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潤萬古

    乾隆皇帝在歷史有一定的貢獻,但是也做了不少違背歷史規律的事情。

    一、乾隆的歷史貢獻

    1、統一整個新疆。新疆作為中國神聖不可分割領土的一部分,乾隆功不可沒。準格爾汗國和大清為敵多年,康熙、雍正兩人用兵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乾隆趁準格爾汗國內亂,發兵一舉平定準格爾,收復新疆。幾十年的大清和準格爾的戰鬥,在乾隆手中完美落下帷幕。

    2、完善對西藏的管理。西藏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領土的一部分,乾隆皇帝設定駐藏大臣和西藏駐兵,並完善了對西藏活佛轉世的靈童轉世制度。這標誌著中央政府對西藏地區的統治力大大加強,意義深遠。在這之前,歷朝歷代對西藏都是名義上的統治。

    3、治理黃河,修浙江海塘等工程,並且多次制定措施救濟災民。古代各種自然災害頻發,救不救底層百姓看統治者的心情。

    二、乾隆給後人的爭議舉措

    1、修《四庫全書》。本來這是一件清理、修繕書籍的文化工作,但是乾隆出於統治需要,對不利於自己的書籍刪、改、減、毀、禁,。有資料顯示,乾隆毀書約3000餘種、多大六七萬部。

    2、乾隆平定大小金川,小題大做,窮兵黷武,耗費銀錢無數,卻沒什麼太多的意義。還給自己臉上貼金。

    3、乾隆皇帝喜歡寫打油詩,自我感覺良好,把自己的詩彙編成冊。自我陶醉就罷了,乾隆還喜歡隨便在一些文物古蹟上“塗鴉”。這種破壞文物的行為,乾隆不以為然,反正也沒有人敢說三道四。

    青年乾隆,塗鴉,打油詩,不亦樂乎

    三、乾隆的歷史“汙點”

    1、大興文字獄,禁錮人們思想。乾隆時期的文字獄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不僅文人寫錯了幾個字要家破人亡,哪怕是瘋子,寫錯了字,照砍頭。

    一時間,文人謹言慎行,對於現實問題噤若寒蟬。這給中華民族日後的積貧積弱埋下了致命的種子。

    2、大航海時代堅決“禁海”和禁止西方先進科學技術輸入。

    此時的世界已經是工業革命時代,歐洲的科技發展迅速,美國也建立,西方世界都在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科技方面,還是人文方面。此時的大清王朝卻故步自封,自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和西方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

    3、重用貪官和珅等人,朝政日漸腐敗,民不聊生。乾隆中後期,吏治越來越腐敗,百姓生活越來越困頓。

    和珅能力超群,可惜是個禍國殃民的鉅貪

    乾隆皇帝最後幾年的歲月,“白蓮教”起義爆發,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雖然乾隆已經退位,做了太上皇,但是起義的根源就在乾隆統治的時期。

    總之,乾隆皇帝漫長的統治,既有對歷史的貢獻,但是其對歷史發展的負作用我們也要清楚的認識。我們不能一味歌頌“乾隆盛世”,也不能全盤否定乾隆皇帝。

    可以肯定的是,清朝的全面衰落就是起始於乾隆皇帝統治的中後期。乾隆對於中華民族是過大於功

  • 2 # 心靈故事百家匯

    乾隆皇帝所做出的主要功績歸納起來,有八件事:

    第一件是編修文化典籍。北京內城南面東為“崇文門”,標榜皇帝“崇文”。明清28位皇帝,真正稱得上“崇文”的,只有兩位,就是康熙和乾隆。康熙是一位學習型皇帝,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皇帝,乾隆則是一位文化型皇帝。乾隆在文治方面做的事情很多,主要有:

    (1)主持纂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第一份告成,共收書3461種、79309卷。隨後繼續進行,到五十二年(1787年)六月,又告成6份,已歷時15年。後再查核、校誤和補遺,直到五十八年(1793年)才告結束,參與者前後4186人,時間長達20年。

    乾隆編纂《四庫全書》,是對中國文化的一大貢獻:

    其一,儲存珍貴遺產。集中全國的力量,對各地圖書典籍進行了一次全面系統地清理,選擇重要的刻本、抄本,繕錄採入《四庫全書》,使大量書籍雖經天災人禍而被儲存下來。

    其二,方便學人利用。北到關外,南到江浙,禁城之內,皇家御苑,士林學子,閱覽抄錄,嘉惠讀者。

    其三,有利文化傳承。1983年將文淵閣本《四庫全書》影印出版,化身千百,流傳世界。其四,便於分類檢索。“以類求書,因書治學”。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再分44類,又分66目,條理井然,易於查檢。但是,乾隆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也刪了不少書、改了不少書、禁了不少書、毀了不少書。有人據《辦理四庫全書檔案》、《禁書總目》等資料統計,毀書約3000餘種、六七萬部。

