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飄刀

    不會啊,因為做不到

    宋朝,重文輕武,北宋初期,因為情況特殊,武將獲得了極大的權力。但文官體質還是存在,這個時候,文武之爭極為嚴重,這個時候國內是不穩的。

    而且南宋的國力不強,岳飛要直搗黃龍,你的側翼部隊是誰,你的後隊是誰,能對抗得了金國的軍隊嗎?如果要直搗黃龍,需要多少軍隊,需要多少糧食,需要打多久?

    要知道,被佔領的是北方,而南方沒怎麼經歷戰亂。你要反攻北方,甚至直搗黃龍,你需要的所有後勤都需要南方提供,南方要出人,出糧,出錢,而佔領的土地是屬於原本北方的。你認為南方的固有實力者沒有怨言?他們一定會同意,不會拖後腿,事實上歷史上基本是皇帝想打,而南方百姓不想打,打仗要加稅,要交錢,要死人,要增加勞役,而他們得不到什麼,當時沒有這麼多的家國意識。

    這些都是問題,你要是擺不平這些方方面面的情況,你怎麼北伐,後邊拖後腿的不在少數,除非國家整體大變革,否則短時間內絕對無法北伐。

    而國家整體轉向,這個恐怕比北伐更麻煩。

  • 2 # 蝴蝶涯泉

    如果是我,肯定支援岳飛直搗黃龍,畢竟祖國的大好河山還在遼國手中。

    可惜宋高宗趙構為了自己的皇位、自己的利益,毅然決然的召回了岳飛,並且還殺害了岳飛。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東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宋朝第十位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南宋開國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

    《宋史·高宗本紀》記載:資性朗悟,博學強記。讀書日誦千餘言,挽弓至一石五斗。宣和四年,始冠,出就外第。

    當時宋朝選拔普通士兵的標準,需拉開一石二斗的硬弓。而朝廷選拔禁軍軍官的最高標準是要拉開一石五斗的硬弓。可見趙構武力之高,又聰慧、博聞強記。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圍開封府時,金軍下令宋朝的親王、宰臣前去軍中議和。

    宋欽宗當朝詢問自己的31個親王弟弟,問他們誰願為國分憂?眾親王面面相覷。只有年僅十九歲的趙構挺身而出,自願前往金國大營為人質。

    而且趙構在金營的表現更是亮眼。金軍元帥斡離不扣留趙構在金營十餘日,趙構對金帥毫不畏懼。 二月,適逢京畿宣撫司都統制姚平仲在夜裡襲擊金人的營壘,金人責備宋朝使臣,張邦昌十分恐懼,伏地痛哭,趙構不為之所動,斡離不對此感到詫異,以為趙構不是真正的皇子,於是請宋朝廷更換皇子前來。

    由此看見趙構不僅勇武過人、博學強記,而且膽識過人。可是這麼一個有勇有謀,屢建功勳的人,怎麼會變成委屈求全的逃跑皇帝呢?

    究其原因,我覺得應該是趙構登基之後,被權利迷失了自己。古今有多少人逃不過最高權利的誘惑,玄武門之變、八王之亂,哪一個不是為了攫取最高權利。

    所以趙構寧可割地賠款,只要自己的權利不失,還是那個要風得風的皇帝就行。如果迎回徽欽二宗,可能就沒他什麼事了。所以趙構是斷然不會給機會讓岳飛直搗黃龍的。

  • 3 # 歷史小奴才

    不支援。

    金軍大舉南下俘虜徽欽二宗及宮室3000餘人,北宋宣告滅亡,為了延續大宋江山,大臣們認為國不可一日無君,遂而擁立康王趙構(宋高宗)在杭州稱帝,若沒有靖康之變,也就沒有趙構登基稱帝。

    被俘虜的徽欽二宗並沒有被金人殺死,而是留著作為威脅南宋的工具,金人萬萬沒有想到,南宋會出現岳飛這樣的人殊死抵抗,如果宋高宗舉全國之力支援岳飛收復河山的話,那麼迎回二帝是有可能的?

    問題來了,宋高宗已經被擁立為皇帝,迎回二帝之後宋高宗如何安置自己?在沒有收回河山、沒有拼死抵抗、沒有營救回父兄,宋高宗竟然稱帝了!這是大逆不道之罪!

    於是,從金人這邊來說,弄死岳飛,于軍有利;對於南宋這邊來說,弄死岳飛,與金篝和,約定邊界,共享和平,何樂而不為?所以說岳飛一定要死,這是宋高宗和金人的共同利益所在,只有用他的死才能換回南宋和金朝的和平局面。即使宋高宗憐憫岳飛不忍殺之,但是沒辦法,這是歷史的選擇!

  • 4 # 雲行筆記

    如果我是宋高宗,我是否會去支援岳飛直搗黃龍府呢?這是個好問題,因為我得想想。

    按理說收復失地再開疆拓土這事,沒有哪個皇帝不願意的,我也一樣。但是打到黃龍府,那就不同了,因為那裡終歸還有我朝的兩個老皇帝在呢。按理說將二帝接回,再將金朝皇帝捎回來一個,以報靖康之恥,才是解恨。但接回二帝來,那皇帝豈不太富裕了,誰來做天下之主呢?

    這就有些尷尬了,做皇帝不舒服嗎?還是省省吧,岳飛那麼猛,收復失地是一把好手,只是我也不能讓他打到河北、遼寧就不打了,那樣全華人民不都知道我在打啥歪心思了?算了算了,失地我也不要了,哪個啥,趕緊把岳飛給我叫回來,這孩子太不讓人省心。

    ......

