,刺激孩子神經末梢和協調功能的發育。對於這樣的孩子,父母不應該給孩子下達過多的學習任務,而是應該鼓勵孩子多運動,同時可在睡前對孩子進行全身按摩。

    心理原因

      總是拖拉的孩子,通常不快樂。符欣分析指出,凡事拖延的孩子,往往有一個性格急躁、期望值高和控制慾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這些父母總是不斷地在“督促”和“強制”孩子完成既定目標,很少給孩子選擇的機會。面對強勢的父母,孩子很無助,只能將拖沓作為無意識隱性對抗語言,不斷給自己心理暗示“我鬥不過你,但是可以拖”,並由此強化了自己的拖拉行為。

    應對策略

      想讓孩子不把“拖沓”當武器,最為重要的就是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責任心。這種責任感的培養,不應到了小學寫作業時才開始強調,而應從孩子更小時開始。責任感的培養,不是不斷地給孩子下達指令,首先是要在跟他們有關係的事情上讓他們有發言的機會,並讓他們學會自己選擇。對待孩子的事情,父母正確的行為態度應該是“你的事情要你自己完成,你有很多選擇,但每一種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你必須自己承擔”。如果在孩子寫作業的問題上一直喋喋不休,孩子往往會把“拖延”作為武器來與你進行軟對抗。

    行為原因

      有的時候,孩子拖拉只是單純行為層面的。但是,在拖沓的行為背後,其客觀的原因往往缺乏時間觀念,缺少計劃性和做事沒有條理,又或者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注意力沒法集中。如果一個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他就意識不到用兩小時的時間做完原本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的作業,是一種不當行為或者會帶來某種損失。當孩子沒有計劃性或者做事沒條理,不能很好把握事情的重點和節奏,那麼勢必效率會大大降低。此外,如果孩子寫作業時,環境嘈雜,總是面對這樣那樣的誘惑,自然難以專注於完成作業這個既定目標。

    應對策略

      面對孩子的拖拉行為,父母一定要明確界限,讓孩子意識到,哪些行為可以接受,哪些不可以接受,一旦孩子越界,必須要給予懲戒,以提高孩子的自律性。以培養“準時”為例,可以給孩子一個時間限制,把守時的任務交給他們自己:離上學還有10分鐘、準備好書包等等。這種簡短陳述的目的是要告訴孩子,我們希望也認為他們會準時。始終用正面的預期方式,孩子會自己抓緊時間。如果孩子寫作業磨蹭,不斷地嚷嚷是不可取的。如果孩子沒有完成作業,老師肯定會問他原因。當孩子得到教育後,就會認識到磨蹭帶來的害處而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研三戰和去考空姐選擇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