    可見,乾隆編纂《四庫全書》的負面影響同樣不可忽視。總之,要給予客觀的、公正的評

    (2)《御製五體清文鑑》則是多民族文化的一個碩果。

    (3)乾隆重視京師文化,體現在:一是編繪《京城全圖》;二是于敏中等奉敕撰《日下舊聞考》,共160卷,為北京歷史文獻集大成之作;三是編修《國朝宮史》,對宮廷的歷史、建築、文化、典制等做了載述。

    第二件是維護、興建皇家園林。乾隆在北京及京畿保護、維修、興建的皇家宮殿園林,如皇宮的寧壽宮及其花園、天壇第三件是貢獻詩文才華。乾隆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擅書畫,兼長詩文,是一位非凡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書共1350餘篇,還有《清高宗聖訓》300卷。乾隆尤喜愛作詩。他的御製詩集,登極前有《樂善堂全集》,禪位後有《御製詩餘集》,凡750首。在位期間的《御製詩集》共有5集,434卷,有人統計,其初集4166首,二集8484首,三集11519首,四集9902首,五集7792首,共計41863首。他的詩總計42613首。而《全唐詩》所收有唐一代2200多位詩人的作品,才48000多首。乾隆帝是個業餘詩人,以一人之力,其詩作數量竟與留傳下來的全唐詩相彷彿,其數量之多,創作之勤,令人敬佩(當然,其中有一些詩為他人代筆)。可以說,乾隆詩作之多,有史以來,首屈一指。他說:“幾務之暇,無他可娛,往往作詩。”又說:“每天餘時,或作書,或作畫,而作詩最為常事,每天必作數首。”

    第四件是蠲免天下錢糧。御史赫泰曾上疏:“國家經費,有備無患,今當無事之時,不應蠲免一年錢糧。”乾隆認為:百姓富足,君孰與不足?朝廷恩澤,不施及於百姓,那將施於何處!所以,乾隆斷然下令蠲免全國錢糧。據統計,乾隆十年、三十五年、四十三年、五十五年和嘉慶元年,先後五次普免全國一年的錢糧,三次免除江南漕糧(其中一次為400萬石米),累計蠲免賦銀2萬萬兩,約相當於5年全國財賦的總收入。蠲免全國錢糧,收到社會效益:“詔下之日,萬方忭舞。”這話雖有誇飾,但說明此舉確實受到歡迎。乾隆蠲免全國錢糧,其次數之多,地域之廣,數量之大,效果之好,在封建王朝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第五件是統一整個新疆。北京內城南面西為“宣武門”,標榜皇帝“宣武”。明清28位皇帝,真正稱得上“宣武”的,明朝有洪武、永樂,清朝則有太祖、太宗、康熙、乾隆。乾隆不僅“崇文”,而且“宣武”。他的武功之一是用兵西陲,鞏固新疆。在北疆,兩次平準噶爾,使土爾扈特部迴歸,基本上解決了北疆的問題。第六件是完善治理西藏,使西藏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第七件是修砌浙江海塘。浙江原有的柴塘、土塘,經不住海潮的衝擊。乾隆命撥銀兩將柴塘改為石塘。共修建石砌海塘4000餘丈,加強了這一地區抗禦海潮侵襲的能力。

    第八件是中華各族一統。清朝已經歷“三祖三宗”——太祖努爾哈赤、世祖順治、聖祖康熙和太宗皇太極、世宗雍正、高宗乾隆六代,乾隆則是集大成者。乾隆在其祖宗既有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並開拓了中國的疆域版圖,維護並加強了中華的多民族統一。乾隆時的中國疆域,東起大海,西達蔥嶺,南極曾母暗沙,北跨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清乾隆時的人口達3億。清朝“三祖三宗”對中國歷史最大的貢獻是維護了中國的邊疆版圖,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 3 # 山顛一壺清酒r

    四貝勒弘曆也就是清乾隆皇帝,都知道“康乾盛世”,在乾隆皇帝時期最為繁榮昌盛。並且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執掌國家最高權利,時間最長的以及最長盛的國家之一。

    乾隆帝剛繼位後,首先就緩解了統治集團的一些內部矛盾與弊端。並且他還調整了雍正帝的錯誤的政策與措施。

    他收攬人心,確保統治階級各人員的一致性。之後又平定邊疆叛亂、苗疆叛亂、清緬之爭等等多項戰役。進而奠定了近代中國的版圖,使得這一地區最終結束了混亂相爭的局面。

    乾隆中期,全國的農業、手工業大力發展,整個社會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社會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那時候,國庫充盈,文化事業發達,社會繁榮。

    那時候的清朝,在強大的中國屹立於東方不到。

  • 4 # 文史小觀

    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11年至1799年),清世宗雍正帝胤禛第四子,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

    乾隆超長的在位時間也讓他做了很多的事情,根據題目所問,主要來談談他的貢獻。

    經濟方面,

    乾隆皇帝基本上繼承了康熙朝、雍正朝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尤其是對改土歸流、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措施執行得非常徹底。乾隆皇帝重視農業發展,他鼓勵開荒,而且透過人口遷移,開發了邊疆地區。乾隆帝重視發展商業並給予寬鬆政策,他採取了一些恤商政策,金融機構(經營匯兌和存款、信貸的票號)在乾隆朝也開始出現。