    如果我是宋高宗,我會這麼想,那宋高宗是不是這麼想,我不知道,因為他拒絕接受我的採訪。

    不過中國歷史好玩的地方就在於,它時間漫長,循例豐富,即便像兩宋之交,靖康之亂這樣,在國力中堅時期,丟了皇上這事很少見,但也不是沒有第二例。

    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大明京師二十萬精銳,在土木堡被也先率領的蒙古瓦剌部擊敗,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史稱土木之變。這是不是就和那個靖康恥很相似呢?國力中堅時期,丟掉了當朝之主。

    其後事態的發展也很相似呀,宋室迎立康王趙構做了皇帝,史稱宋高宗。明室迎立郕王朱祁鈺做了皇帝,史稱景泰帝。

    就像趙構手下一下子冒出個千古難遇的猛人岳飛,不但擋住了金人南下的攻勢,竟還北伐大勝,給華人一個就要收復河山的想象。朱祁鈺這邊也不差呀,在明軍精銳盡失的情況下,他這裡也冒出個千古難遇的猛人,一場轟轟烈烈的北京保衛戰,最終竟把也先又打回到塞外。

    那個猛人,便是于謙,你應該像記住岳飛那樣,記住他的名字。

    按理說,時局這樣操控下去,那宋高宗和景泰帝就應是歷史大劇中的難兄難弟了。

    但歷史好玩的地方遠沒有結束,被俘虜的皇帝們,哪個不想家呀?但想回來是一回事,能回來那是另一回事。

    看你這問題,估計你很好奇,宋高宗接回徽欽二帝后會咋樣?

    宋高宗當然不願意接回徽欽二帝了,他為了阻止岳飛北伐,寧願把他召回來,冤殺了,所以你從趙構那裡,是找不到答案的。宋高宗那裡沒有,但他難兄難弟景泰帝那裡可以有呀。

    這倒不是說,朱祁鈺多想他哥哥,非要把他從異國他鄉的班房裡撈出來,相反,他的想法那是和宋高宗一樣一樣的,可以懷念,但不允許實現,那句話怎麼說的,距離產生美,但沒了距離,估計產生的就是噩夢了。

    但也先真是個招人恨挨千刀的傢伙,他估計是聽過《說岳全傳》,所以非要一門心思地把那個手中的皇帝送回中原,所以這事兒就尷尬了。

    當然了,以上是我的玩笑話,事實是也先本以為拿住這個皇帝奇貨可居,但不想大明換皇帝如換衣裳,老皇帝剛走,凳子還沒涼呢,新皇帝就上了位。其後《明史》記載,“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見中國無釁,滋欲乞和,使者頻至,請歸上皇”。

    對這事,明廷朝臣們的意見是,“逢迎”。景泰帝就不高興了,他說“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等”。于謙當庭從容作答,說了一句“天位已定,寧復有他”!這話不拗口,你懂的。於是“帝顧而改容曰:‘從汝,從汝。’先後遣李實、楊善往”。

    記不起景泰帝的,想想景泰藍。

    其實景泰帝派揚善他們也只是走走過場探望一下,但不想這些官吏不懂事,招呼也沒打,順勢就把明英宗朱祁鎮接了回來。兄弟倆就這樣在東安門見了面,見面時是否熱淚迎眶、抱頭痛哭史書沒再寫下去,你可以自己腦補。

    總之百官朝賀後,明英宗就去了南宮,做了歷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此後七年,這兄弟就再沒出過南宮的大門,不是他不想出來,是他不能出來,門被鎖了。南宮門前一級戒備,錦衣衛把大門,吃的穿的用的都得從小洞遞進去,說太上皇食不果腹、衣不保暖那或是有些過,但錢皇后必須得做做女紅來貼補家用也是有的。

    按說這樣的日子過下去,也就算了,但明史的這段,估計是趕上了最狗血的編劇。七年後,景泰八年正月裡,景泰帝朱祁鈺得了重症。十六日密謀復辟的大臣和太監們,撞開了幽禁英宗的南宮長安門,抬著那位太上皇就去了奉先殿朝會群臣,史稱“奪門之變”。

    從此兄弟位置又陡然翻轉,明英宗對他弟弟可就沒那麼仁慈了,削去帝號,只受王禮。幾天之後被廢的景泰帝就離奇去世,享年三十歲。正史沒有記載,所以景泰帝的死因不明,嗯,這裡諸位可以適當開開腦洞,腦補一下景泰帝的下場。

    而復位當日明英宗便批捕了于謙,當月就將其處死,這于謙的下場是否與岳飛也有的一拼呢。

    史評景泰帝,“視天位也過於重,而視天親也近於輕”。

    這就簡直是句屁話,天親在苦寒之地的宋高宗,不也照樣“西湖歌舞幾時休”嗎?他可曾看重過天親。而為了爭奪天位,弒殺天親的少嗎?少嗎?

    所以假如我是宋高宗,是否會去支援岳飛直搗黃龍府?這是個好問題,因為我得想想。

    你無恥的樣子,很有我當年的神韻。

    ----------------------------

  • 5 # 一顆牛星劃過

    當然支援!

    為人子,怎麼能忍受母親被金人蹂躪產子。

    為夫君,怎麼能忍受妻子被逼自殺。

    為國君,怎麼能忍受北人歸北,割地稱臣。

    至於廢物老爹和哥哥,根本無需擔心,他們不學唐玄宗體面,我們就幫他體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四貝勒弘曆登基,都為滿漢兩族做出了哪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