    此時高產經濟作物大量流入,人口數量暴漲

    軍事方面,

    1747年和公元1766年,兩次平定大小金川叛亂。

    1755年,平定準噶爾部叛亂。

    1757年,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亂。

    1791年,趕跑入侵西藏廓爾喀侵略軍。

    民族方面

    設伊犁將軍,八旗將軍統領新疆軍政,統轄天山南北兩路軍政事務,加強對西北邊疆的統治。

    乾隆皇帝加強了對西藏的管理,乾隆皇帝頒佈《欽定西藏章程》,成為清王朝為西藏地方政府制訂的最高法律。

    安置自俄羅斯額濟勒河(伏爾加河)迴歸的土爾扈特部。

    文化方面

    主持纂修《四庫全書》,時間跨度長達20年

    編繪《京城全圖》;二是于敏中等奉敕撰《日下舊聞考》,為北京歷史文獻集大成之作;編修《國朝宮史》,對宮廷的歷史、建築、文化、典制等做了載述。 以上是乾隆皇帝在位時期主要貢獻

  • 5 # 春秋奮羽

    歷史長河,源遠流長,這個問題讓我來!

    歷史長河中,封建時期的每一位皇帝都有他的功與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乾隆執政時為滿漢兩族做出的貢獻。

    乾隆皇帝是雍正之子,他執政時有許多佳話在天下流傳。他是世界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君王,二十五歲登基,八十六歲退位,之後又了三年掌握實權的太上皇,整整把持朝政六十四年。

    乾隆登基時,國庫僅有6000萬兩白銀。但是到了乾隆四十二年,整個國庫存銀總數高達8182萬兩。乾隆在位期間,政治安定,經濟繁榮,還擴大了版圖,帝國的疆域由此鞏固。威震遐邇,口碑爆棚。以前從來和清朝沒有交往的國家也紛紛遣使來朝。如此盛況實在少見,而這些自然就歸功於他實行的那些制度和策略了。

    一、自己本身有管理天賦和能力

    乾隆皇帝語言能力超群,不但掌握著滿語、漢語和蒙古語。藏語和維吾爾語也能達到他們民族的中等水平,乾隆通常五點起床,洗漱、更衣、用膳、讀書,七點準備在早朝接見群臣。此外一天內大部分時間要處理各項國家事務,要對大量的奏摺和公文進行批覆。處理完公務還要召見一些官員,如果發生重大軍事行動,乾隆及其軍機重臣會比往常更加忙碌。

    這些日常表現對安撫各位大臣的心,對穩住百姓的心都會有奇效,而且乾隆帝精通各種語言,可以在處理事務時巧妙使用語言,來讓各民族達到團結的作用。

    二、國家版圖擴大,維護了民族和諧

    大家都知道,新疆本就屬於清朝。但一直以來,有一部分民眾不服清朝的統治,而且一些地方不屬於清朝版圖。康熙也打過葛爾丹,當時準格爾正準備開創一個新的帝國,而且想和中亞各國家聯合起來,反抗清朝。

    朝中大臣們認為,西北地方經濟價值不大,沒必要爭搶,而且遠途徵兵消耗也大,但是乾隆不這麼想,他有一個很嚴密的邏輯,也正是因為這個邏輯和他打的仗,才開創了整個中原王朝萬世太平的局面,為日後的新中國和改革開放奠定了安定團結的民族和地緣基礎。他的強大邏輯就是:

    要真正的佔領西北,西南,和北部,並且控制宗教和權力。要讓每個地方都漢人居多。這樣就可以維護民族團結,推進民族融合。

    於是乾隆不惜花費巨大的代價去打敗了準格爾,還在那裡設定了伊犁將軍,讓管理變得更有效了。還打了大小金川之戰,將四川的一些地方收入了囊中,之後也遠征西藏,恢復了對西藏的有效管轄,至此,成功地管理了新疆西藏蒙古等疆域。

    這些戰役為中國以後的民族大團結和融合奠定了基礎。可以想一下,乾隆之後的皇帝,都沒什麼作為,而且沒過多久就有列強侵略了。如果乾隆沒有對這些地方進行一個統一,可能在清朝末期或者民國時,這些地方就會離我們而去,可能就沒有川軍來支援抗日,珠穆朗瑪峰也可能在不屬於中國。因此,這些都歸功於乾隆皇帝。

    三、乾隆時期華人口由1億出頭增長到3億

    這個人口增長真的可以說是飛速,當時的經濟可以養活這麼多人,那肯定是發展的非常好。而且,他鼓勵民族之間通婚,相互融合,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戰爭和矛盾。

    總結:古往今來的歷朝帝王都有他的優缺點,權利不受約束的帝王不可能不任性,不胡鬧,但是那不重要,能解決一定的歷史遺留問題,那就盛世明君了,如果能給未來開創局面,那就是聖人之君,顯然乾隆都做到了,可謂千古一帝,古往今來第一聖主。

    仰望歷史長河,尋覓一份純淨。喜歡就點個關注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志戰略版,兩個玩家可以一起打十級城嗎?